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何謂信心?》一個盼望的異象

一個盼望的異象

當我們談論基督教時,我們更傾向於講"基督信仰",而非"基督宗教"。這個說法是合理的,因為信心這個概念對於基督教至關重要,它的重要性就體現在它在聖經救贖觀中的核心地位。然而,信心這個概念是多面的,許多已歸信基督的人甚至發現,理解信心的確切含義十分困難。在這本小冊子中,我要探究《聖經》中信心的實質。我們會聚焦於信心與救恩之間的關聯性,並討論所謂"得救的信心"有哪些必要組成部分。我們還會探討信心與理性之間的關係,以及《聖經》中與信心相關的其它概念。

信,所望之事的實底

《聖經》中對信心最根本性的定義來自希伯來書:"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11:1-2,和合本)。注意希伯來書作者在信和望之間做的區分。這些概念緊密關聯,然而卻彼此不同。

類似地,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寫到基督徒的三樣美德:信、望、愛。這段經文正是啟示了信與望之間的區別。

在我們探討這些概念間的聯繫之前,我們先分析《聖經》里的望(hope)這個概念,因為這個字在新約中的含義有別於今天西方社會講的"希望"、或者"盼望"。今天,西方社會用"希望"、"盼望"指代一種情感狀態:一個人希望將來會發生某事,但他也知道,這件事有不發生的可能性。我們可能希望自己最愛的球隊在足球或籃球賽中勝出,但這種希望可能永遠不會成為現實。打個比方,我是匹茲堡鐵人隊(Pittsburgh Steelers)(譯者註:PittsburghSteelers是一支專業的美式足球隊,於1933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成立。)的鐵杆粉絲,總是盼著它贏比賽。但這種盼望很有可能只是徒勞的,因為沒有確定性。

《聖經》告訴我們,有一種盼望從不令人蒙羞(羅馬書5:5),它不像我對鐵人隊的盼望那樣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總是使我害怕,我怕我的盼望會令我蒙羞,我明白,即使這隻球隊常常奪冠,但總有輸球的時候。《聖經》教導的盼望並非指向不確定的未來。基於對神應許的信靠,我們能夠完全確定結果。如果神應許教會將來的事,如果教會緊緊抓住這應許,那麼,盼望就會變成"靈魂的錨"(希伯來書6:19)。什麼是錨?一種用於固定海上船隻的工具,錨可以防止船隻無目的地漂移。神對明天的應許就是信徒在今天的錨。

《聖經》告訴我們,"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希伯來書11:1,和合本),這句經文介紹了一件有分量的無價之寶,同時指出了信(faith)與望(hope)在本質上的聯繫。從本質上來說,望就是人出於信心的期待。信心的一個重要含義是,認為某人或某物十分可靠,或者認為某事是真切的。如果我的盼望建基於神的預言,我對神應許之事的盼望就可以在我對神的信心中找到依據----我信神話語的真實性、可靠性。我有盼望是因我信神。我明白,神對未來的應許必然實現,所以,我的盼望有根有據,決不是妄想或基於空想的願望。

信,未見之事的確據

我們繼續討論何謂信心:"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作者這裡提到了人體的一種感官,我們通過這種感官來獲取知識,即視覺。有一句俗語是:"眼見為實。"我們聽到密蘇里人講過類似的俗語:"拿出來我看看。"他們並不是在反對《聖經》對信心的定義,新約教導我們:相信福音的真實性,並不需要毫無理性地摸黑向前跳,相信福音的真實性,就是相信《聖經》中人們做的見證,這些見證人都親眼見過復活的基督。我們思考一下使徒彼得的見證,他說:"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他的威榮"(彼得後書1:16)。

路加也在他福音書的一開始就向提阿非羅大人寫道:"這些事我既從起頭都詳細考察了,就定義要按著次序寫給你"(Luke1:3,和合本)。他談論的是自己親眼證實過的事。另外,保羅也在哥林多前書15章捍衛他對基督復活的堅信,他指出,有多人見證了基督的復活,包括:磯法、十二使徒、五百多弟兄、雅各,以及眾使徒(哥林多前書15:5-7)。接著保羅又寫道:"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書15:8,和合本)。這就是在說:"我堅信基督復活了,因為許多人親眼見證了復活的基督,我自己也親眼見過復活的基督。"

綜上所述,在新約中,信心和眼見是彼此關聯的。但我們注意到,希伯來書作者把信心定義為未見之事的確據。也許就因為這句經文,很多人誤以為《聖經》將盲信視為美德。他們把"眼不能見"等同於"眼盲",他們認為,如果信心真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那這信心毫無疑問就是盲信。事實上,盲信完全不符合希伯來書11章1-2節的內容。堅稱信心就是盲信的人辯稱:"我們的信心不需要任何理由。"他們覺得信的過程就是閉上雙眼、深呼吸,然後努力暗示自己"這是真的"。這不是信,這是輕信。《聖經》從未教導我們要抹黑往前跳,相反,《聖經》命令我們要出黑暗進光明(參照約翰福音3:19)。

信心決不是主觀武斷的,信心也不是異想天開的結果,信心更不僅僅是一種對人慾的表達。不然希伯來書的作者絕不會定義"信"為"未見之事的確據"。當作者把"信"和"望"聯繫起來時,"信"就被放在了未來的時間軸上,人眼無法預見未來,因為沒人經歷過未來。

我之前提到過自己盼望匹茲堡鐵人隊贏得球賽,但我永遠不能預知結果如何。儘管如此,希伯來書的作者依然說"信"是"未見之事的確據"。確據是可被感知的,是人通過感官能夠認識的。確據就是警察在犯罪現場努力搜查的證據,比如指紋、火藥殘餘物的痕迹、遺留衣物等。這些證據都是可見的,並且都能揭示它們背後的重要真相,所以,警察搜集到證據後就會開始仔細分析。

希伯來書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我雖不能預知明天如何,但我深知神掌管明天。所以,如果神啟示了未來之事,如果我信靠神的啟示,那我對未見之事就有信心。這信心有真確的對象----神,它就成了確據。不僅如此,因為神的作為被記錄在《聖經》中,所以我認識神——祂不犯錯、絕不撒謊。全知的神總能以完美的方式表達祂自己。

基於神的這些屬性,我雖眼還未見神預言的事,卻仍堅信預言必然實現。這絕非輕信,更不是對理性的拋棄。相反,不信神的啟示才是真正不理智的。那麼,神究竟如何啟示未來的事呢?祂不僅啟示那些我們眼還未見的事,也啟示了許多不可見的超自然事物。比如,天使和天堂現在是不可見的。但神的啟示告訴我們這些事物的真實模樣,所以,因著神的信實,我們可以憑著信心去認識事物的實質。

有信心,等同於信靠神

神曾臨到被稱為"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見羅馬書4:16),祂把未來的事告訴他:"耶和華對亞伯拉罕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紀12:1-3,和合本)。亞伯拉罕信神,他不知要去往哪裡,但仍舊出發,前往他未曾見過的國家和未來。新約告訴我們"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11:10,和合本)。亞伯拉罕並不是在尋覓傳說中海盜隱藏在洞穴里的秘密寶藏,他在尋找一片土地,一片神應許會顯明給他看的土地。儘管他沒看見,他依然對神有信心。這信心使他成為我們眾人的"信心之父"。

像亞伯拉罕一樣,我們也是世上的客旅和寄居者,目的地是神經營、建造的城——天國。這座城現在不能被看見,但我們堅信,這座城的存在是真實的,確據就是我們的信心----對應許這座城的那一位所持的信心。從根本上來說,這就是信心,不單單指對神話語的信任,還指對神本身的信任。基督徒的生活總圍繞著這種信任展開,我們活著是靠祂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命記8:3;馬太福音4:4),我們活著,就要跟隨祂去從未去過的地方、經歷從未經歷過的處境、前往眼未能見的國度——因我們深知祂是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聖經》所講的信就像孩子的信心,孩童般的信心,而非孩子氣的信心。孩童般的信心是什麼樣呢?當我們還作孩子的時候,分不清什麼安全、什麼危險,就把手交在父母手中,讓他們帶領我們上街。到轉角時,父母會幫我們分辨紅綠燈。他們停下、走出人行道、然後穿過馬路,我們就跟隨他們做同樣的事。這就是孩童般的信心。孩子對父母的信靠來源於他們對父母的認識,他們相信父母一直在看顧和保護他們。令人傷心的是,有些父母辜負了這種信靠,他們毆打,甚至殘殺自己的孩子。但絕大多數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信靠是理智的。

神要求我們也要這樣信靠祂,相信祂會看顧我們、決不會引領我們走向滅亡。基督徒的朝聖之旅實質上是信心之旅,自神把信心放在我們心裡之後,我們就啟程了。旅程初期,我們擁抱基督,信靠他的救贖,這起初信心是基督徒整個朝聖之旅的根基。旅程是一個比喻,實質上,旅程就是我們在信心中活著的過程(參照歌羅西書2:6)。因此,神告訴先知哈巴谷:"惟義人因信得生"。

神告訴哈巴谷這句話時,祂的選民剛被異教國家打敗、正在被壓迫,神允許這些事發生,先知哈巴谷感到十分不解。他想登上守望所,等待神給他一個解釋。他寫道:"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什麼話,我可用什麼話向他訴冤。他對我說:將這默示明明地寫在版上,使讀的人容易讀。因為這默示有一定的日期,快要應驗,並不虛慌。雖然延遲,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延遲。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巴谷書2:1-4,和合本)

"義人因信得生",這聽起來似乎無關痛癢的話在新約中竟被引用了三次(羅馬書1:17;加拉太書3:11;希伯來書10:38);神喜悅祂的子民因信得生,這是保羅書信中的重點。神告訴哈巴谷:"我會回答你的問題,但不是現在,所以,你必須等。但別忘記,有一天我會揭曉答案。"之後,神把祂的子民跟自高自大、心不正直的惡人做對比,惡人完全為眼前利益而活,不願相信眼未能見的應許之事。信神的人與他們恰恰相反,儘管神應許的事延遲發生,他們仍確信應許必定實現,確信神眼中的義人就是指因信得生的人。

耶穌與撒旦在荒野對峙的過程中,他解釋了"惟義人因信得生"的意思,他提醒魔鬼:"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和合本)。這是告訴我們:靠神的話活著,等同於因信得生。信神的話,就要將身、心、靈都交給祂,完全按照祂的話語、價值體系、及創造秩序生活。

信心與確據

緊接著,希伯來書的作者進一步解釋了"信心"的含義,他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一個可見的景象、一個最令人震驚的景象----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希伯來書11:3,和合本)。這句經文似乎有些晦澀,但作者的意圖很簡單,他要讀者明白:接受神的創造作為宇宙的起源,這是信心的結果,而且,這信心絕不是輕信。許多人誤以為,現今科學與宗教之間的衝突無非是理性與非理性的衝突,但《聖經》從未教導人要經歷信心飛躍、或放棄思維能力的方式,才能相信神創造的起源。

《聖經》沒有教導人忽視理性的功用。相反,教會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例如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納,他們堅持認為,信心與理性雖是不同的兩個範疇,但憑信心接受卻不意味著要拋棄理性。信心與理性從不相互對立。奧古斯丁和阿奎納都相信所有的真理都來源於神,所有真理都指向同一個終極的源頭。

神不僅借著《聖經》啟示真理,祂也借著"自然啟示"啟示自己。創世紀1-2章告訴我們,神是萬物的創造者,不僅如此,《聖經》中說:"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言他的手段"(詩篇19:1)。保羅在羅馬書中告訴我們神不可見的屬性——這些屬性不能透過人眼被認識,但人藉著被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馬書1:20)。換句話說,不可見的神藉著可見的事物啟示祂自己。整個被造界都在傳揚它們的創造主。因此,儘管無人親眼見證過宇宙的起源,但這起源與我們所見的自然之間,並不存在認識範疇上的衝突。

多年前,我曾與卡爾薩根博士通信,探討如何回應一本書。卡爾薩根博士是一位天文學家,也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我們談到如何以神學及哲學的視角探討宇宙起源的問題。我們討論了他所支持的大爆炸理論,他認為人可以藉助科學設備回溯到大爆炸後的一納秒。我回答說:"讓我們回到大爆炸之前。在你看來,那一刻存在著什麼?你曾說所有的質量和能量都集中在一個無限小的奇點,這個奇點一直以來都處在一個永恆穩定不變的狀態,但卻突然決定要大爆炸。我想知道,是誰讓它動了起來?是怎樣的外部力量打破了它的穩定。"

薩根博士回答說:"我們無法回溯到那一刻,我們也不需要回溯到那一刻。"我說:"不,你需要回到那一刻,如果你假設大爆炸是無緣無故地發生,那你就在談論魔法,而非科學。"大爆炸發生時,沒有任何科學家在現場。也沒有人能見證創造之工。所以,要麼通過一系列演繹,要麼相信神創造時的超自然啟示,這啟示先於我們物質世界的存在而存在,只有通過這兩種途徑,我們才能探討宇宙的起源。

我認為,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法,結果都是一樣的。希伯來書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11:3)。這是在說:"可見之物並非起源於可見之物。"在你進行科學分析或理性推導的過程中,一定會經歷一個階段----必須承認一切眼見的事物起源於一個不可見的、非物質的必然存在。因此,歷史上的神學家講到創造時,會說"creationexnihilo"----從無造有。

當然,"無"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不存在,因為神並不是"無"。一個自有永有的本體才是宇宙的動力因。神使萬有得以存在。神學家們用"exnihilo",是為了強調神創造的方式,創造不是重新組合、或塑造已經存在的事物,彷彿神只是把一塊爛泥變成一個精美的器皿。神創世的方式是使無變有。我們假設神創世的方式是從已有的事物中創造萬有,那麼創世前已存在的事物又需要一個物質因,這個物質因又需要另一個物質因……如此在永恆中沒有盡頭。這是荒謬的!

事實是:"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所以,希伯來書11:3告訴我們,我們因著信,就知道世界是神造的,這節經文的目的是要教導我們,關於創世的知識,我們應信神的話。起初創世時,我們雖不在現場,可是神在場,並且祂記述了這個過程。祂告訴我們:"創造這樣開始:我下令有一個世界,這世界就成了。我是自有永有的神。我不依賴任何受造物而存在,我是永活的創造之主。除我以外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恆的,我造了這一切,包括這有限的宇宙。藉著我的能力,宇宙得以存在。我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因信神的話,我們就知道這世界被神的道設計、構思、創造,我們明白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我們無法在宇宙中找到任何完滿自存的事物。事實上,我們越仔細地分析一個事物,就越容易發現它的有限性和偶存性。


推薦閱讀:

亞伯拉罕 - 10、堅定的信心
明代董其昌書 《信心銘》,真是精彩!
《月光大手印》| 依靠信心而修的上師相應法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9)
土登翁修堪布:一切都還來得及 修再多的法也無非是從起信為始

TAG: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