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南明小朝廷 - 紅樓評論 - 紅樓夢中文網

1.還是從對「雙懸日月照乾坤」的爭論說起吧——前幾天,我寫了一篇考證《紅樓夢》中湘雲酒令中說的「雙懸日月照乾坤」出處與確切內涵的文章,與周汝昌老先生商榷。周汝昌老先生曾經在《紅樓奪目紅》專集中,撰文論述對湘雲酒令的獨到見解,我不太同意他的看法,所以寫了這篇爭鳴文章。周老先生也許是因為年高體衰的原因,沒有看到這篇文章;或者是高人雅緻,不屑於同一個無名之輩爭論。總之,沒有回應我的商榷。不料,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同周汝昌沒有商榷成也就罷了,卻引來北京一個叫做隋邦森的先生反過來同我商榷。我與這位隋先生素未謀面,不知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紅學家還是紅謎,只知道他在《紅樓藝苑》網站上發表過一大堆索隱《紅樓夢》是歌頌清朝大一統的文章。對這些文章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為我對近年來出現的所謂「紅樓解夢」一類的索隱文章不甚感興趣,內心認為不過是胡適先生所說的「附會」、「猜笨謎」一類的文章而已。人家寫文章是人家的權利,你不願意看也是你的權利,互相不撞車當然不會磕著碰著的。但奇怪的是,這位隋先生精力旺盛,在連篇累牘寫了那麼多歌頌「大一統」的文章之餘,居然還有過剩精力,向我同周汝昌老先生的商榷文章發起挑戰。本來嘛,文壇上兩人爭論,第三人插上幾嘴,也是很正常的事,大家爭鳴,有利於學術繁榮。但沒想到的是,這位隋先生自稱「老專家教授」,對我這「小字輩」說話,十足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面孔。我從來對什麼「老資格」、「小字輩」之爭不感興趣,不過僅僅在大學教了五十多年的中國歷史,帶過不多的幾個博士生,自然沒什麼了不起,又剛剛過古稀之年,頭髮尚未掉光,牙齒還咬得動牛肉,眼睛雖然時刻離不開老花鏡,但距離全盲似乎還有一段時間,比起八百歲的彭祖來,是顯得嫩了點。隋先生可能是彭祖化身吧,否則很少有人對我這個糟老頭子謬做「小字輩」獎譽了。言歸正傳。關於《紅樓夢》中「雙懸日月照乾坤」一句酒令的詮釋,目前大概有三種理解了:一是周汝昌老先生的解釋,認為是曹雪芹暗指乾隆朝初期,在正統朝廷之外,還有一個在宮廷政變中產生的政權,兩個朝廷並列,所以稱為「雙懸日月」;二是隋邦森「老人家」的解釋,認為是大清定鼎北京之時,南明政權尚存,是明清兩個政權「雙懸日月」;三是我這個「小字輩」的說法,弘光政權滅亡後,陳子龍等抗清義士依違在南明唐王、魯王兩個政權之間,稱這兩個南明小朝廷為「雙懸日月」。這三種說法究竟孰是孰非,恐怕不能按照我們三個人誰的年紀大,誰的資格老,誰的嗓門大,誰的文章長,誰的自信心強來判定。最好的辦法是讓史料說話,讓證據說話。周汝昌先生、隋邦森先生所理解的「雙懸日月」,是兩位老先生自己的理解,是兩位老先生首先各自列舉出同時存在的兩個政權,然後自己說:「這就是雙懸日月」!並沒有舉出一個與曹雪芹同時的其他人說過「雙懸日月」的佐證。這麼研究學問大概不成,違反考據學的基本原則。中國歷史上兩個政權並存的事例多矣,南唐和北宋政權,南宋和金政權,就連今天的大陸和台灣政權,都是兩個政權同時並存,哪個能稱為「雙懸日月」呢?所謂「雙懸日月」的說法,不是周汝昌與隋邦森先生髮明的,是《紅樓夢》作者在書中明晃晃寫著的,也是《紅樓夢》產生的那個時代封建文人經常使用的。如果問「雙懸日月」的真實含義,只能去考證當時文人為什麼這麼說?這麼說的意義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才是正統的樸學方法,是做學問的正確態度和方法。我在同周汝昌老先生商榷的文章中早已對此做過比較精要的考證。所謂「雙懸日月」,在明末清初有兩重含義:一是明朝的「明」字,明字本身是由一個日字、一個月字並列構成的;另一重含義是並列的唐王和魯王兩個政權、兩個皇帝。正因為這兩個政權都是抗的明朝旗號,所以能稱為「雙懸日月」;其他任何並列的兩個政權,都不能稱為「雙懸日月」。周汝昌老先生列舉的兩個政權,不是由一個明字構成,應該是兩個清字並列,這個字我不認識。隋先生列舉的兩個政權,是「單懸日月」,另一個是清字,這個字我也不認識。按照孤證不立的原則,我在文章中分別詳細列舉了陳子龍、張煌言、夏完淳三個人使用「日月雙飛」、「日月雙懸」一語的出處和真實含義,朋友們不妨一讀。有的朋友可能要問我:南明時期還有福王政權、桂王政權、潞王政權存在,再加上唐王、魯王政權,為什麼不叫「三懸日月」、「四懸日月」乃至「五懸日月」?說句不講理的話,這要問南明時期的那些反清文人義士,比如陳子龍,張煌言,夏完淳等人,他們在文章詩詞中為什麼不用「三四五懸日月」,偏偏要用什麼牢什子「雙懸日月」呢?其實也不難理解,陳子龍、夏完淳、張煌言在文章詩詞中說「雙懸日月」的時候,福王、潞王政權已經滅亡,不復存在。桂王政權遠在大西南的廣西雲南,東南文人一般不知道;即使知道,因為封建正統的爭論,也不承認這個政權的合法性。在東南江蘇、浙江、福建一帶的反清文人義士,他們心中只有唐王的隆武朝廷和魯王的監國政權,這兩個明政權,就當然是所謂的「雙懸日月照乾坤」!我喋喋不休地辯論這麼一大通「雙懸日月」,目的是什麼呢?並非同周、隋兩位老先生鬧意氣,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根本目的還在於探討《紅樓夢》故事的歷史背景和文學背景,正確解讀《紅樓夢》。既然《紅樓夢》中那個美麗天真、爽朗正直的史湘雲,行酒令時嘴裡說出了「雙懸日月照乾坤」,而這句話是南明唐王、魯王時期的專有名詞,那麼,這個史湘雲的生活原型,是否應該斷定為南明時期的人物呢?進而,整個《紅樓夢》作品的時代背景,是否應判斷為南明時期的故事呢?只有一句「雙懸日月」來支持是不夠的,讓我們做進一步考證分析。2.書中姐妹們吟詠的詩詞並非《紅樓夢》作者原創紅學界中人無不交口稱讚《紅樓夢》作者的詩詞水平和能力,一致認為書中每個人所做的詩詞都酷肖本人身份口吻,整個《紅樓夢》中的詩詞風騷雅緻,花團錦簇,讀後餘音繞梁,大概能達到十年八年不知肉味的程度,似乎對作者的詩詞水平怎麼稱賞都不過分。特別是著名的紅學家蔡義江教授,幾乎傾畢生精力專攻《紅樓夢》詩詞研究,連續出版了好幾部大部頭專著,據說銷路一直不錯,可謂名利雙收。一部《紅樓夢》,養活了多少後來的著名文人,這大概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因為作者自己生前從來就沒有獲得著名詩人、當紅詩人、詩壇巨子、詩社領袖等稱謂,一個子兒稿費也沒撈著,窮的連稀粥也喝不飽。我實在無意褒貶《紅樓夢》書中的詩詞,違心地胡亂誇上一通吧,以文人的生花妙筆,自然不難言之成理,也會博得幾個追隨者的喝彩和吹捧,就像《天龍八部》中的丁春秋和他的徒弟那樣,但那麼做顯得多麼下作呀,有良心的文人即使犯了渾病,一般也不會用違心文字賣錢。秉筆直言挑毛病吧,當今的鐵杆「紅學保皇派」又是那麼多,很可能招來一頓鋪天蓋地的臭罵,我老人家好歹也熬過古稀之年了,又不經意騙來幾塊教授專家學者的招牌,犯得上么?還是不痛不癢、客客氣氣地顧左右而言它吧。實際上,早就有專家學者指出,《紅樓夢》中好多姐妹的詩詞,與本人的身份角色並不吻合,聽起來很彆扭。比如,什麼「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彭澤先生是酒狂」,「高情不入時人眼」,「憶舊還尋陶令盟」,等等,都是男性口吻,並且是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口吻,與《紅樓夢》中這些天真爛漫的少女,不僅身份不符,而且心情也不對路。詩言志,詩為心苗,哪個待字閨中的少女,會光著腦袋,蓬頭垢面,倒背著手,嘴裡還念念有詞,跑到像陶淵明所說的「東籬」旁,去發狂一樣地大喊:「我同誰一起隱居呀」?這哪裡是什麼清醇少女,不是整個兒一個女瘋子么!一般說來,一部小說中的詩詞,如果是作者原創,似乎不該出現這樣的問題;即使在那些「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小說中,吟詩的男女一般也不會搞錯自己的性別身份。只有生吞活剝別人的詩詞,寫入自己的小說中,才會出現《紅樓夢》中姐妹詩詞男性化、隱士化的怪現象。那麼,我們自然會問,《紅樓夢》中姐妹們的詩詞,是《紅樓夢》作者的原創么?或者說,《紅樓夢》作者是從哪裡套用來的這些詩詞?過去的紅學專家,都本著對曹雪芹的盲目崇拜,為了說明曹雪芹的詩才如何高明,曲意強行辯解《紅樓夢》詩詞的高明、高古、高深,無須什麼根據就主觀斷定是曹雪芹原創,說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是為了傳詩;從來就沒有人敢於懷疑這一點。其實,如果認真考證,《紅樓夢》詩詞大有奧妙!大家都知道,《紅樓夢》中的「葬花詞」,是套用的明朝詩人唐伯虎的「一年歌」,《紅樓夢》中的「紅豆曲」,是套用的流行於明朝末年的「馬頭調」。但大家是否知道,《紅樓夢》中姐妹們詠海棠、菊花的好多詩詞,也是套用的南明時期那些著名的妓女「秦淮八艷」的酬唱詩呢?下面試舉幾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林黛玉的《題帕三絕》詩,第一首是「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尺幅鮫綃勞解贈,教人焉得不傷悲!」這首詩明顯是套用李香君的《訣別口占》詩:「眼空蓄淚淚空流,苦苦相思卻為誰?自詡豪情今變節,轉眼無目更添悲!」李香君與侯方域的悲歡離合故事,被孔尚任寫成了《桃花扇》傳奇。李香君的詩,是表達國破家亡時的興亡感慨的,歌頌的是民族大義、民族氣節,《紅樓夢》套用這樣的詩,實堪注意作者的思想傾向。《紅樓夢》中姐妹們賦詩最集中的是「菊花社」。其中怡紅公子寶玉「種菊」詩的前四句是:「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雨活,今朝尤喜帶霜開。」這首詩更明顯是套用了董小宛的《和冒辟疆詠菊詩》,原詩是:「小鋤秋圃試移來,籬畔庭菊手自栽。前日應是經雨活,今朝竟喜帶霜開。」紅學界對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故事當不陌生,紅學界對《紅樓夢》的第一次索隱,就是猜測《紅樓夢》是描寫順治董小宛的故事,當非完全空穴來風。董小宛所和的冒辟疆的原詩是:「玉手移栽霜露經,一叢淺淡一叢深。數此卻無卿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這首詩在《紅樓夢》中化成了誰的詩?竟然是那個枕霞舊友史湘雲!史湘雲的「對菊」詩是:「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湘雲詩的首聯和頸聯,幾乎就是抄襲的冒辟疆詩。看過《桃花扇》的朋友,都知道劇中有一個與冒董交往密切的楊龍友,這個人也是有生活原型的。董冒酬唱菊花詩時,他也附和了一首:「尚有秋情眾莫知,聯袂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卿隱,一樣花開故故遲」。楊龍友的詩,在《紅樓夢》中,卻變成了瀟湘妃子林黛玉的詩:「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看,詩才那麼出類拔萃的瀟湘妃子,居然拿著楊龍友的詩冒充自己的作品!從以上考證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紅樓夢》中的好多詩詞,並非作者原創,而是套用的明朝著名人物的作品。可惜的是,南明時期著名的「秦淮八艷」和「江南四公子」的詩詞,多數都失傳了,否則我們還可以找到更多的《紅樓夢》詩詞的原版。但僅就以上所舉例證,我們也不難看出,《紅樓夢》中姐妹們的詩詞,基本上是來自南明和明朝詩人的詩詞,而不是其後清朝詩人的作品。黛玉、湘雲的詠菊詩,套用的是冒辟疆、楊龍友的作品,難怪其中充滿男性隱士的味道了。脂批說《紅樓夢》作者作此書有傳詩之意,傳的是誰的詩呀?3.「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是用誰做生活原型描寫的?中國古代三角戀愛的故事不多,以三角戀愛故事做基本素材寫小說更是鳳毛麟角;即使寫一男多女的幾角戀愛,一般也都處理成令人噁心的一夫多妻結局,而不會處理成排他的兩組婚姻關係。《紅樓夢》小說確實是個例外,它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為主線,圍繞著寶玉、寶釵、黛玉三個主角,譜寫了一部十分摩登現代的三角戀愛凄婉頌歌。但是,故事美則美矣,哀則哀矣,卻總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彆扭感覺。書中的寶、釵、黛三個少男少女,都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一朵花剛剛含苞待放,但總給人一種過度成熟的味道:寶釵待人處世是那麼圓滑老到,腹中的知識又是那麼豐富淵博,簡直就是一個成熟過度的女夫子形象。寶玉平素給人一種情竇初開的翩翩佳公子形象,但與薛蟠、馮紫英、琪官和妓女雲兒大唱《紅豆曲》時,給人的印象確是一個遊戲於青樓楚館的情場老手的過度成熟形象。黛玉的形象總應該是一個清醇少女吧?事實也不然。請看她的代表作品《葬花詞》:「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詩中以燕喻人,難道剛剛十四五歲的黛玉,以前就曾經與人組建過「香巢」?由於「燕子無情」,導致了「人去梁空巢也傾」的愛情悲劇?「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絕對的一副哀嘆美人遲暮、歸依無人悲愴情緒和急不可待在「紅顏老死」前擇偶的形象!須知,此時的黛玉剛進榮府不久,只有十四五歲年紀,也就像今天剛上初中的女孩子吧,何至於產生這樣一種急不可待的「紅顏老死」恐懼啊?「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備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小小的黛玉,難道會產生期盼情人「溫被」以禦寒冷的念頭么?難道會在一個漆黑的夜裡,睡夢中去諦聽情人在庭外所發的「悲歌」么?難道會因為情人不能如約而至,產生「花落人亡」的感嘆么?「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未若錦囊收艷骨,一堆凈土掩風流」。黛玉雖然寄人籬下,但有外祖母的寵愛,寶玉哥哥的呵護,鳳姐等人的關心,丫頭們的尊敬,姐妹們的融洽嬉戲,無論如何也不會產生「風刀霜劍」的感覺,更不會產生潔身自好而死,勝於落入污穢溝渠的感覺。從「葬花詞」中我們可以推測,《紅樓夢》中黛玉這個人物的原型,進入大觀園前,曾經與心愛的情人組成過一個「香巢」,後來由於「燕子無情」,結果「人去巢空」了。離開「香巢」後,過著一種漂泊無依的生活。由於社會上的黑惡勢力逼迫,使她產生一種「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感覺。由於年齡漸大,沒有歸屬,「美人遲暮」的心情越來越嚴重,以致於產生何處「凈土掩風流」的悲愴感。《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原型究竟是誰?我勸朋友們認真閱讀一下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撰寫的《柳如是別傳》。林黛玉在《葬花詞》中表達的心情,絕對就是秦淮八艷之首柳如是在離別情人陳子龍後,漂泊在杭州西溪時心境的真實寫照!不信的話,朋友們可以把由陳子龍作序的柳如是詩集《戊寅草》、由林天素作小引的《柳如是尺牘》尋來一讀,從中體味一下陳柳分手後的哀怨情緒,然後同黛玉的《葬花詞》加以比較,方信予言不謬。此前,柳如是曾與陳子龍在嘉興「小紅樓」中構築了「香巢」,過了一段雙飛雙宿的幸福生活。後來由於陳家家庭的干預,柳如是迫不得已離開「小紅樓」,造成了「人去巢空」的悲劇結局,為此她連續以《望江南》詞牌寫了二十首題為「人去也」的詞。柳如是帶著對情人的無盡思念,在江南各地凄苦漂泊,受盡了謝三賓等惡勢力「風刀霜劍」的逼迫。在杭州西溪漂泊時的柳如是,大概是二十二歲,美人遲暮的心情十分沉重,在她此時的詩詞中每每流露。《紅樓夢》中的「葬花詞」,應該是作者根據柳如是的這段人生經歷,按照柳如是在杭州西溪時的心情創作的。柳如是是個著名妓女,少小時被賣入青樓,根本不知道自己家鄉何處,父母是誰?鴇母開始給她取名「楊影憐」,後來自己取名柳如是。朋友們可以聯想到《紅樓夢》中的「甄英蓮」,「英蓮」與「影憐」同音,似非偶合。英蓮被拐子拐賣後,被迫為人做妾,不知自己的家鄉和父母,與柳如是的經歷相同。作者讓她的面目長得同「東府小大奶奶」相似,而這個「東府小大奶奶」秦可卿又「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這樣聯繫起來,「英蓮」就是「兼美」,就是「釵黛」,她們的生活原型,都取自柳如是。紅學界關於「釵黛合一」的推論,從這個角度看,是很有道理的。柳如是一生有很多雅號,例如「楊柳」、「蘼蕪君」、「瀟湘妃子」、「柳儒士」、「柳隱」、「女史」、「河東君」、「美人」、「桃花」等等。多數都被《紅樓夢》作者原封不動用到了寶釵、黛玉身上。寶釵的號是「蘅蕪君」,「蘅蕪」就是「蘼蕪」;河東既是柳姓的郡望,也是薛姓的郡望,所以,寶釵的雅號「蘅蕪君」,也可稱為「河東君」。「桃花」、「瀟湘」同是黛玉與柳如是的象徵。《紅樓夢》書中,表現黛玉總是面帶潮紅,鮮艷壓倒桃花,並說黛玉之病由此而起。生活中的柳如是,確實是經常艷如桃花,曾有「桃花得氣美人中」的名句,意思是:不是美人因桃花而美麗,反倒是桃花因美人而艷麗。朋友們可以把林黛玉的《桃花行》同柳如是的詠桃花詩對比來讀,相信會有體會的。據說柳如是那個時期的妓女為了保持面部鮮艷,經常服用一種類似砒霜一類的藥品,服用時間久了,往往引起內髒的病變,而導致吐血;柳如是就是因此而「多愁善病」,在小紅樓和絳雲樓生活期間都曾經吐過血,陳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別傳》中對此有詳細闡述。今天的讀者往往根據現代醫學,推斷黛玉得了什麼肺結核,其實《紅樓夢》作者是根據柳如是的真實生活描寫的,他判斷黛玉的病根源在於「面如桃花」,說的是當時妓女美容方法,並非什麼肺結核。《紅樓夢》故事的主線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正是根據柳如是的「三角戀愛」經歷創作的。柳如是先前與幾社名士陳子龍在嘉興小紅樓中由戀愛而同居,過了一段十分幸福美滿的日子,陳子龍回憶這段生活時,曾賦詩說:「始知昨夜紅樓夢,身在桃花萬樹中」,這應該是《紅樓夢》書名的真實來歷。柳如是曾有過「楊絳子」的別稱,自然是「閬苑仙葩」,是絳株仙子;陳子龍就是「美玉無瑕」,是神瑛侍者。為什麼這麼推斷?因為陳子龍確有「無瑕詞客」的別號,並曾用這個別號署名,與柳如是多次酬唱。「無瑕」就是玉,就是瑛;小紅樓中的陳子龍,就是「赤瑕宮神瑛侍者」。陳柳後來無奈分手了,「心事終虛化」,但舊情不斷,兩地相思之情更加濃烈,見兩人的詩作。這種分手後的相思,不正是《紅樓夢》中的「木石前盟」么?何謂「前盟」,情人分手以前的海誓山盟也。柳如是在分手後所拋灑的無盡淚水,不也正是《紅樓夢》中的「絳珠還淚」么!「金玉良緣」的故事,應該是取材於柳如是同錢謙益的婚姻生活。陳柳分手後,柳如是在「風刀霜劍」的逼迫下,無奈嫁給了江南老名士錢謙益。錢柳二人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由於對知識的共同愛好,夫妻之間酬唱切磋,感情還是很好的,時人也很艷慕,譽之為「金玉良緣」。錢謙益家中正堂名為「榮木堂」,《紅樓夢》中是「榮禧堂」;錢謙益為了迎娶柳如是,特意修建了「絳雲樓」,《紅樓夢》中表現為「絳雲軒」;錢柳二人後期,曾長期生活在「紅豆庄」,庄中確實有一棵江淮一帶難得一見的紅豆樹,夫妻二人以紅豆為題做了很多詩;《紅樓夢》中的寶玉就大唱其「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這麼多的雷同之處,用偶合是不能解釋的。合理的解釋只能是,《紅樓夢》的愛情生活,取材於柳如是親身經歷的「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再扯遠一點,《紅樓夢》中那些愛情悲劇的「撮合山」是「警幻仙姑」。書中「警幻」一出場,作者就以騷體寫了一篇讚頌警幻的賦。賦雖然寫得不怎麼著,但讀後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近日翻了一下柳如是的《東山酬和集》,集前的「東山酬和賦」中寫道:「攬人間之儷傀「,「望北渚兮帝子」,「列屋兮粉黛,滿堂兮羅綺」,「乍離乍合,若信若疑」,「來朱鳥於窗前,情綢結以泮奐」,等等,不一一照錄了,朋友們可以自己找來看。這篇賦的作者是孫永祚,乃錢柳夫妻的門人。《紅樓夢》的「警幻賦」,似乎就是在此剿襲來的。這也從一個側面間接證實了林黛玉的原型就是柳如是。再舉一例:據《陶風樓藏書畫目》記載,有一首出自河東君手筆的賦,「吐屬清妙,」「以為紅樓佳話」。賦中有云:「玉樓催促,學士英年;金谷飄零,佳人薄命。恨綿綿其無已,意鬱郁而欲伸。」「屈子離騷,咽殘湘水。珠沉淵而有淚,花落地以無聲。千古寸心,寂然滅矣。所以多情佛子,發無限慈悲;好事神仙,做絕大遊戲。欲訂盟於今古,爰撮合夫幽明。返魂之香一燒,補天之石重煉。珠璣錯落,滿盤皆夢幻之沙;錦綺繽紛,寸木即生花之筆。」「於是花間月下,酒半茶初,偶有遐思,遂成幽契。燕斜飛而似識,月直上而無猜。喚出真真,書來咄咄。則有詞宗閨彥,羽士高僧。世有未名之人,人有未傳之作,鹹得留姓名於身後,寄衷曲於人間。」「蘇小情深,托同心於松柏;麻姑年少,感浩劫於滄桑。」「落花為美人小影,芳草乃王孫斷魂。」「塵心未盡,勿登四大禪林;綺語紛來,又是一重公案。」如果說這首賦說的就是《紅樓夢》創作,確實十分形象傳神;但柳如是不可能是《紅樓夢》作者,只能理解為《紅樓夢》創作本身,受柳如是影響絕大!《紅樓夢》中與黛玉關係比較密切的有兩個人:妙玉和湘雲。湘雲從小曾和黛玉住在一個房間內,這個房間門上寶玉題寫的門額是「絳雲軒」三個字。這個湘雲的生活原型應是南明時期著名妓女黃皆令。黃皆令才藝雙絕,性格光明闊大,確實是從未把兒女私情略縈心上。柳如是嫁給錢謙益後,黃皆令也嫁了人,似乎是一個身體不怎麼好的「才貌仙郎」,二人婚後生育兩個孩子。後來柳如是在杭州再見到黃皆令後,她的丈夫早死了,生活極端拮据,兩個孩子啼飢號寒,但黃皆令自己卻不以為意,依舊談笑自若。柳如是把黃皆令接到自己家,一起住在「絳雲樓」中,共同切磋才藝。後來黃皆令的去向和最終結局,由於史料局限,我沒有考證清楚。《紅樓夢》書中那個性格孤僻並有潔癖的妙玉,生活原型應該是林天素。林天素原來也是一個著名妓女,中年後戴發出家,寄住在杭州西溪汪然明家的「隨喜庵」中,一身縞素,性格孤傲,絕不結交權貴與富家公子,正是「王孫公子嘆無緣」。柳如是遊歷杭州時,也住在汪然明家,與林天素性格相投。林天素應汪然明之請,曾為《柳如是尺牘》做序,文字寫得十分清高優美。後來林天素似乎為社會豪強所迫,無奈離開杭州,前往福建,在戰亂中被辱而死,也正是「無瑕白璧遭泥陷」。杭州西溪是洪升的老家,也是柳如是、黃皆令、林天素三人邂逅交往的地方,洪升對這些才女的故事應當耳熟能詳。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晚明時受大婦虐待而死的馮小青,其丈夫馮雲將也住在西溪,並與柳如是、黃皆令、林天素等人有過密切交往。《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曾使用了馮小青的詩句:「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判斷洪升為《紅樓夢》作者,此亦為旁證。4.賈府「三春」、「四艷」身上的諸多迷團解讀《紅樓夢》中的好多謎語至今無解,譬如榮國府中,寶玉的親姐妹和堂姐妹一共四個: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諧音為「原應嘆息」,意為紅顏薄命。但是,明明四個姐妹的名字都用春字,作者為什麼屢次使用「三春」的概念?什麼「三春爭即初春景」,「三春去後諸芳盡」,「勘破三春景不長」,難道還有一個「景長」的另外一春么?《紅樓夢》書中的元春是寶玉長姊,比寶玉年長二十多歲,名為姊弟,感情如同母子。王夫人的肚子確實神奇,居然能生出如此兩個長女幼子,實在罕見。對《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至今無人能解:「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即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二十年」指的是什麼時間?其中有什麼是非?難道「三春」都要進宮當娘娘去「爭即初春景」么?從書中看探春似有可能,迎春、惜春決沒有這個跡象啊?究竟是「虎兔相逢」還是「虎兕相逢」?這是表示的時間概念么?迎春號稱「二木頭」,為人軟弱善良。她的判詞也很奇怪:「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用迎春婚後被孫紹祖虐待而死似乎能解釋得過去,但「子系」兩字著實有點奇怪,說的是迎春還是孫紹祖?孫紹組在虐死迎春前,未聞有什麼「得志」的事,娶個媳婦稀鬆平常,也談不到「得志」啊,更不是因為「得志」才虐待迎春的啊?探春是朵帶刺的玫瑰,有才能,也有志氣、骨氣。她的判詞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紅學界都解釋為探春遠嫁,但也有說不通的地方。這個「末世」是家族的末世還是國家朝廷的末世?坐著大船遠嫁「三千里」,這是什麼地方啊?「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難道永無見面之可能了么?惜春的性格即老實又固執,後來的結果是出家,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惜春的判詞卻大有疑問:「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不是「三春爭即初春景」么,怎麼又「勘破三春景不長」了?究竟什麼是「三春景不長」?「三春」是她的親姐妹么?其中的探春之「景」不是挺長的么?《紅樓夢》中好多女兒的事迹命運,用判詞、曲子的說法都無法解釋,不止是榮府四春,就連釵、黛、湘、可卿、鳳姐、妙玉等人的判詞、曲子,都有說不通的地方。紅學家們不明就裡,研究中也只好葫蘆提應付了事。怎麼樣能解釋通呢?看來僅從書中字面是難以解釋通的,必須搞清楚《紅樓夢》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創作意圖,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釋。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紅樓夢》作品的社會背景是南明時代,作品故事取材是選取的表現南明小朝廷「風雲氣少,兒女情多」的人和事,那麼,榮府中「三春」、「四艷」所影射的,未必是什麼弱女子,而是最有背景意義的重要人和事。當時最重要的人和事,大概莫過於南明小朝廷的「三帝一監國」了,正是所謂的「三春」、「四艷」!所謂「三春」,代表的正是「三帝」,也就是福王政權的弘光帝,桂王政權的永曆帝,唐王政權的隆武帝。再加一個監國的魯王,恰恰組成了紅樓「四艷」!「紅樓」的紅字,可以指代朱明的「朱」字,「紅樓」既可以指富室閨閣,也可以代指青樓楚館,還可以代指大內皇宮。碧瓦紅牆的皇宮,在古代文人筆下,往往用紅樓表示。元春影射的是南明福王組建的弘光政權。最有力的證據就是抗清義士夏完淳諷喻弘光政權的詩:「二十年來是已非,不開畫閣鎖芳菲。哪堪兩院無人到,獨對三春有飛燕」。朋友們看出來沒有?《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應該就是根據這首詩幻化出來的。這首詩是指斥南明政權在大敵當前之際,還醉生夢死、歌舞昇平的。「二十年來是已非」說的是南明三帝延續了二十來年,至今已面目全非,不可收拾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不開畫閣鎖芳菲」,就像陳後主和南唐二帝一樣,沉溺於風月情場中;致使南京的歌舞酒樓和紅樓妓館一時繁榮。那句「獨對三春有飛燕」很有隱曲,「三春」顯然是借指南明三帝,「飛燕」又是什麼呢?是用漢代的趙飛燕代指皇妃么?顯然不是。朋友們可以回憶一下,《紅樓夢》中姐妹們詠柳絮時,黛玉的《唐多令》起句是「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對此紅學界一般都解釋為蘇州的「百花洲」和徐州北部的「燕子樓」,白居易曾有《燕子樓三首並序》歌頌之。表面上看似乎不無道理,但《紅樓夢》寫的是金陵舊事,其典還應該出自南京為是。南京過去確有「百花洲」,地處鈔庫街小西湖附近,是文人仕女經常遊玩的地方。傳奇《桃花扇》中,李香君就曾「燕子樓中人卧病,燈昏被冷有誰知」?可見南京亦有燕子樓。林黛玉「葬花詞」中「青燈照壁人初誰,冷雨敲窗被未溫」詩句的出處也似乎在這裡。扯了這麼遠,無非是解釋夏完淳的詩,事實上是指斥南明君臣在南京「百花洲」、「燕子樓」一類地方歌舞昇平,以致國事不可收拾。南明時君臣最流行觀看的傳奇是阮大鉞所創作的《春燈謎》、《燕子箋》,夏詩所說的「飛燕」,似乎與此也不無關係。再回到《紅樓夢》中元妃的判詞,「二十年來辯是非」,顯然是辯的南明三帝「二十年」的「是非」;「三春爭即初春景」是說三個小朝廷「爭」當南明小皇帝,「初春」即「元春」,即第一個當上小皇帝的弘光帝;「虎兕相逢大夢歸」,說的是清軍下江南後,南明三個政權先後都迅速垮台,復興明朝變成了一場清秋大夢!「虎兕相逢」來源於吳梅村的詩句「前有猛虎後蒼兕」,吳詩指的是寧古塔地方景象;寧古塔位於今天黑龍江省寧安市,是清朝滿族的發祥地和故都,用「虎兕相逢」代指兇惡的滿清軍隊,是十分貼切的。說到元春,不能不提《紅樓夢》書中最重要的情節「元妃省親」。紅學家們都跟著胡適先生亂嚷,一致認為省親就是暗寫康熙南巡。其實這才是典型的「猜笨謎」呢!從《紅樓夢》的描寫看,元春與榮府住在一個城市,從皇宮出發,一會兒就到了,怎麼能是康熙迢迢三千里南巡呢?其實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弘光皇帝駕臨馬士英府。弘光帝是馬士英擁立的,當上皇帝後,確實到馬府「探親」過。書中描寫代表史家的老祖宗、代表王家的王夫人和鳳姐、代表錢家的薛姨媽、薛寶釵,在元妃省親時都出面了,四大家族在這裡湊全了,這不正是弘光朝的史實么?有的朋友可能要問,那麼《紅樓夢》作者交代的「甄家接駕四次」又怎麼解釋?其實更好解釋。這個弘光皇帝,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看戲。你看,《紅樓夢》中不是特意買辦了一個小戲班子,為元妃唱戲么?弘光朝那個投靠馬士英的無行官僚兼文人阮大鉞,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寫戲演戲。他家自備的家班所演之戲,在當時是南京最好的。弘光皇帝最熱中到阮家看戲,前後到阮家去了大概不止四次。就是到了清軍兵臨城下的危機時刻,這個荒淫的皇帝,還在為近日內看不到阮大鉞的《燕子箋》戲而長吁短嘆呢!《紅樓夢》中的迎春,影射的應該是桂王建立的永曆政權。「子系中山狼」的「子系」是一個繁體的孫字,代指永曆政權中野心勃勃、大權獨攬的孫可望。孫可望原來是張獻忠的部將,張獻忠失敗後,他又籠絡永曆皇帝,扯起反清復明的旗號。永曆帝無兵無將,確實受了孫可望許多折磨,正所謂遭遇了「中山狼」行徑。後來孫可望又投降了清軍,導致永曆帝被吳三桂擒拿在緬甸,勒死在昆明,一命嗚呼赴黃粱了。《紅樓夢》中的探春,影射的應該是唐王建立的隆武政權。隆武帝是個頗思有所作為的皇帝,他同其他南明小皇帝不同,有點卧薪嘗膽、壯志恢復的志氣,正所謂「才自清明志自高」。他曾經對明朝延續了近百年的「黨爭」痛加整頓;他自己比較注意刻苦節儉地生活,也比較關心民眾的生活疾苦;他曾經親率軍隊出征浙閩清軍。但由於受制於鄭芝龍父子,壯志難酬,最後在長汀被清軍俘獲,全家一起壯烈殉國了,也正所謂「生於末世運偏消」。《紅樓夢》中說探春遠嫁海外,「清明涕送江邊望」,是有真實根據的。隆武政權依託的是鄭芝龍的軍隊,鄭芝龍降清後,這支軍隊由鄭成功統領,盤踞在金門、廈門一帶,進而收復了台灣。在此期間,還曾聯絡魯王政權張煌言的水師,幾次打進長江,兵臨南京城下,一度曾嚇得順治皇帝要逃回東北老家。江南遺民對鄭氏水師的盼望,正所謂「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紅樓夢》中寶琴所說的「真真國」,應該暗指的台灣;女孩子詩中「島雲蒸大海,巒氣接叢林」就是典型的台灣景色;「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說的也是江南和台灣抗清力量聲氣相求的實情。柳如是和他的丈夫錢謙益,晚年之所以長住「紅豆庄」,原因就是這裡臨江近海,便於同義軍水師聯絡。柳如是曾經親往崇明勞師,同張煌言水師中的娘子軍很是親熱。後來這些娘子軍全部戰死在崇明,這似乎就是《紅樓夢》中描寫「林四娘」和她的女兵的根據之一。當然山東青州發生的林四娘的故事也有史料支持,此事發生的時間是順治二年,也正是南明弘光元年;不過這個林四娘只是一個死於戰亂的宮女,並沒有那些馳騁沙場的英勇事迹。《紅樓夢》作者用兩個故事合成一個全新的林四娘形象,是小說創作常見的伎倆。《紅樓夢》中以濃墨重彩描寫了「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的故事,所謂「除宿弊」,應該是影射唐王打擊「黨爭」,消除內部紛爭,團結抗清的事迹;所謂「興利」,也似乎是影射唐王關心民眾生活,節儉朝廷開支,注意積累抗清所需財富的事迹。探春理家時,幫助她的是寶釵。如前所述,寶釵的原型也是柳如是。柳如是曾把自己一生積攢的首飾,慷慨捐贈給義軍,用於裝備「八百羅漢」。《紅樓夢》中的「時寶釵小惠全大體」,大概就是影射的這件事情。《紅樓夢》中的惜春,影射的似乎是魯王監國政權。魯王始終沒有稱帝,一直是監國身份,所以《紅樓夢》中沒有讓惜春進入「三春」的行列。《紅樓夢》作者為什麼要以「春」字代指皇帝?應該是從《春秋》的「春王正月」而來。魯王后期,三個南明皇帝接連失敗被殺了,正所謂「勘破三春景不長」。魯王自己的軍隊也大部被清軍消滅,只率殘部逃到福建沿海苟延殘喘,最後幾乎只剩下孤家寡人,每天只好在海島上孤獨地以拜佛念經為事了,這也正是「獨卧青燈古佛旁」的結果。魯王一直沒有被俘,最後孤獨凄慘地病死在金門島上,就是今天台灣政權盤踞的金門,至今墳墓猶在,可惜幾乎無人憑弔了。5.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與「甄賈寶玉」的真實來歷紅學專家們幾乎異口同聲地斷定《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就是以清朝時期江寧、蘇州、杭州三大織造為原型創作的。其實一點根據也沒有,完全是附會式的「猜笨謎」。三大織造是三家,也不是「四大家族」;三個織造府,分布在三個城市,也不能統稱為金陵的「四大家族」;三個織造府,明朝時就是如此設置,也並非只有清朝才有。清朝的織造府官員雖然有時可以向皇帝打點小報告,但畢竟是內務府管轄的奴才身份,對朝政影響有限,也絕對爬不到「國公」、「一等將軍」的高位。如果把《紅樓夢》的社會背景放回到南明那個極端特殊的時代去研究,「四大家族」馬上就露出了原型!「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就是權傾朝野的馬士英家族。「護官符」第一句前邊的「賈」,就是後邊的「馬」,「賈就是馬,馬就是賈」,作者告訴的很清楚,我們沒有看出來罷了。「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就是位高權重的史可法家族,作者在「護官符」第二句的結尾已經告訴了我們,這一家本來就姓史。「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依此類推,這一家族應該姓王,並且是金陵王。他是誰呢?就是朝中高居相位的不倒翁王鐸家族。「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對「護官符」中的這個尾句,再按上述規律推斷不靈了,這家不姓鐵,而姓錢,鐵錢兩字不僅都是金旁,句中的「珍珠」、「金」字,也都是錢的象徵。這個家族就是南明最著名的學者、東林黨領袖、當朝禮部尚書錢謙益家族。南明政權建立之初,在擁戴福王還是潞王當皇帝這個重大問題上,朝廷中是有矛盾的。錢謙益以及東林黨人主張擁立潞王;馬士英以及江北四鎮的軍閥們主張擁立福王;當時官位最高,也最有權威的兵部尚書史可法,在這個重大問題上表現舉棋不定,最後提出一個擁立遠在廣西的桂王的折中方案。就在爭吵不息的過程中,時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強行用軍隊保護福王進入南京,坐上了皇帝的龍椅。馬士英也因此當上了最有權勢的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總攬了朝廷軍政大權。史可法、錢謙益由於在擁立問題上進退失據,在朝中大受排擠。史可法雖然名義上仍然是南明官位最高的人,但已經從權利中樞退出,不得已主動提出到揚州督師,遠離了首都金陵。錢謙益無奈之下只好向馬士英靠攏,喪失了東林黨人的氣節。《紅樓夢》中把福王的替身元妃寫成賈家的長女,放在榮國府的背景下,無非是影射這個皇帝是馬家擁立的。書中讓史可法以「老祖宗」的面目出現,受到全家的尊重,但沒有什麼實權,只好靠玩樂打發日子,頂多發點小脾氣,吵嚷要「回南」,被賈政夫妻哄一哄就乖乖兒借坡下驢。實權落在了王夫人和王熙鳳手裡,這就是「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王鐸在弘光朝政爭中始終官居東閣大學士巍然不倒,朝廷的日常工作一般都由他來處理,同《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完全相似。錢謙益家族在《紅樓夢》中是以薛家的面目出現的,投靠巴結賈家,也正是錢謙益投靠巴結馬士英醜陋行為的真實反映。《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結成的「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似乎並非紅學界通常理解的那種織造府之間的關係,而是改朝換代時的「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南明政權若存在,四大家族都有安身立命的去處;南明政權若滅亡,四大家族都是覆巢下的累卵,誰也不會有好下場。《紅樓夢》作者之所以把四大家族的人都放在「大觀園」背景下,是作品創作「三一律」的需要。大觀園的原型,宏觀上是江南大好河山,中觀上是南京金陵,微觀上是作者的家鄉杭州西溪。這一點我曾做過詳細考證,此不贅述。《紅樓夢》中的第一主角賈寶玉,他的原型是誰,歷來是紅學研究最重要的問題。這個賈寶玉,出生時口中便含著一塊玉,玉上錈刻的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同秦始皇印上的「受命於天,即壽永昌」文字和意義都十分相似,使人不得不懷疑他的「太子」身份。更為奇怪的是,寶玉在南方的金陵和北方的大都,居然有甄賈兩個。對這個迷團的唯一解釋,就是發生在順治二年(弘光元年)的「真假太子」事件!1645年,在清朝的首都北京和南明的首都南京,各發生了一起「真假太子」事件。北京出現的這個「崇禎太子」,還沒有搞清真假,就被清廷砍了腦袋。南京冒出來的這個不知真假的「崇禎太子」,搞得熱鬧極了!先是經過六部九卿會審,斷定他是「假太子」,真名是「王之明」;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這次會審有問題,按弘光皇帝之意志,必須把太子斷定為假;但也有人不服,有意捏造出來「王之明」這個怪名字,反過來不就是「明之王」么?他很有可能是真太子。《紅樓夢》中「假做真時真亦假」的感慨,似乎應是對此而發。真假太子案尚未審理清楚,弘光政權就垮台了。就在福王逃出南京,清軍尚未進入南京的三天時間裡,南京的老百姓,把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從監獄中弄出來,擁入皇宮,把福王的龍袍穿在他的身上,居然擁戴他當了三天南明皇帝!這個不知真假的皇帝,龍袍加身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回監獄中,加封「獄神」為保佑平安的一路神仙;聯想到《紅樓夢》脂批中透露的「獄神廟」情節,的確發人深省!這個不知真假的崇禎太子,到最後南明滅亡也沒有辯明真假。領兵進入南京的清朝多鐸親王,進入南京後所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請出來,親口告訴南明投降的官僚們,這是真的太子,是清朝故意放回南明擾亂人心的。豫親王多鐸的話是否可信,至今也無法證實,只好存疑了。《紅樓夢》作者之所以把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化身寶玉,寫成甄賈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其隱喻是不言自明的。把這個寶玉放在賈家,也就是馬家的背景下,無疑是交代表現南明福王政權的背景。《紅樓夢》中寫寶玉「不肖種種大受笞撻」,似乎是影射這個太子在南明宮廷中不被承認,吃盡了苦頭,幾乎被殺頭的史實。《紅樓夢》書中說賈政要拿繩子勒死他,無非是影射弘光皇帝要置這個太子於死地。賈母保護寶玉,是影射史可法不同意處死太子,以老資格干預此事的經歷。左良玉發兵南京,東林黨人鬧事起鬨,目的也是為了保護太子。不過,這個不知真假的太子即使是真太子,與福王的關係也是叔侄關係,不會是姐弟關係。但考慮到有的紅學家考證《紅樓夢》早期稿本中,寶玉同元春是姑侄關係,似乎又比較好解釋了。《紅樓夢》中的元春,莫名其妙地見不得一個「玉」字,寶玉是他的愛弟,可她偏偏把愛弟所題寫的「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把「香玉」二字去掉了事。氣得寶玉在元妃省親後,立即鑽進瀟湘館,同黛玉大講了一通小耗子偷「香芋」——香玉的故事,明顯把這個皇妃大姐比喻成了小耗子,似乎並不恭敬。《紅樓夢》為什麼這麼寫呢?因為南京發生的「真假太子」案,嚴重影響著福王當皇帝的正統合法性,所以福王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這個太子是真的。元妃是福王的化身,她當然要偷走寶玉的「玉」字了。我們知道,寶玉所佩之玉,事實上是玉璽的化身;偷走了玉字,不正是竊取了皇位么?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你說寶玉的原型是太子,《紅樓夢》中為什麼讓他成了「二爺」,太子應該是「大爺」啊?問得著啊!崇禎皇帝一共有三個兒字:太子、永王和定王。但在當時的特定動亂社會中,不僅民間,就是官場,也把崇禎皇帝的兒子統統稱為「太子」,因為不管哪個能活下來,都是繼承皇位的不二人選。真的太子在清軍與闖王交戰時確實死掉了,流落到南京的可能是二皇子永王,自然是「二爺」了。朋友們看「玉」上的「仙壽恆昌」,「金鎖」上的「芳齡永繼」,說的不都是一個「永」字么?《紅樓夢》中讓寶玉也是弟兄三人,老大賈珠死了,還有一個「小燎貓子」老三賈環。這與崇禎皇帝的三個「太子」難道是隨便的巧合嗎?很有意思的是,《紅樓夢》中還有那個貧困的「廊下」賈芸,曾認寶玉為「父親大人」,進大觀園種過花,與小紅還談了一段戀愛。除此另有賈璜、賈芹等遠方親支。他們有生活原型么?北京的明政權覆亡後,絕大多數皇族都逃難到江浙一代,他們中有的還帶著財寶奴僕,有的可就是純粹的難民了。福王的南明政權成立後,他們都想依附新朝廷,繼續做皇族。但當時一來身份甄別困難,二來「小朝廷」也沒那個能力,所以他們很多人在江南生活拮据。這些皇族很多,《紅樓夢》中賈芸等人的原型是誰,不好一一指實了。《紅樓夢》作者交代,創作此書用的是「假語村言」,書中又描寫了一個形象可憎的賈雨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紅學界無人能解這個謎語。其實,《紅樓夢》中的這個賈雨村,是有真實原型的。他就是南明時代臭名昭著的阮大鉞。阮大鉞在天啟朝原來屬於「閹黨」隊伍中人,後來被崇禎皇帝撤了職。撤職的理由就是《紅樓夢》中所說的為官「貪酷」並「暗結虎狼之屬」;加入魏忠賢的「閹黨」行列,在當時不正是「暗結虎狼之屬」么!阮大鉞被撤職後,一直在南京優遊。南明政權建立,他又投靠馬士英,當上了南京的城防官員,後來一直做到兵部尚書高位。《紅樓夢》中說他投靠賈府,正是投靠馬家;讓他先當「金陵應天府尹」,後來當上的「大司馬」,正是兵部尚書,與阮大鉞的經歷完全相同。奇怪的是,《紅樓夢》中,作者讓賈雨村去當林黛玉的老師,難道阮大鉞當過柳如是的老師么?事實確實如此。阮大鉞這個人,當官確實不怎麼樣,但有一個長處,就是傳奇劇本寫得好。他創作的《春燈謎》、《燕子箋》劇目,在南明時期是最暢演的劇目。柳如是乃一代名妓,當時的妓女都以演唱傳奇曲子為本能。阮大鉞當權後,錢謙益有心巴結,曾經讓柳如是為阮大鉞奉酒拜師,學習傳奇,正式結成了師生關係。阮大鉞江上閱兵時,仿照戲台上的服裝,穿戴「素蟒玉帶」,柳如是跟著打扮成戲台上的刀馬旦形象,在閱兵場身穿戰袍,頭插雉尾,在當時傳為笑談。《紅樓夢》中寶玉把芳官打扮成「小騷靼子」形象的描寫,似乎應該是從這個故事取材的。阮大鉞這個人是編寫傳奇的專家,在《紅樓夢》中他的化身是賈雨村,《紅樓夢》作者要讓自己的故事「問世傳奇」,正是用「假語村(賈雨村)言」敷衍故事。6.骯髒的東府與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的由來《紅樓夢》中對東府的描寫確實不留情面,祖孫三代「扒灰的扒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除了門前那兩個石頭獅子,再沒有一處乾淨的地方」!《紅樓夢》作者在書中寫人狀物,一般都能夠心存忠厚,不說絕對話;如果不是對東府懷有深仇大恨,應該不會這麼秉筆直書的。《紅樓夢》中西府的原型是南明小朝廷,那麼這個東府的原型又是誰?考慮到當時對東北地方的習慣稱呼是「東省」,這個東府的原型,最大可能就是剛剛建立的滿清政權!《紅樓夢》中說東府有「兩三個莊子」,西府有「七八個莊子」,正是對「東北三省」和「江南七省」的真實描寫;賈珍父子議論近幾年西府莊子收成不好,也是寫實,明清之際,「江南七省」的年景確實不好,連續遭災歉收。書中關於「烏進孝進租」的描寫更是發人深省,租單上羅列的都是東北的特產供品,全國其他地方都沒有,正說明東府的老家在東北,烏進孝繳納的是東北皇莊的貢品,查故宮博物院清朝內務府的貢單,與烏進孝的租單幾乎一模一樣。書中描寫的那個十分引人注目的焦大,當年曾經跟「老太爺出過幾次兵」,「從死人堆里把老太爺背出來」,「得了水給主人喝,自己喝馬溺」。這麼一個老功臣,對年輕主子十分看不慣,喝醉了酒,經常對主子一頓痛罵,把什麼醜事都抖落出來,結果被關進馬棚,塞了滿嘴馬糞。這個焦大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洪承疇一類早期投降滿清的漢族軍官,雖然戰功累累,但在清政權下卻不得重用,滿腹牢騷,不時表功,酒後也經常漫罵。這方面史料記載很多,無須詳細考證。關於東府「扒灰」,「養小叔子」的說法,《紅樓夢》書中並未實指。但在明末清初,關於清廷這方面穢事的流言卻滿天飛。多爾袞娶侄兒媳婦做「側福晉」,正是所謂的「扒灰」;「太后下嫁攝政王」,也正是「養小叔子」的行為。關於秦可卿大出殯的描寫,是《紅樓夢》中的重頭戲,它的影射意義,值得深究。《紅樓夢》中讓東府的賈蓉,成為西府寶玉的侄兒;讓寶玉睡在侄兒媳婦的床上,大做其「旖旎繾綣,難解難分」的淫蕩大夢,內中必有很深刻的原因。南明政權存在時,曾經給北京的清政權發過一份國書,要求兩個政權並存,希望兩國成為「叔侄之國」;《紅樓夢》中寶玉為叔,賈蓉為侄的來歷,似乎就在於此。秦可卿之死故事的原型,應該是來源於「順治董小宛」的傳說。有的紅學家考證說,董小宛年齡比順治大得多,決無可能成為順治的皇妃。這個考證結論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是,《紅樓夢》是小說,不是史書;小說的作者可以根據傳聞去添油加醋敷衍故事,而不必拘泥於故事的真實性。清朝初期,關於「順治董小宛」和「太后攝政王」的流言滿天飛,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紅樓夢》作者根據流言寫入書中,有什麼奇怪么?順治朝董鄂妃死後,確實有過大出殯事實,我們有什麼理由,要求《紅樓夢》作者,一定要考證清楚董鄂妃不是董小宛?事實上,終清一代,民間從來就沒有搞清過兩個董妃的關係,一直混為一談。寶玉在可卿床上,做與「兼美」干「兒女之事」的夢,正說明「兼美」是董小宛的化身。董小宛這樣的名妓,方可能「鮮艷嫵媚」如寶釵,「風流裊娜」似黛玉。《紅樓夢》作者和她發生「意淫」,在當時社會不為過吧!《紅樓夢》對秦可卿的判詞中有「箕裘頹墮皆從敬,造釁開端實在寧」的句子,無人能解開其中深意。其實,我們看一看清廷討伐南明政權的檄文,就什麼都明白了。檄文中指責南明政權荒淫腐敗,箕裘頹墮,說南明政權來路不正,造釁開端。《紅樓夢》中的這句判詞,正是針鋒相對清廷的檄文,說箕裘頹墮你們更甚,造釁開端是你們起始。其中深意,不是一目了然了么?《紅樓夢》中最有意思的故事,是「王熙鳳協理寧國府」。如前所述,金陵王家的原型是南明王鐸家族。就是這個王鐸,在清軍兵臨南京城下的時候,率領錢謙益等南明官僚,冒著大雨,跪伏在大街前,流著眼淚向清軍統帥豫親王多鐸遞上降書順表。「太虛幻境」判詞說王熙鳳的下場是「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根據王鐸的經歷很好理解。南明政權成立之初,他順從了馬士英,這是「一從」;南明政權中後期,他大權在握,頤指氣使,正是所謂的「二令」;南明政權覆亡時,他屈膝投降,正是「三人木」,「人木」合起來是個「休」字,也就是完蛋了。流者眼淚遞降書,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王鐸投降後,開始幫助清政權做事,此後正是「順治董小宛」故事傳揚時期。鳳姐「協理寧國府」辦大出殯,似乎就是影射王鐸協理清政權的史實;至於是否真的幫助清廷辦過董鄂妃大出殯事宜,只有天知道了!當時的社會流言,不可能原原本本都流傳至今,流言蜚語是無從考證的。7.女媧補天與頑石「無材補天」暗示的社會背景《紅樓夢》一開始,作者就交代了一個「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神話背景是,由於「共工頭觸不周山」,導致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女媧煉「五色石」補上了天塌地陷,才有了後來的花花世界。天塌地陷才需要補,天高地闊女媧補什麼?何謂天塌地陷?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一般都是代指一代王朝的滅亡,發生了改朝換代的大事。《紅樓夢》那個時代的改朝換代大事,只能是明清兩朝更迭的時期,而不會是其他所指。《紅樓夢》作者反覆交代作品隱去了時間地點,「朝代年紀、地域邦國都失落無考」。其實,作者在書中交代得明明白白,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末世」,「凡鳥偏從末世來」,「生於末世運偏消」,這些姐妹們的生活時代都是「末世」;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金陵,榮府的老宅子在金陵,姐妹們的合稱是「金陵十二釵」。金陵,就是南京,就是石頭城。在「金陵」城裡上演的「末世」故事,不是南明政權是什麼?作者交代的再明白不過了,可惜紅學專家們被胡適蒙蔽了雙眼,楞是看不出來!《紅樓夢》作者對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交代,其實不僅在於這些暗示,還通過《好了歌解》、《飛鳥各投林》等曲子,大肆加以渲染:你看,昨天「破襖寒」的的窮光蛋,今天在嫌「紫蟒長」;昨天所「擇」的「膏粱」,誰承望今天流落在「煙花巷」;昨天達官貴人的府邸,今天換了新主人「卧鴛鴦」;昨天「金銀滿箱」的富豪,今天成了一文不名的乞丐「強梁」。這不正是改朝換代時期特有的景象么!「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債的債已還,欠淚的淚已盡」,不正是改朝換代時期社會大清算的真實寫照么?那個末世的小朝廷又哪裡去了呢?「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三帝一監國先後滅亡了,「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關於《紅樓夢》作者問題,我實在不願與當今紅學界陷入無謂的爭論。我推斷《紅樓夢》的作者是康熙朝的洪升,有同時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可以佐證。《紅樓夢》和《桃花扇》,都是以秦淮八艷的愛情生活做主線,感嘆南明興亡的作品。康熙朝前中期,文人們熱衷於以南明故事為素材,創作文學作品,當時此類題材內容的小說戲劇確實很多,朋友們可以看看《中國文學史》的記載。及至雍乾以後,一方面由於文網嚴峻,另一方面也由於時間漸遠,文人幾乎沒有創作以南明做素材的作品了。所以,我們說《紅樓夢》只會產生在順康年代,不會創作於雍乾年代,決不是無由妄斷。可能有的朋友要說,曹雪芹為什麼就不能以南明故事為素材創作小說?他家曾在金陵居住六十年,祖父曹寅又收集了好多明末清初的書籍,曹雪芹自己也曾經去金陵實地探訪過織造府舊址,完全有條件寫作《紅樓夢》啊!對此還是要有點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朋友們想一想,曹雪芹作為乾隆時期的人,距離南明時期已經一百多年了,同時作為一個八旗出身的人,滿清征服中原的受益者,他會發出《紅樓夢》中這些感慨南明興亡的嘆息么?再加上文網等客觀條件限制,遍觀乾隆時期的小說戲劇作品,根本沒有以南明為題材的作品,曹雪芹怎麼可能去寫悲悼南明的作品呢?再說,曹雪芹長期生活在北京,僅僅跑了一趟南京,就能寫出《紅樓夢》中那些南方的景物、習俗么?我長期生活在東北,但一生去了南方不知幾十次,比曹雪芹多得多。此刻讓我寫南方景物、習俗,我肯定仍然寫不出,沒有生活積累嘛!我的一個學生曾跟我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見解,雖然荒唐,但也不無道理。他說,這個曹雪芹大概有精神病,或者是自虐狂!你看,他自己的字或者號叫做「雪芹」,作品中自然不應該用這兩個字罵自己吧?問題恰恰出在這裡,書中那個狗男女賈芹,偏偏用「芹」字為名;賈雨村的「雨」字,恰是「雪之頭」,賈瑞的「山」頭,又恰是「雪之尾」。不僅如此,還讓薛大傻子用「庚黃」二字來嘲笑自己的祖父曹寅。在《紅樓夢》書中這些人都不是好人,曹家人偏偏與壞人搭文字關係,這個曹雪芹不是有毛病么?此高論當不得真,一笑。《紅樓夢》「一手二牘,一聲兩歌」,表裡兩面皆有喻。洪升在《紅樓夢》正面,明寫「家仇」,在反面暗寫「國恨」。洪升的家族是明朝的「百年望族」,世受國恩,改朝換代時的政治態度,不問可知;洪升本人,又親身經歷過「家難」和自身被革職下獄的雙重打擊,創作《紅樓夢》的動機是沒有疑問的。洪升是清初著名的文學家,其代表作《長生殿》至今仍為崑曲界壓卷之作,享譽世界;《長生殿》表面上寫唐朝的「安史之亂」,骨子裡也是暗寫明清兩朝改朝換代之社會動亂。關於洪升創作《紅樓夢》過程的考證,見我的系列考證文章,這裡不再重複。有的朋友可能要問,《紅樓夢》中的語言,多數是地道的北京方言;《紅樓夢》中的景物,好多也是北京的景物。洪升是江南杭州人,他能夠寫得出來么?我不否認《紅樓夢》中好多背景都取自北京,書中人物的口語多數是「京片子」。須知,洪升雖然是江南人,但他在北京國子監就學,前後長達二十多年!他的整個青壯年時期,幾乎都是在北京度過的。朋友們可能知道,今天在北大清華上學的江南籍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北京工作,要不了幾年,就操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洪升為什麼不能呢?其實,《紅樓夢》中的景物,並不是純粹的北京景物,而是亦南亦北,忽南忽北,紅學界早有定評。為什麼出現這種問題?大概也和《紅樓夢》的特定背景和特定作者有關。如果是曹雪芹寫《紅樓夢》,他必然寫乾隆時期北京的景物,反而不會出現上述問題。只有以南明時期為背景,由洪升任作者,才會出現《紅樓夢》中那種晚上睡炕、白天觀賞白雪紅梅的特殊問題。洪升曾賦詩說自己「醒聽北人語,睡聽南人歌」,似乎正是創作《紅樓夢》時心情的寫照。其實,《紅樓夢》中大觀園景色,多數還是江南景色,其中秋雪庵、藕香榭、怡紅院、瀟湘館、蘅蕪苑等,其原型就是直接取自洪升的家鄉。杭州西溪的蘆雪庵、藕香榭、洪園、竹窗、花塢等,就是它們的真實原型。這也是洪升作為《紅樓夢》作者的力證之一!《紅樓夢》書中關於姐妹們命運的判詞曲子,之所以不好理解,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過去往往根據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去加以解讀判斷的結果。如果放在明清兩朝改朝換代的大背景下,特別是放在南明小朝廷的特定背景下去判讀,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什麼「二十年來辯是非」、「虎兕相逢大夢歸」、「一從二令三人木」、「清明涕送江邊望」、「造釁開端實在寧」,都有了實實在在的、令人信服的解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紅樓夢》初稿,確實是一部以「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愛情生活為主線,以南明小朝廷興亡為背景的文學作品。與同時代產生的《桃花扇》、《長生殿》屬於同一背景、同一主題、幾乎也是同一內容的作品。大概是後來由於曹雪芹的披閱增刪,內容調整了,而預示書中人物命運的判詞和曲子卻照舊保存,才形成了今天的混亂局面。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判斷出,曹雪芹改動的幅度並不大,基本上保留了原故事的主要情節和總體框架。改動是否成功,只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反正原作品已經失傳,無從加以比較判別了。8.為什麼《紅樓夢》研究了二百多年至今不得要領由於《紅樓夢》小說出現在清朝乾隆中葉,所以不論新舊紅學家,對《紅樓夢》的背景研究,都不出清朝前中期範圍。索隱派諸說紛呈,什麼「順治、董小宛說」,「張侯家事說」,「明珠家事說」,「康熙朝政治說」等,基本上都局限在清代的順、康兩朝時間內。考證派提出的「曹雪芹自敘傳」說,更明確肯定是發生在康雍乾三朝中江寧織造府的事情。《紅樓夢》研究按照清朝背景已經探索二百多年了,但毋庸諱言,迄今仍然是一團亂麻,不得要領。索隱派舊紅學,從蔡胡論戰起,就已經千瘡百孔,成了一堆建築垃圾了;即使今天仍不時出現幾個新索隱愛好者,拋出什麼「隱王說」、「滿漢大一統說」、「竺香玉說」等,但把蔡胡論戰的文章再認真讀一遍,不難發現,這些新索隱諸說雖然外包裝不盡相同,但臀部都打著「猜笨謎」的紋章,人們只會哈哈大笑,一鬨而散。新紅學考證派的命運似乎也好不到哪裡,至今留有三大「死結」無法解開,「芹系誰子」,「脂硯何人」,「續書何人」,似乎是永遠解不開的謎了。其實何止這三大死結,把《紅樓夢》中色彩紛呈的故事和人物,往曹雪芹家的故事上一套,便不難發現,就猶如豐腴美麗的楊貴妃穿上了一件嬰兒的套裙,是如此的捉襟見肘,千穿百孔。曹家哪來那麼多聰明美麗的女兒?曹家哪來的四大家族?曹家哪來的東西兩府?曹家哪來的甄賈寶玉?曹家哪來的「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周汝昌、馮其庸等老先生熬得頭髮掉光了,眼睛幾近失明了,可謂嘔心瀝血,但無庸諱言,迄今仍無法自圓其說。多少紅學家在哀嘆,多少紅迷在扼腕,《紅樓夢》研究,似乎墜入了一座永無出口的迷宮,似乎鑽進一條永無盡頭的隧道!是研究方法出了問題么?其實完全不必去爭論「考證」和「索隱」的方法誰科學誰謬誤,他們都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常用方法,考證中有索隱,索隱中也有考證,誰也離不開誰。譬如,研究《儒林外史》,就主要使用索隱方法,當然也包含對作者吳敬梓的考證;而研究《水滸傳》、《三國演義》,則主要是對作者羅貫中、施耐庵的考證,當然也有對作者背景與書中故事的索隱。這些研究都是成功的,為什麼到了《紅樓夢》研究,這些方法就不管用、這些研究就不成功了呢?是否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幹了南轅北轍的蠢事,從一開始就把《紅樓夢》的故事背景搞錯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不論你使用的方法如何現代、如何科學、如何摩登,都只會走得越快,離目標越遠!《紅樓夢》研究難道需要重新設定研究方向,重新開闢研究道路么?事實確實如此,我們把《紅樓夢》的大背景放在南明「末世」的金陵研究,也就是放在南明小朝廷興亡沉淪的背景下研究,一切都順理成章了。可能有的朋友要指責我這篇文章是「索隱派」死灰復燃。我不願加以辯駁。「索隱」方法有什麼不好?從宋代起,中國文人已經使用好幾百年了,何至於因為胡適先生一句「猜笨謎」,就把索隱方法徹底拋棄了?其實,索隱方法也不盡相同,像舊紅學那樣,把一大堆不相干的史料堆砌在一起,互相之間自相矛盾,當然是「笨伯」所為了。如果這些史料存在有機的互相聯繫,互相支持,互相制約,構成一座堅實穩定的大廈,何嘗不能透徹地說明問題?我的上述所謂「索隱」都是集中在南明時代和金陵地域的同一背景上,所使用的史料都是圍繞這一背景收集整理的,史料間互相聯繫,緊密結合,自成體系,與傳統的索隱方法截然不同。更何況索隱中大量使用了考證方法,使索隱和考證相得益彰。誰能說我對《紅樓夢》中姐妹們詩詞的研究,不是使用的考證方法呢?我佔有的資料有限,熱切盼望朋友們能夠沿著這條思路,繼續進行考證索隱,徹底解開《紅樓夢》中的諸多疑團!本文鏈接:http://www.hongloumengs.cn/hongloumeng/2/hongloumeng5100.htm
推薦閱讀:

紅樓夢人物譜
《金瓶梅》與《紅樓夢》之不同淺析
紅樓夢話說司棋
唐國明認為《紅樓夢》曹雪芹是完成了,而且是100回,你怎麼看??
紅樓夢裡一共寫了多少次夢境?單是前八十回就有20次!

TAG:南明 | 評論 | 紅樓夢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