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選賢任能胸懷寬闊無偏見2

  4.漢夷並用。唐太宗在用人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既重視漢族的能臣名將,也不歧 視夷族,對夷族名將也傾心信用,這是十分難得的。他根據夷將的功勛與智勇,分任朝廷高級將領與地方的都督之職。如突厥族的阿史那杜爾「以智勇聞」,深為太 宗器重,貞觀十四年(640年),出征高昌,太宗以他為「交河道行軍總管」,戰爭結束以後,太宗誇獎他廉正,賜給他從高昌得來的寶刀及各色綵綢一千丈。鐵 勒族酋長契何力內附後,太宗授職左領軍將軍。貞觀九年(635年)平吐谷渾,赤水源一戰,唐將薛萬鈞、薛萬徹破圍,兄弟兩人均中槍,隨從騎兵死傷十之六 七。左領軍將軍契何力率數百騎前往救援,拼力廝殺,所向披靡,薛氏兄弟才得免一死。後太宗擢其為北門宿衛。  由於唐太宗廣開才路,吸引 和任用了不少精英,形成了唐初賢人在位眾多的局面。貞觀一代,真是人才濟濟。圖畫於凌煙閣的二十位功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 如晦、魏徵、尉遲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蕭瑀、段志宏、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 唐儉、李責力、秦叔寶等。唐太宗經常去凌煙閣觀賞畫像,以表示對這些英才的賞識和紀念。此外,被唐太宗器重的還有著名的文學之士如姚思廉、陸德明、孔穎 達、顏師古等;有卓越的書法家和畫家如歐陽詢、褚遂良、閻立德、閻立本等。還有傑出的少數民族將領如阿史那杜爾、契何力、執失思力等。這些謀臣猛將、文人 學士都在貞觀之治中貢獻了自己的才幹智勇。通過廣大才路,人才選拔和任用以後,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忠心耿耿,竭其智,盡其能, 畢其力。唐太宗在這方面也是做得相當成功的。  做法之一是:信任賢才,「洞然不疑」。歷代不少君王的一個通病,就是用人多疑,因而使君 臣之間不能相互信任。唐太宗深知君王多疑的害處,吸取前人的教訓,對賢臣猛將採取「洞然不疑」的態度。貞觀十七年(643年),蕭瑀以自己不受重用,嫉忌 房玄齡,誣告房玄齡「朋黨比周,無至心奉上」,還進而讒毀「此輩相與執權,有同膠漆,陛下不細諳知,但未反耳。」唐太宗嚴厲批駁了蕭瑀的誹謗。武德年間 (618~626年),李世民收降劉武周大將尉遲敬德不久,敬德手下的兩個將領叛逃了。有人猜測敬德必叛,未經請示,囚于軍中,力勸秦王趕快殺掉。李世民 非但不殺,反而把敬德放了,並且召入卧室,溫語相慰,使其寬心,還贈送金寶。敬德被秦王的赤誠相見感動至深,發誓「以身圖報」,後來,敬德為李唐王朝打天 下,為秦王奪位立下汗馬功勞。一次,有人密報長孫無忌職位過高,榮寵太過,太宗將此密報讓長孫無忌看,並說:「朕對你絲毫不懷疑,假如心裡裝著各種傳聞又 不明說,則君臣的想法便有所不通。」後又召集百官公開說:「朕的兒子均年幼,所以待無忌如親子一般,不是其他人所能離間的。」  做法之 二是:用人司職,各負其責。唐太宗在即位之初,號召素有賢名的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進宮,問為政之道。張玄素答道:「隋朝皇帝好自作主張,獨自處理日常政 務,而不委任給群臣;群臣內心恐懼,只知道秉承旨意加以執行,沒有人敢違命不遵。然而以一個人的智力決斷天下事務,即使得失參半,乖謬失誤之處已屬不少, 加上臣下諂諛,皇上蒙蔽,國家不滅亡更待何時!陛下如能慎擇群臣而讓他們各職其事,自己拱手安坐,清和靜穆,考察他們的成敗得失實施刑罰賞賜,國家還能治 理不好!」張玄素建議的基本點是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放手讓官員去干,君主不必事事插手,要發揮大家的積極性,避免像隋朝皇帝那樣的用一個腦袋去思考,處 理天下事務的弊政。唐太宗讚賞張玄素的建議,並能夠身體力行,付諸實施,這從幾年以後的一次談話可得到說明。貞觀四年(630年)七月二日,唐太宗問房玄 齡、蕭瑀:「隋文帝作為一代君主怎麼樣?」回答說:「文帝勤於治理朝政,每次臨朝聽政,有時要到日落西山時,五品以上官員,圍坐論事,衛士傳送餐飯。雖然 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稱為勵精圖治的君主。」太宗不贊同此論,說:「你們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精明而喜歡苛察,不精明則上下不通氣,苛察則對事物多 有疑心,萬事皆自行決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萬機,費心勞神,難道能每一事均切中道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見,便只有無條件接受,即使主上出 現過失,也沒人敢爭辯建議,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滅亡了。朕則不是這樣。選拔天下賢能之士,分別充任文武百官,讓他們考慮天下大事,匯總到宰相處,深思熟 慮,然後上奏到朕這裡。有功則行賞,有罪即處罰,誰還敢不盡心竭力各司其職,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這一篇談話,可以看做是唐太宗實行張玄素建議的一次總 結。  做法之三:斥小人,杜讒邪。要使賢能之士盡職盡責,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疏遠小人,不用小人是非常重要的。有一次,唐太宗對魏徵 說:「因官職而去選擇人才,不可倉促行事。任用一位君子,則眾位君子都會來到;任用一位小人,則其他小人競相引進。」他把用小人比作「養惡草」,「養惡草 則對好穀子有害」。還引用北齊,隋朝歷史教訓,說明惡小之徒誹謗君子、讒害賢臣給國家造成的極大危害。他說:「我看前代說人壞話的邪佞小人,都是國家的害 蟲。他們有的人花言巧語,阿諛奉承,互相勾結,結黨營私;如果國君昏庸,沒有不因此被迷惑的,忠臣孝子就要為此含冤受罪了。所以,蘭花正在茂盛,秋風卻來 敗壞它;君王想要明察事理,讒言小人卻去蒙蔽他。這類事記載在史籍上,不能一一列舉。至於北齊,隋代時期小人讒言惑主的事,我所聽到、看見的,簡單地給你 們說一說。斛律明月,是北齊的良將,威名震撼敵國。北周每年冬天要砸破汾河上的封冰,就是擔心他率兵西渡來進攻。等到斛律明月被祖孝徵讒言構罪遭殺害以 後,北周開始有侵吞北齊的打算。斛津明月很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他幫助隋文帝完成霸業,執掌朝政20多年,天下依靠他得到安寧。隋文帝偏聽婦人的話,一味排 斥他。到後來他被隋煬帝殺害,隋朝的法制政令從此衰敗了。另外,隋太子楊勇統率軍隊,代理朝政,前後20年,本來就有儲君的名分。楊素欺騙文帝,殘害善良 的人,使他們父子之間的倫理關係一下子失去了先天的本性。叛逆禍亂的根源,從這裡開始了。隋文帝已經混淆了嫡子和庶子的名分,結果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國家 不久就覆亡了。古人說:『世道混亂,讒言得逞』,確實不是虛妄之言。我常常防微杜漸,以此禁絕讒言構罪的發生,仍然擔心還沒有盡心儘力,或者還不能覺察它 的苗頭。前代史書說:『猛獸居住山林,藜藿之類野菜就無人敢去採摘;忠臣執掌朝政,姦邪小人也就停止陰謀活動。』這確實是我對你們的期望。」為了防止奸佞 小人對賢能之士的損害,唐太宗決定對誹謗、誣陷者「以讒人之罪罪之」。貞觀三年(629年),監察御史陳師合上《拔士論》,「毀謗」房玄齡、杜如晦「思慮 有限」,想排斥房、杜的宰相職位。唐太宗對房,杜的長處和缺點都了如指掌,沒有能夠使陳師合的彈劾得逞,斷定陳師合是「妄事毀謗」,便對他採取法律制裁, 流放到嶺外。賢能之士畢竟不是神,有時也會有小的失誤和過失。居心叵測的人往往抓住不放,藉機毀謗。對此,唐太宗態度十分明朗,總是保護賢能之士。比如, 魏徵,溫彥博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曾有小的過失,一些人據此上奏太宗彈劾他們,太宗絲毫不理,對他們的信任不變,使他們安心任事,充分發揮其治國的才華。
推薦閱讀:

[首藏作品](622) 「一帶一路」展現新時期中國開放胸懷
[名人軼事]大師的胸懷
男人的魅力與胸懷
胸懷之美,在於寬闊
振波浪清浪花中國詩聯論壇對句專題 (18901...19000)胸懷祖國昨今英雄浩氣疆場走馬靜巡宵

TAG:偏見 | 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