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華詩詞萌發時代活力

中華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八大後,中共中央提出了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任務,並且作出了許多重要的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詩詞的獨特魅力和作用,他說「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下去」。劉雲山、劉奇葆等中央領導同志都對新形勢下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提出過明確要求。馬凱作為國務院領導同志,多年來給予詩詞界巨大的關懷,為推動中華詩詞的復甦、復興,付出了無數心血。他曾在《努力辦好中華詩詞研究院》的講話中指出:「中華詩詞以漢字為載體,藉助於漢字方塊、獨體、單音、四聲的獨特優勢,按照美學規律的格律規則,形成了同時兼有均齊美、節奏美、音樂美、對稱美和簡潔美的大美詩體。」「中華詩詞在記載歷史、傳承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交流情感、享受藝術,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華詩詞是中華文化瑰寶中的明珠,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

經過一段歷史曲折後,中華詩詞在當代逐漸萌發出巨大的活力,越來越多的人讀詩、寫詩、研究詩、收藏與整理詩詞文化典籍、傳播中華詩詞文化。在2014年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借用白居易《與元九書》中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兩句,鼓勵作家、詩人「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借用趙翼《論詩》中的「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提倡文藝作品要重視創新;他還回顧了古代詩歌的傳統,「《古詩源》收集的反映遠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戰生活的《採薇》、反映青年愛情生活的《關雎》,探索宇宙奧秘的《天問》,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頌女性英姿的《木蘭詩》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的《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最近兩辦聯合印發的《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都對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文化提出了明確要求。可以看出,在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國家文化自信、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中,黨和國家把中華詩詞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中華詩詞呈現出從復甦到復興的良好發展態勢。

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中華詩詞呈現出從復甦到復興的良好發展態勢,在創作、理論研究、文獻史料整理、詩詞教育、出版傳播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績。

創作方面,寫作者與作品數量都明顯增加。據統計,從事詩詞寫作的人數,全國約有100多萬人,每年新增詩詞作品多達10餘萬首。不少詩詞作者能熟練駕馭詩詞藝術,結合時代精神,創作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作品。

為了推動現當代中華詩詞的評鑒和研究等工作,在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了中華詩詞研究院。一些高校和民間團體也成立了詩詞研究機構。不少古代文學學者、現當代文學學者加入近現代和當代詩詞研究隊伍,在中華詩詞文學史地位、詩詞分體研究、個案研究等方面,逐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文獻整理是詩詞理論研究、教育開展以及傳播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當代詩詞文獻整理已初見成效,諸如《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彙編》《中華詩詞文庫》等陸續出版。此外,詩詞文獻的數字化工作在國家專項資金的資助下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中,也在加快進行。

近年來,詩詞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機構、研究機構、詩詞學會等多方面的重視。詩詞教育的內容不再局限於詩詞賞析、詩詞評論,延伸到了詩詞創作等方面。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寓教於樂」,將審美、情感與道德融入到詩歌的誦讀與詩意的講解中,豐富了詩詞教學的內涵。

中華詩詞的推廣和傳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藉助電視傳媒手段傳播與推廣中華詩詞,取得成功。2016年至2017年,中央電視台連續播出兩季《中國詩詞大會》,尤其是第二季將傳統文化以新穎活潑的電視綜藝形式呈現出來,引發全民收視熱潮。社會上舉辦的各類詩詞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豐富,受到了普遍歡迎。

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需要重視的幾個方面:

要將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放在增強國家文化自信、助推民族復興的大格局中去思考、謀劃,並切實貫徹下去。十八大以來黨的方針政策為繁榮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並且在國家層面給予了具體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化界、學術界、詩詞界要認真學習、深化認識,吃透用好中央精神,樹立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的責任感與自信心,讓中華詩詞承擔更多復興傳統文化的責任。

要總結經驗和規律,鼓勵詩人創作時代精品,夯實理論研究基礎,推進文獻史料整理工作,開展好詩詞教育與有特色的文化活動等。中華詩詞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和當代經驗。在推進工作時,一定要善於堅守詩詞的藝術準則,考察近百年以來詩詞創作和研究的歷史,發現規律,總結經驗教訓,為推進詩詞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要做好「詩詞+」工作。回顧近幾年的文化政策,詩詞處在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承擔著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它絕不只是詩詞界的內部事宜,而是關係著各種文藝形式、關係到文化發展並且關聯著各個領域的大事。因此,要推進「詩詞+」工作。要構建一個綜合性、開放性的平台,藉助這一平台,打通詩詞界、學術界和民間,聯合社會各界謀求共同發展。詩詞界還要多做加法,在原有工作方法與工作規模的基礎上,努力將詩詞與音樂、美術、舞台藝術等方式結合起來,將詩詞與互聯網、雲端平台、微平台聯繫起來,為詩詞插上翅膀,促進它更快更好的發展。

傳承與發展中華詩詞,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是一項需要發動整個詩詞界、學術界、文化界人士千方百計實施的文化工程。作為專項文化機構,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要一如既往地與各界人士聯合,做好詩詞文化發展的統籌、策劃以及具體開展的各項工作。「斯文在茲,幸不墜也」,中華詩詞必然會經由當代傳承久遠,並且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堅信這一點。

推薦閱讀:

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資本蛻變:迸發資本市場活力
如何保持婚內的性活力
陰宅風水呈現這幾種狀況,必能帶給後人無限活力富有顯達
男人如何留住「性活力」

TAG:詩詞 | 中華 | 時代 | 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