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年柳色最撩人:古人筆下的綠柳情

  柳色,在初春的綠意中獨領風騷。明代著名戲曲家高濂在《遵生八箋·春時幽賞》中寫柳:「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鵝黃,二月,嬌拖鴨綠,依依一望,色最撩人。若截霧橫煙,隱約萬樹;欹風障雨,瀟洒長堤。」從鵝黃到新綠,再到綠柳如浪,春三月,柳色月月不同,舞動了整個春天。所以古人說「春在柳色中」。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用柳色來描繪春天。「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詩人們寫下了無數詠柳的詩句。其實,在古人心中和筆下,這柳,不只是送來春的喜色,綠柳也寄寓了更深沉的情懷。

  依依的惜別之情

  

  古人分別時要折柳相送,這是當時一種很流行的民間習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為一種時尚。「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古人折柳贈別,是因為「柳」和「留」為諧音,既表達依依不捨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鄉,宛如柳木隨遇而安、發展壯大。唐代長安城東郊的灞橋上設立驛站,凡送別親人好友東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橋後才分手,並折下橋頭柳枝相贈。久而久之,「灞橋折柳贈別」便成了特有的習俗。折柳送別最早的淵源還是《詩經》中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柳條綿綿悠長,纖細如絲,表達了依依的眷戀和絲絲的牽掛之情。隋末無名氏《別詩》中寫道:「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王維在送朋友時,也吟誦出「客舍青青柳色新」詩句,抒發詩人對朋友深情的離別之意。李白《憶秦娥》中寫道:「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更是用柳色把這種離別之情寫得無限傷感。

  刻骨的相思柔情

  

  在春深似海的日子,相愛的人因為不能在一起,繁華的春景最容易讓人產生寂寞和傷心,人的感情似乎變得格外脆弱,春天的思念就特別的傷感。「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這是南宋詞人吳文英《風入松》中的詩句。吳文英是宋代男人中的「情痴」,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與一位傾心女子相戀十年,正當嬌媚之時這位紅顏就香消玉殞,美好的戀情成為他一生的追憶,他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所以面對依依的垂柳,他感嘆道:每一縷柳絲,都寄託著他的一分相思。把戀人的思念和柔情展示得淋漓盡致。詩人陸遊,在春天的沈園與昔日的戀人表妹唐婉相遇,寫下了「滿城春色宮牆柳」的感嘆,借濃蔭碧綠的柳色表達了對愛妻無限的眷戀和刻骨銘心的思念!歐陽修的《長相思》:「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把春天的思念寫得痛徹心扉。

  哀婉的美人春思

  

  古人常用柳來形容女性,柳條婀娜的神態很符合中國古代文人對女性的審美情趣,因而常常用柳樹的婀娜多姿來形容風情萬種的美女。柳葉瘦長微翹,就像女性彎彎的眉毛。「風擺楊柳」則形容丰姿綽約的婦女走路的姿態。曹雪琴就用「弱柳扶風」形容黛玉的腰肢和體態。白居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而韋莊《女冠子》「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則以柳葉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既然用柳來形容女性,許多詩人就以柳來形容美人的情思。如晏殊在《訴衷情》中寫道:「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風,牽繫人情。」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閨女子的妖嬈風姿。柳如美人,美人似柳,柳芽茁長的春意,吹拂柳條的春風,以及柳枝上的鶯啼,柳樹間的煙鎖,無不牽繫著閨中美人的情思。詩人溫庭筠用「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來形容女子的春思與夜俱深。

  傷悲的惜春之情

  

  柳絮紛飛,預示著春將盡。眼看春天即將逝去,文人騷客、深閨女子都會有韶華易逝、青春難駐的感慨。於是人們又因柳絮飄飛產生容顏易老的傷感,便油然而生惜春和傷春之情。當朱淑貞看到「樓外垂楊千萬縷」,「猶自風前飄柳絮」時,在《送春》一詞中寫道:「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把酒送春春不語,黃昏卻下瀟瀟雨」的詩句,表達了她對青春美好年華一去不復返的哀傷不已的追戀。《紅樓夢》中林黛玉在《唐多令·柳絮》一詞中寫道:「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嘆今生、誰舍誰收?」黛玉不但是借柳絮來感嘆自己的不幸身世,也是對她自己將要到來的悲慘結局的無可奈何的哀嘆。

  此外,古人還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同心宜同折,故人懷故鄉」等詩句,借柳來表達魂牽夢繞鄉愁。因「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等詩,賦予柳堤上、柳蔭下表達綿綿愛情的象徵。


推薦閱讀: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典型蒙古人種的形成與史前擴張 - 5
古人一字詩
月末好文回顧 | 現代中醫不及古人的根本原因_PourSky
與愛的TA一起來讀!「情」字飛花令,感受古人詩詞間的浪漫

TAG: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