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我們為國家做出的巨大犧牲不應該否定
12345
高清圖集這是一組1972年的知青上山下鄉宣傳圖。圖為一群女知青在每天勞動之前,地頭在學習毛主席語錄的。…[詳細]
核心提示:「文革」已被徹底否定,這是順應民意,順應歷史潮流,更是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的必然結果。但是,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我們這些共和國的同齡人為這個國家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難道也要被否定嗎?!所以,儘管還會有不少人不能理解我們這代人,但是,我們仍會對那段經歷難以忘懷、刻骨銘心、念念不忘。這絕不是為了炫耀!因為它不值得炫耀。更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我們這代人青春的紀念!是的,為了我們青春的紀念!
下鄉知青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原題為: 也談知青情結——王欣摘錄自各知青網
我從不認為當年的知青生活是蹉跎歲月,更不曾後悔過什麼浪費青春;但我總感覺「蹉跎歲月」顯得過分的哀傷悲涼,而那擲地有聲的「青春無悔」又顯得有些豪而不邁,……
生命屬於每個人的只有一次,青春年華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同樣也只有一次。我們以青春的熱情、青春的熱血,以及我們對祖國的忠誠與共和國共同走過了建國以來那段最艱難的歷程,用我們當年稚嫩的肩膀和無數普通百姓一起,扛起了處在狂風暴雨中的共和國大廈。要說我們青春無悔,其意義應該在這裡。
「文革」已被徹底否定,這是順應民意,順應歷史潮流,更是正義終究會戰勝邪惡的必然結果。但是,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我們這些共和國的同齡人為這個國家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難道也要被否定嗎?!所以,儘管還會有不少人不能理解我們這代人,但是,我們仍會對那段經歷難以忘懷、刻骨銘心、念念不忘。這絕不是為了炫耀!因為它不值得炫耀。更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是為了我們這代人青春的紀念!是的,為了我們青春的紀念!
幾乎是整整一代人的靈魂與性格不是幾部文學作品能夠反映出來的——與年輕的共和國幾乎同齡的知青們經歷了共和國成長時所有的甜酸苦辣;承受了一個偉大民族崛起時所有的狂熱與反思;我們不是時代的寵兒,我們一直在失誤與陣痛中艱難地跋涉奮鬥,但只有少數的幸運兒獲得了成功。
絕大多數的知青早已返回了生育他們的都市,把經歷過「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洗禮後的人生最成熟的歲月奉獻給了他們自小就熟悉的都市。但是,不論這些知青在哪塊土地上落腳謀生,失意還是得意;無論時代的悲喜劇如何反覆地塗改了我們人生最初最美的幻夢;我們的「靈魂」始終在「廣闊天地」的青春歲月中流浪——「知青情結」已定格為一種特殊的歷史符號,使得我們不知不覺地時常在夢中頻頻回望…
當過知青的我們,大概深切感受與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諦,無論是春耕在春寒料峭中水田裡耕耘插秧的腰酸背痛,還是夏收在烈日曝晒中稻田裡收割打穀的大汗淋漓,都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悟到這兩句古詩的涵義。因此,當過知青的我們對於糧食就特別珍惜。過去上大學的時候,看到那些從城裡來的學生們竟將吃不了的飯食成碗地倒掉,我們的心就有些像被揪著痛。現在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看到自助餐的飯桌上有些學者竟將大半盤豐盛的食物棄留了,就忍不住要婉轉地斥責幾句,也不管他生氣與否。
當過知青的我們,大概更加關心節氣的變化、天氣的好壞。春暖時節,我們就會想農村裡的秧苗大概已經插完了吧?七月流火,我們就會說今年山村的收成不知怎幺樣了?春耕時節,倘若連綿的春雨不絕如縷,我們就會想這雨再不停,秧田裡的秧苗就會腐爛了。秋收時分,倘若狂暴的颱風突如其來,我們就會說這風再刮下去,農田裡的莊稼就要糟蹋了。農村常常牽動著我們的心,農民常常寄寓著我們的情。也許因為這,我們喜愛看農村題材的電視、電影;也許因為此,我們關心著農村傳來的信息、新聞。豐收的喜訊,讓我們格外歡欣鼓舞;水災的消息,使我們更加揪緊了心。我們從來不會罵別人為鄉巴佬,因為我們曾經就是農民!我們從來不會嫌山村貧窮,因為我們現在也不是富翁!
當過知青的我們,大概少了一點不切實際的空想,多了幾分腳踏實地的精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山村的生活,就曾經這樣教導著我們。安貧樂道,重義輕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村的農人,就曾經這般啟迪著我們。也許正因為有了這一段的生活,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會用一種認真踏實的態度去對待;也許正因為有了這幾年歲月的磨練,我們碰到任何困苦,都能以任勞任怨的精神去克服。我們深深感佩孟子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受到過農村生活磨練的我們,「有這碗酒墊底,什幺樣的酒都能對付」,我們更加體會出這句台詞的意味;經歷過坎坷歲月磨難的我們,「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特別感悟出這句俗語的內涵。我們在城市裡生、城市裡長,我們經過了農村風風雨雨的洗禮,我們在農村裡身體結實了、思想成熟了。當我們回到了擁擠的城市,我們仍然忘不了那曾經留下我們青春足跡的農村;當我們漫步繁華的街頭,我們仍然牽念著那些個曾經給我們淳樸溫情的農民。這就是烙印在我們身上的知青情結,這就是銘刻在我們心底的知青情結。
知青情結,是一代人的情結。因而,每每在知青的聚會中,我們總是看到久別重逢的感人情景。
作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在這內中既有激情也多多少少包含著一絲無奈。正如咀嚼橄欖,越嚼越見滋味;生活如禪,哲理就在每一份經歷、記憶當中。所以,我們在知青這代人的身上能讀出許多共同的品格:我們刻苦耐勞,堅韌進取。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今日的少年們,有多少能夠深入到他們父輩母輩的靈魂,讀出人生的種種滄桑!與現在流行的大中小學同學聚會不同,知青們的聚會,往往並不單純有敘舊情誼,還有一點劫後餘生的欣喜和安慰。知命之年的聚會,已經淡化了許許多多的抱怨,更多的是百感交集的溫馨。但每次的知青聚會,總流露出一絲告訴世人的頑強:中國歷史上有厚重的一頁,那就是不能忘記的一代人的青春———知青!
就一般而言,對「失」這一問題的認識和見解比較統一。十年知青歲月,讓知青們失去了最寶貴、最美好的十年青春歲月;失去了求學深造的機會;失去了起碼的溫飽型物質享受;失去了家庭溫馨、婚姻戀愛以及在十年里始終與貧困為伍,艱難度日、使國家的一代人才斷檔,國民經濟發展滯後、倒退、滑坡等等。而知青們在十年歲月中「得」到是什麼?卻是見仁見智,分歧頗多。人生總是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也許比較而言,知青們得到的比失去的少許多,但也決不是只是磨練出了一身強健的肌肉,那種深切的對人生的認識,苦難的體會,意志的磨練以及知青至今依舊割捨不了的「知青情結」,是我們返城背囊中彌足珍貴的財富和最大的人生收穫。
當年我們在農場的時侯,也有不少知青曾非常憎恨那些讓人傷透了心的鬼地方,憎恨那些讓人傷透了心的歲月。而今事過境遷,離開了黑土地後,再回首,不少知青卻依然對農場有一種難分難捨的感情,永遠走不出那刻骨銘心的情懷。由此而常常懷念當年生活過的地方;常常懷念曾經生活在一起的父老鄉親、黑兄黑妹;常常懷念曾經流汗流淚、奮鬥抗爭過的艱苦歲月——這就是可貴的「知青情結」。
知青情結,不是說走就可以輕鬆地走得出的。因為這血與火的歸集,是一個情與結的凝聚。走過這段路漫漫的知青歲月,行至一段靈魂的深處,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一切的殘怛斷壁、腐草落花,都是知青人生的興衰榮枯,每一個足跡都是向命運抗爭的明證,每一串淚水都會滴穿歷史的風頁。一個不解的知青情結,必定是一面精神不朽的飄揚旗幟。不管這面旗幟起於何時何地,也不管這面旗幟指向何方何處,我相信知青情結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身上,將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知青情結,凝聚了我們的希望,也凝聚了我們的結合力。拾起一片歲月的落葉,走進夕陽的餘輝,就會欣喜地感受到知青情結的風光無限。這情結連繫在一代知青滄桑之後的五彩濱紛里,一種風雨過後人生觀念的升華。無論是高官在身的事業有成者,還是下崗擺攤的艱難覓食者,只要曾經是知青,就會將一切的名利得失看得淡如煙雲。夸夸其談也好,默默無語也罷,要想走出知青情結,誰也做不到。人的一生有許許多多的得與失,無論是牽強的「失」或是不經意的「得」,都是我們所經歷的風與雲。我們失去了青春,可我們無愧於青春。因為我們收穫了一個人生最為寶貴的知青情結,作為知青,只有用這個不解的情結去面對今日的夕陽黃昏,才會有潔白如紙的真誠涌動,才會懂得荒友的情誼是如此的珍貴。有了這個情結的牽繫連接,我們敢去直面反思以往的殘缺與破碎,重拾起以往的點點滴滴……。
凡是親歷過知青生活的人,大都有這種體會;知青們聚在一起多長時間也不嫌長、也有說不完的話,知青在一起時議論起誰過得好呵,誰的子女優秀時;只有真心高興的份,沒有一絲嫉妒;知青不管生活過得如何,一旦知道農場有需要時,照樣慷慨解囊;因為那是我們的第二故鄉。知青們不論誰有了病,大家心裡那份焦急不比親人差;歸根結底,那是一種情結!那就是共同插隊生活時系下的——知青情結。
比同學更親熱、比同事更親近、比同血緣的親人更親和——這就是同甘苦、共患難過的知青情;正因為我們在一起挨過凍、我們在一起斷過糧、我們在一起尋過路、我們在一起放過牛羊、我們在一起思念過父母、我們在一起想念過家鄉-----我們經歷了坎坷,我們收穫了友誼;我們經歷了生活,我們變得成熟;我們經歷了困苦,我們變得堅強!莎翁曾經說過:「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境遇才可以造出非常的氣節」
歲月匆匆,沖淡了多少記憶的光澤、但是沖不垮我們心中的友誼。哦;知青的情結是最純真、最醇厚、最深情的,它雋久地縈繞在每個人的心中!
呵!知青情結——乃是人世間永遠難忘的情結。
在我們的人生苦旅中,知青情結正張揚著它的誘惑與美麗,如同長空划過的一道道眩光,星雨般地燦爛輝煌。此情此結,將永遠鉻刻在每個知青的內心深處。我們的聯誼活動不僅僅是對過去歲月的懷念,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追求,是知青朋友們互相關懷互相幫助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推薦閱讀:
※《父母愛情》的老丁到底是誰?他還演過誰?
※一個故事 · 蒼
※我是80後,可是為什麼我特別喜歡知青年代的事情,喜歡那時候的感情,喜歡那年代的文學作品?
※知青述事|「青春夢魘」如何成為「青春夢想」
※《天浴》的代表性和真實性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