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西寧人,上世紀絕版老照片...

上世紀30年代的西寧人:在「背景牆」前的婦女,很好看,只是表情略顯緊張,看穿著打扮像是有錢人。

在家門口拍照的人,手裡拿的是?串?

拍照的大爺,有點拘束了,手不知道放那裡好。

吃面的人,這難道就是早期的干拌?還有酸湯呢...

上世紀的西寧黃河路正在修建中,人們各司其職,乾的熱火朝天!

西寧舊城牆,舊街道,當時的西寧人生活節奏比較慢。

上世紀西寧東關大街,路不寬,人卻不少,那個時候的人們喜歡帶「鴨舌帽」。

大棉衣、大棉褲。自行車已經隨處可見了。

最原始的犁地方法,但洋溢著喜悅的心情。

北城門內側拍攝,還有人騎著馬...按照今天算,也算開著一輛小寶馬...

西寧上世紀老照片,斗行街,也就是現在的關門街北端的地方,是明代清代糧油交易地,過去糧食的單位是「升子」,十升為一斗,所以糧油行也叫「斗行」1943年,被命名為斗行街。

教(校)場街,教場街得名於明代小校場,佔地20多畝,設東西二門,兩條通道分別叫東、西校場街。隨著西寧城市發展,東校場街被堵死,現在的校場街準確說法是:西·校場街。

飲馬街,得名於明初,據說有很旺的一口井,能同時供800匹戰馬飲水,馬車軲轆走的整條路濕漉漉的。

弘覺寺街,因寺得名,本名「妙華庵」建於明代洪武23年,永樂皇帝賜名「弘覺寺」,弘覺寺街的叫法,也源自於明代。

上世紀的西寧斜石巷,順便說下斜石巷的淵源,明代西寧衛練兵的「小校場」周圍有零零散散的農戶和莊稼地,為了方便練兵,大家就「打捷路」走著走著走出一條斜著的便道,隨著住戶增多,為了防止下雨路滑,人們又鋪設了石頭,因為和橫平豎直的西大街和校場街比起來顯得「不直」,所以就叫「斜石巷」了。

上世紀的西寧城,拍攝於城牆外。

平房版西寧市郵局

世紀西寧城牆下的百貨「商場」,看來不管舊時候還是現在,浪街和購物都是西寧人的最愛呀。

上世紀西寧大街一角,掛的是包包和「羅兒」(面篩),下面有還有簸箕,是干農活用的。

清朝時期的西寧城地圖,手繪影印版。(橫屏觀看)

民國27年西寧地圖,修訂版,是不是已經有如今的格局了呢?(橫屏觀看)

小橋車馬店,所謂車馬店,就是舊時的「招待所」「客棧」之類。

那時候修路已經開始使用機械化設備了,這壓路機看著很霸氣。


推薦閱讀:

冠浦花園 上海法拍房5萬/平米在售 不限購
「名在而物非」的古街(山河代碼·西寧篇)
西寧·塔爾寺·1983年
西北旅遊自由行景點介紹之——青海.西寧
青海省會為什麼設在西寧?地球知識局

TAG:照片 | 老照片 | 西寧 | 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