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廣場的百年滄桑巨變(老照片)
(2011-10-04 21:34:02)
轉載▼
今日的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廣場。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
那時的天安門廣場稱之為宮廷廣場---千步廊。那時天安門至前門之間有個大清門,大清門以北東西兩側有千步廊,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正北圖中的正中為天安門。兩側的千步廊建於明朝,共144間房,是連接檐通脊的兩排朝房。兵部和吏部在這裡選拔官吏,禮部在這裡省閱會試的考卷,刑部在這裡舉行「秋審」和「朝審」,每年「秋審」在西部千步廊擺幾十個方桌,鋪上紅地毯,由判官勾決死刑囚犯,清末明初這兩排千步廊已經坍毀,1951年內務部長朱啟鈴主持改建正陽門時,將西千步廊拆除,其木料修建了中山公園內的一些樓亭及長廊。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平面場圖。
天安門廣場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即1406年。修建北京城時,在天安門(當時叫承天門)以南開闢「T」形廣場,清朝康熙年間在天安門前的金水河上與天安門門洞及太廟、社稷壇正門相對應位置,建七座石拱橋。在金水河兩岸各設石獅一對,河的南岸還設置蟠龍華表一對,木牌樓一座。廣場北自天安門往南到大清門全長672米;東西寬以天安門為中心,北端,寬364米;南端以大清門為中心,寬100米。共計面積約為112600平方米。
清朝時期的天安門廣場。
那時天安門至前門之間還有個大清門,約在今日的毛主席紀念堂位置。圖中近處是大清門,遠處是天安門。大清門在1954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
清末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清末時期的北京中軸線。
1932年2月時的北京(當時叫北平)中軸線。
那時天安門前不是廣場,而是街心花園。近處是前門,遠處是天安門。那時前門兩側的城牆還完好無損。
1932年2月時的天安門。今日天安門廣場的位置當時是街心花園。
1932年2月時的天安門。當時天安門城樓中央懸掛的是蔣介石的畫像。
民國時期的北京中軸線。
清朝時期的大清門。
大名門、大清門、中華門其實是同一座門,只是根據不同時代冠以不同的名稱而已。原址在今日前門的正陽門北側、毛澤東紀念堂一帶。大明門始建於明代,為明清兩代皇城第一門。初稱「大明門」,順治六年(1644年)改稱「大清門」,民國(1912年)改為「中華門」。1954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
清末時期,天安門至大清門之間是廣場,但很小。大清門至前門之間是花壇。
1900年的大清門。大清門後邊是天安門。
清末時期,從正陽門東側的城牆上看大清門和天安門。
清末時期,從正陽門西側的城牆上看大清門和天安門。
1902年,光緒慈禧迴鑾,剛進前門正陽門要進大清門時的照片。
1905年,光緒皇帝去往天壇祭拜的途中,剛出大清門正往前門正陽門方向走。
1950年從天安門城樓上看天安門廣場。
清末時的天安門廣場。
1940年航拍的北京中軸線。
今日的北京中軸線。
今日的北京中軸線。
推薦閱讀:
※韶山毛澤東廣場傳來驚人一幕,萬民跪拜毛主席!
※[萬達維多利亞灣]日供60元 享萬達廣場雙名校
※走貓步練腹肌(運動廣場)
※南方周末 - 廣場沒人走就是浪費——專訪皮埃爾·朗貢特博士
※人民的天安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