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蔣介石功過

現在該談蔣介石之功與過

中國南方一些地方因為口音的原因,把「介」字念了「該」音,把「石」字念了「死」音(比如貴州、湖北),這樣中國近現史上就出了一個念起來不恭敬的人名的諧音「蔣該死」,也就是將介石。蔣介石還有一些在1949年後在大陸盛傳的綽號和裝飾詞如「蔣光頭」,如「獨夫民賊」,如「人民公敵」,如「民族敗類」,如「千古罪人」等。來自高層的著述則有《人民公敵蔣介石》[陳伯達著]。這些都是我們自小時候就熟知的,因為天下只有一個聲音。 近些時候在世界範圍掀起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一下子提溜出了許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問題,原來只是學者們的話題,一時間就成了現實話題。蔣介石的功過評價也在其中。 今天(8月20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一次演講《蔣介石與中國的抗戰》就足以認為是全面為蔣的翻案之講。雖在現場也有一些提問和質疑,但演講者以一句「若無胡喬木一段論述作為基石,我也不大敢如今直言」(大意)透出了歷史上問題的急待公平學術而不被政治困擾的怨氣。 楊天石——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長期從事民國史研究。在他的諸多著述如《蔣氏秘檔與蔣蔣介石真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尋求歷史的跡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等篇章里都曾對大陸把蔣介石的高度漫畫化和政治符號化提出疑義,所以楊天石的書出版後,才有了人向中央舉報……我們的國度太習慣於步調一致了,好象稍遇雜音,天就要塌。 蔣介石1975年死於心臟病。至今三十年,卻河東河西難有論定。其實歷史無須定論,只需有些爭論,學術才屬正常,假如因了我們一代的偏執,我們的政治而對歷史犯混,那將與日本人篡改教科書如是一轍。說歷史不可以一家之言,若是把歷史做了法律定格,舉國一致,那則是歷史罪人。 歷史再次證明,政治是利益的需要。在國難當頭,民族危機空前嚴

重的時刻,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毛在書中赫然提到「假如沒有國民黨的轉變和共 產黨的合作是無望的」,國民黨是第一大黨,蔣亦是民族領袖,國民黨至少出了兩大領袖:孫中山和蔣介石。毛的《論新階段》出版於1939年,沒有收入毛選四卷,這耐人尋味。不過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從中國共 產黨相關檔案搜藏中可以找到。[圖為1948年4月初版,新聞紙鋁印版,32開. 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封面]。 說起蔣介石的抗日,至今仍有人嗤之以鼻:那是抗日嗎,攘外必先安內?認識這個首先要認識蔣的本意是已在日後歷史叫做《廬山宣言》中明確表態。那是在胡適找到蔣的秘書陳步雷勸割讓東三省承認滿洲國時,蔣毅然回應:日本人已經到了北平門口,如果讓,那我們的政治中心就要變成昔日的瀋陽,今日的冀察晉就要變成了東四省。蔣在此次廬山的談話是他改變妥協,主張抗日的開始。這一點需要著重以後的研究中注意。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的抗日重要戰役「台兒庄」是最大的一次創傷日本。而現行書籍里淡化了的是1941年12月「長沙戰役」,卻不知長沙戰役是真正的一次更重大的對日創傷。那次戰役中殲敵五萬六千餘人。 前些時候網上流傳一部二十集的台灣記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所見內容與我生在大陸中國所從小熏陶的知識內容大相徑庭。您若不是看了那片子抑或以為這個世界便是如此。所以深感不明事實之悲哀,以至於我要厭惡了凡是宣傳名義的說教。 蔣介石的功過可以兩分,但絕不只是過。從楊天石的觀點看蔣的一切功過是策略不妥,如「凇滬大戰」,敗在屯重兵70萬與日大打陣地消耗戰之錯。還在於他戰術應用的低能如講求正規軍之戰而不如毛的麻雀戰風格…… 近年來楊天石教授的言論在台海兩岸學術界引來激烈,所幸我今天親耳聆聽楊教授演講,所聽雖有疑惑,卻也有了認真歷史的驚醒。如何再現歷史本相的問題應該在中國經濟發達,學術民主之時有所變革。相信隨時間的推移,封存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的蔣介石日記,以及明年即將曝光的現存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的大量胡漢民晚年函電,以及日本外務省檔案縮微膠捲中的記錄會為研究提供更多可資研究的史實。中國以往的史學著作中「許多人物面目走形,許多事件雲遮霧繞……離真理過遠」現象將首先在學術界開河。

- 作者: adamchen11 2005年08月30日, 星期二 09:11


推薦閱讀:

魯迅為何從來不罵蔣介石?
強國夢與憲政之路——蔣介石在1943年
血戰台兒庄 蔣介石:不盡職抗日者,決不寬貸!
蔣介石密運450萬兩黃金抵台大揭密

TAG:蔣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