論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與共有制的經濟學含義

論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與共有制的經濟學含義

雷建炎(leijy26.vip.bokee.com)

恩格斯在《資本論》英文版序言中特彆強調過:

「有一個困難是我們無法為讀者解除的。這就是:某些術語的應用,不僅同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含義不同,而且和它們在普通政治經濟學中的含義也不同。但這是不可避免的。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著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不言而喻,把現代資本主義生產只看作是人類經濟史上一個暫時階段的理論所使用的術語,和把這種生產形式看作永恆的最終階段的那些作者所慣用的術語,必然是不同的。」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望文生義以及「以俄為師」是造成我們中國至今難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因。

馬克思經濟學說中的所有制,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就是中文裡的社會制度。

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在致(俄)巴.瓦.安年柯夫(1812-1887)的信件中對此闡述得十分明確。他說:

「最後,所有制形成蒲魯東先生的體系中的最後一個範疇。在現實世界中,情形恰恰相反:分工和蒲魯東先生的所有其他範疇是總合起來構成現在稱之為所有制的社會關係;在這些關係之外,資產階級所有制不過是形而上學的或法學的幻想。另一時代的所有制,封建主義的所有制,是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社會關係中發展起來的。蒲魯東先生把所有制規定為獨立的關係,就不只是犯了方法上的錯誤:他清楚地表明自己沒有理解把資產階級生產所具有的各種形式結合起來的聯繫,他不懂得一定時代中生產所具有的各種形式的歷史的和暫時的性質。蒲魯東先生看不到現代種種社會體制是歷史的產物,既不懂得它們的起源,也不懂得它們的發展,所以他只能對它們作教條式的批判。」

由此可知,那種「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說法是多麼荒唐可笑!

在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研討中,中國社會各界陷入了無法克服的自相矛盾之中,不得不對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表述未來社會所有制的概念的譯法提出了質疑。中共中央編譯局宋書聲局長,馬克思列寧著作編譯部王錫君主任,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王學東副所長為答疑,聯合撰寫了《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表述未來社會所有制的幾個概念辨析》一文,發表在1995年第18期的《求是》雜誌上。

中國至今無法搞清「什麼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禍根確實出在翻譯上。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說:

「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但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築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生產和產品佔有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

馬克思、恩格斯為什麼要將「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又簡稱為「消滅私有制」呢?

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只是由少數人,或者說只是由資產階級單獨壟斷佔有,而廣大工人卻不能佔有。所以馬克思、恩格斯將「資產階級的所有制」又簡稱為「私有制」。

「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勞動工具不應當被壟斷起來作為統治和掠奪工人的工具;僱傭勞動,也像奴隸勞動和農奴勞動一樣,只是一種暫時的和低級的形式,它註定要讓位於帶著興奮愉快心情自願進行的聯合勞動。

要解放勞動群眾,合作勞動必須在全國範圍內發展,因而也必須依靠全國的財力。」(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10月,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133頁)

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消滅私有制」,是指消滅少數人對社會生產資料的壟斷佔有,廣大勞動群眾也應當擁有企業產權、佔有社會生產資料。可是,在中國,「消滅私有制」竟「創新」成了不但要剝奪少數資本家佔有社會生產資料的權利,而且要永遠剝奪廣大勞動群眾佔有社會生產資料的權利,使全社會所有人都成為無產者!

請看中國人民大學吳易風教授的高論:

「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是對立的。私有化思潮是一種錯誤思潮,其實質是企圖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變為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企圖把國有企業變為非公有制企業。

私有化思潮起初出現在西方國家,然後蔓延到發展中國家,接著盛行於蘇聯、東歐國家。西方國家最初用『非國有化』一詞表示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後來普遍用『私有化』代替『非國有化』。在蘇聯、東歐國家,開始也用『非國有化』表示對全民所有制企業實行私有化,後來也都將『非國有化』改稱『私有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 --吳易風文選》第449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我們經濟理論界有的人受到私有化思潮的影響,認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特別是國家所有制同市場經濟不相容。他們要求改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求『非國有化』或『私有化』。有的提出將國有財產『量化到個人』;有的提出『公民產權本位論』,認為『公民產權應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細胞』;有的提出『可能經濟發展規律逼著我們通過先把國有財產分到個人腰包這個彎路』;有的提出『細分公有權』,『將財產權還原為個人權利』,讓『每個選民都擁有一份排他性的財產權利』;有的提出『把國有資產明確地劃分到全體國民個人頭上』。很明顯,這些主張都是要求非國有化或私有化。如果接受他們的主張,就必然會變公有製為私有制,進而變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第499-450頁)

「主張把國有財產分給選民或勞動者的人,有不少主張把國有財產通過股票形式量化到個人,以實現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果真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必不可免地改變性質。『勞動者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或『選民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客觀經濟規律會使分散在個人手裡的所有權最終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成為少數人的所有權。馬克思揭示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必然否定勞動者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客觀規律會強制地發生作用:全民所有制→個人所有制→資產階級私有制,將是必然的演變進程。兩極分化,重新形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將是必然的結局。」(第460-461頁)

「在我國,私有化或非國有化、民營化的主張都是同社會主義背道而駛(馳)的,是同改革的正確方向背道而駛(馳)的。」(第504頁)

股份資本是導向共產主義的最完善的形式。(馬克思書信 1858年4月2日)

「把國有財產通過股票形式量化到個人,以實現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或者說,所有勞動者通過股票聯合起來,組成全社會統一經營的專業股份公司。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就是全民所有制本身。怎麼還會出現「全民所有制→個人所有制→資產階級私有制」的「必然的演變進程」,出現「兩極分化,重新形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呢?怎麼變成了「是同社會主義背道而駛(馳)的,是同改革的正確方向背道而駛(馳)的」呢?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中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資本主義佔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於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3-832頁)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方塊漢字也具有德文、英文、俄文等拼音文字中難以區分的細微差別。公有制與共有制雖一字之差,在德文、英文、俄文中也許是同一個意思,是指公眾所有、共同所有,可是在中文中卻有完全不同的含義。

自從大禹治水後,中國就開始實行「家天下」的世襲集權專制。所以,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國家同社會大眾是對立的,國家並不代表社會大眾。

在現在播出的《康熙王朝》、《乾隆王朝》等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中國,所謂國家就是皇帝、「萬歲」。只有皇帝、「萬歲」才是「主子」,其他所有人都是「奴才」。

隨著辛亥革命的勝利,隨著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的去世,再沒有任何家族、任何個人能以「萬歲」、「主子」、「國家」自居,所謂的「公有制」、「國有制」也就成了「無人所有制」。

中國能夠將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準確翻譯為「共產黨宣言」而不是「公產黨宣言」,自然也應當將私有制的替代物,將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所有制的表述「gesellschaftliches Eigentum」和「gemeinschaftliches Eigentum」,準確翻譯為共有制而不是公有制。在中國語文中,「私」的反義詞是「公」。可是,在經濟學中,「私有制」的反義詞是「共有制」而不是「公有制」。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我們中國人如都能像古人賈島(779-843)吟詩那樣,反覆多推敲幾次,所謂的「私有化」大帽子早就不攻自破了。

一字之差,南轅北轍。

如不將公有制更正為共有制,誰能說得清什麼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一些人聽到「消滅私有制」就驚慌失措,認為是沖著自己來的,將「消滅私有制」曲解為連日常生活資料也要充公,「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分彼此。」甚至宣稱「消滅私有制」就是「共產共妻」,那已不是屬於無知而完全是屬於無聊了。

那些人聽到「消滅私有制」時,馬上聯想到自己的妻子或別人的妻子,那麼,當他們聽到共產主義就是要「實現個人所有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時,真不知他們在想佔有別人妻子的同時,會不會還聯想到共產黨總書記、國家主席以至聯合國秘書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第二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卻不能領導自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卻不包括企業股權。否則,就是「私有化」,就是「變社會主義為資本主義」,這是什麼邏輯?

將不學無術四個字送給那些堅持發展「個體經濟」、「私人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多種所有制經濟」,但卻堅決反對「私有化」、反對「把國有財產通過股票形式量化到個人,以實現生產資料個人所有制」的「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人」是一點也不為過的。事實上,現代政治經濟學創始者(英)配第(1623-1687)在他的《貨幣略論》中,就已經說清了國家同個人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他說:

「所謂國家,不過是聯合起來的許多個人罷了。」


推薦閱讀:

綠瘦率先提出「數據驅動創新」理念 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廢奴的經濟原因
蘇振興:拉美經濟五十年的波動
歐洲民粹激蕩,歐元路在何方?
法國經濟(二):重商主義流毒的今生

TAG:經濟學 | 經濟 | 私有制 | 含義 | 公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