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文集
07-12
問、天地有好生之德。無人敢怨天恨地。何言天地殘害不平耶。答、吾言天地殘害者。其中有至理存焉。天地雖好生。而陰陽氣化。亦多不和。刀兵瘟疫。旱潦冰雹。日蝕月蝕。烈風迅雷。雖上天示儆。亦見天之殘害不平也。人不怨天者。歸罪人心之不善。不知人心不善。亦由天之氣數使然。故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之大。人猶有所憾。蓋人生斯世。立地頂天。身在氣數中。心超氣數外。行中和之功。充天地之量。由賢希聖。由聖希天。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此天乃蒼在上。人若到此極樂世界。不生不死矣。故仙佛超出苦海火坑。沒在此處住者。即此下界錯雜之天。殘害無比。亦氣數之莫可如何者。君子有傲命之學。傲此天數也。聖賢抱賓士之德。平此天之錯雜不齊也。仙佛普渡眾生。渡此地之凡有血氣者。俗人臨死不知。聖賢仙佛早明矣。問、俗人何以臨死不知。即不知亦不為過。禱告神靈。望其護佑可也。聖賢仙佛。所早明者何事耶。答、俗人者、志在勢利。朝日營謀。以榷算為能。並不知得失之由。自投孽網。如雉雞形。顧頭不顧尾。私心妄想。禱神護佑。不知神靈。是正直聰明。豈受私人之禱乎。吾恐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惟仙佛聖賢先知。盈虛消長。樂道安貧。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不由氣數主持。得之不足為榮。失之不足為憂。富貴浮雲。奚足介意哉。然此必三生品論。乃知得失胥由人事。而天事在其中矣。問、何以得失由人事。而天事在其中耶。答、三生合校。方知人事。天事在其中。世有盡人事。而終身不得富貴者。天事未到也。亦有一盡人事。而即得富貴者。天事早到也。一得一失。有報前生之人事。亦有報今生之人事。前生今生。冥冥中自有主宰。可知非有天事。而人事皆不到。非有人事。而天事亦萬不能到。天事即人事。人事即天事。如今新學。中外只言人事。以為富貴在我。如果富貴在我。天下無強弱。無貴賤。子夏何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釋道兩家。不貪一時富貴。而求萬世富貴。性命雙修。煉成不富貴而自榮。三教成功一也。問、保以通天地人為真儒耶。答、真儒者。盡己性。盡人性。盡物性。與天地參。知我身心性命。萬物同體。推之昆蟲草木。猶不可傷。跛瞽疲病。惻然在抱。一夫不獲。時予之辜。有時假以政權。必期人人得所。共登仁壽。問、何由使無訟耶。答、聽訟則心如明鏡。性如靈台。見人如見其肺肝然。民有機謀巧詐。無隙可藏。道德齊禮。而又嚴禁誣告。反坐不寬。法立信立。有恥且格。雖女子小人難養。先以善法束其身。而復以善教化其心。共相游於刑措之天。則自無訟矣。(問談錄)第八禮拜三教同源民國元年三月二十六日記問、三教同源。何以佛老之行為。與儒不同耶。答、三教原同一體。儒教踏實。日用倫常。盡人道。合天道。窮通得失。由命不由人。故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如泥作成器皿。可用於世。未得真火煉之。器皿易壞。若造到至聖。由盡性至命。其功萬世不朽。與釋道無殊矣。釋道者。作成器皿。又用真火煉之。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我命由我不由天。煉就金剛不壞身。千萬人難得一二也。問、釋道何以千萬人難得一二耶。答、今人入釋道之旁門者多矣。難得其正。故學道如牛毛。成道如兔角。即今儒門所講倫常日用。誰能踏實去做。人情不通。善惡不明。談何容易學仙佛。論仙佛入門。先守道規。十惡八邪。一刀斬斷。其言行無一點損人之事。並無絲毫利己之心。大慈大悲。普渡世人。方能脫骨換胎。在塵出塵。在俗脫俗。身在氣數中。心超氣數外。千磨百折。富貴不動其心。貧賤不移其志。無入而不自得。空諸一切。身心煉就純陽體。方成仙佛也。問、仙佛之道如此高超。而歷代師儒闢佛老何耶。答、師儒闢佛老。只知有佛老之名。未見佛老之實。宋儒朱子。理學名家。為俗儒之上上者。然以為佛教廢人倫。不管天下事。只守一個空心。佛教果是如此。豈能久傳中外。二千餘年。朱子前入空門十八載。未得真儒之道。只知其外。不知其內。夫佛教上可治世。下可安民。老子之道。非只養靈氣靈神。老子為孔子師。如不能治世安民。孔子何以問禮。今之學佛老者。借佛老養生。引出許多旁門左道。將佛老認成異端。若不力為辟禁。有壞世風。反使佛老真道。無從可辨矣。朱子雖闢佛老。實無損於佛老。蓋佛老可學不可辟。但欲學佛老。必先通儒教。然後入佛老之道。三教精通。方可為人行世也。問、何以三教精通。方可為人行世耶。答、今元午當中。天道開時。自有真儒出現。將三教合一。發揮盡致。果外作一分善。內自現一分功。孟子云。集義所生。子思雲。至德凝至道。孔子云。吾道一以貫之。貫三教以歸宗儒教。即實行修齊治平之常道。如有智仁勇之君相師儒。立為學堂聚集中外學子。共研內外之道。以之治世安民。無有不歸畫一者。立性命之科。講德性之學。將見大學明明德出其中。親民至善出其中。涵育熏陶。蔚為智仁勇之才學。苟不如此。天下不能一家也。問、天下一家。非學堂不能致耶。答、為政在人。學堂為人才之母。有富強教育。自有富強人才。有大同教育。自有大同人才。前之舊學堂。重的文章詩賦。今之新學堂。講的富國強兵。二者皆不合中庸之道也。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如有大德之君相師儒。同心同德。事事求實。研究性命之理。擴而為內聖外王之學。內修性。外修身。舉智仁勇之賢才。宏明明德之治化。孔子云、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豈堂堂中國之大。缺少賢才。有王者起。尊賢重道。闡千古未發之理。立萬世罕言之功。人人講心性。處處行道德。保家保國保天下。將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道德齊禮。天下不勞而治。不介而孚。大同之世。計日可成矣。(問談錄)問、允執厥中。所以言法。一以貫之。所以言理。性與天道。所以狀容。在明明德。所以言道。明德者、自修也。明明德者、安人也。明明德於天下。所以兼善天下而一家也。天下一家。所以重德。中國一人。所以重教。天下歸仁。所以言效。克己復禮。所以執中。中立不倚。所以一貫。君子之道無他。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而已矣。答、大道之行也。先立乎其命。命立而受命。方足以扭轉乾坤。安天下之民也。故君子時中。必慎其獨。問、天地之道。氣而已矣。有善氣即有惡氣。有正氣即有邪氣。有至真即有至假。有元陽即有凡陽。善惡邪正之中。又各有等差。感其善氣者吉祥。感其至善者大吉祥。感其惡者惡。感其最惡者。罪大惡極。人何為哉。隨氣之波盪而已。故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答、人為萬物之靈。彌補天地之元氣者人也。故為天地之心。感其惡氣。為上帝之棄子。故殺。自取其死也。故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聖賢教人慎言行。先期無過也。果慎言行。即感天地之善氣。善惡邪正之分。慎與不慎之間也。故君子必慎其獨。(芻談錄)第九禮拜倫禮重在躬行民國元年四月初三日記問、設倫禮會。是黨耶。非黨耶。答、倫禮會之目的。為立學堂之起點。所以集眾思。廣眾益。使天下之人。皆知為倫中之人。人人皆知盡其禮。則天下可為一家。中國可為一人。孔子云、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問、如此則倫禮會在求賢。何不名集賢會。而獨取倫禮二字。答、倫禮二字。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一時不廢。萬世不遺。由此希賢。由此希聖。聖人不外倫禮以成聖。豈止於賢。時雖萬變。而倫禮無變。無倫禮則無人。故人群之關係。莫大於倫禮。孔子云、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問、會名倫禮。其旨與各學堂之倫理科同。而禮與理。字面各別何義。答。二字雖別。其義原歸一串。倫理而不徵諸禮。則理屬於虛。禮者、理之發皇。有實跡可尋者也。故孔子適周。不曰問道老聃。而曰問禮老聃。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三王以道治天下。孔子曰、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孔子為人倫之至。由能實行斯禮。以致知言。則曰窮理。以實行言。則曰盡禮。孔子重實行者也。故四書六經中多言禮。而言理。則無幾也。問、今人有欲推倒孔子。而倫禮會獨尊崇孔子。豈不與時勢相反耶。答孔子未生以前。孔子托於天地。孔子既生以後。天地托於孔子。是孔子之道。無始無終。無生無滅。如以大始大終。大生大滅言之。十二萬年一混沌。孔子之生。至今方二千餘年。大道之流傳於斯世也。不過萌芽。旋將大發其華。開萬世之太平。蓋孔子天地之元氣也。位天地。育萬物。凡一切教育家。政治家。舍孔子別無教法。別無治法。試身體而力行之。方知孔子為宇宙間一完人。今時欲推倒孔子者。由未得其門而入耳。問、先生於孔子。推尊獨至。而海外無孔教。何以能富強。中國有孔教。而反文弱何也。答、予幼失怙。不知好學。讀孔子之書。只徒背誦。毫不解其義。於孔子並無感情。年十五得遇明師。始聞性道。後於釋老耶回諸教。亦略有所聞。自高自大。小視孔子之道。三十餘載。恨不得知音。其中閱歷人情世故。千磨百折。艱苦備嘗。乃清夜自思。人生天地之間。豈長此憂患而無一極樂之事。幸明師循循善誘。復將論語再三思索。始恍然孔子之道。淺近即廣大所由來。平常即神奇所由出。憂懼即安樂所由生。前所聞性道。皆在孔子範圍之中。予所以不沉滋於苦海者。實則孔子隱有以告我也。奈人不得其門而入。讀書萬卷。自以為孔子之徒。不知為名教中之罪人。假文章以取功名。假仁義以圖富強。而全無公德之心。故讀書人雖多。不能保身。焉能保家保國。然而我國之種族。終得以綿延不絕者。數千年來。雖未遍行孔子之道。猶幸有一二實行者。故元氣欲散而未散。未為列強所并吞。列強雖無孔教。而其公德之心。間亦有所暗合。但專講功利。斫喪元氣太甚。一變不能至道。我中國果能實行孔道。則聲教所訖。外國自不難一變至道。合五洲為一統。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問談錄)問、孔教者。包羅萬有也。倫禮二字。孔教中之一端。與其各立其門戶。莫如合而為一。其人多。其力厚。如能同力合辦。敝會與先生將設倫禮一科何如。答、倫禮二字。重在躬行。問、孔教會。亦講躬行實踐。故刊雜誌。辦實業。鼓吹民智。利厚民生。先生以為何如。答、倫禮會目的在辦學堂。問、孔教會。亦要辦學堂。敢問貴會之學堂。如何辦法。答、分四科。問、敝會之學堂。亦分四科。答、其詳可得聞與。問、聘講經教員一。代講修身。為德行科主教。聘英語教員一。為言語科主教。聘法學教員一。為政事科主教。聘國文教員一。為文學科主教。只須四教員。而學堂成矣。先生以為何如。答、先生真算孔教會中之有經濟者。但倫禮會宗旨。在與世界對症發葯。今世之倫禮可憂也。則名倫禮會。異日道德可憂也。則名人倫道德研究會。異日和平可憂也。則名大成研究會。異日思太平也。則名中和學堂。孔教會為尊孔子。倫禮會為行其道。二者殊途同歸。莫如分道揚鑣。共治平之盛。問、孔教會政界人多。有損款、又有公款。則辦之也易。倫禮會、無人、無勢、無款。辦之豈不難乎。答、君子殺身可以成仁。私款乎何有。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無力乎何有。君子之道。暗然日章。人多乎何有。(芻談錄)第十禮拜諸教異同民國元年四月初十日記問、儒門孔孟並稱。今閱報章。有獨尊孟子者。孟子果優勝孔子耶。答、孟子願學孔子者也。子貢有若。謂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孟子引以為言。其推尊孔子。至矣盡矣。孔子既為孟子所推尊者。今人猶藐視孔子。推尊孟子。彼以為是孟子之知己也。而孟子則必詄出諸大門之外矣。問、既設倫禮會。又有人倫道德會。大成研究會。名稱不複雜耶。答、有人即有倫。有倫即有禮。愚夫歸與知與能。盡其知能。則身以修。家以齊。國以治。天下以平。然倫禮之發皇出於道德。道生天地。天地之大德曰生。倫禮既盡。復以道德養其源。存神過化。自與天地同流。蓋道德者。為人之歸根復命。超然於生死之外。而不為氣數所移。學至於此。謂之大成。孔子集大成者也。倫禮道德。必以孔子為宗。故此會名雖有三。實則一貫。問、天下只有一道。何以有三教之分。究竟異同若何。答、君子之道。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雖聖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故伊古以來。不一其教。然諸教惟三教為最精。道生天地。天地生人。儒教以人道為主者也。道教以天道為主者也。佛教空諸一切。無天無地。無人無我。惟道獨尊。似乎與諸教不侔。不知其實以性道為主者也。天道、性道、人道。分而三。合而一。故三教合而大道完。雖是一道。各得其正。注重之點不同耳。但三教皆教人修身以了道。長此不生不滅而已。問、孔子之仁。與釋迦耶穌之慈悲。皆以愛人為心。今皆流行於世。其利濟果孰為大。答、三者皆以救正人心為主。但釋耶單在心上講。而於世事則闕如。孔子則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下學而後上達講。故中國數千年來。易姓為王者不一。而皆尊行孔子之道。即元朝來自蒙古。清朝來自滿洲。種族異、而行孔子之道不異。至釋迦之印度。耶穌之猶太。當時教雖不行於本土。非必遠遜於孔子也。蓋孔子之道。為人所不能外。故濟世為獨大。及其成功一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情感美文集錦
※湛然居士文集(元)耶律楚材撰●湛然居士文集卷三
※林以亮其人其文----《林以亮佚文集》編後
※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12-27卷
※【魯迅文集·雜文集·集外集拾遺】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
TAG: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