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風雨路:我的見聞,我的感悟(三)
局座時評第44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年67歲,局座今年64歲,相差也就三年的光景,局座也算是跟隨著共和國一起,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從成長的迷茫,到夢想的堅定;從外界的利誘侵擾,到自身的發展強大,局座和大家一起,實現著中國夢,自己的夢。
前兩期,局座回顧了建國之前,以及建國初期的戰略格局、武器裝備發展,今天時間軸到了60年代前後。
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我們對世界戰爭形勢的基本估計是:
戰爭威脅依然存在,但是依靠世界人民的團結和鬥爭,新的世界大戰是可以被制止的。
所以當時我們迎來了一段非常好的建設的時光。從1949年到60年代中期,我們整個國家呈現出的是欣欣向榮、快速發展的景象,國防和軍隊這一段時間也是健康成長。
由於對戰爭是這樣的一種判斷,毛主席當時說,必須要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要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你看,毛主席當時就把強大的國防軍和強大的經濟力量並列來談,國防和經濟要協調發展——加強國防首先要加強經濟建設,國防又給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保障。
在這樣一個戰略判斷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整編:壓縮人數、減少開支。當時軍隊是626萬人,要縮減到450萬人。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目標是國防經濟建設在5-10年內實現現代化。以後軍隊繼續裁減,到1958年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員額已經裁減到237萬人。對比現在我們軍隊尚有230萬人,所以這個在當時算是非常低的軍隊員額了。
說起戰鬥民族,當時我們可是一點也不差。
那個時候,全國一方面發展經濟,一方面向科學進軍,國防和軍隊建設突飛猛進,建立了我們自己中國特色的國防工業體系,武器裝備由過去的引進仿造開始轉入自行研製生產。
全國性的群眾練兵運動如火如荼,不僅是全軍訓練,甚至是全國,包括老百姓都在進行這樣一種訓練。
局座那時候還小,也參與到這樣的軍訓中,孩子們從小就愛軍習武,全國秉承尚武精神。
當時局座那個村子六七十歲的老頭兒,都會用說外語說「繳槍不殺,舉起手來」。
那個時候挖了好些防空洞,識別來襲的飛機是什麼型號,小孩們從哪抓個軍帽,從哪弄個腰帶,都特別不得了,只要是跟軍事沾上邊,都受人尊重。
這就是尚武精神。
當時海軍和空軍也得到了長足發展,1965年的時候,相比1958年,海軍增編了51.6%、空軍增編了41.8%。
當時由於三防和抗美援越的需要,增加了工程兵、鐵道兵。中國好多深山老林裡邊的隱蔽工程,早期的一些鐵路,包括北京的地鐵,都是當時的工程兵和鐵道兵修的。他們為我們國家最初的基礎設施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局座現在回想起來,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一直到60年代1966年之前,那段時間非常值得留戀。如果那時候的方針政策一直發展下來,中間不出現十年動亂,中國的發展會非常快。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發展的好時代就這麼錯過了。
剛過了十來年的好日子,越南戰爭來了,我們好不容易積累點財富又放到越南戰爭上去了。50年代一上來就跟美國幹了一仗,這過了十來年,又來一仗。
一北一南,一個朝鮮一個越南,這都不讓人省心,牽扯了中國大量的精力。
▲越南戰爭
關鍵是在這時候,蘇聯赫魯曉夫上台,中蘇關係惡化。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中蘇珍寶島邊境自衛反擊戰,這就是跟蘇聯徹底拜拜了。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上整個形勢對中國是非常不利。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中國都得罪了。跟美國打得死去活來,蘇聯本來是哥們兒,現在變成仇敵……
倆拳頭,我們一邊打一個超級大國,這個形勢也是沒誰了。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又出事了。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干擾,就開始看誰都不順眼,對戰爭威脅的判斷也被不斷誇大。當時確定了我們的目標是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大戰。
什麼叫早打?就是說不定我們現在聊著天,一會兒就打起來了,說不定今兒晚上睡著覺,明兒早上就打起來了。
打什麼呢?要打全面的地面戰爭,還要打核戰爭、生物戰爭、化學戰爭,所以要搞三防。
這麼一弄,就尷尬了。由於早打、大打、打核大戰,那在沿海地區危險啊,導彈、飛機、航空母艦都能覆蓋到啊,所以,當時就一個字:撤!
像上海、福建、廣東的沿海14個城市,當時都不讓發展,連交通也不能建,完全是戰時體制。當時國家把城裡,尤其是沿海地區,靠海比較近的一些重要的工業、軍工廠、科研院所,都向重慶、四川、陝西、山西等等這些大三線小三線轉移,轉到山裡去。
「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局座當時就挖了很多洞,上學在學校里挖洞,回家在村裡邊挖洞,每個人都挖個洞,先把你自己藏起來,存好糧食,準備戰爭。
就這種狀態,持續了十年,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和人力物力,干擾了經濟建設的大局,把本來經濟就很薄弱的中國拖得雪上加霜,老百姓的生活也過得艱苦。
在我們進山挖洞的時候,戰敗國德意日,以及我們中國周邊的所謂亞洲四小龍、四小虎(別看菲律賓今兒這個樣子,當時人家是四小虎嘞)一傢伙全崛起了。
尤其是日本,因為戰後美國在日本駐軍,日本就光坐車不花錢,利用著美國的安全保護,自己就先不發展軍事,把所有的錢都放在經濟建設上。再加上美國支持它,引進了大量的機械設備,所以說復甦特別快。而中國非常遺憾,錯過了那一段非常好的時光……
本來我們想得很明白,做得也很好,一傢伙就陷入那十年動亂,徘徊不前,走了一段非常長的彎路,眼睜睜看著其他的國家發展起來了。
天災人禍,仍阻擋不了中國的武器發展
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我們還是發展了值得驕傲的第一代的尖端武器和常規。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軍工人不辭辛勞地做了極大貢獻。
衛星上天了、原子彈爆炸了、氫彈爆炸了、導彈試射了。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實現了第一次核實驗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軍艦、飛機、坦克等第一代裝備,這段時間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60年代,那段時間真是相當不錯的。
蘇聯撤走專家,銷毀技術資料,我們就照葫蘆畫瓢,照著蘇聯之前給的東西,我們慢慢在這個基礎上自己研究,搞出了自行研製和建造的第一代裝備。
▲50多年前,隨著西北大漠上一聲驚天巨響,共和國成功發射了作戰部隊第一枚戰略導彈,被譽為「爭氣彈」?
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裝備,我們第一代的坦克裝甲車輛,第一代的潛艇、驅逐艦、飛機、導彈,甚至戰略洲際導彈,尤其兩彈一星,衛星上天,當時東方紅一號,那收音機里聽到的衛星播的東方紅,給了多少人希望。
60年代、70年代是我們自主創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中蘇關係惡化之後,我們在這個基礎上起好步,重點發展自己的裝備,常規武器在數量規模上達到了一個比較好的水平,結束了騾馬化的時代,進入到一個半機械化的水平。
雖然我們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非常值得自豪,但是實事求是講,由於剛開始的裝備都是從蘇聯購進的,我們自己研製的第一代裝備都是照貓畫虎,還沒有脫離蘇聯的那種模式。包括我們軍隊建設的一些編製體制、作戰方法,也都是跟蘇聯學,直到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就開始有變化了。
▲62式坦克
▲33型潛艇
▲殲-6戰鬥機
推薦閱讀:
※關於六祖的:「兀兀不修善 ,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劉素云:覺海之舟—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學佛網
※旅美見聞(十七)
※《樹的見聞》
※《圖畫見聞志》 宋 郭若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