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練「攬雀尾」宜細宜熟宜精

陳雄

練習「攬雀尾」的重要性

先賢指明:「『掤、捋、擠、按』蘊含著太極拳的精髓和奧秘」,前輩說:「學練太極拳的架子,首先要把「攬雀尾」學練明白了,就等於學好了一半拳架。」拳架中的「攬雀尾」拳勢是專門練習「掤、捋、擠、按」這四種勁法、勁路的動作,通過一攻一防便派生出相生相剋的「掤、捋、擠、按」四種勁。《打手歌》中提到:「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其中的「認真」不單是指思想意識的對待,更為重要的是「掤、捋、擠、按」四手勁的功夫層次。如果沒有練出「掤、捋、擠、按」 四手勁的相應功夫,你攻不了,也守不住,再多麼認真也是假的。所以說,練習「攬雀尾」,宜細宜熟宜精。「攬雀尾」在楊式太極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太極拳宗師楊澄甫說:「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即推手所謂黏連粘隨。往複不離不斷。逐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日。攬雀尾。其法有四日。掤捋擠按。」所以希望弟子和學生在學練時加倍留意。

「攬雀尾」的趣事

當年楊露禪去陳家溝學拳,實為不易。陳式拳有一個規矩,只傳內、不傳外,尤其是外姓人要想學到陳家拳,真是難上加難。所以引出了一段「楊露禪偷拳」的趣事來。如下所述:某夜,陳長興在月光下給弟子們講拳,楊露禪爬在圍牆外的大樹上偷看。當陳長興講到陳式拳第三勢「懶扎衣」時,楊露禪在樹枝上,距離遠,在加上偷看拳,心不靜,誤聽為「攬雀尾」。陳式拳的「懶扎衣」,是明代名將戚繼光《拳經32式》中的一式「懶扎衣出門架子」。它的意思是在臨敵之前,從容隨意撩衣迎戰之意(因明朝古人穿的衣服寬大之故)。後楊露禪改為楊式拳時,就把「懶扎衣」作為「攬雀尾」處理,並把它作為楊家拳的首勢。「攬」是纏繞;以「雀尾」喻敵方出來之臂。釋為對方用拳擊我,我雙手貼彼前膊、隨其曲伸,運用棚、捋、擠、按之術,將其擊出,如用雙手拮取雀之首尾,隨其上下旋轉,故名「攬雀尾」。

「攬雀尾」拳式的名稱由來

關於「攬雀尾」拳式的名稱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楊露禪先師軼事》的文章中有一段精彩描寫:「有飛燕入簾,低繞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顧謂僧日,此鳥馴就人,聊與為戲何如,輒承以右掌而左手撫之,旋縱使去,燕振翼擬起,師微將掌忽隱忽現,燕不能飛去」。雀形鳥類如:麻雀、燕子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又非常聰明機警。太極拳家將包含著掤、捋、擠、按、踩、捌、肘、靠八種手法的太極拳「核心」動作與鳥雀聯繫起來,並命名為攬雀尾。太極拳習練者在練習這一式時,把敵人的來手想像成鳥雀的尾巴,鳥雀的尾巴在習練者面前撲通,習練者既不會輕視又不會產生畏懼心理,這樣就能心靜放鬆、沉著應戰。習練者面對敵之來手以靜主動、隨機應變,掤之即黏即引,順勢借力捋之化之;若敵欲抽其臂,習練者即乘其抽臂之際,隨出擠之,則敵必跌矣;若敵復來,則用向上提勁速用雙手先按其肘及腕部,勢勢連環,轉換自如,得心應手。

與「攬雀尾」配套的基本功

太極拳運動重在腰腿功夫,欲要練細練好「攬雀尾」這個較為重要的拳式動作,就要有紮實基本功的支撐。「攬雀尾」的步型是弓步與半馬步,所以要下功夫去練弓步與半馬步的相互轉換。

1、「腰胯慢轉功」是沉轉練法的基本功,在練時兩腳與肩同寬,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為實的半身是松腰塌胯、虛領頂勁,脊椎鬆開豎直,腿鬆開垂直,這樣練法是以骨骼為主承載勁力,盡量減少肌肉拙力。為虛的半身是意念松空,腿斜下伸至腳底貼地。用鐘錶秒針圓轉的意念引導腰胯緩慢均勻的往左或往右轉動。腰胯轉動就是在鬆開胯根(腹股溝)、放鬆臀部的狀態下使骨盤往左轉或往右轉的動作,腰椎擱在骨盤是不使力的,腰椎鬆開跟隨著骨盤轉動。腰胯欲轉左,先放鬆左半身腰、胯、腿為虛、以右半身腰、胯、腿為實的轉動才自然;腰胯欲轉右,也是先放鬆右半身腰、胯、腿為虛、以左半身腰、胯、腿為實轉動的才自然。轉得差不多盡了,就不要使拙力再硬轉,恰到好處的轉換腳下重心之後換向再轉。

2、正弓步變換側半馬步的沉轉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弓步為例,前右腿松腰落胯的同時後左腿開胯展膝撐腳,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往左圓轉帶動左腳由虛逐漸變實,右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最後邊沉邊轉的變成側身右半馬步。

3、半馬步步變換弓步的沉轉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側身右半馬步為例,左後腿身後松腰塌胯的同時身前開胯圓襠,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往右圓轉帶動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最後邊沉邊轉的變成正身右弓步。

4、正弓步變換側半馬步的後坐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弓步為例,前右腿松腰落胯的同時後左腿開胯展膝撐腳,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身勢往後坐帶動左腳由虛逐漸變實,右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一邊一點一點的松沉又一邊一點一點的後坐,最後變成正身右半馬步。

5、半馬步步變換弓步步的前弓練法:以初始姿勢是站正身右半馬步為例,左後腿身後松腰塌胯的同時身前開胯圓襠,接著以腰胯緩慢均勻的身勢向前弓帶動右腳由虛逐漸變實,左腳自然跟隨由實逐漸變虛,一邊一點一點的松沉又一邊一點一點的前弓,最後變成正身右弓步。

「攬雀尾」在慢練大架中的練法

承上一式掤手上勢。1、松腰扣左胯,帶動右腳跟、腳掌離地。2、松腰的垂左臀松右肩帶動右腳尖離地。3、松腰松右胯帶動右腳上前一步,腳跟著地。4、身前開胯圓襠(以意引導身前胯襠部位開胯圓襠,胯根鬆開較為重要)、身後松腰塌胯(以意引導身後腰背臀部放鬆而腰沉胯塌)的坐下,同時放鬆右腳裸關節,腳跟、腳掌、腳趾貼地。5、虛領頂勁順著松沉之身勢,一邊沉一邊松腰松胯的往右轉成右弓步的右掤勢,左手掌意想推按右手、右臂抱圓吸帶左手(是陰推陽、陽帶陰的意思);右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左腿松腰塌胯伸直,但不能僵直。6、松腰沉胯(右實腿落胯、左虛腿塌胯的合稱)的往右轉動,左手隨之成為左掤勢,仍為右弓步;左臂抱圓於胸前,右手稍低於左手。7、松腰沉胯往左轉動,轉到右手位於弓步的左前側肩高時右虛腿開胯膝扣中展,變成不丁不八的側身右半馬步;左手臂抱圓掤中有捋,右手心向外平肩高,按中有捋,意想捋對方之肩,成為淺捋勢(是在推手圈外的捋法)。8、接著一邊松沉一邊往左轉動,以松腰扣胯坐左腿帶動兩手往後捋,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兩手相距尺許;左手往內滾臂至手心向上的隨腰胯捋到左腹股溝前面,右手心轉向下隨之跟著往後捋,成為深捋勢(是在推手圈內的捋法),把深捋之勁通過松腰塌胯收於左腳底。9、松肩、松肘、鬆手腕、鬆手指,隨著松沉的身勢松腰轉胯往右帶動兩手往右上劃弧變為平擠初勢,仍為右半馬步10、以左腿松腰塌胯帶動腳蹬地,以身前開胯圓襠帶動右腿前弓,以腰胯帶動左手沉肩墜肘推右小臂(意想左手為實、右手為虛)的向前擠出去,順著沉勢松腰松胯的向前用「擠勁」出去,不要勁走陽面的弓膝蓋前去著意用「擠勁」,而是要勁走陰面(脊背、腰、胯、襠、膝窩、腳踝)的把「擠勁」向前松出去,成為右正弓步的「平擠勢」(按平圓推手之「平」來說的),右腿松腰內收胯根下沉、左腿松腰塌胯伸直,以膝為中點的大腿、小腿對拔鬆開入地通根,這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松腰落胯、塌胯動作,同時一邊鬆開兩手節節貫穿到手指一邊脊背適當的向後松。11、右腿松腰胯腳蹬地往後,一邊左腿松腰開胯、膝扣中展的腳撐接住蹬地後坐之勁,一邊松胸松脊以腰帶動兩手上挑;接著松腰松胯的往後屈腿圓膝坐實,兩手隨著腰胯帶動而變成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正按勢,待坐到臀部垂直線距後腿左腳跟大約一寸時,左腿松腰塌胯沉到腳跟,兩手與左腳底貫通入地。12、一邊以身後松腰塌胯、身前開胯圓襠帶動弓右腿,一邊兩手隨著腰胯的帶動向前推出去,待前腿脛骨垂直於地面時,松腰落胯沉到右腳底(腳跟吃勁大於腳掌)成為向前推勢,沉肩墜肘的兩手與右腳底貫通入地。13、右腿松腰胯腳(腳掌吃勁大於腳跟)蹬地往後,一邊左腿松腰開胯、膝扣中展的腳撐接住蹬地後坐之勁,一邊以腰胯帶動兩手前伸推出去,手指向前松的同時脊背向後松,是一個前後對拔鬆開勁兒;接著虛領頂勁、松腰松胯往後屈腿圓膝坐實,成為右半馬步的後坐推勢,待坐到臀部垂直線距後腿左腳跟大約一寸時,左腿松腰塌胯沉到腳底入地通根,這是動作前後接應、勁有摺疊的練法。

「攬雀尾」拳勢其中一個重要的練法要領也是「緩慢、均勻」。楊氏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曾說:「楊式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引自《楊式太極拳術十要》)」。話說得很好,是從「慢」字細練出較好功夫的指南,但練拳者要落實這位太極先賢的教導卻並非易事。主要原因有三條:一是還沒認識、理解慢練細活的好處與功效;二是不知慢練的較好練法與訣竅;三是沒有苦練。「攬雀尾」拳勢其中另一個重要的練法要領是楊家秘傳九訣的「十八在訣」講的:「掤在兩臂、捋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初學者如練到位,就會感到腿腳較為吃勁了,這是正常的換力長勁過程。如初練不感到腿腳吃勁,那是松沉不到位,得在松腰落胯、松腰塌胯、松腰沉胯、開胯圓襠、邊沉邊轉中找原因。

「攬雀尾」在快練小架中的練法

1、初始姿勢是身後松腰塌胯、身前開胯圓襠、虛領頂勁的右掤勢,右手沉肩墜肘的往上掤起,掤至右肩前與肩高,手心斜向上,左手鬆肩垂手的置於右肘旁,手心向下,這是右手臂以掤勁掤法粘黏兼格擋對方來犯之手的拳勢。2、一邊松腰轉胯帶動兩手由外往內劃弧捋過來,一邊松腰胯帶動左腳往後撤小半步,腳尖點地,成為丁步,把捋勁收於左腳底,變成深捋勢(是在推手圈內的捋法),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3、一邊以腰胯帶動兩手由下往上劃弧變成立擠勢(按立圓推手之「立」來說的),一邊右腳上前半步,左腳隨勢跟進一點,成為半馬步,以松腰、身後塌胯、身前開胯圓襠帶動兩手同時由上往下擠打(擠勁中有短勁擊打的意思)出去;兩手要分虛實,右手為虛,左手為實。4、一邊松腰胯帶動左腳往後撤小半步,腳尖點地,成為丁步,一邊以腰胯帶動兩手由前往後變成正按勢。5、接著兩手由正按勢松腰往下變成下採勢,兩手掌分別置於兩腿胯前外側;正按與下採是連續性動作,在練時盡量連接無痕。6、一邊右腳上前半步、左腳隨勢跟進一點,成為高架勢的右弓步,一邊以腰胯帶動兩手向前推打(前弓推勁中有短勁擊打的意思),成為向前推勢。7、一邊右腿松沉腳蹬地往後、左腿松腰開胯、膝扣中展的腳撐接住右腳蹬地之勁往松腰胯後坐成為右半馬步,一邊以腰胯帶動兩手前伸推打(後坐推勁中有短勁擊打的意思)出去,成為後坐推勢,手指向前松的同時脊背向後松,是一個前後對拔鬆開勁兒。8、向前推勢與後坐推勢也是連續性動作,在練時盡量連接無痕,向前推時,右腳底的腳跟吃勁大於腳掌;後坐推時,右腳底的腳掌吃勁大於腳跟。

「攬雀尾」的拳意與使用法

練拳是講究拳意的。師爺雅軒公在一九六五年四月五日的練拳筆記中說:「太極拳主要是找拳意,如找著拳意就算人了門了」,老練家也說:「意在拳先」。拳意起碼有兩方面的技術內涵,一是追求規範練拳的想法,比如練習「攬雀尾」中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松腰塌胯、松腰沉胯、氣沉丹田、開胯圓襠、邊沉邊轉、以腰胯帶動四肢、緩慢均勻,是否想著這些規範練法與要領打「攬雀尾」的拳勢啊?二是含有攻防意思的用法,畢竟太極拳是武術,不是太極操,也不是太極舞,所以練習「攬雀尾」得「打拳如有人」。為了方便太極拳愛好者研練「攬雀尾」,在此摘錄太極拳名家牛春明、鄭曼青的「攬雀尾」使用法,不妨參考一下,如下所述:

牛春明的「攬雀尾」用法

掤勢:對方用右手襲我胸部,即提右手腕,貼對方腕,用橫勁向前往上掤之。

捋勢:對方用雙手正面擊來,以右肘腕間,貼對方手肘,用左手接對方腕背,兩臂隨腰轉動,而往左捋,順對方來勢,用捋勁化解,對方用力愈大,愈失重心。

擠勢:交手時,對方進攻之手失勢而想往回拗時,則雙手隨之跟進。

按勢:對方用擠勁進攻,則用捋勁化之,對方若被捋空,隨即乘機按進。

鄭曼青傳授黃性賢的「攬雀尾」用法

掤勢:實戰中,對方用手擊來,我先用雙手掤架,再借勢掤發敵人。

捋勢:接上掤式,如我已掤開對方右手,對方換用左拳擊我腹部(肋部),我則用右小臂粘貼對方肘部,同時用左手采抓對方左腕,向左則用腰腿勁捋之,致其前跌。

擠勢:接前式,對方被捋後,如向下抽回其被捋之手,我則屈右膝,伸腰腿,順勢向前擠出,至已勁貼上對方時,順小臂向外上翻出,擊對方面部。

按勢:(1)接上式如對方雙手下壓我小臂,我可把兩手從左右向後分化,空緩其來勢,待其勁將斷時,兩手再按其胸部;(2)接擠式,如對方從左側擠來,我則將兩手左右上提,緩衝其來勢,接著再用雙手按之。

需要指出的是:拳架裡面諸如「攬雀尾」的拳勢,都是前輩根據推手的較技和散手的功夫格鬥而假設的動作,實際上是靈活變化的東西,為了練習拳架的需要,才有如此的假設動作。各人對拳理、拳法、練法的認識理解不同,有所改動拳勢也正常。注意體悟的是:外形動作的「招」要和太極拳內在功夫的「術」相合一起。「招」有「招」的拳意,「術」也有「術」的拳意。

2018年5月19日


推薦閱讀:

藏在身邊的肝硬化「剋星」,每天一杯,遠離肝硬化,告別肝病困擾
中醫學對酒精性肝病病因病機及辨證分型的認識的論文---中醫學論文
超8成肝癌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癢死孕婦,毒死胎兒——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TAG:肝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