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今年增長目標低調打折 基建大禮包多愁錢
又到地方政府立「軍令狀」的時候了。與以往力爭向上不同,調低經濟增長預期成為2015年的主動選擇。
記者據公開資料整理,已經召開了地方經濟工作會議的省市大多主動下調了201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浙江省2015年GDP增長目標是7.5%,比2014年的目標下降了0.5個百分點;湖南省提出的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為8.5%,低於2014年10% ;河北省則選擇將2015年GDP預期目標由去年的8%下調至7%;甘肅省和寧夏自治區更是將2015年GDP增長目標確定為8%,均低於2014年的11%和10%的目標。
然而,在降低經濟增速預期的同時,2015年卻也將是各個地方「大幹快上」的一年。2014年四季度以來,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複的50個交通基建項目將進入開工期,包括高速公路、城際鐵路在內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四川、雲南、貴州3省已經確定的年度交通建設投資均超過千億元規模。
一增一減間,錢從哪裡來? 是個問題。
穩增長難迴避「鐵公基」
「穩增長」依然是目前政府的主要任務。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 年12月出口增速回升5個百分點至9.7%,進口增速回升4.3個百分點,年度下滑2.4%。年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3.4%、6.1%和0.4%,與年初既定目標有一定差距。
進出口的下滑顯示當前內外需依然較為低迷,而且內需相對更弱一些。
稍早前公布的12 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 )為50.1%,較上月繼續下滑0.2 個百分點。這也是該先行景氣指數連續4個月出現下滑。
這一背景下,拉動經濟增長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短期看,基礎設施投資成為較為一致的選擇。
2014年12月底召開的湖北省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時要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更大力度調結構轉方式,並「堅定不移抓投資,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底盤』」。2014年12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要求「以交通建設為重點,提升基礎設施優勢」。
「今年經濟增長動力還應該在內需。」滙豐經濟研究亞太區常務總監兼聯席主管、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記者表示,目前房地產投資降溫,工業投資也緩慢減速,但基建投資領域則有比較大的空間。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24日,發改委所批複的鐵路、公路、機場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投資總額已達15629.22億元,6次集中批複了25個鐵路項目、5個機場項目、3條特高壓項目及1個港口項目。
隨後,通過《加快推進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清潔能源、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等重大工程建設》意見,國務院明確將支持投資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路、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這又被媒體稱為國家發改委確定了「七大重大工程包」,甚至有媒體估算可能為2015年帶來超過7萬億元的基礎投資項目。
不過1月8日,國家發改委在回應「今年投資將超過7萬億」消息時表示,這不是額外的經濟刺激,與2008年的4萬億有著本質區別在於中央政府投資不是新增大量的財政投入來強刺激,而是將引導社會資本積极參与投資。
地方政府「獨木難支」
強調社會資本的引入,這個聲音已經不再陌生。但從眼下的實際情況看,這個呼喚不僅是「與民讓利」的開放姿態,更是建設的實在需要。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9953億元,同比增長9.1%。1~11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129595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中央財政收入4801億元,同比增長12.1%,地方財政收入(本級)5152億元,同比增長6.4%,不及2013年同期增幅的一半。
同期,中央財政本級支出19065億元,同比增長7.4%;地方財政支出107243億元,同比增長10.6% 。
作為地方基建項目的主要投資牽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發行城投債是基建投資主要的融資來源。 受政策收緊和地方政府債務到期的壓力,2014年城投債發行規模也出現繼續縮減現象。
來自Wind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日,自2014年12月份以來,城投債發行僅60隻,發行規模為776億元。其中,12月全月共發行56隻,規模為729億元。相比去年11月份的123隻、1169.2億元的市場規模,發行量基本「腰斬」。同時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近半個月以來,城投債僅發行4隻,規模共計47億元,環比上月銳減9成。
「由於43號文將存量債務與新增債務劃清界線,新增債將納入地方預算,但口徑比較緊。據業界按43號文要求,地方融資平台從此舉借政府債務,那麼目前的城投債、企業債等應該不在當下定義的『政府債券』範圍之內。」有受訪人士分析,通過城投債支持地方基建難持續。
「雖然上報存量餘額對城投債市場的影響現在還無法判斷,但這與12月以來多個地方政府相繼取消債券擔保事件結合在一起,引發了市場對城投債市場的擔憂。同時發改委對企業債審批的條件提高和節奏放緩,導致城投債發行門檻的不斷提高。」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分析。
對於基建資金的來源,屈宏斌對記者稱,「這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解決:一是可以適當擴大財政赤字,2014年不到2%,2015年可能適當擴大一些;二是盤活4萬億以上的財政存量資金;三是可以通過發行市政債,以更加市場化與更加透明的方式去籌集更多資金,去支持地方政府必要的基建,同時也可以通過PPP去作為重要的補充。」
「我們期待在地方政府融資上通過市政債去替換過去的貸款平台,通過這種轉換使得地方政府的融資可持續性。應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落實,使得通縮的風險或者經濟放緩的風險得以扼制。」屈宏斌稱。
民間資本: 觀望債務清理
「未來發展方向是城投債將逐步退出,而資產證券化、項目專項債、公私合營的(PPP)以及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債可能還將再擴大規模。」杭州嘉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風控總監、研究部高級經理何志翀對記者稱。
過去幾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基建投資主要的融資來源,由此累積出的地方債務風險一直是懸在地方政府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根據國家審計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性債務總計達17.9萬億元人民幣。
2014年9月21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簡稱43號文)下發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融資功能將剝離,其融資責任由地方政府債、項目專項債、PPP債等方式來承接。隨後,財政部又相繼出台了《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及其正式版《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簡稱「財預351號文」)等細則文件,對清理甄別、分類處置給出了詳細指導。
「在城投債逐步淡出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債、項目專項債、PPP債是否能接過城投債的融資功能,目前還存很大變數。這將給基建投資帶來不利影響。」徐高稱。
在他看來,財政赤字是否能夠放得足夠大,從而給地方政府債發行留出足夠空間,還存不小變數。項目債和PPP債如何操作、市場接受度怎樣,也還需摸索。在改革過程中,基建投資的融資來源或多或少會受到負面影響,在一定程度或拖累投資項目的進度。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近日也撰文稱地方政府債、項目專項債、PPP債未來是否取代城投債的融資功能,也是較大的風險點。
「截至1月5日,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進行了甄別,有助於未來將政府債務公開化,控制債務風險。但債務劃清之後,城投債發行門檻進一步提高,成本也將更加市場化,鑒於2015年地方融資平台的融資渠道不容樂觀,預計地方融資平台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都將大幅提高。」沈建光指出。
一家外資債券評級機構預計2015年中國將有約2.8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到期。
何志翀對記者表示,「等地方債務理清後,預計2015年下半年項目專項債與公私合營(PPP債)可能將呈現比較好的增長勢頭,因為整個融資需求仍比較旺盛。」
屈宏斌看來,貨幣政策對基建也可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中國最大的新風險是通縮的風險顯現,需要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寬鬆加碼、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及投融資提供改革措施加速來控制,預計年內將有兩次25個基點的對稱性降息以及3次為50個基點的降准。
推薦閱讀:
※小目標第4期 | 我這樣追到了喜歡的人
※目標管理與組織績效
※自主性人格——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
※PMA -- 2.明確的目標
※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吃遍整個東南亞美食|東南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