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畫家 Frederic Leighton 作品賞析

1、《音樂課》MusicLesson

創作於1877年,92.8cm×118.1cm 布面油畫,現藏倫敦市政廳美術館。

這是萊頓的代表作之一。萊頓以學院派極其嚴謹的態度描繪了音樂課的情景。畫中女教師微微俯身幫助女孩調試琴弦,女孩則依在女教師胸前彈撥著六弦琴。這只是一幕普通的音樂課情景,卻被畫家描繪得極富美感韻味。女教師面龐秀美清麗,身著長裙,衣裙的花紋、質地被畫家描繪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則被描繪得天真爛漫,純真無邪,表情認真,顯得十分可愛。

畫家所著意表現的是畫中人物的形象和繁雜的衣紋變化。他有意將環境配置以橫豎直線構成,而與人物的柔軟質地的衣裙褶紋形成簡單與複雜,柔與剛的對比,藉以創造一種形式美感。衣服、面部及背景的描繪,都體現出學院派畫風。繪畫採用了金字塔構圖,顯得沉穩紮實。

2、《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Arenaia ,the Nymph of the Dargle)

萊頓於1880年創作的76.2×26.7cm 布面油畫  

Nymph(寧芙)水妖精,美麗的水中女神,水精靈的代表,司掌水元素。 「寧芙」是古希臘神話中居住在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的自然界精靈。萊頓畫中描繪的寧芙是泉水水仙,以一個穿著寬大長袍的女子形象出現。她站在瀑布前的沙地之上。畫家藉此向人們傳遞出水的多樣的形態,無論是湍急的河流還是飛濺的水花,以及表面平靜而深不可測的暗流,它們都代表了水的天性。  

畫中的寧芙女神胴體半露,低垂著頭,雙眼目光微垂,雙手輕輕地抱在胸前,略微彎曲著左腿,透著一種雍容的氣質,展露出那羞澀美麗的嬌軀,完美的曲線讓人窒息。

3、《瑙西卡》(Nausicaa)

瑙西卡(Ναυσικ?α)是希臘神話中法埃亞科安島(Phaeaceans)的國王阿爾喀諾俄斯的女兒。她在荷馬的《奧德賽》第六章中出場,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根據《奧德賽》,由於波塞冬的暗中作祟,奧德修斯在這個島嶼附近遭遇海難,由於女神琉科忒亞的幫助而勉強生還。精疲力竭的他在一條河邊找到了一處樹蔭,倒頭睡去。當天晚上,女神雅典娜託夢給瑙西卡,告訴她將會成為新娘,但是叮囑她要浣洗衣物,為婚禮作準備。

第二天早上,得到喜訊的公主帶著女伴們來到河邊洗衣沐浴,然後玩起了皮球。她們的喧鬧驚醒了奧德修斯,衣衫襤褸狼狽不堪的他決定向她們求救,勇敢的瑙西卡非常欣賞落魄的英雄,為他盥洗整裝,並將他帶到了王宮。在那裡,英雄受到了應有的待遇,並向主人們講述了一路上的奇遇,這構成了一大段故事中的故事。之後,國王向他提親,但遭到婉拒。瑙西卡將英雄送上了歸程,叮囑他要記得是她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關於瑙西卡的結局,現存有兩個版本: 1.一個版本傳說瑙西卡終生不嫁,從一個宮廷旅行至另一個宮廷,不斷詠唱奧德修斯和他的航海故事,成了第一個女吟遊詩人。 2.另外,根據亞里士多德及迪克提斯所說,她後來與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瑪科斯(Telemachus)結婚,並育有一子,名為佩爾塞普托利斯(Perseptolis)或普托利波爾托斯(Ptoliporthus)。

4、《玩球的希臘姑娘》 1889年創作

119.4cm×198.1cm 布面油畫,基爾馬諾克迪克學院收藏。

在畫中描繪的兩個玩球的女孩,具有一種古典主義繪畫原則中的理想美。萊頓以一種嚴謹與寫實的風格技法,使玩球的兩個人具有雕塑般的美感,而古典的理性又使其動感歸於冷靜。背景的透視處理是不折不扣的古典手法,因而畫面洋溢著古典的冷靜氣氛。

5、《畫家的蜜月》1864年創作,83.8cm×77.5cm 布面油畫,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收藏。

這件作品被描繪得十分完美,構思新穎,用色講究,注意黑白關係的對比。畫中畫家與新婚妻子相互依偎,年輕的妻子在看畫家作畫,感情甚篤。在畫面處理上,萊頓頗具匠心,精心處理了光影關係,以嚴謹的造型結構描繪處於側光中的人物,使畫面色彩充滿貴族氣息。並且由於循著古典繪畫法則,對比色的運用顯示出一種華美感,成為萊頓繪畫特有的手段。

6、《噴泉旁》,1892年創作,127.6x95.3cm布油彩。

MilwaukeeArtMuseum,米沃爾基藝術博物館收藏。

畫家以古典手法、細膩的技巧、嚴謹的造型描繪了噴泉旁的女性。她頭微側,身軀微斜,顯得優雅洒脫。面部的逼真刻畫顯出她屬於歐洲女性中的佼佼者——美貌出眾。衣紋則用古典手法描繪出盤旋舒展的線條,以體現女性成熟的體態美。這是19世紀英國典型的學院派繪畫風格。

7、《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Daedalus and Icarus)

希臘神話:雅典著名工匠代達羅斯,為克里特島的國王米諾斯(Minos)建造了一座迷宮,用於關押半牛半人的怪物米諾陶洛斯。建成後,他自己和兒子伊卡洛斯都被關押起來,逃不出迷宮。於是,代達羅斯把許多羽毛用麻線在中間捆住,在末端用蠟封牢,做成像鳥翼的翅膀,嘗試飛出迷宮。他的兒子先飛,失敗死去。這是西方婦孺皆知的一個悲劇故事。

8、《山頂之魂》1894年創作,198.1x101.6cm布油彩。

AucklandCityArtGallery,奧克蘭美術館收藏。

一位豐滿健實的美麗女子,身著白色連衣長裙,頭披白色頭巾側身端坐在高山之巔,雲霧在她背後流動,大地一片黑暗。唯有她放射著光明,她舉目仰望太空,是恐懼?是幻想?是期望還是等待?她那純潔無瑕的形象和期盼的神情及充溢著生命的身軀令人感動。這幅畫中人物造型和構圖依然有一種穩定堅實的雕塑感,山頂之魂僅僅是一種象徵。

9、《梅·薩托里斯》創作1860年,152.1x90.2cm布油彩。

KimbellArtMuseum,Texas,得克薩斯金貝爾美術博物館收藏。

萊頓是位遵循學院派傳統畫法的畫家,不過在這幅肖像中,表現了來自現實的生活氣息。這幅畫是畫家在漢普郡的一個朋友家裡構思而成的。畫中的小姑娘是朋友的女兒,這幅肖像沒有按常規肖像構圖照相式地擺姿勢,而是表現行動中的形象。她好像從遠處走來,一手提著裙邊,另一手執馬鞭。這一動態情節使她更為生動。黑色及地長裙和闊大的黑色帽子、長長的紅色圍巾、領口和袖口露出的白色襯衣……雖然不甚合身,但顯得高貴莊重和典雅,具有古典美。白色和紅色嵌在黑色衣裙上富有變化,調和美感。

10、在荒野中的以利亞

11、《詹姆斯·格思里夫人》(MrsJames Guthrie)1864-1866年創作。

210.7cm×138.5cm 布油彩。康涅狄格英國藝術耶魯中心收藏。

自1864年之後萊頓已經變成一位道地的英國畫家了,他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准院士。畫家在這幅肖像中更多的是表現豪華與輝煌,這正是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體現。這是一幅以學院派畫風繪製的全身肖像畫,格思里夫人被描繪得氣質高雅,雍容華貴。盛開的鮮花與夫人俊秀面孔相印,拖地的黑色長裙的褶紋發出耀眼的光輝,極富質感;與背景勾金花紋傢具交相輝映,後面隱約可見的一幅名畫使室內充滿高雅的藝術氣息,褐色調子的背景烘托出格思里夫人儀態萬方。整個畫面顯得高貴優雅。

12、比翁迪娜(Biondina)

13、侍婢(Odalisque)

萊頓似乎是用土耳其帝國的宮女為模特來詮釋「麗達與天鵝」這個為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所喜愛的主題(達·芬奇及其同時代的許多大畫家都畫過這個主題),如果是這樣,那麼這一幅無疑是最美的一幅《麗達與天鵝》,最美的麗達與最美的天鵝。

14、記憶

15、黃髮少女

16、《節日》(Daphnephoria)

Daphnephoria節是希臘的底比斯(Thebes)每九年慶祝一次的節日,要進行列隊遊行等。底比斯是希臘時代的重要城邦國家之一,公元前4世紀達到鼎盛,曾戰敗斯巴達而稱霸希臘。公元前336年,底比斯被希臘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攻佔並摧毀,後來重建,但是不再繁榮。當時,「城邦國家」是希臘主要的國家形式,主要城邦國家在150個以上。曾經稱雄的城邦包括雅典、斯巴達、底比斯、馬其頓等,最後馬其頓擴張到了「當時已知的整個世界」。其中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曾經建立帕台農神廟(世界文化遺產)以宣示其領袖地位。

17、《海邊的希臘少女》(Greek Girls Picking up Pebbles by the Sea)1871 年 創作,畫布油畫,墨西哥 西蒙基金會藏。

這幅畫作萊頓作於1871年,當年第一次在英國皇家學院畫廊向公眾展出。萊頓始終熱衷於古典神話和聖經的相關內容創作,風格典雅而復古,他的作品也往往有如古希臘雕塑那樣華麗而莊嚴。作者採用一種舞台布景的手段,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意在讓觀眾產生最深刻的印象。

畫中主人公的神態和姿勢與其風格非常契合,四位女性的位置平衡、勻稱,居中的兩位女性呈站立姿勢,而兩側的角色則是彎腰俯身,每個人又因為距離的遠近而顯得錯落有致,人物之間的比例變得非常直觀,整幅作品構圖嚴謹而穩定。四位年輕的女性,身材豐滿而勻稱,宛如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女神一般。風中飄拂的衣飾、富有動感的長裙,映襯著背景中的沙灘,大海,天空,顯得格外和諧。身上的頭巾和斗篷也在那一刻被風吹起,恰似神祗背後的光環,給人以聖潔的尊崇感。律動的藝術,在欣賞者的心靈上引起陶醉的快感。畫作的主色調為貴族化的紅色和金色,賦予人物形象某種神聖感。這正好讓人看到了畫家對於抽象地運用形式與色彩的興趣。萊頓正是利用這兩種手段創造了繪畫的和諧構圖,並用色彩突出人物的個性。

拉斐爾前派藝術史專家和評論家弗雷德里克·喬治·史蒂芬在1871年的畫展上指出:「萊頓先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對自己的選題感到如此得意,因為就這個題目本身而言,它不具備任何象徵性的意義。但是,經他的手這麼一畫,就變成了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人物畫,畫面美,畫中婀娜女性的色彩也美,她們的衣服在風中像是一直在飄動。」

18、《沐浴的普賽克》1890年創作,189.2x62.2cm布面油畫。

TateGallery,London,倫敦泰特美術館收藏,。

普賽克是希臘神話中傳統的人類靈魂化身,她以少女的形象展現,成為神中最美的女神,這使美神維納斯十分嫉恨,就派兒子丘比特去毀壞普賽克的美麗。當丘比特見到普賽克時,反而被她的美麗所感動,深深地愛上了她,後來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幅畫中的普賽克是美的化身,為了描繪她的美,畫家將她置於入浴時刻,這樣可以完美地展現女神的美。萊頓喜歡用長方形畫面,普賽克以側轉身體抬手的姿式,完全袒露完美的身體,背景上的深重布簾更突出人物形象。萊頓對畫麵線的運用十分在意,挺拔的直線和橫線與充滿曲線溫柔的人體形成對比美感。

19、《纏毛線》1878年創作,100.3cm×161.3cm布油彩悉尼新南威爾士美術館藏

畫家沿用古典繪畫法則,以學院派繪畫的嚴謹,描繪了纏毛線的母女。年輕的母親坐在凳子上,姿態優美地繞著毛線,衣裙的表現呈現古典風格;小女孩全神專註地配合著母親,扭動著身體,一幅稚氣。萊頓以古典手法去表現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並且流露出缺少真實情感表現的缺陷。

20、Lachrymae《拉克里梅》,1895年創作,157.5x62.9cm,布油彩,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NewYork,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21、《被俘的安得羅馬克》1888年創作,197x406.5cm布油彩,

Manchester City Art Galleries,曼徹斯特美術館。

這幅畫取材於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故事。安得羅馬克是底比斯國王厄厄提翁的女兒,特洛伊王子、英雄赫克托爾(Hector)的妻子。在特洛伊戰爭中赫克托爾因獲神靈保佑而屢戰不敗,他曾燒毀希臘人的船隊,殺死希臘英雄阿喀琉斯的好朋友帕特洛克羅斯,最後被希臘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所殺。後來特洛伊城被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安得羅馬克全家人戰死,她悲痛欲絕而自殺,但被阿喀琉斯的兒子救起,成了他的女奴,囚禁在希臘島上。畫中描繪安得羅馬克身著喪服,含著憂傷到泉邊汲水,她置身於異國他鄉,國破家亡孤獨冷落,情態令人同情。畫中描繪了希臘人和平寧靜的生活,周圍的人並沒有歧視她,反而以崇敬和同情的目光對待她。這幅畫場面大,人物多。安得羅馬克身著黑色衣裙,嚴緊包裹,屹立畫面中心,形象鮮明突出。莊重醒目的形象和充滿陽光的畫面形成對比。萊頓以優美的造型描繪了具有希臘風情的生活場面,做到了古與今的和諧統一。

22、漁夫和妖女(The Fisherman and the Syren)。

Syren是荷馬史詩中以歌聲吸引人的女妖。

23、女孩在餵養孔雀

24、義大利婦女

25

26、《Gulnihal》

27、《Helen On The Walls Of Troy》

28、《Seated》

29、《TheLastWatchOfHero》

30、《貞女》,1882-1883年,62.5x44.8cm布油彩,

Leighton House,London,倫敦萊頓美術館收藏

31、《Jezebel And Ahab》

【畫家介紹】

弗雷德里克·萊頓,又譯洛德·萊頓(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英國十九世紀唯美主義畫派最著名的畫家,在英國繪畫史上享譽極高。他以極其輝煌的藝術風格沖淡了雷諾茲。與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畫家不同,身為畫院院長的萊頓,不僅不是美術學院的學生,甚至沒有在英國本土接受教育。足跡所至,萊頓在佛羅倫薩、布魯塞爾、巴黎和法蘭克福斷斷續續上學,並進行美術培訓。1868年入選英國皇家學院院士,1878年擔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

1830年12月3日弗雷德里克·萊頓出生英國約克郡史卡布洛的醫生世家,卻生長在跨海遠隔的俄羅斯。祖父吉姆·萊頓爵士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皇宮醫生,萊頓的父親子承父業也作了沙皇的醫生。尼古拉一世上台,萊頓一家離開俄國在歐洲遊歷尋找定居之所。歐洲各大名城的巡禮給予了年幼的弗雷德里克·雷頓一家唯一的後人充分的歷史和文化知識。

萊頓14歲在佛羅倫薩進了世界著名的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學習,業餘時攻習解剖。後來又轉回法蘭克福學校學習到17歲。他崇拜安格爾,複製過提香和柯勒喬的畫。

1852年,22歲的他移居羅馬進入了羅馬美術學院進行正統的繪畫學習,並開始了獨立的藝術創作。這一年他創作了場面宏大、氣魄雄偉的歷史題材的作品《契瑪布埃小姐護送的行列通過佛羅倫薩大街》(又譯《聖列的行進》)一畫,顯示了他的氣質和才華。  

1855年,萊頓返回英國,《聖列的行進》在皇家美術學院的畫展上展出獲得了成功。這幅畫被維多利亞女王購買,他本人則有幸晉見了女王。這時的他已成為英國畫壇上當之無愧的後起之秀。從此,這位年輕畫家一躍登上大英帝國的畫壇。

1859年29歲的萊頓定居倫敦,效忠英國女王。1868年萊頓展出自己的學位作品《聖哲羅姆在沙漠里》,獲得了美術學院院士稱號。1878年11月13日萊頓接任去世的格蘭特任美術學院院長,人們一致公認他的學識、氣質、能力和責任感,這些都表明他是出色的領袖人物,能掌握這一高等學位的權力。他在那個時代可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人,博得所有人的擁護。  

萊頓晚年疾病纏身,但仍不停創作。他的藝術獲得了崇高的榮譽,1886年萊頓56歲時,英國女王把他列為英國貴族,是英國唯一的以畫家身份而著名的男爵,號為斯特雷頓萊頓男爵。萊頓於授爵位第二天去世,是英國史上得到爵位時間最短的人。他的遺囑是:「把我的愛獻給學院。」

【畫風】

萊頓去世後,詩人史文朋(Algernon Swinburne)為他寫下這樣的輓歌:   

A light has passed that never shall pass away   

A sun has set whose rays are unequalled in might   

但萊頓謝世以後,他的名聲馬上一落千丈,因為那時,繪畫界正開始重大變革。他生前的輝煌和死後的凄涼完全是他學院派的繪畫趣味決定的,他堅持使用褐色(為提香首創),精確的透視法,為構圖而構圖。萊頓從小熱衷於古代神話聖經的題材,追求恬靜、和諧、典雅的樣式。1858年,萊頓曾參加過拉斐爾前派運動,但終因受古代藝術影響太深而走向學院派新古典主義的路上去。在擔任「宮廷畫師」期間,他為迎合上層趣味,彌補英國美術中匱乏的高雅、精鍊趣味,畫風日趨甜美、抒情,柔和的造型、飽滿的色彩、細膩的刻畫常使所描繪的形象具有歡愉、輕盈的氣質。但後來又在此特徵上略帶羞澀、倦愁之感傷情調。畫《沐浴的普賽克》正是萊頓這種最後畫風的寫照,細緻入微地描繪了裸體女性的沐浴,表現出嫵媚的體態和倦息愁恩的情調。1878年他曾出任英園皇家美術學院院長,因此,他的畫風對英國畫壇有很大影響。

【作品】

萊頓繪製過大量表現古典女性人物美貌與風采的作品。其作品的題材大多來自聖經和古典神話。萊頓在繪畫中對形式、結構,線條與色彩無不追求完美與精緻,典雅與高貴。主要作品有《代達羅斯與伊卡洛斯》(1869)、《音樂課》(1877)、《沐浴的普緒客》(1890)、《珀爾塞福涅的歸來》(1891)《炙熱的六月》(1895)等。

推薦閱讀:

沈亮花鳥畫新作品選集
清 劉墉:書法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阿金五律一組
【鳳鳴詩刊】同題詩會(四 十)期《大雪》作品欣賞 || 九霄雲上,問瓊花下界,玉龍鱗落?

TAG:英國 | 畫家 | 國畫 | 作品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