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生講座——健康幸福法則

世界上也許沒有另外一個詞能像「幸福」這樣被諸多談論,一句簡單的「你幸福嗎?」一直是最熱的話題之一,這個話題在屢遭群眾、網友 「神回復」的同時,許多人也在反思,平日里大家整天忙碌,「壓力山大」,究竟什麼才算是幸福?幸福感與健康有何關係?

本期大醫生:馬丁·塞利格曼

——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積極心理學之父

沒有疾病不等於健康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憲章序言中提到: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以及社會關係上的全面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

生活中存在著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人不是精神病患者,但卻總是悶悶不樂、無精打采。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並不只是沒有身心失調或紊亂的現象,而是一種蓬勃的存在:存在積極的情緒、參與、意義、成就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也就是持續的幸福感的來源。

為什麼樂觀的人不容易生病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幸福感與健康的關係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通過多年對心血管疾病、傳染病、癌症以及各種原因的死亡率進行臨床研究發現,當所有其他風險因素保持不變的時候,具有較多積極情緒的人得心臟病的概率較低,積極情緒有助於預防感冒與流感,高度樂觀的人群罹患癌症的風險更低,樂觀主義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只有悲觀主義者的23%。實驗表明,是樂觀提升了健康。

那麼樂觀是如何發揮保護作用,

使人不太容易生病的?

存在以下三種可能:

1.樂觀者採取行動,並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樂觀者認為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健康,而悲觀者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都不會有任何改觀。樂觀者願意嘗試,而悲觀者則陷入消極失望。因此,樂觀者很容易接受醫學建議並採取行動,調整生活作息,改善生活習慣,鍛煉身體,避免後果惡化。而悲觀者往往是被動的,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情和醫生的建議,他們更多會選擇逃避和聽天由命。

2. 社會的支持、朋友和愛越多,會越少生病。如果你有一個能在凌晨三點打電話傾訴煩惱的朋友,你就會更健康。而孤獨的人的健康狀況明顯不如朋友多的人。快樂的人擁有更豐富的社會網路,而社會關係能減緩衰老。

3. 生理機制。實驗證實,樂觀者相對於悲觀者的血液對於病菌的反應更活躍,產生的抗感染的白血細胞和T淋巴細胞也更多。另外在循環系統對反覆壓力的病理反應方面,悲觀者容易放棄,會承受更多的壓力,而樂觀者能更好地應對壓力。面對反覆的壓力,可能會調動皮質醇及其他循環系統反應,從而誘發或加重對血管壁的損害,同時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導致持久的炎症。

提升幸福感的具體招數

1.心存感恩

感恩可以讓你的生活更幸福、更滿足。人生中的美好回憶能讓我們身心獲益,也會加深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

2. 多想好事

太過注意生活中的壞事會加劇焦慮和抑鬱,避免這種情況的一個辦法,就是更多地去關注並去品位那些生活中的好事。

3. 突出優勢

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優點,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會讓你感覺到快樂、激情甚至狂喜,而不是一味地要改正缺點,對於幸福感的獲得是格外有益的。

4. 時時行善

對朋友或陌生人行善,會讓自己感覺很慷慨、很有能力,也會贏得別人的笑臉、讚許及仁慈回饋。

5. 學習寬恕

對傷害與誤解你的人,放下怒氣與怨恨,寬恕會助你繼續前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6. 愛家愛友

積極牢固的人際關係能給幸福感帶來深刻的正面影響,所以,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在朋友與親人身上。

7. 照顧身體

睡眠充足、運動、伸展四肢、笑口常開都可暫時改善心情。經常如此會讓你對生活感到滿意。

8. 要有信條

人生不免有難,一些日常信條可幫你度過。例如「事情總會過去」「任何打不倒我的事,都會讓我變得更強壯」。關鍵在於,你必須相信它們。


推薦閱讀:

子平八字講座(翁向宏)之一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第三集)
硯的構成和形制(端硯系列講座二)
16集 風水正源系列視頻講座
講座 | 悠老師「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在家也能蒙台梭利(中集)

TAG:健康 | 醫生 | 幸福 | 法則 | 講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