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除傳統家教中的世故成分
作者:毛時安 文藝評論家
早在上世紀初,魯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裡進行的,是在父母等親人的關注下長大的。「立人」的起點在家庭。家風是孩子在父母親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舉一動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傳。它日積月累滲透到孩子幼小心靈的深處,慢慢在孩子成長的歲月里開花結果。
我是個特別喜歡孩子的人。但是,坦率地說,我經常害怕正視今天有些孩子的眼睛。他們年紀小小,眼裡就閃爍著過於老成、鑒貌辨色、老氣橫秋到有點狡詐的光芒,而家長往往還得意於此。不少家長生怕孩子長大吃虧,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一套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所謂「生存之道」,使孩子從小就確立了家庭和社會、「人話」「鬼話」,兩套完全不同的話語系統,養成了他們在社會上昧著良心不說真話說假話的壞習慣。
正是這種極不健康的家教,再加上社會的不良風氣,把我們的孩子變成了龔自珍筆下專門取悅歪風邪氣的「病梅」,變成了孔夫子不屑的「巧偽人」。
心正則身正,己正則人正。家風對父母長輩提出了很高的人格道德操守要求。父母長輩要抵制社會的種種不良誘惑,要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精神追求。
在對下一代尤其是孩子的家教中,首先要剔除的就是傳統文化中關於「世故」「老練」的成分。在我們家庭,從不寄希望於子女「出人頭地」,只期待他們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平平安安,期待他們有一顆單純善良滿懷仁愛的心。
為了防止出生於和平和富裕年代的下一代們過於嬌縱,要讓他們建立「分享」的觀念,在分享中感到由衷的快樂。例如,我家凡來客人,我們會讓孩子傾其所有給大家送糖送水果,招呼大家一起分享。凡客人告別,我們會讓孩子在再見後再關照一聲路上小心。做錯了事,只要如實講,得到的不是批評而是表揚。凡有事,要用商量的口吻徵詢孩子的意見,這樣做可以嗎?尊重他,把選擇權交給他。
家風是大把大把時間的積累,家風是一種默默而頑強的傳遞,是一種不懼世事滄桑不懼艱難險阻的對美好德行的頑強堅守。家風就是要讓我們每個人的眼睛明亮起來,特別是要盡最大的可能和努力,讓孩子們的眼睛能長久地像清澈的湖水那樣,透明澄凈。
推薦閱讀:
※傳統風水學中的擇吉選擇
※中國傳統文化是怎樣起源和發展的?
※傳統相學古代相師觀「眉相」金口訣!
※傳統「中」「和」思想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