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字君謨。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屬福建省),遷甫田。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謚忠惠。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為「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共稱「宋四家」。 《宋史·列傳》稱他:「襄工於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由愛之。」宋四家中,他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他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渾厚端莊,雄偉遒麗。蘇東坡說:「君謨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化無窮,遂為本朝第一。」蔡襄為人忠厚正直,字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得魯公筆法而修於魯公書,可為楷則。沈括說他善於「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於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蔡襄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書法家還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創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創製了小團茶,聞名於當世。蔡襄著作的《茶錄》是《茶經》後又一部重要的茶葉專著,是論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譯成英文、法文,傳播國外。另有《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藝栽培學專著。著有《端明集》(亦稱《蔡忠惠集》)傳世。 最後不得不補充一點,在書法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蔡」,應該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惡」,後來人們用蔡襄取代了蔡京。這一點值得商榷。
《扈從帖》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 |
《門屏帖》尺牘(下為局部) 紙本 27.8cm X1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顓詣門屏,陳謝推官呂君。九月日,襄上謁。 《門屏帖》為蔡襄早期作品。 《虛堂詩帖》 1048年 紙本 22.6cm X16cm 藏處不詳 釋文:虛堂永晝來風長,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園肺渴厭煩熱,更要夫君在側傍。 《入春帖》 1051年 紙本 30cm X41.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貧賢帖》 紙本 高31.36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昔之貧賢寒俊,偶有流落失職者,其為文章,多所怨誹,不得其正。又況久處樂而行患難,乃能克意文翰,而無前所累者,非胸中泰定,有以處之,非數數能也。故人之弟以示余,故書。襄。 尺牘《思詠帖》1051年 紙本 縱29.7厘米 橫39.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得足下書,極思詠之懷。在杭留兩月,今方得出關,歷賞劇醉,不可勝計,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與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樂。唐侯言:王白今歲為游閏所勝,大可怪也。初夏時景清和,願君侯自壽為佳。襄頓首。通理當世屯田足下。大餅極珍物,青甌微粗,臨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陶生帖》尺牘 1051年 紙本 29.8cm X50.8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陶生帖》為草書翰札。瀟洒勁逸。結體欹正大小,重輕疏密,隨心所至,一氣呵成。 黃庭堅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確的。 釋文:襄:示及新記,當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筆頗精,河南公書非散卓不可為,昔嘗惠兩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純遂物故,殊可痛懷,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須還,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頓首。家屬並安。楚掾旦夕行。 蔡襄《虹縣帖》尺牘 1051年 紙本 行楷書 31.3 x 42.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近曾明仲及陳襄處奉手教兩通,伏審動靜安康,門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縣,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餘四十日,今已作陸計,至宿州,然道途勞頓,不可勝言。尚為說者云:渠水當有涯,計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輕舟徑來;即無水,便就驛道,至都乃有期耳。閩吳大屏皆新除,想當磐留少時。久處京塵,無乃有倦遊之意耶?路中誠可防虞,民飢鮮食,流移東方,然在處州縣,須假衛送,老幼並平善。秋涼,伏惟愛重,不宣。襄頓首。郎中尊兄足下。謹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蔡襄自書詩卷 《蔡襄自書詩》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三接紙,縱28.2cm,橫221.2cm,行書,73行,884字。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題跋。鑒藏印記:「賈似道印」、「悅生」、「賈似道圖書子子孫孫永保之」、「武岳王圖書」、「管延枝引」、「梁清標印」、「焦林」及清嘉慶內府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罷福建轉運使,召還汴京修起居注,遂從福州一路北行,歷時半年多。沿途見聞有感於懷者,皆成詩章,此卷所書五言、七言詩11首即是。書寫時間當在詩成之後不久,蔡襄時年約40歲。因屬個人詩稿,無意求工,故筆致飄逸流暢,點畫婉轉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圓潤的書風特色與純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贊云:「此冊行楷略備,無不臻美。其婉約處極似虞永興,而溫栗不減柳諫議。蓋其能博採約舉以自成一家書派者。」 《珊瑚網》、《吳氏書畫記》、《平生壯觀》、《石渠寶笈三編》、《選學齋書畫寓目續記》、《壬寅銷夏錄》等著錄。刻入《秋碧堂》、《經訓堂》、《玉虹鑒真》諸帖。 (撰稿人:華寧) 蔡襄《茶錄》(宋蟬翅拓本) 1052年 上海圖書館藏 蔡襄《扈從帖》(又稱公謹帖) 紙本23.3X21.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釋文: 襄拜:今日扈從逕歸,風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帶胯數日前見數條,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馳去也。襄上公謹太尉閣下。 《蒙惠帖》尺牘(下為局部) 1052年 紙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氣暄和,體履佳安。襄上,公謹太尉左右。 《蒙惠帖》為行楷作品。取法《蘭亭序》而又參以顏魯公敦厚沉穩的成分,繼而宏大了宋代行書尺牘書法的藝術內涵,使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個新時期。 《紆問帖》 1052年 紙本 26.7cm X28.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暑熱帖》(致公謹尺牘)1052 紙本 23cm X29.2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縱23厘米 釋文: 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郊燔帖》尺牘 1053年 紙本 27.2cm X43.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郊燔帖》為行草書札的代表作。筆畫渾雄敦厚,婉轉有致,運筆飛動自如。此帖取法 於《伯遠帖》,又參以章草筆法,使之有機的融為一體,形成蔡襄獨特的 草書風格。 釋文:十一月廿八日,襄頓首。別已經年,每疏馳問,但極瞻跂之懷。人至承書,窺攬辭意,豈勝感著?夏聞郡事清閑,總適神情,自有高趣,仰羨仰羨!郊燔甫,近天氣變寒,唯眠食愛攝,副此遠想,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門足下。 《安道帖》尺牘 1055年 紙本 縱26.8厘米 橫35.5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再拜。自安道領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時通記牘,愧詠無極。中間辱書,頗知動靖。近聞儂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請,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儀亦將來矣。襄已請泉麾,旦夕當遂。智短慮昏,無益時事,且奉親還鄉,餘非所及也。春暄,飲食加愛,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謹空。二月廿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