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正的耶穌系列(一)耶穌的教訓 07 —— 律法的恩典(059)

親愛的朋友,弟兄姊妹,今天我繼續探討「真正的耶穌」這個主題,今天我們看「律法的恩典」這題目。

我們會看《馬太福音》第5章,即「登山寶訓」。我們看的經文涵蓋了「八福」以及「八福」末尾的部分。讓我們來讀《馬太福音》第5章1-10節以及17-20節。

1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

2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7「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

18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

19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

20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

這是上帝的話語。

在之前幾次信息中,我們一直在看《馬太福音》第11章。我認為這是一處很好的經文,因為耶穌在那裡同時解答了一些問題,就是:耶穌是誰?為什麼我要接受耶穌?為什麼我要接待耶穌?在《馬太福音》第11章里,耶穌教導我們有關祂的宣告,祂邀請人們接受祂,最後祂說:「到我這裡來!你們當負我的軛,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們之前一直在探討這一章經文。

如果有人說:「好的,好的,我會到耶穌那裡去。」我當然希望很多人會這樣說,但這麼說是什麼意思呢?人們說:「好的,我會負耶穌的軛。」但這是什麼意思呢?接受基督是什麼意思呢?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是什麼意思呢?成為基督徒是什麼意思呢?成為基督徒意味著什麼呢?在本次以及下次信息中,我們將會討論這一段很好的經文,在那裡耶穌同時解答了這些問題。

《馬太福音》以記載耶穌的詳盡講論聞名。而《馬可福音》除了記載耶穌的行動之外,則幾乎很少記載祂的教訓。但《馬太福音》卻記載了耶穌那些精彩詳盡的講論,耶穌就是夫子。我想告訴你們,《馬太福音》第11章是一處很好的經文,說明了耶穌講述人要如何接受祂以及為什麼要接受祂。而《馬太福音》第5-7章的「登山寶訓」則是另一處很好的經文,說明了耶穌講述人如何跟隨祂以及過基督徒生活是什麼意思。在這兩次信息中,我要做一件我從未做過的事,而且幾乎是沒有人做過的事。「登山寶訓」非常有名,其內容非常豐富,你總會深入研讀它。如果你是學生,你只會單單閱讀這段經文,你會花一段時間來閱讀,因為其內容非常豐富。如果你是聖經老師或傳道牧者,你以整個「登山寶訓」作為教導的內容或講題,它會是一系列很長的講題。但最近我發現,「登山寶訓」中的一些重點,只有在你快速瀏覽這段經文時才能看到,而非慢慢細讀。除非你全面地查閱,除非你從整體來看這段經文,否則你就會錯過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使我非常感動。在這兩次信息中,我會概括地告訴你,在如何過基督徒生活這方面,「登山寶訓」給我們什麼深邃的見解。如果你把這段經文拆開來看,然後從頭到尾逐節細讀,你會學到很多有關成為基督徒以及過基督徒生活是什麼意思的詳細信息。可是,如果你從整體來看「登山寶訓」,你就會看到總的架構,看到我想跟你分享的重要主題。

讓我們這樣開始吧:我們來看看「登山寶訓」。「登山寶訓」告訴我們基督徒在生活中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我們應怎樣做。如果你將「登山寶訓」看成一個整體,你就會發現它向我們說明做什麼、為什麼、怎樣做。事實上,我想告訴你們,這幾乎是你逐步理解「登山寶訓」的心理次序。我們帶領學生查考「登山寶訓」,以及我們作為老師研讀「登山寶訓」時,我們研讀「登山寶訓」的心理次序幾乎一定是先讀「八福」。今天我們讀了「八福」這段經文。在《馬太福音》第5章,首先出現的是「八福」。緊接在「八福」以及這開頭的部分之後,是一系列道德準則。耶穌在那裡透過非常具體的行為準則與道德準則,展示出基督徒生活應當是怎樣的。因此,首先你看到「八福」以及這章一開始有關上帝與人的關係的宣告;接著你看到第5章的最後部分、第6章整章以及第7章的第一部分,在那裡耶穌展示了一些道德準則;然後你看到第7章的最後部分,即「登山寶訓」的最後部分,是幾個講解透徹的比喻:兩個建造房子的人、兩條道路、叩門、樹與果子等比喻。

當你讀這段經文時,你首先讀到的,當然是「八福」以及關於律法的部分;接著是關於誡命的部分;然後你看到耶穌所說,關於基督徒在世上應做之事的具體細節。通常我們都會理智地跳過「八福」。噢,這並不表示我們不去看它,或不覺得它有趣,而是因為它晦澀難懂。除非你正處於生命中悲痛欲絕的時期,你讀了這段經文並說:「它似乎給傷心的人帶來安慰」,否則這段經文似乎並不帶來甚麼安慰。這段經文很好、很不錯、十分有趣、十分奇妙;然而,它晦澀難懂、有點令人困惑,對我們似乎沒有重大意義。你不確定耶穌究竟在說什麼。但當你一讀到道德準則的部分,當你一讀完「八福」,當你看到耶穌開始說:「如果你是基督徒,這就是我要你做的事,這就是我要你過的生活方式。」當你一讀到這裡,你會恍然大悟。你從「登山寶訓」中所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耶穌透過最詳盡、明確、具體的方式,來說明祂要基督徒生活在行為上有什麼樣式。

這是我要說明的重點,我會花一點時間來說明。在某種意義上,只有從整體來看耶穌所講述的道德準則,才能看到其廣博之處、美麗之處,才能看到其深度和闊度。如果你從整體來看「登山寶訓」,你會發現實際上耶穌展示了十個重要原則。我會嘗試給你們概述這些原則,但事實上這並不容易。我認為我們若不從整體來看這些原則,就看不到這些原則的遠景、廣闊與驚人之處。

首先,耶穌說:「基督徒啊,請聽!」——你們對世界的態度。耶穌說:「我要你們透過你們的好行為,作世上的鹽和光。」祂說:「透過你們的好行為,你們是世上的鹽,你們是世上的光。」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不理解這一點。對我們來說,鹽只是調味品,但在當時,鹽卻是防腐劑。人們把鹽放進容易變壞和腐爛的食物里,以便好好保存。這就是耶穌所說的話。各位基督徒啊,去找那些正朽壞的人,進入他們的生命。去找那些在情感上正朽壞的人,進入他們的生命。去找那些在社會上正朽壞的鄰舍,進入他們的生命。找那些在各方面都在朽壞的小區,進入他們裡面。這是耶穌要基督徒過的生活方式。為什麼你生活在一個正朽壞的城市中,因為你是基督徒,你就是鹽。耶穌說:「這是我要基督徒過的生活方式。我要你找出最需要你的地方、最腐敗的地方、最多朽壞的人的地方,我要你們到那裡去。」帶著什麼到那裡去呢?祂說:「你的好行為就是你的鹽,你的好行為就是你的光。換句話說,你的憐憫、熱心、才幹、資源就是你的鹽、你的光。進入那裡去吧。這就是你對這世界的態度。」

接著,耶穌繼續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只是我告訴你們……」以下是經文的意譯,耶穌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只是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用言語攻擊人,罵他們是傻瓜,或對他們心存怨恨,或對他們漠不關心、態度冷漠、罵他們『拉加』,藉此來攻擊他們。」「拉加」是耶穌所用的閃語,意思是「你這個無名小卒」。耶穌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但我告訴你們,如果你們用言語攻擊人,罵他們是傻瓜,或對他們心存怨恨、態度冷漠、那我告訴你們,你們就是在踐踏他們的人性,也是在踐踏創造這人的造物主。」耶穌說:「我不想讓一切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我要基督徒在每段關係中,在每次與任何人相處的時刻,都使對方感到自己是無限寶貴的、受接納的、受珍視的。這是我要基督徒過的生活方式,這是我要你們做的事。」這就是基督徒待人處世的方式。

然後,耶穌談到性。祂說:「如果你看見婦女就動淫念,你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讀到這節經文,你知道耶穌呼召我們在性方面要保持純潔。你知道祂在說什麼嗎?純潔是什麼呢?祂說:「不要用你的身體做出任何你不願意以生命來負責任的事情。這就是不純潔了。」祂說,如果你對一個人說:「我要你將你的身體交給我」,但你卻拒絕跟那人結婚,卻拒絕以你的整個人來負責任。如果你對一個人說:「我要你把自己的身體交給我,但我不想跟你結婚,我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我不想把自己交給你,我想保留選擇的機會。」耶穌說,如果你想透過性來要求別人將他的身體交給你,但你卻沒有膽量和純潔,以整個人來負責任。你要求別人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待他的身體,你也要如此對待自己的生命。換句話說,如果你有婚外情,這就是淫亂;兩個人都是只要求對方的身體,又沒有全人付出,這也是淫亂。即使你只是幻想自己有婚外情,你也把自己的靈魂刺透了。因此,你們在性方面要保持純潔。

接著,耶穌繼續說:「我也要你們在說話方面有誠信。」我們不僅在性方面要保持純潔,在說話方面也要有誠信。祂說:「不可指著這個或那個起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祂說:「基督徒應該是誠實、光明正大、毫無隱瞞的人;你總要心口如一,心中所想的和口中所說的都是一樣的。」你要為你所說的每一個「是」、每一個「不是」、每一句話負責,就像你按手在聖經上起誓一樣。耶穌說:「不可起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祂的意思是,基督徒應該是誠實的,無論什麼時候,總要抱著起誓的態度,就像按手在聖經上起誓一樣,就像站在證人席上一樣。這就是誠信。耶穌說:「不要用你的身體做出任何你不會以你的心來負責任的事情。」祂也說:「不要用你的嘴做出任何你不會以你的心和生命來負責任的事情。」這就是誠信!這就是光明正大!

然後,耶穌繼續說——哦,我真的希望耶穌就此停下來——但祂還在繼續說。這一點非常有趣,祂說:「你施捨時,不要叫右手知道左手所做的,不要吹號讓全世界知道。」祂說:「基督徒應當以徹底、深切的方式來關心窮人,但你不要可憐窮人,不要看不起窮人,不要自以為無所不知,因這種優越感而自我感覺良好。」如果你仔細讀這段經文,耶穌所說的是:「不要出於優越感而幫助窮人。」祂說:「不要可憐窮人;要愛並且尊重他們。」

接著,耶穌繼續說。祂談到私人財產,這與你切身相關。祂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你知道祂的意思嗎?祂說:「你儲存金錢的倉庫在哪裡呢?你的倉庫就是你的投資組合、你的金庫、你的共同基金。」祂說:「這是什麼?你最喜愛的東西是什麼?你真正的財富是什麼?你最喜歡把金錢投放在哪裡?」祂說:「是放在事工上嗎?是人身上嗎?是教會的事工上嗎?是世上的窮人身上嗎?是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與人們身上嗎?」祂說:「如果你的心所想的是對的,你就不會只是單純地問:「我必須捐贈多少錢才可以成為基督徒呢?」不!你絕對不會!你會發現自己通常都會甘心樂意捐出金錢,你滿有喜樂地做這些事。事實上,你必須小心謹慎。你必須當心,你說:「我今年捐了太多錢,我要小心我仍然可以支付我所有債務。」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如果你的心是在正確的地方,你就會滿有喜樂地捐贈、徹底地捐贈。

然後,耶穌繼續說:「不要憂慮。」祂吩咐我們不要憂慮。祂說:「如果你憂慮穿什麼,如果你憂慮生活怎麼過,如果你憂慮吃什麼,如果你為自己的生活狀況憂慮,那麼你當知道生命比這些更重要。」耶穌呼召基督徒,祂不只呼召基督徒,祂也對基督徒提出要求。祂說:「不要憂慮!你努力去克服這些問題就好了。不要憂慮不安。」祂的意思相當簡單,我們在上次信息中已經談到過這點。祂說:「基督徒應該擁有那份深沉的平靜。」在上次信息中,我們稱它為「靈魂的屬靈快速眼動睡眠期」。那是深沉的休息。就是你眺望這個世界,不管周遭發生什麼事都無關緊要。你滿有安穩、勇氣、平靜,不會因人生中的起起伏伏而心中大起大落。耶穌說:「要愛上帝、信靠上帝,這樣你就不會憂慮,不會吝嗇,也無所隱藏。你會時刻過著滿懷感恩、喜樂的生活。」

最後,耶穌說:「不要論斷。」這是祂提到的第十件事:「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事實上,我會把它與另一件事放在一起來看。首先,耶穌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之後,祂說:「如果有人犯錯,不要論斷他們。」人們對「連左臉也轉過來」這一點,多年來一直有所爭論。他們說:「喔!我的天哪!這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耶穌說:「連左臉也轉過來;要愛你的仇敵。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要愛你的仇敵。」多年來,你們一直認為這節經文的意思,是指你應該讓別人隨便欺負你。親愛的朋友,耶穌正在呼召你去面對比這更難的事。我們很多人都這麼做。坦白說,這很自然就會發生。這並不是一種美德,而是我們需要做的事;讓別人隨便欺負自己,是最容易的方式。耶穌並不是呼召你去做容易的事情,就像讓別人隨便欺負你那麼容易一樣。祂說「愛」,愛是什麼呢?愛是行動,不是一種感覺。愛就是給予別人對他們最好的東西,不管你要付出多少代價。這就是愛。坦白說,讓敵人、朋友或任何人對你說謊、傷害你、得罪你,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好事。因此,愛你的仇敵就是反對他們所做的事。但為什麼呢?好吧,臉是什麼意思?臉代表關係。若一個人打你的臉,那表示你們的關係惡劣;若一個人親你的臉,那表示你們關係良好。經文告訴你:當你反對你的仇敵時,你反對的方式不是斷絕你與他的關係,而是努力挽回這段關係。反對你的仇敵的方式,絕不是要那個人得到報應,絕不是對他報復,絕不是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他是多麼愚蠢。你絕對不要想方設法去除掉你的仇敵。你的心一定要對這個人充滿希望和饒恕;雖然你可能不相信這一切會發生。你的目標、甚至你的希望和期望,就是:「這個人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並迴轉,他還可以與我建立關係;我想建立這段關係。」如果你不渴望與那被贖回的仇敵重新建立關係,那麼耶穌說:「你沒有按照我所呼召你的方式去生活。」

然後,耶穌轉過身來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現代人會說:「沒錯,不要論斷人。不要評論別人的道德信念,不要企圖改變他們的信念。不要作出道德判斷,不要認為他們的信念是錯誤的,不要企圖說服他們改變他們的信念。」這當然並不是耶穌所說的。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說「不應認為別人的道德信念是錯誤的」,你就已經認為別人的道德信念是錯誤的。當你說「你不能說服別人你的宗教信仰是正確的,而他們的宗教信仰是錯誤的」,在那一刻你就已經企圖說服別人你的宗教信仰是正確的,而他們的宗教信仰是錯誤的。你無法避免道德判斷。耶穌說,即使你要作出判斷,也要對那人抱著謙卑、溫和、滿有盼望的態度來作。絕對不要想除掉他。

對於耶穌所說的基督徒應該如何生活,你明白了嗎?它是絕對的、全面的。看看它是何等廣闊。成為基督徒意味著一切都改變了,你與世界的關係、你與人的關係不再一樣;你與富人的關係、你與窮人的關係不再一樣;你與自己的身體的關係、你與自己所說的話的關係、你與自己的心和靈的關係,都不再一樣。看看耶穌話語的闊度,看看其深度。祂說:「我呼召你們過奉獻的生活,我呼召你們過全然平安的生活,我呼召你們過坦然無懼的生活,我呼召你們過絕對正直的生活。」你們都知道,也許最糟糕的一點,也可說最好的一點,就是在第14節,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世人都會看到。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有某些特徵,祂吩咐我們必須要有這些特徵。讓我們正視這一點吧,耶穌是不會錯的。如果我們這樣對待仇敵、對待被誤導的人、對待別人;如果我們以這種態度來面對世界,面對人生的各種情況,面對我們的生活和金錢;如果我們這樣行,我們就是世上的光。耶穌的意思是:讓你的生命發光閃耀,這樣人們就會前來。要是你的生命沒有如此,那你就違背了這些誡命。

耶穌說了什麼呢?祂告訴你——這並不是建議——祂在第19節說:「所以,無論何人廢掉這誡命中最小的一條,又教訓人這樣做,他在天國要稱為最小的;但無論何人遵行這誡命,又教訓人遵行,他在天國要稱為大的。」祂說:「如果你遵行並傳揚這些我所賜給你的誡命,這是生命中最偉大的。你看,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樣式。我們又做得如何呢?

接下來是「登山寶訓」。一旦我們踏出了第一步,「登山寶訓」給我們展示的是生命最高峰的寫照、偉大的異象。接下來會發生的,就是我們開始陷入絕望中,因為第20節出現了,即使第20節不在那裡,我們還是會有這感覺。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我要告訴你為什麼我會提出這一點,即使這節經文不在那裡,我們還是會有這感覺。耶穌的意思是:我在「登山寶訓」中所要求的義,是從來沒有人要求過的,沒有人要求過這樣的義。

對於順服上帝這個方面,在耶穌時代的文士已經做得很好,比你儘可能做到的更好。我根據一本歷史書列出了一張清單。耶穌時代的文士將聖經仔細反覆閱讀,從中得出613條規則。他們稱其中的248條規則為誡命,365條為禁令。為了確保人們不會違反這613條規則中的任何一條,他們又加添了1521條修訂條文。這1521件事並不是聖經所禁止的事,而是他們自願禁戒的事,因為如果他們做了這些事,可能就會更容易拒絕不做聖經所禁止的事。因此他們所做的就是儘力去順服。他們都是專業的聖潔人士,他們盡心儘力去順服,沒有人比他們更努力,耶穌卻竟然說:「你們的義若不勝於他們的義,斷不能進天國。」即使這節經文不在那裡,你也知道耶穌是對的,因為祂在這裡所要求的,是沒有人要求過的事情。沒有宗教領袖、沒有文士、沒有任何人曾這樣要求。

耶穌說:「我不只是說不可殺人,我不只是禁止殺人,我還禁止冷漠。不可對人冷漠!」你知道嗎?祂說:「我不只是禁止你們報復,我還禁止你們對人絕望。」祂並不只是說:「我禁止你們報復。」祂說:「我告訴你們,你們要懷著愛與盼望去對待那個人,不要讓他繼續失喪。」祂並沒有說:「你們要將多少金錢捐出來。」而是說:「我要你們時刻都有樂意捐獻的心。從沒有人要求過你們這麼做。」祂說:「我要你們全然信靠上帝,使你們過著滿懷感恩和喜樂的生活,並且憂慮盡消。」即使第20節不在那裡,我們也會知道。若我們未被「登山寶訓」的教導大大地感動,是因為我們只透過屬世文化的框框理解裡面的教導罷了。假如你在教會長大,每當你在主日學讀到「登山寶訓」的時候,那些善意的老師會展示一幅耶穌坐在綠油油的山崗上,身邊圍繞著可愛的小孩子的圖畫,然後說:「我們來學習『登山寶訓』。」當然老師會給你讀出隱晦難懂的「八福」,然後省略其它部分。

美國基督徒作家、大學英語教授薇吉妮雅·史坦·歐文斯(Virginia Stem Owens)說:「最終,美國人已經開始達到聖經文盲的水平。」她並不是要貶抑,而是要提出她發現許多人已經達到聖經文盲的水平。她讓她的英語系學生閱讀「登山寶訓」,並且寫一篇論文。她表示,因為大部分學生都從沒有讀過「登山寶訓」,所以你會看到坦誠的響應。最近一次她讓學生寫這篇論文,她拿了其中三篇為例,有一位學生說:「我不喜歡『登山寶訓』,它不單難以理解,而且讓我感到自己必須完美無瑕,根本就沒有人是完美的。」另一位學生說:「『登山寶訓』中的要求很荒謬:心存怨恨就是殺人,這樣看著女人就是犯姦淫。這些是我聽過最極端、最愚蠢、最沒有人性的話。」還有另一位學生說:「這『登山寶訓』真是極度嚴厲。總是想著這樣做是否犯罪,這樣的生活一點樂趣也沒有。」

「登山寶訓」令人感到挫敗。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讀到「登山寶訓」,開始理解上帝要他去做的事、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之後,都不會說:「多麼美好的教導呀!多麼奇妙的想法呀!」不會的!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望著天上說:「上帝啊,救我脫離這『登山寶訓』吧。上帝啊,讓它遠離我吧。它揭露我、暴露我、揭穿我、責備我。上帝啊,求禰保護我!上帝啊,把我從『登山寶訓』拯救出來吧!」當你真正明白「登山寶訓」的教訓時,這就是第一件會發生的事。然而,如果你願意忍受,你開始問自己:為什麼在「登山寶訓」中的義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呢?為什麼呢?為什麼是這樣呢?為什麼它是更超越的呢?如果你仔細閱讀,答案其實很清楚。順帶一提,當我進行我的調查時,我刻意避免提到這些事情。當耶穌賜下每個誡命時,總是給你說明那種行為的原因與內在力量——在我所舉出的每個情況中,幾乎都是這樣。因為在基督徒的生命里,一些事情已經發生了,在他們的生命里已經出現了一種狀況。讓我說明三個重點。

首先,你知道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祂說:「如果你要糾正別人,我要你以最謙卑、最尊敬的態度來糾正他。」祂緊接著說:「在你去掉別人眼中的刺之前,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像刺的木頭,在你眼中看起來就像梁木一樣。耶穌說,基督徒就是處於這種狀況的人,他們總是看到自己的罪比任何人的罪更大。因此,你明白耶穌所說的這種行為,這樣看到自己的罪比任何人的罪更大,是不可能在那些還沒有經歷那種深刻改變的人身上找到的。這是不可能的。除非那種深刻的改變已經發生,否則這是不可能的。

讓我們討論「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句話。當你第一次聽到「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句話,你認為這是很難做到的。但當你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時,你會發現這實際上更難做到。我盡量向你們說明清楚。「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你應該去找那些不計其數、不配的、剛硬的、破碎的、生活混亂的人,去改變他們。因此,不管你在反對誰,不管他們多麼剛硬,不管他們多麼破碎,不管他們的生活多麼混亂,不管他們多麼令人討厭,你都體諒他們。上帝的恩典可以在那些人裡面動工。當耶穌說「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時,已假定你對上帝的恩典滿有信心,相信上帝有無盡恩典。有一件事情已經在你的內心深處發生了,那是一種深刻的改變,否則你無法做到「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我們來到很重要的一點:憂慮。你知道嗎?也許今天令我們大多數人感到最內疚的教導,就是「不要憂慮」。耶穌說:「不要憂慮,不要為你的生活憂慮,不要為你的工作憂慮,不要為這些事情憂慮。」你說:「哦,天哪!我不知道我如何才能不憂慮。」但你知道耶穌說什麼嗎?祂說:「上帝為野地里的草穿上衣裳,祂看顧天上的飛鳥,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我要再提這一點。如果你的生活中沒有平靜,沒有那份深沉的平靜安穩,如果你很擔憂,如果你很憂慮,你不要只是嚴厲地責怪自己說:「我必須停止這麼做。」上帝說:「你不知道你在我心目中的價值。」基督徒之所以能夠過平靜安穩的生活,是因為改變已經發生在他們身上,這使你確信你在上帝眼中是無價的。這向你顯明一點——你可能會忘記這一點,但你可以再次記起——就是在你內心深處,你會說:「上帝會不惜一切保護我、賜福給我。我在祂的眼中是無價的。祂願意為我成就一切!」你相信嗎?如果你不相信,如果你從未經歷過使你確信這一點的事,你就無法過這種平靜安穩的生活。

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是什麼呢?我們總是略過「八福」,我們總是略過第一部分,直接進入第二部分。我們總是直接進入哪一部分呢?我們總是直接進入基督徒該做什麼這個部分,卻忽略其原因。但耶穌說:「除非你明白其原因,否則你永遠無法做到那些該做的事。」改變必須已經發生。律法和基督的誡命並不能讓你做到基督徒該做的事情,律法和基督的誡命只是讓你在生活中實踐那些事情的方法。它們無法讓你做到那些事情,它們只是實踐的方法而已,你必須已經擁有讓你做到那些事情的能力。律法和基督的誡命假定改變已經在你裡面發生。這種深刻的改變,不但向你顯明你自己的罪,也向你彰顯上帝的恩典,而最重要的是,它向你顯明你在上帝眼中是無價的。這改變是在人心裡的,它叫人知罪,它是深刻的,能改變一切。

你如何才能得到這種改變呢?你看,基督的誡命、基督徒的生命首先假定人已經經歷了徹底的改變。你不是為了得到這種改變而順服基督的,你順服基督是因為你已經歷這種改變。我的意思是,這是最重要的,它就在「登山寶訓」當中。如果你回頭去看「八福」,在下次信息中,我們會詳細討論「八福」,「八福」並非只是談論幾種不同的人,它談論的是同一個人,它談論的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是這樣的,他們是靈里貧窮的人、哀慟的人、溫柔的人、饑渴慕義的人。讓我給你總結並概括一下。誰得到這種改變,以致可以活出這樣的生命呢?只要看看「八福」當中的經文:「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要成為基督徒,你就必須這樣。

首先,「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基督徒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明白自己在生活中之所以得不到祝福和喜樂,是因為沒有義。基督徒了解自己不需要更大的車,不需要更好的配偶,不需要更好的工作。那些渴慕祝福以外的事物的人有福了,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他們明白這是屬靈上的問題。這是第一點。

第二,要成為基督徒,就必須渴慕完全的義。我會花一點時間來解釋這一點。所有研究希臘文聖經的解經家都指出,由於某些原因,耶穌沒有根據傳統習慣用所有格的形式來表達「義」這個字,而是用直接受格的形式來表達。以下的譯法很不尋常,但解經家指出,翻譯這句非常奇怪的話的唯一方法就是:「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這些人不是渴慕一些義,而是渴慕世界上全部的義。」渴慕完全的義的人有福了,基督徒就是這樣的人。基督徒讀律法,聽到我們所討論的事情,看到這樣的生命,你終於開始見到整個森林,而不只是一棵樹,你看到整個重點了。你終於開始說:「哦,我的天哪!我讀律法,我開始看到不只是規則和條例,我開始看見一個人。我開始看到一種生命。我不只是想變好一點而已,我想有那種樣式!我看到我想活在這樣的世界裡,因此我看見我應該活出的那種生命。我不只是祈求,上帝啊,我不只是渴望變得更好、我不只是渴望擺脫困境。我想擁有那種樣式,我想成為那樣的人!我想認識這樣的人,這樣有愛心的人,這樣光明正大的人、正直的人、擁有那種犧牲的愛的人、具有那種勇氣的人。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基督徒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開始看到完全的義並且渴慕義。你開始說:「我一直在泥水坑裡玩耍,但我已經看見海洋了。我一直在土堆上玩耍,但我已經看見高山了。我不僅想變得好一點,我想要完全的義,我想要這樣的生命,我想擁有這樣的性情,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第三,飢餓與乾渴。基督徒並不是開始著手要達成這些事的人。一個快要餓死的人不會去開墾菜園,一個快要餓死的人向人乞討,他甚至無法做飯,他說:「求你給我飯吃。」基督徒在律法中看見完全的義,他說:「我應該是這樣的,可是我無法做到!但我需要完全的義!」於是你開始迫切祈求完全的義,渴望自己得到這份禮物。

最後,基督徒是這樣的人:他們明白耶穌基督所說的話是沒有任何宗教創始者曾說過的。在第5章17節,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祂說:「不。我來是作進一步解釋。」嗯,祂有這樣做。祂說:「我來是將遵守律法的方式給你們顯明。」嗯,祂有這樣做。這並不是祂所說的。祂所說的話是從沒有人說過的。耶穌說:我是「登山寶訓」,我就是「登山寶訓」。除非你明白耶穌就是「登山寶訓」,否則它對你來說總不是真實的;除非你明白「登山寶訓」所描述的就是耶穌的生命,否則它總不能描述你的生命。耶穌說:「我來是要成全!我來是要成為你應該成為的人!因此,你可以得到完全的義這份禮物。」

這不僅意味著耶穌基督就是這一切,祂也是「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人打」的那一位,並且說:「父啊,原諒他們。」祂就是舍了自己的那一位。祂就是盡心、盡性、儘力、盡意愛上帝的那一位。祂就是愛人如己的那一位。不僅如此,祂是「八福」,祂就是「八福」。為什麼你變得富有呢?因為祂成為貧窮。為什麼你得安慰呢?因為祂哀慟到無法安慰。為什麼你承受地土呢?因為祂捨棄一切。為什麼你得飽足呢?因為祂呼叫說:「我渴了!」為什麼你蒙憐恤呢?因為上帝不憐恤祂。為什麼我們可以得見上帝呢?因為祂在十字架上說:「我的父啊、我的父啊,禰在哪裡?我看不見禰,禰在哪裡呢?禰已經轉身離我而去了。」耶穌基督就是「登山寶訓」,祂是「登山寶訓」的每一個部分、每一點!祂就是「登山寶訓」,祂來是要成全它,這就是祂!這就是完全的義。唯有你明白這一點之後,你才會知道「得飽足」是什麼意思。因為「得飽足」就是呼求完全的義,並且說:「主啊,天父,我明白成為基督徒並不是把不完美的義獻給禰,而是從禰那裡領受完全的義。」

耶穌來不僅活出我本該活出的生命,這就是「登山寶訓」第二部分所說的;祂來也受我本該受的死,這就是「登山寶訓」第一部分所說的。這就是「八福」。因著這個緣故,如今我可以得飽足。因著這個緣故,如今那種改變已經在我心裡發生。因此,我可以活出一種不論斷人的生命、一種「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的生命、一種光明正大的生命,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得飽足。我走進這個世界,因為我知道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我知道了!我終於知道了!唯有明白了這點,當你讀律法時,才能在裡面看見恩典。

律法的要求及恩典的作為都在耶穌基督里,它實際上也在向你彰顯你的救主。律法不僅向你顯明你的罪,它也向你彰顯你的救主。它向你顯明如今你在祂眼中是怎樣的。耶穌為你成就了律法,如果今天你藉著祂,被祂所成就的充滿——你就擁有那完全的義。這意味著今天上帝看著你,你就像連左臉也轉過來任人打一整個星期,你也並不憂慮,你為世界的需要獻上自己。在上帝眼中,你就像耶穌一樣英勇。祂愛你,在祂眼中,你就像耶穌一樣美麗。當你明白這一點的時候,你就能夠開始活出這樣的生命。你明白嗎?除非你首先明白「登山寶訓」所說的是關於耶穌,否則它所說的總是與你無關。「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我有得飽足的生命了嗎?

各位基督徒朋友,你冷漠嗎?你憂慮嗎?我邀請你,在接下來的幾分鐘里,對主說:「主啊,我沒有得飽足的生命。我忘記了自己的價值。我忘記了自己的罪。我忘記了禰的恩典。我必須行出來。首先是「八福」,禰就是「八福」,然後是律法。」行出來吧!「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讓我們一起禱告。

天父,感謝禰將禰的兒子賜給我們,萬有都是從祂而來。求禰幫助我們來到耶穌面前,單單來到祂面前,求禰幫助我們成為我們渴望成為的人。我們奉耶穌的名祈求。阿們。

許可聲明:本文由救贖主長老會教會授權轉載。允許以各種形式使用、複製、與分發本文(不超過1000個副本),但不得修改文中內容,亦不得收取超過複製成本以外的任何費用。若需在網路或郵件中轉貼,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此外的任何其他情況,務請郵件徵詢:


推薦閱讀:

二十七.耶穌基督是天上的大祭司
神在耶穌基督里所定的旨意 經文:帖前5:16
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都吃了什麼?(2)
為什麼要流血獻祭?(領受人:珂萊爾)
無厘頭研究:《最後的晚餐》里耶穌喝了什麼酒?

TAG:耶穌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