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事

母親,作為孩子出生遇見的第一位老師,對於每一個家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今天9月10日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特別邀請到新音樂藝術家龔琳娜與德芬對話,聊聊「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事」這個所有家庭都關心的話題。

培養孩子快樂的能力

文 | 張德芬

孩子的快樂能力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培養孩子快樂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從小,我就告訴兩個孩子,要快樂、健康、負責任。不過這是我的理想而已。

  • 我兒子天生就憂慮很多,因此也會顯得比較不快樂。但是他注重自己的健康(因為比較擔憂),也相當負責任(因為怕出錯)。

  • 相對來說我女兒就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她不注重健康,但是因為我從小不讓他們喝甜的碳酸鈣飲料,也不給他們喝冰的東西,所以他們不喜歡喝各種太甜的冰飲料,算是一種養生吧。女兒天性散漫,不多想,所以相對來說,她比較不負責任。

  • 放下對孩子的寄託

    她哥哥是那種半年前就把下次機票給訂好的人,去機場一定提前三個小時。考美國入學考試的時候,一早就把准考證列印好。

    妹妹就是那種,到了機場,才發現機票是昨天的,幾乎不能上飛機。入學考試當天早上才到學校去列印准考證,兩個人的個性南轅北轍。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想告訴父母們,不要以「這個事情很重要,你一定要怎樣怎樣」為理由,來扼殺孩子的天性。什麼事情對你來說很重要,對孩子來說不一定。

    我最反對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夢想,為自己掙臉添光。我沒有一定要孩子怎麼樣的想法,只希望他們快樂健康。

    但我也非常想得開的,孩子不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而且屢教不聽),我就隨他們去。將來自己身體會出狀況就知道了,到時候再想辦法自己去學會如何照顧自己。但是從小跟在我身邊,他們看到我一些健康的飲食習慣,自然自己會跟上。跟不上也沒辦法,因為我不可能一輩子跟在他們身邊。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個性

    我真的想說的是,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獨特的個性,父母不要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就去硬性規定他們要怎麼樣。人生的道路都應該是自己摸索出來的,自己吃苦、磨鍊,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培養自己做事的一套方式。

    我一直是身教重於言教,但是,孩子也有不按理出牌的時候。我女兒很大的時候,還犯過一個相當嚴重的錯誤,立刻被當時的暑期學校開除。我沒有責怪她,我心疼她因為一時糊塗犯下的錯誤,造成羞辱,自己都難以承擔。

    我情緒上無比的支持她,並不批判她。但是,當事情告一個段落以後,我還是跟她好好談了一下。其實她也知道她的行為是錯誤的,我不需要多說什麼,只是再重申一遍做人的道德和原則,我是帶著愛與理解這麼做的。

    總而言之,我覺得快樂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會多花很多時間告訴我兒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

    這是他老媽多年以來一直在掙扎學習的,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少走點冤枉路,如此而已。

    父母可以教給孩子最重要的事

    文 | 龔琳娜

    你的自信心,別人給不了

    孩子特別害羞、自卑的時候,應該去大自然解放天性,找到自己。在大自然里,孩子是絕對放鬆的,會放下在人際圈中,所有的條條框框。

    首先要找到自己在哪裡,感受自己的生命,人和大自然的關係是那麼的重要。不是旁觀,是融入,不是看風景,是要走入風景,山要用腳爬,森林河流要親身感受,立體全方位的親密接觸,在那裡拆掉思維里的籠子。

    在大自然里,孩子不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不需要依賴誰對他進行讚賞,只需要開開心心的玩兒,他的自我不再建立在別人對他的認可上。找到了自我的人,在哪裡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你的好人緣,源於分享

    說到這個,我不認為是要用語言去教孩子怎麼去做,而是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去學。

    分享,不一定是為了跟別人搞好關係,而是看看誰會欣賞,值得你去分享。從吃美食開始,那我們的孩子,有好吃的時候,第一時間也會想到給好朋友吃。孩子會因此有好人緣,會交到不同的朋友,朋友也會把自己的東西,和孩子一起分享,愛會傳遞,就會特別快樂。

    如果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你要懂得分享,但父母自己卻不這麼做,那孩子就不會真正的學會分享。

    永遠保持好奇心

    有時候,我們大人會對一些不熟悉的,完全新鮮的東西,有排斥感。但小孩子,天然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幾歲大的孩子,是十萬個為什麼,問問題問到大人煩。

    大人為了省事,會直接告訴孩子,這個你不能碰,那個你長大以後,就知道了。反覆得到類似反饋後,小孩子內心就會關上一扇一扇的門,孩子沒有身體力行的去體會對錯是非。

    有好奇心就要去探索,而作為父母的角色,只需要幫助他們識別紅線,哪些是絕對不能碰的即可,比如未成年人吸煙、喝酒,甚至吸毒,這些是需要提前告知,堅決杜絕的。

    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力量源泉。

    好品格,富有人格魅力

    小孩子做小動作的時候,不會裝,眼神都是斜視的,磨磨蹭蹭。大人發現這種情況以後,不應該直接去責備孩子,而是及時幫助矯正。品格好的孩子,最受人歡迎,更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更容易影響周邊的人。

    只是孩子也會因為影響別人的能力,產生虛榮心,讓他有一種孩子王的感覺。

    我兒子小的時候,能靠自己爬到樹頂上去,我就自豪得對他誇讚,兒子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他奶奶轉身對我說:「琳娜,你這樣說不太合適」,大概意思是他不是最棒的,這樣會灌輸給他一種「唯我獨尊,沒有什麼我不行的思想」。

    後來,我就和老公商量,以後應該這樣誇讚「兒子,你是很棒的人之一」,簡而言之,你很棒,但是你很多好的人當中的一個,你不是唯一最棒的。

    張德芬提問龔琳娜|Q&A

    part1

    1.

    張德芬:在親子教育中,您覺得中西方教養方式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龔琳娜:德國是德國,德國代表不了西方教育,我在德國生活的地方,和我的德國丈夫,都不能代表整個德國。如果說中德教育有什麼不一樣,我覺得從城市教育來說,至少有三個不一樣。

    在德國有森林幼兒園,現在城市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太少,不管長短假,德國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去戶外、登山、做手工等等,我在中國看到的孩子,則更多的安排時間參加補習班。

    德國少見教條式灌輸,一般不會直接告訴孩子這個是對那就是錯,不強迫他們必須按父母的意願做事。更加願意鼓勵孩子去做各種嘗試,注重實踐能力,不怕做錯事,德國大多數孩子都是父母自己帶,相比中國有些家庭,喜歡給保姆、爺爺奶奶帶,德國人給孩子的探索空間則大很多,德國孩子更加勇敢。

    德國那裡的小孩,顯得比較任性,比較自我。經常強調我想要什麼,我不想要什麼,更為自己而活,他們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他們的尊敬,跟中國人的尊敬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中國人更有長輩尊優、孝敬老人的意識。

    2.

    張德芬: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是您認為最具有挑戰性的?

    龔琳娜:比如說孩子跟同學打架了,我沒有把握去知道,到底在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有一個說法是父母都會「護犢子」,但是我們真的不容易知道實事的真相,誰對誰錯不好判斷,如果對方父母就是怪我家孩子,可我又說不好是誰對誰錯的時候,這個應該怎麼處理?怎麼讓孩子知道父母即相信他,又有一個度呢?

    一般這種時候,我都不好輕易怪罪自己的孩子,或者去偏袒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了解真相。可我們還要去了解孩子跟老師、跟他的朋友圈,我們跟學校,對方牽扯到的各種關係,涉及到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這個過程是感覺最棘手的。

    3.

    張德芬:有孩子以後,您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您如何平衡自己在家庭中多個角色之間的關係?

    龔琳娜:我變得更有責任感了,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個人自由。做媽媽這個角色的時候,我會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態度,不能這也行那也行,給孩子本身足夠的支持,他的愛好,他擅長的,我也不會一味打擊和吹捧他們。

    孩子和老公對我來說,老公是第一位的。

    首先,妻子和老公一定要特別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特別相愛,關係緊密融洽。要讓孩子看到父母的親昵,看到他們的擁抱,愛意綿綿。所以,孩子們壓根不在意我們現在的吵架,因為孩子知道,我們關係很好,偶爾吵吵架,那都不叫事兒。

    所以我是先關注愛人,達成夫妻之間的共識之後,再一起探索怎麼教育小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是我們家庭的規定,我唱歌排練的時候,孩子是不會打擾我的,潛移默化的讓他們明白,這對媽媽來說太重要了,這時候你們可以自己做作業,自己去約朋友一起玩,請尊敬爸爸媽媽所做的工作。

    只要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空間,孩子才會尊敬父母,讓他們發現,爸爸媽媽很棒做的事情很好,唱歌唱得很好,父母的朋友很多,孩子也會向爸爸媽媽學習。

    4.

    張德芬:如果讓您去瘋狂一次,您最想做什麼?

    龔琳娜:我想單獨帶著孩子去貴州山區,偏僻的地方採風,我曾經有獨自去做過這件事,有些地方雖然窮,但是有民族文化遺存,比如彝族。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看到同齡孩子們,不同的生活處境,去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我們的孩子,現在在城市裡生活,看到的是局部的世界,而這種體驗可以打開他們的視野,看到一個更全面的世界。

    5.

    張德芬:如何讓孩子接納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德國vs中國?

    龔琳娜:在文化上,語言是第一步的,我的孩子在德國出生,但我跟他們第一句話說的就是中文,我老公第一句跟他們說的是德語,所以現在他們跟媽媽說話是中文,跟爸爸說話是德語,從小培養了語言的習慣,先將語言融入到他們的腦子裡去。

    跟著爸爸可以吃麵包,蛋糕,西式德式的,而我會給他們煮麵條吃,炒中國菜,他們可以感覺到兩種不同的美食文化。

    他們的生活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他們的身體里融入了兩種文化,他們認為兩種文化都缺一不可,他們在德國會給德國朋友講中國文化,在中國給中國朋友講德國文化,他們會為自己擁有這兩種文化,而感到自豪。

    龔琳娜提問張德芬 |Q&A

    part2

    1.

    龔琳娜: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別人欺負,您會怎麼做呢?

    張德芬: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我會和他討論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受到欺負的原因和種類有很多種,我會和他好好研究,看看怎麼樣來避免這樣的情形再發生。必要的時候,我會和老師、其他家長會面商議。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就是從小不要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不比較的情況下,任何孩子都有他獨特的美好之處,一比較就沒完沒了。

    我從小就看得出來我兒子很沒自信,所以我永遠都是用讚美的語氣誇他的各項表現。除非他做錯事情,我會和他說明錯誤的地方,但是永遠都是正向的鼓勵他。他妹妹就是非常的自我中心,聰明漂亮,自信滿滿的,和他完全不一樣。

    2.

    龔琳娜:您和孩子之間有什麼溝通障礙嗎?都怎麼解決的呢?

    張德芬:我和孩子的溝通障礙倒真的沒有什麼。因為青少年之後,他們不愛聽說教的,我就不說,點到為止。兩個人離家去美國念大學以後,兒子幾乎天天打電話給我,有點粘人。女兒幾乎從來不打電話,看不見就忘了(out of sight, out of mind)。這算不算溝通障礙?

    我跟女兒說過很多次,每一次她都滿腹歉疚的保證說一定常常打電話給我,但是她的個性就是獨立自我,勉強不來的。我是個開放的母親,和孩子幾乎可以無話不談。

    我還鼓勵兒子(因為他平常太緊繃)交女朋友,周末去喝酒放鬆放鬆。他們的課業表現我從來不過問,我沒有控制的需要和慾望。

    3.

    龔琳娜:您如何看待孩子的早戀行為?

    張德芬:我是不贊成早戀的。我兒子就很乖,重心放在功課上(不是我教的,是他的自我驅動),所以高三結束的暑假才開始交女朋友。女兒就不同了,我雖然說請他們不要在上大學前談朋友,可是她不聽,17歲不到就開始交男朋友。剛開始還跟我說話來欺騙我,我也被蒙在鼓裡。

    後來發現了以後,我教訓了她一頓,但還是接受了事實。我不喜歡用嚴厲高壓的手法來控制孩子,我只會說出我的想法和希望,他們不聽我就妥協讓步。孩子生出來是獨立的個體,我沒有權力干涉他們太多。

    4.

    龔琳娜:您認為現在的父母該如何優雅地給孩子做性知識科普?

    張德芬:當我們說,優雅地表達性科普的時候,我們已經對性科普有了一個可能會骯髒的概念。這是我最想表達的,如果我們心裡已經對性科普有了這樣的成見,那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遮遮掩掩感到尷尬。

    像我自己,對性沒有任何的包袱和偏見,因此,小時候我的孩子談到這方面的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很輕鬆的輕描淡寫地跟他們說他們能夠聽得懂的。

    當然,最後的、真正的性教育還是都在學校裡面上課的時候,老師圖文並茂的介紹。所以我覺得,家長心裡對性羞恥這個事情一定要能夠過關,否則就會不知不覺地把這個概念灌輸到孩子的潛意識,造成不好的影響。


    推薦閱讀:

    備孕「武功」哪種強?選對「修鍊」方法最重要!
    懂得艾灸是其次,做對艾灸才重要!
    家庭理財,開源節約都很重要?
    愛不愛是其次,相處不累最重要
    說真話的人,為何總被排擠?離職工程師遭摯友怒嗆「腦殘」,意外學到最重要一課

    TAG:孩子 | 父母 | 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