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大愛報國家誓將碧水送京津
淅川縣九重鎮陶岔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正在緊張施工。CFP |
清理水面漂浮物、打撈清理河岸垃圾、宣傳引導群眾、及時報告污染水體案件……河南淅川縣境內,人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我們有五支護水隊伍、兩千多人每天都在進行這樣的工作。」淅川縣委書記馬良泉向記者介紹。
南水北調通水已經進入倒計時,水質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區的淅川縣,2009年至2011年順利完成16.5萬丹江口庫區移民遷安工作後,把「保水質迎通水」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繼續發揚「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確保一池清水入庫北上。
不能為小利壞大事
碧波蕩漾的丹江湖邊,網箱內魚兒鮮活肥碩,但一夜之內,魚去網空。「俺這幾百網箱哪年都收入上百萬,說實話捨不得拆,但污染水質的事咱干不得,不能為了小利壞了大事。」倉房鎮黨子口村52歲的養魚專業戶劉明瑞這樣說。
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建設淹沒淅川大片良田。為儘快改善庫區群眾生活,淅川縣自1997年起先後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通過各種形式支持網箱養魚產業發展,沿庫群眾八成以上的經濟收入來自網箱養魚。隨著通水臨近,網箱養魚因對水庫水質造成污染只能停止。儘管國家尚無補償標準,淅川縣還是再次以奉獻精神先期貸款1億多元對漁民進行補償,眼下全縣已拆解網箱38391箱,還專門出台了「十條扶持意見」,鼓勵漁民轉型發展生態產業。
同樣,自2003年起,該縣在幾乎沒有補償的情況下,對南陽泰龍紙業等338家造紙、冶煉等企業實施關停並轉,否決40多個可能給丹江口庫區造成污染的大型建設項目,最近對環庫區河道排污口企業逐一拉網式摸底排查後,再次關停20多家企業。
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淅川縣啟動了人工濕地建設項目,先後栽植蘆葦等水生植物800萬株,建成了一批集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生態休閑觀光於一體的人工濕地。與此同時,該縣加快各鄉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建設工作,確保通水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全民護水建設美麗渠首
「為做好調水前水源地水質保護工作,我們把建設美麗渠首與全民護水行動、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渠首『六大工程』建設一系列活動相結合,做到長治久安。」淅川縣縣長趙鵬說。
縣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資金,組建了專業護水隊伍,對境內環丹江口庫區可能存在污染的項目進行全面拉網式排查整治。同時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將城區主幹道的清掃保潔權和7條河流管護權承包給專業公司,徹底改變髒亂差現象。
在渠首陶岔村,縣裡聘請中國鄉村規劃設計院專家,按照國際一流水準,科學編製規劃,突出「生態、文明、綠色、循環」理念,對陶岔村實行一戶一景規劃建設。新村總投資2億多元,採取土地置換的辦法無償建設,打造綠色文明風情小鎮。
縣裡對中線乾渠進行高標準規劃,採取市場化手段引進種植大戶綠化渠岸,同時積極整合林業、水利、農業、交通等部門項目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放,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渠首區域全覆蓋。目前,渠首區域已先後投入資金1.54億元,栽植大葉女貞、枇杷、欒樹、法桐、廣玉蘭等苗木200餘萬株2.09萬畝。
升級農業保民富
京津要調水,百姓盼致富。如何走上既生態又「生財」的新路子?「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謀求淅川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和綠色發展。」馬良泉對此有著清醒認識和深入思考。
為此,淅川出台了系列優惠政策: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協調銀信部門降低信貸門檻,對種植大戶及龍頭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做好基礎設施配套服務。
優厚的政策「紅包」,極大調動了企業參與生態農業的積極性:丹江緣茶業公司投巨資在庫區沿岸承包2萬畝荒山,種植茶樹、金銀花和薄皮核桃;原本以生產汽車配件為主的金戈利集團,也變身成為生態建設主力軍,承包1萬餘畝山地發展生態觀光農業。
僅2012年以來,就先後有50多家綠色企業進駐淅川,投資金額達30多億元。全縣累計發展茶葉、金銀花等生態農業13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竹柳種植基地、玫瑰連片種植基地、石榴種質基因庫。
如今,越來越多的庫區農民放棄外出打工,成為生態產業工人,他們亦工亦農,按月領工資,按期領分紅,按年收地租。
今天的淅川,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森林覆蓋率由幾年前的32.8%提高到45.3%;丹江口水庫水質連續7年穩定保持國家二類飲用水標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全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推薦閱讀:
※品味那份無私的真情
※與其讚揚母愛有多無私,不如讓母親活得更自我
※母愛無私深如海,三姐彈唱雷歌《母愛》!
※王明華:從無私的愛到無邊的痛
※【經典名言薈萃】532 無私奉獻真福氣,知足好善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