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三大脈路

1、發菩提心――――立宏願大誓―――――成菩提道

2、依六度(也叫六「波羅密」)次第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簡言之就是戒、定、慧。其中布施、持戒、忍辱,經中有明文可尋,而精進、禪定、般若,則隱於字裡行間。

3、相――――破相,法―――――破法。

三大脈路有時獨立成篇,同時又相互貫穿。

昭明太子把《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是畫龍點睛也好,是畫蛇添足也罷,隨著各人的根器不同而見仁見智。我看來,三十二品《金剛經》好象三十二張書籤,非常便於誦經、講經。至少從這點來說,昭明太子功不可沒。下面的「心得」就是藉助三十品展開。其中涉及到許多佛學名詞,能跳的暫時跳過去,不能跳的就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以便理解。

第一品「法會因由分」,可以看作引子。其實也是佛法佛理,因為平常心是道,穿衣吃飯也就是禪。

第二品「善現啟請分」,須菩提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是講發心。

第三品「大乘正宗分」,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是發願。有道是凡夫畏果,菩薩畏因。願力很重要,凡夫弘願一發則佛界震動。

第四品「妙行無住分」,是講「布施」。經文曰「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這一品「妙行無的經文中提出了佛學術語:色、身、香、味、觸、法(即通常所謂的「六塵」,與之相對應的叫「六根」:眼、身、鼻、舌、身、意。「六根」與「六塵」和合而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身識、意識。「六根」為「內界」、「六塵」為「外界」,「六識」為「中界」。合稱「十八界」,都與「相」有關。)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講「破相」。經文曰「……不可以身相見如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四、五品之間在經文上也有明顯的聯繫:第四品「菩薩無住相布施」,第五品「不可以身相見如來」。都圍繞「相」作文章。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金剛經》
常讀心經和金剛經,福不唐捐,功德亦不可思議!
濟群法師:金剛經的現代意義 [和訊博客]
白話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現代文)一體同觀分第十八,內明,禪宗
《金剛經》十句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