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成為了典範,但他卻逃不過被「曹操」斬殺的命運
《後漢書》載:有一次,孔融把國舅何進得罪了,何進手下的人「私遣劍客欲追殺融。有客言於進曰『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皆引領而去矣。莫如因而禮之,可以示信於天下。』進然之,既拜而辟融舉高第。」由此,可見孔融為一方諸侯,任北海太守,到了許都,又任將作大匠,說明他具有何等顯赫的地位和人望了。
孔子二十世孫,他的門閥地位,士族資歷,官僚職務,聲名學問,稱得上眾望所歸,舉足輕重,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知識分子的領袖。劉備有一次被孔融請去救陶謙,激動無比,他問太史慈:「孔文舉先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玄德嘛?」他覺得被孔融如此看重,感到無尚光榮,從這一細節也說明孔融的影響力,在當時多麼重要。
但是,他已經沒了地盤,當然也就沒有了實力,曹操還是比較在乎他,留下他在許都,扮演著大名士的角色。名士,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被統治者用來當招牌的,一種是未當成招牌而與統治者彆扭的,曹操希望他是前者,但孔融偏要做後者。他認為自己在給獻帝做事,不買曹阿瞞的賬,總是跟他不合作。
曹操對於政敵的容忍,肯定的有限度的,所以隱忍不發,自然是時間不到。只是軍事上的強敵袁紹未滅,江山不穩,才未對孔融下手罷了。一個統治者,可以不理會與當局不合作的知識分子,但不合作而且搗亂的知識分子,就不會輕輕放過的了,不過時間早晚罷了。
孔融此人,學問很大,政治上並不十分成熟,勇氣不小,鬥爭經驗相當缺乏。自信過甚,對時局常常估計錯誤,書生意氣,以為他的自由論壇,能夠左右政局。其實,他不過和曹操玩了一次以卵擊石的危險遊戲罷了。知識分子的毛病,就是有了一點聲望之後,自我感覺馬上就特別的好起來,好得不知好歹,好到不知冷熱,好到暈暈呼呼,不知天高地厚。
雖然,他有資格看不起出身微賤的曹操,敢當面問:「你算老幾?」但是他忘記自己是一無兵卒,二無地盤,三無資本,四無奧援,徒有虛名的人物。更重要的一點,當時,名義上的皇帝是漢獻帝,就是傀儡。在許都,脅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說了算,擁有予取予奪的最高權力。曹操要他做政治花瓶,裝飾門面,他不幹;偏不自量地向曹操發動正面進攻,要成為與之抗衡的政治反對派。
從曹操下定決心討伐袁紹起,孔融就與曹操意見相左,在大政方針上與曹操公開唱反調。與被監視的漢獻帝過往甚密,動不動就上表,也很遭曹操的忌。煽動禰衡在大庭廣眾中辱罵曹操,讓他很下不了台。有一回曹操禁酒,他反對曹操的極端做法,說:「堯正因為喝酒,才成為聖賢,桀紂雖然以色亡國,但也不能為了防範,不許此後的男女婚姻呀!」袁紹失敗以後,他給曹操寫了封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已賜給了周公。」曹操犯了一次傻,問他,「典從何出?」他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因為曹操打下冀州時,把袁紹那位漂亮的兒媳婦甄氏,給了自己兒子曹丕。於是,可想而知,曹操對他多麼惱火了。
所以,孔融一經人告發,說他有誨謾誹謗之罪,立刻就把他抓了起來。其實,他的兩個兒子,也知道他早晚要倒霉,所以,軍吏來逮捕孔融時,這兩兄弟正在下棋,別人勸他們趕快躲一躲,他們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連小孩子都知道處境危殆,孔融還要當反曹的領袖,這就是文人永遠玩不過政治家的原因了。
按說,孔融的言論,嚴重程度也未超過禰衡,但曹操不殺禰衡的頭,為什麼對孔融卻不肯輕饒呢?如果說孔融是大文人,曹操同樣是大文人,由於文人相輕,嫉妒才華,才要置孔融於死地的話,那麼陳琳在文章里,指著鼻子罵曹操,也不曾掉腦袋。那為什麼要將孔融棄市呢?
因為孔融,「雖居家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他自詡地說:「家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成為當時許都城裡一股離心力量的領袖人物,這是曹操最深惡痛絕的,無法容忍的,所以,他就只有伏刑了。人頭落地,曹操還不罷休。在周知全國的文告中,說這個孔融不孝無道,曹操不僅把孔融打倒,還要把他徹底搞臭。
推薦閱讀:
※朱元璋出一個上聯,朱棣和朱允炆各對出下聯,預言了各自的命運
※經典語句:去改寫自己的命運,去創造自己的奇蹟吧!
※慘遭命運捉弄 解讀亡國后妃們的凄慘命運
※邪淫破壞人生運氣論 ——戒邪淫、積陰德對命運的重要作用!
※命運收費預測與準確度 - Qzone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