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教會有那麼多宗派?教會中又有那麼多職分?

建立基督的身體

文/何春勛

生命季刊微信專稿

弗4:11-16

11?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12?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14?使我們不再做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15?唯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基督徒在教會中強調的就是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因為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這個真理很重要。既然如此,有一個問題,今天的基督教為何分了那麼多不同的宗派?而且好像彼此之間也沒有太多的來往,關係淡薄。這樣的分門別派,上帝喜歡嗎?還是上帝會希望所有的教會都歸屬在一個宗派之下?就像天主教一樣。就現實的情況來說,今天的教會確實因為不同的歷史傳承,行政體制和教義,分成好幾個主要的宗派:

1.路德宗(信義宗)這是十六世紀德國馬丁·路德改教,從天主教分別出來的教會,他們堅持三點稱義神學,禮儀比較類似天主教傳統。

2.改革宗(歸正宗,長老宗,長老會)這是根據十六世紀法國加爾文神學建立的教會,強調五項神學論點,所謂tulip,長老治會。

3.安立甘宗(聖公宗,聖公會)原來的英國國教教會,不走路德宗、改革宗的路線,也不完全認同天主教,所以是在兩者中間,一半天主教一半更正教。

4.浸禮宗(浸信會)最早16世紀從荷蘭開始,強調浸禮,全身浸入水中,反對嬰兒洗禮。

5.公理宗

CongregationalChurch從改革宗分出來,行政由會眾自理。

6.衛斯理宗(循道宗,衛理公會)18世紀英國衛斯理兄弟開始的一個聖徒聖潔運動,後來建立成為主流宗派。

另外,從神學思潮劃分,我們可以看到有:

靈恩派(五旬節派)1955開始的靈恩運動,強調聖靈恩賜,預言方言醫治,多半與成功神學相連,例如葡萄園教會,靈糧堂系統等。

福音派(宣道會19世紀長老會延伸,播道會1950北歐教會創立,獨立教會等)強調聖經真理與傳福音。

問題是既然信仰同一位神,聖經也要求合一,為什麼還是分出這麼多支派呢?不用傷腦筋,因為這麼多不同的教會存在這個世界有它的歷史沿革時空背景,我們相信上帝讓這樣的情況發生而且繼續存在,絕對是有原因的。神是無限的,人則是有限,以人的有限和狹隘,我們所能明白的也是很少,但都在上帝的手中。如果我們稍作分析,就發現一個事實,就是對於至高的神,耶穌基督,上帝所啟示的這本聖經,和聖靈光照的真理,每個人的領受和理解都不盡相同,為什麼呢?

一、每個人的領受力有所不同;二、不一定每個人都完全順服聖靈;三、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在教會歷史中,為了不讓因著人的軟弱、人的不順服而傷害到教會的擴展,上帝允許了宗派的存在。其實宗派之間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爭端:絕對性的救恩之道都是大家所持守的;有爭議的只是對一些相對性的禮儀和管理的制度不同。點水禮、浸禮、嬰兒洗禮,聖餐的餅杯,長老治會還是會眾管理,女人可不可以講道,講不講方言,讀不讀使徒信經,敬拜要不要敲鑼打鼓等等。

保羅說:「只要基督被傳開了,這有何妨呢?」(腓一:18)現在基督教雖然有這麼多的宗派,因神學教義或禮儀上的枝節導致宗派之別,但還是在上帝的憐憫之下,要知道真理愈辯愈明,當然一些有共同理念和認同的人能在一起敬拜上帝,總比因人的軟弱,在同一間教會分門結黨來得好。因為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個聖靈,都在上帝所喜悅的大家庭裡面同心服事神。怎麼服事呢?

第7節說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什麼恩賜呢?第11節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這些也是教會中的職分。其實除了這些,另外還有更多。林前12:8-11說: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還有,羅12:6-8說: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這裡又有教會中的七種恩賜。

保羅在以弗所書所列出的恩賜也都是教會裡的職分:「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當然在腓立比書他還提到「監督」和「執事」(腓一:1)。我們現在分別來看一看。

首先是使徒:誰是使徒?使徒和門徒有什麼不同?使徒就是奉差遣前往某地的人。在原文這個字的重點不是「被差遣的人」,保羅在羅馬書一章一節提到自己蒙召作使徒時,他加了一句註解,說:他是特派去傳神的福音,可見使徒這個字的重點是強調去傳福音,多過被差遣的人。也就是使徒的重心是他的工作,而不是他的名分。

門徒是一個學生緊緊追隨老師,遵守他的教導,不偏向退後。約翰福音六章那裡記載耶穌的門徒有很多,但五餅二魚神跡之後,多有退去,不再和祂同行,因為他們覺得耶穌的話難懂。所以門徒的重點在於忠心跟隨主。

耶穌有無數的門徒但有多少個使徒呢?十二使徒,其中猶大後來出賣耶穌死了,門徒就搖簽另選一個門徒叫做馬提亞來代替。他們在使徒行傳1章21-22節給使徒下了一個定義:他必須是「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始終出入的時候,就是從約翰施洗起,直到主離開我們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必須從那常與我們作伴的人中,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也就是資格的限定。

如果以這個時段來區隔,後來保羅、巴拿巴、西拉這些人明顯不應該被包括在使徒之內。但從新約書信中,廣義來講,他們終究也被認定為使徒,所以狹義地說,當時的使徒只有十二個,而且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還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二:20),這十二使徒是教會的根基之一。

所以撇開廣義狹義,使徒是被賦予了特殊的權柄,不是一般門徒可以相比的。那麼現在還有使徒的職分嗎?沒有了。如果有人就是要有使徒的名分,那也沒人能干涉他,不過,當耶穌再來時,關鍵不在你是不是使徒,而是你有沒有真正重生得救。

第二是先知:歷史上先知都是直接從上帝那裡領受啟示,轉達神的信息命令,或是說出預言,一直到使徒時代都有。當時先知亞迦布曾經預言饑荒的事情(徒十一),也預言保羅將會在耶路撒冷的被抓(徒二十一)。先知所領受的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第一世紀先知的恩賜對於教會的建立是十分重要,先知直接從上帝領受啟示,又將啟示教導人,叫人得著造就,得著安慰,得著勸勉。先知是真是假,就看他預言的是否準確,他所說的是否合乎聖經真理和倫理。先知的責任是:一方面預言將來的事情,一方面宣講上帝的真理,給人勸勉,給人教導。

教會的根基已經奠定,聖經的正典已經完成,現在還有先知的職分嗎?沒有了,但先知的功能還在。保羅對於教會中先知的功能有很清楚的解釋,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14:1-4)

第三是傳福音的:這個職分只出現在徒二十一:8和提後四:5,分別用在腓利和提摩太身上。他們就是所謂的巡迴宣教士。其實耶穌呼召門徒跟隨,然後差派他們兩個兩個出去做什麼?傳福音。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是什麼?到普天下去傳福音,所有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具有傳福音的職分。

第四,牧師和教師:有沒有發現他們被排在傳福音的後面。所以當時牧師的地位在教會中並不是最高的。其實在原文的意思牧師和教師是一個職分,不是兩個職分。牧師是牧羊人,聖經經常引用牧羊人帶領和看顧群羊來描述。牧師在現代教會中有很多的職責,主日講道是最大的一個職分,因為祈禱傳道是首要的。還有探訪關懷,教會行政,婚姻家庭,傳福音等等。教會應該要找什麼樣的人來當牧師呢?我讀一個聘牧的廣告給大家聽,有一間華人教會要聘一位主任牧師,資格如下:

必須是按立牧師,有三年以上北美華人教會牧會經驗,具彼前五1-4及提前三1-7所述之敬虔品格,具有北美福音派神學院或同等神學院道學碩士學位,普通話、及英文流利溝通能力,會粵語佳,具講道、教導、關懷及外展、領導及組織團隊能力,有多元文化教會牧會經驗更佳。

這些要求實在太難了。

另外還有一則非常有趣,有一間華人教會聘牧:

徵求牧師需流利國語與英語的書面及口語,有異像傳福音給大學學生,牧師需要基本上能有自己的收入,大學裡也許有教職機會。

這個廣告讓人搞不清楚是在找牧師,還是在找大學教師。

教導當然是牧養羊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馬丁路德說:你想要做好牧師,就必須先做好主日學的老師。一個人信主進入教會,就必須接受教師的教導,牧師的牧養,慢慢的學習聖經真理,教會禮儀,彼此相愛,事奉訓練,傳福音等等。所以教師是非常重要的職分,保羅對提摩太就有語重心長的提醒。

你若將這些事提醒弟兄們,便是基督耶穌的好執事,在真道的話語和你向來所服從的善道上得了教育…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6-16)

所以,你如果能夠勝任教會教師的職分,你也願意對教會委身,神也許就會呼召你以後成為牧師。不用緊張,不是一定,但是我們可以體會教會教育工作的重要。(未完待續)

何春勛牧師,來自台灣,現在芝加哥葛霓教會牧會;生命季刊董事。

=============

推薦閱讀:

第叄講 保羅是教會的執事
黃菡 那些年,非誠勿擾教會我們的事|特寫
前任,教會了你什麼?
教會孩子說道歉
學教會有感應

TAG: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