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別名室號
室名別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種特殊稱謂。我們今天基本上是一人一名,但歷史上的情況就比現在複雜得多。古人在出生三個月或百天之後,由父親為其取名。除了名外,還有字。《禮記·曲記》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但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室名別號是指古人名與字以外的稱謂。別號的類型很多,有自號、尊號、贈號、混號、綽號、代號等等。《異號類編·序》曰:「別號之興,大抵始於周秦之際,瑰奇之士,不得志於時,放浪形骸,兀奡自喜,假言托喻,用晦其名。然而其人既有著述以自見,則聞於當時,傳諸後世,其名雖晦,其號益彰,鬼谷鶻冠之流,蓋其著也。自是以後,通人慕之,競相標尚。」此種風氣到了宋代,更為盛行,上自君相,下至商賈,「莫不假山林隱逸之稱、儒林文墨之號」,以示風雅。如宋太祖趙匡胤自號「鐵衣士」,宋徽宗趙佶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歐陽修號「六一居士」,王安石號「半山老人」。至於農民起義領袖的別號,以宋代梁山泊一百零八將最為著稱,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據《明史》及其它明季稗史所載,明末農民起義的首領,除闖王李自成外,還有「老回回」馬守應、「革里眼」賀一龍、「左金王」賀佐等上百人,都起有各種各樣的混號、綽號。
所謂室名,本來是文人墨客書齋的名稱,但也常常成為書齋主人的代名。如「少室山房」、「閱微草堂」已成為胡應麟、紀購固定的別名。室名別號一般都比較精鍊,如宋代張邦基的「墨庄」、元代吳澄的「草廬」、明代范欽的「天一閣」等,大都二、三字。也有較長的,如清釋成果別號為「萬里行腳僧小浮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竟長達二十八字。
古人的室名別號之所以複雜,不僅是因為類型多,而且有大量重複現象。一方面,有的一個人就起了幾個甚至幾十個室名別號,如乾嘉時期著名藏書家黃丕烈,別號室名有蕘圃、知非子、抱守老人、士禮居、百宋一廛、冬蕙山房等三十多個。另一方面,不同時代不同的人取同一室名別號的也很普遍,如室名稱萬卷樓的就有宋代的方嘉、張用道、清代的唐堯臣、曾國柱等十八人。為人熟知的唐代大詩人李白號青蓮居士,明代鄭欽也取了這個別號。
古人的習慣是上對下、長對少直呼其名,而下對上、少對長,或是平輩之間不直呼其名而稱其字型大小,以示尊敬。因此,有的古人以字型大小聞世,其本名反被忽略。這一點,給我們閱讀古籍增加了不少障礙。一般人名辭典和人物傳記資料索引大都以本名為條目,很難從室名別號直接查找,這就需要我們藉助於專門的工具書來解決上述困難。
查找別名的專門工具書,目前可以見到的較早著作有宋代徐光溥編的《自號錄》。此書專錄宋代人士的別號,依最後之一、二字的名稱分為處士、居士、先生、道人、老人、翁、叟、子、齋、堂等三十六類。然而此書遺漏較多,象蒲陽居士蔡襄、易安居士李清照、幽蘭居士孟元老等均未收錄。僅陸心源在序言中就為他增補了二百多個人名。同類書,宋代還有吳淑編的《謔名錄》、馬永易編的《實賓錄》。這兩本書都收在《說郛》這一叢書中,不難查到,但均排列混亂,篇幅也較小,恐怕只是原書的一部分,遠不如《自號錄》完備。
清代查找室名別號的工具書,有葛萬里的《別號錄》、仁晫的《文苑異稱》以及史夢蘭的《異號類編》。因為後者是在前兩部的基礎上加以修訂補充編成,所以更加充實,頗具特色。該書所收人物從周秦直到清中葉,上至帝王,下及娼妓,無所不有。在內容上,由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綽號、混號所佔比例較大,它把所收人物別號、混號分為十四大類,在同一類下又大體上按時代排列,查找較為方便。該書最大優點是每一條目均註明資料出處,這就便於讀者理解人物別號的含義與背景。如:
書滛〔晉書〕皇甫謐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謂之書滛。〔南史〕劉峻字孝標,聞有異書,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滛。
目前最為常用的這類工具書有《室名別號索引》和《古今人物別名索引》。前者是陳乃乾先生據其三十年代所編的《室名索引》和《別號索引》加以增補而成,195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和以往同類工具書相比,其優越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收錄較完備,該書開本篇幅雖不大,卻收先秦到現代人物的室名別號一萬多個,可稱篇幅緊湊、內容充實。二是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依筆畫排列,一索即得。三是註明籍貫,便於查考,其它工具書在遇到相同的別號室名時才注籍貫,以示區別,而此書每個都列注朝代籍貫。例如,我們在《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註》中經常可以看到「通志堂本」、「八千卷樓本」、「莫郘亭」、「繆藝風有藏本」等,要了解這些都是誰的齋室,就可以使用這本工具書,通過書前檢字,分別查出:
通志堂 清滿洲 成德
八千卷 樓清錢壙丁國典
郘亭 清獨山莫友芝
藝風堂 清江陰繆荃孫
該書尚有些不足之處,如所收室名有二字至二十餘字的,但別號 卻限於三字以上,據編者講「因兩字之別號與通用之字型大小不易區別」,其實兩字別號,古今甚多,此書不收,不能不說是個缺欠。有些重要人物遺漏了,如從「容齋」查不到洪邁,從「定菴」查不到龔自珍。此外還有檢校不精之處,如第三頁一瓢道人後注為明衡陽王夫之,就在同一面的第二頁,一匏道人後注為清衡陽王夫之。實際就是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容易使人誤認為是兩個朝代同姓名的兩個人。儘管如此,陳乃乾先生以一人之力,二十餘年之功,鉤玄索隱,編出這樣一部切合實用的工具書來,到現在還沒有一部新的書能代替它,實在嘉惠學林不淺。因此,這部書修訂再版不衰,就連台灣近年也出了盜印本,可見其實用價值之高。中華書局最近又出了增訂本。
1936年廣州嶺南大學印行的《古今人物別名索引》由陳德芸所編。該書條目達七萬零二百多條,其內容範圍已不限於別名,還有一部分原名(如匡胤=宋太祖、努爾哈赤=清太祖)、表字(如子建=曹植、千里=顧廣圻)、謚法(如武帝=劉徹、忠武=郭子儀)、職官(如三閭大夫=屈原、工部=杜甫)廟號(如太祖=曹操、北周太祖=宇文泰)、封爵(如奉聖大夫=客氏、定遠侯=班超)、文學家筆名和書畫家題識等,均一一載入。今人收至1936年。因此,此書雖有完備實用的一面,又有不周全不科學之處。雖然後來又增加「補遺」、「訂誤」,仍有缺漏失實之處。編者說:此書曾參考陳乃乾先生的《室名索引》和《別號索引》,但沒有全部收錄。尤其是全書按「德芸字典排檢法」即橫、直、點、撇、曲、捺、趯(tiǎo即挑)七種筆順為序,甚為不便,幸而書後附筆畫檢字,方可補正文排列之不足。所以,以上兩種索引各有所長,可配合使用。
最近,由商務印書館重印的臧勵和編的《中國人名大辭典》,書後附有「異名表」,其中包括字型大小及部分以官稱、以地稱及以封謚稱者,亦可用來查找人物別名。不過,所收異名僅限於該辭典正文已錄人物,數量有限。
商承祚、黃華編的《中國歷代書畫篆刻家字型大小索引》是一部專供查考我國古代書畫篆刻家字型大小的工具書,收秦漢至民國書畫篆刻家約一萬六千餘人,分上、下兩卷。既可以從字型大小查人名、籍貫、生卒年、技能等,又可以從本名查字型大小。但本書未收錄室名。
唐代對人有異於各代的一種稱呼法,即以行第連同姓名官職等稱代其人。如杜甫是杜二、李商隱為李十六、岑參是岑二十七。盛唐以後,此風相沿成習,也給我們閱讀和研究帶來困難。而一般的人名辭典又解決不了這類問題,只有通過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的岑仲勉著的《唐人行第錄》才能解決。如《全唐詩》中有《酬孟十二新居見寄》,通過這部工具書,我們很快查得:
又孟十二郊,字東野,舊一六〇、新一七六有傳。全詩五函陸長源《酬孟十二新居見寄》詩有「去歲登美弟」句,陸復有《樂府答孟東野戲贈》、《答孟野夷門雪》二詩,則孟十二無疑為郊也。郊詩題為《夷門雪贈主人》。
此書以姓為綱,依筆畫多少及《康熙字典》部首為序,同姓者以排行次序為先後,使用起來,甚為方便。
清末以後,報刊雜誌風起雲湧般出現。在這些報刊上發表文章的作者,大都以筆名和別號署名。如鄒容的筆名就有鄒陶容、幼丹、蔚丹、威丹、容之兒、革命軍中馬前卒等。要查找這方面內容,有張靜廬、李松年編輯的《戊戌變法前後報刊作者字型大小筆名錄入《辛亥革命時期主要報刊作者筆名錄》,分別載於中華書局出版的《文史》第四和第一輯中。此外,象《辛亥革命時期期刊總目》所附的作者索引,除作者本名外,筆名也予以註明。總之,近代人物筆名別號雖然零散,只要我們平時留心這些線索,一旦需要,信手拈來,這些問題還是不難解決的。
推薦閱讀:
※如何辨別名茶的真假
※酒話 | 除了「酒」,她還有什麼別名雅號呢?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別名和特點是什麼?急!!!!詳細點!
※連錢草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