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陸維釗蜾扁體引發的思考

黃春翔

「我寫隸書」到「隸書寫我」的質變

陸維釗蜾扁體引發的思考

當代已故著名書法家陸維釗先生,是當代隸書變異創新的先驅之一。陸維釗「蜾扁」書,以書人合一、美善合一,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經驗和精神財富。

篆隸可結成秦晉之好

思考一

他晚年創作的蜾扁體使隸書和篆書結構互參互用,相得益彰。這種前無古人的創新,在中國現代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殊不知,隸書用筆,來源於篆書。因為隸書從篆書演變而來。現代書法界又把古隸分為秦代古隸和漢代古隸。

1.事實上,秦代古隸就是指帶有隸書筆勢的小篆,是隸變解散篆書所邁出的第一步。它一方面還保留著濃厚的篆意,另一方面則出現隸書的用筆,如變圓轉為方折,字體變為正方或扁方……

當今書壇在隸書結體中常帶有篆書的造形,有用隸書的筆法寫出篆書的結構,這是復古現象的一個美麗縮影。猶如回溯漢代,回到了篆書向隸書過渡的階段。

2.將隸書和篆書穿插結合,在用筆上表現為線條的圓渾,多使用中鋒,在結體上較少使用方折的體勢,多取圓勢,淡化了隸書波挑和波磔的特點。非常多的字呈方形或豎長條形,扁平取勢的字已逐步退居二線。即出現篆書呈橫扁之勢,隸書則多縱長取勢,並根據字形需要橫縱結合,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體勢變化。

放眼陸維釗先生作品(見圖1),甚至把篆刻增減筆畫的方法運用到隸書中,使疏密、大小、粗細、虛實、方圓相結合,用回、藏、頓、挫的筆法,盡顯蒼勁連綿、奔放自如,使篆隸相互滲透、融為一體。

圖1 陸維釗隸書對聯

要善於將簡牘書法與碑刻書法融於一體。

思考二

後人習隸,無論是學碑還是書寫簡牘,都要充分認識到隸書的這一不變特徵,師法高古,遺貌取神。

縱觀陸維釗「蜾扁」書,其天然率真的寫意性、抒情性及筆法變化的靈活性、生動性,無不存在著簡牘帛書的歷史身影。原來,先生對新中國成立後新出土的《長沙馬王堆帛書》《居延漢簡》《雲夢睡虎地秦簡》等都曾做過深入研究。

無獨有偶,東漢時期的碑刻代表了東漢乃至整個隸書發展史上的最高成就。

3.漢碑隸書筆畫上的波、磔之美已達到隸書波磔的最高峰,用筆的方、圓、藏、露諸法兼備,筆勢飛動,姿態優美,典雅巧妙,結構上已呈橫勢扁方形,具有雄闊嚴整而又舒展靈動的氣度。

陸維釗「蜾扁」書根源於漢碑,力承於篆。細細觀摩,《天發神讖碑》和《石門頌》,就是「蜾扁」新體得以創造成功的基石。具體地說,是《天發神讖碑》「非篆非隸、亦篆亦隸」給了陸氏以創變新體的靈感,並以此為內核,摒棄了其方折的用筆和偏長的體態,同時擷取《石門頌》的篆法用筆所造成的特有的線質、方扁的結體及飄逸洒脫的精神氣質。因此,其從碑刻中取厚重,自簡帛書中取率意,彷彿夢回秦漢,作品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當代書家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鮑賢倫的隸書創作和陸維釗「蜾扁」書有異曲同工之處。他也是將碑刻與簡帛書高度糅合,縱觀其隸書精品,有意識地將書寫過程和創作情緒紙面化,有人總結為「書寫性」(見圖2、圖3)。

鮑賢倫作品

圖2 鮑賢倫隸書中堂

圖3 鮑賢倫隸書條幅

可含有行草的連帶、飛白色彩,走草隸的新樣板。

思考三

剖析陸維釗的行書,不亞於他的楷書和篆隸。行草書楹聯代表作「天地乘龍卧,關山躍馬過」,如行雲流水,揮灑自如,古樸間蘊藏新意,靈巧中寓含莊重。

行書筆法滲透到隸書創作中,用筆的速度變化直接影響著線條質感的變化。行書筆法速度較快,書寫起來又不完全失去隸書的造型。它給書家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表現手段。行草書連帶的筆畫直接融入隸書,就表現在用筆上起倒提按、八面出鋒,其特點為勁、枯、快、活。

「面壁十年圖破壁。」細細觀摩,陸維釗「蜾扁」書運筆之快,彷彿給人一種洶湧澎湃之勢的感覺,像一匹脫韁的野馬撲面而來。這種用筆正好突出了線條的蒼茫與生辣,被叫做草隸或隸草。

可融入金石氣息,使厚重的隸書更添蒼茫、渾厚的感覺,更有質感。

思考四

通常說「書存金石氣」,意即書法作品中蘊涵古代金石文字的雄渾和古樸氣象。但直接用柔軟的毛錐在宣紙上追求於青銅器和石刻上所表現出的金石趣味,的確需要一定的功力沉澱。

第一是要雄渾,有「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十美。第二是要古樸。陸維釗「蜾扁」書將隸書融入篆書,同時加上北碑的金石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其筆下,隸書呈現出豐富的對比景象,有曲直、有收放,都以圓筆為統帥,使其隸書線條金石質感十分強烈,打破漢隸定勢,拙趣滿紙。

陸維釗「蜾扁」書借鑒和吸收了古代鐘鼎器皿和磚瓦銘文的獨特意趣,耐人尋味。他作為著名書法教育家,走南闖北,接觸了大量的古代鐘鼎器皿和磚瓦文字,並收藏了大量的拓片;從而使他寫出的「蜾扁」書,筆畫瘦勁精勁,古趣盎然,別具一種創新的自然之美。

當代隸書名家歐廣勇、侯開嘉和毛國典的作品就充滿了對陸維釗等先賢的繼承,又不排斥時代的審美。經過長期的「加工提煉」,由清雋入簡古,終成現在的「書存金石」面貌(見圖4)。

圖4 歐廣勇、候開嘉、毛國典隸書對聯

可將顏楷與隸書無間相融,簡樸中透出大氣。

思考五

清朝乾嘉年間的伊秉綬,獨具匠心地將顏真卿楷書中的「篆籀氣」與其漢魏風骨相互摩合,使隸書又異峰突起。他深受顏書圓渾厚實的影響,人們形容伊隸:「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其字一反常態,雄視天下。那獨一無二的風格,品味之後又覺得合乎藝術辯證規律,這就是伊隸的無限魅力所在(見圖5)。

圖5 伊秉綬隸書橫幅

陸維釗早年在顏體上下過苦功,其「蜾扁」書還改變了「伊體」過實、缺少斑駁和飛白的缺陷,總結出「以虛筆變其太實,以濃淡使其心得,以草意使其活潑,以速度顯其氣派」,並大膽運用沙筆飛白,形成一種「虛實、斑駁、蒼茫」的新風貌,並影響了許多書家繼續研習伊隸。

陸維釗「蜾扁」書總體上可看成是清代碑學和民國書風的承繼和延伸。通過筆畫的外拓,使隸書產生了顏體楷書般渾厚、粗獷的效果。從筆畫上看,因為與行書的糅合,不再刻意表現「蠶頭雁尾」,代之直入直出的寫法,靈動輕盈取代了朴茂拙厚。其作品處處表現出不薄今人厚古人、轉益多師為吾師的藝術風采。

陸維釗「蜾扁」書的這種「隸味」是「我寫漢隸成我隸,我取漢法為我法」的風格所在。我們學書法,誠宜師其法學其意,從古人處探索自己的路子。

(本文系2017年《全國優秀書法教育論文集》入選稿件,作者工作單位:浙江省瑞安市安陽大廈塘河整治辦)

推薦閱讀:

生活的常態是怎樣的?
關於死亡
害怕,這場內心恐怖戲
人生百忌!忌負面思考!(3)
勞動最光榮嗎?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