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的開戰,給日本知識分子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

  • 作者:[日]子安宣邦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 年 2 月
  • 《日本現代思想批判》是日本思想史和文化理論研究家子安宣邦最具批判鋒芒的著作,是其完成由江戶向近現代的思想史關注點轉換之後的第一部作品。書中將某些後現代批評方法和歷史批判精神融於分析視野之中,對日本的...

  • 城市

    太平洋戰爭的開戰,給日本知識分子帶來了怎樣的衝擊?

    曾夢龍昨天

    「歷史被創造出來。世界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面貌。我們親眼看到了這一切。感動的發顫,我們守望著彩虹一般飛翔的一道光芒的划過。我們感到了湧上心頭而難以名狀的某種激發之情。 12 月 8 日,宣布開戰大詔之日,日本國民的決意凝聚燃燒起來。心情無比的爽快。」

    作者簡介:

    子安宣邦: 1933 年生,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思想史和文化理論研究家。生於神奈川縣川崎市,東京大學文學部倫理學博士課程畢業,歷任橫濱國立大學,大阪大學與筑波女子大學教授,曾任日本思想史學會會長,是日本 1980 年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批判知識分子,後現代主義思想理論家。主要著作有《作為「事件」的徂徠學》《日本現代思想批判》《江戶思想史講義》《國家與祭祀》《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精讀》《何謂「近代的超克」》《日本人是如何認識中國的》等。

    譯者簡介:

    趙京華: 1957 年生,吉林人。 1987 年畢業干吉林大學(文學碩士), 1997 年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4 年起在日本琦玉大學,愛知大學東京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日近現代文學比較、戰後日本思想史研究。著有《日本後現代與知識左翼》(2007)、《周氏兄弟與日本》(2011)等。譯著有《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跨越性批判——康德與馬克思》、《世界史的構造》、《人歌人哭大旗前》等。另主編有中文版《柄谷行人文集》(全 6 卷)。

    書籍摘錄:

    國民性之自我塑型

    旅行家之文化認識者的和辻哲郎,依據其臨時通過的體驗便構築起「沙漠文化」之風土論文化類型說,這樣的精神傲慢與記述亞洲特性的歐洲文化觀察家的傲慢,沒有什麼差別。不同在於,來自日本的文化觀察者將阿拉伯半島定義為「沙漠文化」,歐洲則成為「牧場型文化」的類型。另一方面,這種風土論構想與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的作為人類存在結構的時間性之解釋學敘述相關聯,但 1927 年初夏客居柏林的和辻哲郎卻發出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空間性不能成為人類的存在結構而加以把握呢?這當然是在影響與反抗兩方面與海德格爾哲學有交匯並以此為契機展開自己關於人類存在之考察的和辻,其不加掩飾的表白。然而,從日本出發赴「西洋」旅行的旅行家和辻哲郎,在他出發之際就已經有了認識西洋的立場。作為尋找異質性的風土之旅行家而踏上旅途,他始終是一個不斷反省其旅途過程及其風土之異質性的觀察家。

    所謂「風土」,對外部者來說是異質性的,對內部者則是固有性的。風土論式文化論學者和辻哲郎,一面分別將阿拉伯和歐洲規定為「沙漠型」與「牧場型」,一面根據日本的固有風土建構起有關日本的文化類型。和辻強調,作為「季風型」之特殊類型的日本風土,在人的「感受性、忍耐性存在樣式」之上更加入了「熱帶的、寒帶的、季節性、突發性」的特殊二重性格。而且,這種風土上的特殊性養成了日本人的性格。「這就是深沉的激情、戰鬥性的恬淡,也正是日本的國民性格」。和辻把這一表達上極其文學化的日本人性格稱之為「日本的國民性格」。

    在此,他的風土論之文化類型說所承載的原本要解決的問題得以呈現出來。以日本的固有風土論來構築日本式的文化類型說,這一工作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固有風土的歷史性表現,來解讀「日本的國民性格」,這是一種自我型塑日本國民性的工作。因此,和辻接著上面的那段話繼續說:「這種國民性格因為是歷史上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除了歷史的產物以外哪也沒有其表現的場所。因此,我們必須在客觀的表現中去追究其特性」。他強調的是,這應該稱之為有關國民性之歷史解釋學的課題。

    作者本人,來自:blogspot

    「日本人生活中的」家庭方式正是在家族方面體現了深沉而激情、戰鬥而恬淡的日本式「人際關係」。如此表現的和辻,在日本式家庭的共同體中看到了高尚的倫理性和國民性,由此展開了他有關「家」之歷史解釋學的敘述。這同時也是他《日本倫理思想史》的敘述內容。在 1935 年刊行《風土》的時候,他彷彿要賦予「國民道德論」以文化論基礎似的,這樣說道:

    由家的類比使國民獲得全體性的自覺這一忠孝一致的主張,我們必須充分承認它的歷史意義。這正是日本人以其特殊存在方式來把握人類全體性的特殊方法。

    自視為「復興亞細亞」的戰士的大川周明,在此又是面向日本的內部而提倡復興「日本精神」的宣傳者。在關東大地震之後提倡復興的時期里,大川則呼喚「日本精神」的復興:「精神復興乃是地震災害後隨處可見的議題。而從我的角度觀之,其所提倡的復興政策更多地墮落為第二義而終極的復興卻不曾觸及。……精神復興,即日本精神的復興,而為了日本精神的復興,必須首先堅定正確地把握日本精神的本質」。為了對日本精神有確切的理解,大川出版了他的《日本精神研究》(1927)。從該書中各章節提到的以下先覺者和偉人,我們可以了解到他找到了哪些代表「日本精神」的人物,以及通過這些人物要講些什麼。這些先覺者和偉人是:橫井小楠、佐藤信淵、石田梅岩、平野國臣、宮本武藏、織田信長、上杉鷹山、源賴朝。這裡講述的是日本的國家改造計劃,發自精神內部的改造計劃。「日本精神」,正是這日本的改造計劃、日本復興的標語。在處理橫井小楠的第一章中,大川明白無誤地說:

    不論個人還是國家,最終的根基在於其立腳點的精神。所謂日本國家的改造,也便是我等的精神改造。而精神的改造,即回歸真正的日本精神。

    在「復興亞細亞」那遙遠的精神根基里發現了「回教」的大川周明,於「復興日本」的根基中尋求著「日本精神」。《日本文明史》(1921)《日本精神研究》(1927)以及《日本二千六百年史》(1939)等,這些都是在「世界戰爭」甚囂塵上的昭和法西斯主義時代的日本獲得大量讀者的著作。

    竹內好,來自:維基百科

    戰爭與知識人的自我認識

    太平洋戰爭的開戰給許多日本知識分子以強烈的衝擊,同時也促動了他們認識歷史的衝動。這種衝擊不單來自大規模的戰爭或者早已感到危機的戰爭終於爆發。因人而異,有的是用「感動」一詞來表現這一開戰的衝擊,有的人則感到了一種從重壓中解放出來,或者鼓動起他們重新認識世界史的衝動。竹內好主持的《中國文學》昭和十七年(1942) 1 月號揭載了題為《大東亞戰爭與吾等的決意》的頭版文章,其中這樣記述了開戰的感動。

    歷史被創造出來。世界在一夜之間改變了面貌。我們親眼看到了這一切。感動的發顫,我們守望著彩虹一般飛翔的一道光芒的划過。我們感到了湧上心頭而難以名狀的某種激發之情。 12 月 8 日,宣布開戰大詔之日,日本國民的決意凝聚燃燒起來。心情無比的爽快。

    以上所見,作為發自始終誠實地面對中國問題的竹內好口中的詞語,雖說帶著特有的傾向性,然而開戰給予知識分子以「感動」「爽快」一類的感慨,並非僅僅屬於竹內好等一部分人。對於日本近代化過程中不斷感到西洋重壓的知識分子,這開戰的布告不能不給他們以某種感慨的。議論看上去彷彿千差萬別多彩紛呈,總之,那一時代的代表性知識分子集聚一堂,圍繞「近代的超克」進行討論,也源自開戰所給予日本知識分子的衝擊。主持這次會議的河上徹太郎用下面一段話表述了這種衝擊。

    我們,如果允許我這樣說的話,我們面對如明治以來流入日本的時代趨勢,未必走的是相同的生存道路。就是說,我們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面對當代這一時勢各自走過來的。從各種角度走過來,而特別是 12 月 8 日以來,我們彷彿獲得了一個天衣合縫的使感情得以凝聚起來的套語。這個套語實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就是說,我用「近代的超克」來說明這個套語的。名為「近代的超克」的座談會於開戰後半年多的昭和十七年(1942) 7 月召開。座談會主持人河上的上述言詞所展示的,亦是開戰給知識分子的衝擊促成了該座談會的召開,並給他們帶來某種凝聚的「套語」。河上首先強調,明治以來直到開戰,我們從各自不同的角度走過日本的近代歷程。即是說,我們並不是帶著同樣的意識觀念走過了近代歷程。他強調,從多樣的角度走過近代歷程的「我們的感情」,在 12 月 8 日開戰以後,「彷彿獲得了一個天衣合縫的使感情得以凝聚起來的套語」。這個「套語」作為某種意識,河上稱之為「近代的超克」。

    來自:亞馬遜

    開戰給走過多樣的近代歷程的知識分子以重新認識近代歷程的可謂衝動一般的感慨。而河上徹太郎則試圖將此稱為「近代的超克」。因此,以開戰為契機召開的座談會「近代的超克」,所談論的絕不僅僅是所謂日本浪漫派的那個「近代的超克」主題。毋寧說支配座談會的共同主題乃是開戰所促動起來的知識分子重新認識近代的問題。僅以此角度觀之,這個臭名昭著的座談會,和那個京都西田學派主導的更為臭名遠揚的座談會「世界史的立場與日本」一樣,如實記錄了因戰爭所導致的知識分子對近代日本自我反省的狀態。例如,座談會上中村光夫在所提交的論文中,這樣描述了戰爭所提供的重新認識日本近代的機會。

    因為西洋特殊的影響,我們陷入了如此混亂(盲目適應西洋文化所引起的混亂)的狀態,如果說這正是我等的責任,那麼,如今再來排斥西洋文化也是無法救治其弊端的。相反,明治以來我們所經歷的文化混亂,如果主要是來自於西歐與日本之間存在的力量不均衡和基於此被扭曲了的西洋認識的話,那麼,這種不均衡得以恢復到我們已不再感到那種「盲目」的壓迫之當代,不正是真正理解西洋的好機會嗎?

    就是說,與歐美的這次交戰,給我們一個真正理解西洋文化的機會,這個西洋文化曾經給近代日本以絕大的影響,並因「盲目」地接受該文化而使日本陷入混亂。人們從中村光夫的發言可以輕易發現一個反省近代日本的類型。這個類型屬於對日本近代化過程進行反省和再認識的話語,即反思地重觀因盲目表層地接受西洋文化而導致日本社會的畸形和混亂。

    在此,測定以「近代化論」為理念型而建立起來的「近代」社會所達到的程度,從實現「近代」的可能性或論及實現過程的近代主義概念中解放出來,如果我們將這個「類型」理解為是此意義上的對「近代化論」歷史過程進行反省的認識論式話語,那麼,這種「近代化論」話語中,既可能存在近代主義式的「近代化論」,也可能包含反近代主義之「近代的超克」論;既有將未完成的近「代」視為問題的議論,也會有主張正視「作為既成之近代」的。

    而戰爭給知識分子的衝擊,我們可以認為,在於使他們一齊表明自己的近代化論是這種意義上的近代化論話語。我在此提出「日本的近代與近代化論」的議題,是要討論有關太平洋戰爭開戰給知識分子帶來的衝擊,以及由此促成他們關於「近代」和「近代日本」的反思性自我認識的表態,也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意義上的近代化論話語。

    題圖來自:維基百科


    推薦閱讀:

    藥學職稱相關專業知識學習第7天,離考試只有19天
    准爸爸必須知道的分娩知識,男人的責任很重大!
    植物與風水知識大全
    宴會禮儀知識大全
    EPC家長樂理《2 音符知識》

    TAG:日本 | 戰爭 | 知識 | 太平洋戰爭 | 太平洋 | 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