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大智慧:對好人要講道德,對壞人要會算計!
有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哪裡要半部?一個仁字就夠了,如果天下人都是君子,天下豈不就太平了?滿大街都是仁義君子,那該多好?為什麼孔子不直說呢?很簡單,因為孔子說他也沒見過聖人,所以我們都做君子吧。
贊,這話沒毛病!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每個人都脫離低級趣味,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吧!
一
既然儒家思想是一門東方哲學,自然要對實踐應用有充分的指導意義,比如政治指導作用。
有一年,齊景公請孔子吃飯就問過了孔子一個高深的問題,怎麼玩政治呢?老實說,這真TM是個嚴肅的問題,政治家不搞點手段怎麼行?我想齊景公是想跟孔子偷師點權謀手段的,可接下來孔子的回答讓他徹底沒食慾了。
孔子多精明的人吶,見有人想偷師權謀,心裡暗道「休想」,於是揚起嘴角,露出和藹的笑容說: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說起齊景公,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卻是個權謀高手,幹了58年的齊國CEO,國家太平無事。還記不住他沒關係?他手下有兩個牛人晏嬰、司馬穰苴(《孫子兵法》其實就是司馬穰苴《司馬兵法》的改良2.0版本),他們都是先秦時代的高手中的高手,猛人中的猛人。那麼問題來了,齊景公為什麼要向孔子請教政治呢?
有兩種情況會讓領導睡不著,一種是手底下牛人太少,另一種是手底下牛人太多。只要查點資料我們就可以知道,齊景公面對的不僅是晏嬰和司馬穰苴這樣的政治軍事治國小能手,其實他手底下還有崔杼、慶封這樣的敗國小能手。
比如晏子和司馬穰苴有多猛,他們是玩權謀、兵法的祖師爺級的人物。
比如崔杼有多猛?《論語》里孔子都要對他評論一下。由於他被齊景公他哥戴了綠帽子,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砍死了齊莊公,齊國幾乎宣告破產。理論上一個有殺兄之仇的齊景公是不是應該殺小崔為兄報仇呢?
並沒有,反而讓他當相國。我猜原因有兩個,崔杼很會做服侍人,齊景公很受用,當然還有更深層的:如果崔杼不殺齊莊公,歷史上壓根就沒有齊景公什麼事兒。
當我們知道這個背景之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孔子給一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回答了,這個故事裡壓根就沒一個好人嘛,更何況君子呢?
所以孔子希望每個人各守本分,做領導有領導的樣子,做下屬有下屬的樣子。做父親的有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有兒子的樣子。
這樣就天下太平了,嘖嘖。
二
那麼齊景公有沒有聽從呢?前面說了政客永遠是講政治的,政治是講利益的,但並不是所有政客都是政治家,只有把政治玩出花來的,玩轉權利遊戲的才是政治家。齊景公的政治玩法特點就是兩手抓,採用忠臣、奸臣「兩用之」。既需要晏嬰、司馬穰苴等忠臣為其治國安邦,又不能離開崔杼、梁丘據、裔款等奸臣的阿諛奉承。
同時用兩套班子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相互制衡,相互約束。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看到領導旁邊有幾個拍馬屁的人,千萬別覺得領導蠢,那其實是為了制衡。
你們齊國的城裡人真會玩,那麼結果怎麼樣呢?
執政58年的齊景公一死,歷史上熟悉的一幕上演了。那年夏天,年老的齊景公自覺不久於人世,終於開始考慮他遲遲不願提起的王位繼承問題,經過苦思冥想,最終他決定立一個寵妾鬻姒所生的公子荼,並將上卿國惠子國夏與高昭子高張招到了自己的榻前,把幼子荼託付給了兩位重臣。安排好了後世,齊景公咽下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
咦……立幼不立長,恐怕會有後患吶。老祖宗可立下過規矩「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既然是規矩自然就有他的道理。可齊景公不信那個邪,老子就是要破了這個規矩,老子幹了58年的王,什麼樣的人沒見過?你們懂個屁。很顯然他自我感覺好極了,孔子跟他嘮嗑的話,估計早忘了。
沒事兒,齊景公,你永遠不可能知道,你會是姜姓齊國的最後一個王。你打了規矩一巴掌,規矩不會說話,規矩會讓你輸的傾家蕩產。果然景公剛死,齊國就出事兒了。
有時候我們讀戰國史中會奇怪,齊國的王明明姓姜,怎麼讀到後來突然變成姓田了?區區幾筆之下,是驚心動魄的權謀遊戲。對於為什麼突然姓田的問題,人家晏子早就預言過「田氏代齊」的事件了:
「齊政卒歸田氏。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
晏子敏銳的發現了田家似乎會獲得齊國的政權。甚至晏子還面對面地對齊景公講了田氏為什麼要代呂氏的原因,並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齊的策略,那就是以禮治國,使士農工商四民各守其職,各守其業,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於采邑之外,行陰德,收買人心。景公很讚許晏子的主張,但他已無能為力,為時已晚了。
很顯然晏子的策略跟孔子驚人的相似,各盡其職,各安本分!
三
不要奇怪為什麼晏子會有這種感覺,我查了資料,田家為了等這一點足足策划了100多年,真假我不知道,但聽起來就已經醉了。
田家是怎麼得民心的呢?比如田家經常用大斗把糧食借出,用小斗收回。齊國人唱歌頌揚他說:「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給田成子!」
有人會說,阿信是不是糊塗了,寫錯了?怎麼會有人蠢到用大斗出,小斗進的方法呢,傻子才會怎麼干吧。我查了很多資料,田家的確採用讓利於民的方法獲得了民心。還記得鬼谷子的謀略嗎?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正是亂國者田氏的謀略呀,何其讓人瞠目結舌,何其驚心動魄?讓我們再感受下這句歌詞:嫗乎采芑,歸乎田成子。
人心總是善變的,誰給好處誰就是善人,人們總是短視的,經不起一分利的誘惑。這也難怪為什麼如今互聯網時代,有商家玩點套路,讓點利,用戶無不彈冠相慶,高呼聖人。幾千年過去了,人心一點沒變。
遊戲都玩成這樣了,誰輸誰贏還用想嗎?最終姜姓氏族遭遇了田家瘋狂清算,甚至晏子的兒子也沒能逃過一劫,齊國晏氏同樣被清算。哦,對了,晏姓在齊國不僅是貴族那麼簡單,同樣還是這場權力遊戲里的玩家。
成王敗寇。
俗話說天道輪迴,大反派田家是不是最終惡有惡報呢?其實,歷史不是童話故事,善惡有報,只是人們的一種妄念而已。田家代齊之後,日子過的可滋潤了,一天三頓小火鍋。關於田家的百年謀略,實在太精彩了,以後有機會跟大家表表。
齊國並不孤獨,另外一個巨無霸晉國最終也被人算計,也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的故事。三家分晉開啟了戰國時代的序幕。其實讀先秦歷史,每一個諸侯國消失的背後,其實都是驚心動魄的爾虞我詐,權謀算計。
歸根結底,孔子並沒有忽悠齊景公呀,正因為沒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矩,所以姜姓齊國最終悲劇落幕。正所謂算計到頭一場空。
可有時候,道理我們都懂,可臣妾做不到啊,如果能做君子,誰想做小人?最重要的問題就出在了人的身上。
四
我一個讀鬼谷子的,怎麼跑來歌頌孔夫子了,這就是不務正業吧?我以前一直以為儒家和縱橫家就是博弈關係。
雖然孔子高歌禮義治邦,但是當然揉一揉眼睛看一下周邊,也不得不吐槽:「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孔子無力的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口才,也沒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會上處世立足就比較艱難了。」
同時他還在順帶吐槽隔壁村的管仲說道:嘖嘖,管仲的氣量還是太小,不懂規矩啊(管仲之器小哉),他家居然藏了三座金庫!
雖然孔子吐槽口才、美貌、金錢,但他也明白這些都是人活著的根本呀。
正因為人都是貪婪且逐利的,所以才有了政治,有了權謀。我發現其實儒家和縱橫家不是博弈關係。孔子的策略的確在假設全體下的確解決了基本問題,如果人人都守規矩,安守本分,那麼世界自然太平,可人心的本質或許是逐利的。同樣的亂世,孔子看到了禮,看到了規矩,他之所以這麼說真是因為天下缺乏禮數,不懂規矩。
比如現如今國人排隊的問題就凸顯了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沒禮貌,不懂規矩的表現。
而鬼谷子也用筆描繪了那個時代。
天下大亂,人心離散,君主無道,公候無德,奸人橫行,賢人不得重用,聖人隱士,人人為了利益不惜弄虛作假,君臣猜疑,王朝土崩瓦解相互征討鬥爭。父子各懷鬼胎,不懂禮法,反目成仇,這就是漏洞,簡稱bug!唯一不同的是鬼谷子覺得道德教化成本太高,見效太慢,最有效的方法應該是利用bug攻擊系統。
孔子有個特點,他從來不會直接表達他的想法,總喜歡拐彎抹角,繞來繞去,這是孔子的藝術,所以孔子繞過鬼谷子描述的世界,一味的說著美好的童話故事。實際上對於世界的黑暗,他們都深有體會,只不過孔子繞過了黑暗,只講光明。
如果有分歧的話,應該就這這裡了。這個世界很複雜,不,是人心複雜,我們怎麼辦?
孔子認為做君子仁義忠信做人,的確有點理想化,但說到了問題的本質,春秋戰國就是一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時代,解決了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制定標準,只可惜彼時是亂世。亂世講道德,不是對牛彈琴嗎?就好比一個企業還處於虧損狀態,岌岌可危,還要求企業健全員工福利,提高工作環境,似乎不合時宜。
而家住隔壁的鬼谷子同樣看到了亂世,一樣的亂世,「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君臣相惑」,「父子離散,乖亂反目」,而鬼谷子則走向了另一面,在他看來一切都是套路,不僅是周公吐哺是套路,三皇五帝也一樣是套路,甚至不惜說出: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鬼谷子認為,三皇五帝都是鑽營算計,諸侯相互算計更是數不勝數,亂世鑽營算計才是王者。雖然我並認可鬼谷子這麼暗黑的說法,但是當我放眼看這個世界時,似乎說的有那麼一些道理。鬼谷子的道理很簡單,公司都快倒閉了,就別談什麼員工福利了,多談利益吧。
畢竟看似美好的背後總是暗藏陰謀。但是注意鬼谷子說的前提「天下紛錯,君臣無道」。這也很好理解為什麼田家籌策百年,非要等齊景公、晏子死後才動手吧。要視時勢環境而定。
所謂道者,一陰一陽!
五
最後我們來劃重點。其實,縱橫家和儒家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我們說過其實縱橫家是「一切用縱橫術的人的總和」,相比儒家的正統,縱橫家多像是野生的,比如與很多縱橫家是自學成才。
因此宰我和子貢這兩位言語科的儒家門徒,也可以看成是縱橫家。孔子對這兩人頗有微詞,比如孔子就歌頌過宰我,朽木不可雕也。這還是輕的。見宰依然不思悔改,直接吐槽了一句:
一坨爛泥糊不上牆(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活了幾十年,我才發現這句話原來是出自孔子之口,老夫子罵人也挺狠的。但同時孔子也真心誠意的跟宰我說:是你讓我重新學會了識人,以前我看人就信了,現在我要考驗一下才行。
從孔子吐槽子貢的話里,或許我們能聽出一番道理,孔子吐槽子貢說,你就是個工具。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覺得孔子說到了重點,其實鬼谷子縱橫學就是個工具,整篇鬼谷子書籍里描述的都是現實問題以及解決方法,並無道德說教、政治立場和哲學理論。歸根結底,鬼谷子就是一套匯聚縱橫家思維的書,當然不否認有些厚黑!
所以說儒家好還是縱橫家好,本身就是為命題,縱橫天下,時勢造英雄!
所以縱橫家就是藉助語言工具為基礎的謀略學派,正所謂看鬼谷學說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管世界多麼複雜,人都要有理想,萬一實現了呢?但人也要看現實,懂套路,腳踏實地的走著人生的每一個坎,每一個坷,每一個挫折,每一個磨難。
好一碗雞湯,嘖嘖!
學習國學鬼谷子謀略智慧,),我們一起縱橫捭闔,鬼谷論道。
推薦閱讀:
※為何會拿好人卡(四) 共謀、涉入度、壓力最小的路
※你們是好人
※教你這麼搞好人際關係!
※價值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做好人民調解工作 構建穩定和諧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