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深度游 穿越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
新浪博客2012年6月25日 導語:坐落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由南京市內乘9路、游1、2、3路、20路車以及地鐵就可達明孝陵公園。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 2003年7月3號決定,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茅山西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合葬於此。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約100米過御河便進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其不同於歷代帝陵神道成直線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勢建造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節點處安放石像生來控制空間,形成一派肅穆氣氛。石像生下鋪墊有完整的六朝磚,使其600年來沒有下沉。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些石獸體現了皇家陵寢的禮儀要求,各有寓意:獅為百獸之王,顯示帝王的威嚴,它既是皇權的象徵,又起到鎮魔辟邪的作用。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獬豸是一種神獸,獨角、獅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觸有罪的人;駱駝是沙漠與熱帶的象徵,它表示大明疆域遼闊,皇帝威鎮四方;大象是獸中巨物,它四腿粗壯有力,堅如磐石,表示國家江山的穩固;麒麟是傳說中的「四靈」即麟、龜、龍、鳳之首,它是披鱗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獸,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徵「仁義之君」和吉祥、光明。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戰、統一江山的重要坐騎。明孝陵神道的 6 種石獸中,以象為最大,重達 80 噸,當時為了將這些石獸運抵明孝陵。
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全長615米。石獸的盡頭,神道折向正北,至欞星門,長250米。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稜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雲龍紋。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通常望柱均置於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則置於神道中間,這也是朱元璋的獨特之處。石望柱之後,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別列著4對身著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將。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墓區的建築大體分為兩組:第一組神道部分,從下馬坊起,到孝陵正門;第二組是主體部分,從正門到寶城、明樓、崇丘為止。現存建築有神烈山碑、禁約碑、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及神功聖德碑、孝陵殿、大石橋等。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有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著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家第一陵。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2003年7月,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遺產成員。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形似北斗七星,過欞星門折向東北,便進入陵園的主體部分。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這條正對獨龍阜的南北軸線上依次有:金水橋、文武方門、孝陵門、孝陵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等建築。陵寢建築都是按中軸線配製,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築大多毀於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現僅存下馬坊、禁約碑、內紅門、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築。
明孝陵修建工程從洪武十四年(1381年)動工,於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體工程,明皇室先後調用軍工10萬,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至永樂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一是導引建築的神道,二是陵寢主體建築。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
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後被毀。現在的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牆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根據《中山陵史話》等書籍記載,這裡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門,但毀於戰火,清代在中門的基礎上改建碑殿,並豎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過多次重創,尤其清代咸豐年間的戰火幾乎讓明孝陵地表建築毀於一旦,這塊「治隆唐宋」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時親筆題書,碑高3.85米,寬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頌揚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當時,康熙手書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現在的御碑也是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還看得到一道補過的裂痕。
本來人們可以從石碑左右二邊繞過,而在1980年代以後,整個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頂;所以現在要先從御碑殿出來,才可以看到龜趺的後面。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碑亭後原建有兩御亭,西邊叫宰牲亭,東邊的稱具服殿,今均已毀壞,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欄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見到64個石柱的基礎,由此可以想像當年享殿的規模是很大的。
現在的享殿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復建,比原來的要小得多,內供奉朱元璋畫像。享殿後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當年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
明孝陵改變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宮制度和十字軸線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宮布局建立「前朝後寢」三進院落制,開創了陵寢建築平面呈「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並一直規範著此後明清兩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設規制。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600多年前,朱元璋在明孝陵前建造了一座城門來看守自己的帝陵,稱作「方城明樓」。遺憾的是,晚清太平天國一場戰火燒毀了明樓屋頂,令這座明孝陵現存體量最大的建築遺存徒剩四壁,每壁各有一個寬5米的拱形門洞,外觀如一個城堡,故俗稱「四方城」。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台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牆,用13層條石砌築。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方城的後面是朱元璋及皇后馬氏合葬的地宮俗稱「寶城」,是一個直徑約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在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有關部門採用先進的精密磁測,證實朱元璋墓的地宮就在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從沒有被盜過。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十萬株,養鹿千頭。因屢遭兵火,明孝陵除陵寢地宮外,現僅存神道、下馬牌坊、大金門、四方城等。
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之一。歷經600餘年的風雨之後,近年來寶城牆體出現了局部坍塌,牆面剝落,個別地方因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縫。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南京市文物部門先後投資300多萬元,採用東南大學古建築專家的保護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對牆體進行了維修,如「縫合」裂縫,整平「牆面」,對變形的牆體進行修補和防水防滲漏「手術」。為方便遊客一睹「龍脈」真容,還修建了一條青石板遊覽步道,讓遊客能登上寶頂看到明孝陵全貌。
不過,此次修復爭議很大,然而圍繞著這個新建的「明樓」,古建築保護專家提出了種種質疑,很多人認為這次修復對很多遺址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毀壞,這樣的修複利大於弊。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一些專家認為,這樣的修復實際上破壞了原建築,已經拆除的牆體、鑽孔的台基,都是不可逆的。其實,對於如何修復古建築的問題,不僅僅只是考問明孝陵這類世界文化遺產該如何保護,在我國許多地方都存在類似的難題。
明孝陵處于山清水秀的環境之中,周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築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里,陵寢主體建築當年建有紅牆圍繞,周長2.25公里。
南京明孝陵(圖攝:新浪博客/ 老湖)
這次的明孝陵之行,雖然只是蜻蜓點水似的快速瀏覽,不過這座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雖然沒有西安秦皇陵那般氣勢,不過其布局與建築有著獨特的特點,如果還有機會,依然值得再去,徜徉明孝陵,可以在這裡慢慢回味一下中國古代建築學的深奧之處。
推薦閱讀:
※南京南站現在有寄存行李的地方嗎?附近有嗎?
※為什麼經常有人說南京是安徽省會?
※王思潮:我沒說外星人明年來南京
※南京這些神秘代號,藏著你不知道的故事(下)
※南京人,才是真·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