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十個女人

一直以來只是會在3月的某一天的下午里突然發現怎麼辦公室的女同事都忽然不見了,才恍然大悟今天是三八婦女節。不過今年有點不同,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就不斷的被「提醒」了,還換了一個很與時俱進的名字"女神節"(到底是3.7還是3.8,我真沒搞清,為什麼不是3.9呢)!看來2016年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年份,不但是虛擬實境VR元年,還是女神節元年,VR+女神=什麼也不用我說了吧,男生們都懂的了,誰還會相信什麼經濟危機了呢,我是絕對不會信的!

在VR來到之前,我覺得在這個特么有意義的日子裡,還是要「點評」一下我心目中的「女神」們,不然以後人人都VR的時代,誰還管你這些「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女神呢?!其實我這個資深的美術生也要奉勸一下正想準備報考美院的小鮮肉美術生,其實美術真沒什麼用,如果你對以下的這十位女神產生不了任何「興趣」的話,我建議你還是趕快轉填其他專業吧!

好了廢話不多說,上圖!

第十位 馬奈大叔畫的《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我把這畫擺在第十位並不是因為他畫的比其他九個作品要差(其實畫得也不怎麼好),而是我認為如果不是因為這張畫的出現,可能連婦女節也不會有。所以作為開篇非說說這張畫不可。

據說,馬奈大叔也是抄襲了比他早200年的男神提香的《田園合奏》,兩幅畫都是兩位衣著整齊的男士和兩位衣不遮體的女性。但是馬奈卻被批評為不道德,還有人推測這兩個女性都是妓女(我覺得看著挺古典的啊,為什麼不是女神?)

19世紀的法國不比16世紀開放嗎?為什麼《草地上的午餐》會給人更多的不安和性暗示?

田園合奏

提香的田園合奏的表現手法在他的畫里裸體的女性並不表現出和身著當代服裝的男子以及背景建築一致的時代感,而是回頭從古典時代尋求靈感,有說法認為,兩位女性分別是悲劇詩歌和田園詩歌的繆斯女神的化身,是畫中兩位男性幻想出來的。文藝復興時期神話故事也是藝術家們可以自由發揮刻畫裸體的自然美的重要題材,因而當提香將畫中的女子與神話因素相聯繫之後,以裸體的方式展現也就自然而然被人接受了。反觀馬奈,他的作品則更加寫實。它並不像提香的田園合奏那樣有古典神話的色彩,而是描繪巴黎近郊以賣淫而出名的公園,同時刻意模糊的背景將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裸體女性和穿得像紳士的男士對比。沒有了神話的外衣,再加上強烈的視覺刺激,這樣的聯想使得這幅作品更加備受爭議也就不足為奇。我更相信,這張畫不但刺激了守舊的法國藝術沙龍,更刺激了後來的波伏娃和她的《第二性》。所以我就把這張現代女性主義開山之作作為開篇。至於是一個,還是兩個,她們叫什麼名字,沒所謂啦!

第九位德拉克洛瓦《墓地孤女》

墓地孤女

可能大家更熟知他出現在初中美術課本里的《自由引導人民》,不過我真心覺得那自由女神實在畫得太丑了,所以把她踢出了十大之外,取而代之的是他另外一張名字不大出名卻經常出現另一張代表作《墓地孤女》。如果你不知道這張作品,不要緊,問一下度娘,然後你會很驚訝的發現,度娘會把她和蔣雯麗阿姨放一起,為什麼呢?原來蔣阿姨會經常說起她因為考試時模仿這張名畫的悲慘形象而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的故事。

第八位米萊斯《水中的奧菲利亞》

水中的奧菲利亞

奧菲利亞可能是在維納斯、夏娃、聖母瑪利亞、聖安娜之後在繪畫作品中出現得最頻繁的經典女性形象。她是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中的悲劇人物。她的愛人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皇室的黑暗讓純情的少女飽受心靈的折磨,最終選擇了死亡。以奧菲利婭題材的西方繪畫,數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米萊斯(SirJohnEverettMillais1829-1896)的作品最有名。米雷十歲左右就展現繪畫天才,十一歲獲得皇家美術學院附屬美術學校的入學許可。1852年以《奧菲利亞》一舉成名。

畫中奧菲利亞純潔善良,曾經是無憂無慮的。當她邁入青春的門檻後,絢麗的生命之花卻漸漸枯萎。在父親和戀人的對立世界中,奧菲利亞失了方向。戀人厭惡她、唾棄她,父親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美麗的奧菲利婭帶著絕望之後的漠然神情,緩緩沉入死亡的深淵。她一邊凝望上帝,一邊低吟著祈禱之歌「不要介意我的不幸」。也許,只有死亡才能接受她的不幸。明暗交織的色彩和少女彷徨的神情使整幅畫充滿了凄美的浪漫主義情懷。

第七位杜尚《下樓梯的女人》

下樓梯的女人

這張《下樓梯的女人》可能是這十位女神中最不像女人的女人,也是最看不懂的女人。如果不了解杜尚的生平、藝術觀、生活理念,冒然來欣賞這幅畫,肯定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即使你了解這些背景,再來欣賞這幅畫也仍會感到力不從心,不知從何下手。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場面,來徹底地感受一下這種離經叛道的藝術舉動:一個人把從市場上買回來的、光潔的男用小便器直接送去參加紐約獨立派畫展,把它立起來靠在牆上,並美其名曰《泉》,令人感到是對安格爾名畫《泉》的褻瀆和不敬;從市場上買來廉價的《蒙娜麗莎》印刷品,並給這位優雅的女士隨意添上兩撇小鬍子,最後不無得意地取名為《L.H.O.O.Q.》(法文意思為她的屁股熱烘烘)這就是杜尚,一個在西方藝術史上,石破天驚,讓許多人匪夷所思的藝術家。他隨心所欲地冒出許多奇怪的念頭,輕而易舉、玩世不恭地就顛覆了人們心目中對藝術的神聖。他就認為生活的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他高興什麼就是什麼,他曾經認為:從事藝術的不必繪畫,雕塑也不必創作作品。因為,生活既是藝術,藝術是現成的。

下樓梯的裸女

《下樓梯的裸女》是杜尚對傳統繪畫進行徹底改革的決定性作品。據說,他曾經在一個搞攝影的朋友那裡看到了一張重複曝光的底片,底片中連續動作互相重疊的現象,給了畫家很大的啟發。不過在這幅畫上,客觀的人物形象不是畫家所考慮的,他把下樓梯的裸女分割成一塊塊有線條組成的形狀,我們隱約中能看到許多重疊的動作狀態。這幅畫在1913年沙龍參展時,評委以其「超出了人們所能忍受的限度」為由拒絕了它。不過被法國沙龍拒絕可是大師們最高的榮譽,馬奈、梵高等大師都被拒絕過,因此被主流拒絕的女人自然也能進入我們十大女神的排行榜中。

第六位安格爾的《泉》

哈哈,說道杜尚的《泉》怎能沒有安格爾大師的《泉》呢?她能進入十大絕對是實至名歸,無可挑剔。我也是因為在學生時期經常在路邊看到中國某位大師的著名油畫作品才認識安格爾的《泉》。

第五位《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

《勝利女神》是我的榜單中唯一一個雕塑作品,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頭和手只有翅膀的女神,更是一個找不到作者的藝術作品。你可能會問我,為什麼不選羅浮宮鎮館三寶的另一件雕塑《米洛的維納斯》呢?其實很簡單,她讓我浮想聯翩。除了會想起我非常喜歡的前衛藝術家伊夫克萊因的藍色作品外,還會聯想到勞斯萊斯和最近終於抱小金人歸的李先生的鮮肉之作《泰坦尼克號》里的場景。可見著名藝術作品形象暗示對後世的價值觀判斷是起到多麼大的影響。

伊夫克萊因的作品

勞斯萊斯標誌

小李子的泰坦尼克號

第四位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

大家一看到這作品,相信不用我多說也知道她是誰了吧,對!就是瑪麗蓮夢露,人人心目中的女神!一說起這作品,我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我——是——認——真——的!我認為這是二十世紀女權運動以來最偉大的勝利。雖然安迪沃霍爾改變不了人們對於女性、女明星的觀感,但他成功地把瑪麗蓮夢露的形象符號化並植入到生活之中。可能,在波伏娃看來,安迪沃霍爾只是把瑪麗蓮夢露為代表的女性形象變成了消費附屬品。但是,在消費品充滿著社會的今天,按照「消費者可能反被『消費』」的觀點看來,我們似乎徹底地被瑪麗蓮夢露「消費」了一把!因此可見,深入人心遠遠比猜度創作者的意圖來得重要和意義深遠。

第三位維米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越是神秘的女人,越是迷人。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也是畫家抓住了大部分觀賞者心理的高明之處。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一幅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小的油畫,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彷彿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荷蘭藝術評論家戈施耶德認為這是維梅爾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麗莎」。這幅作品在1999年,被英國作家特雷西雪佛蘭創作成同名小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虛構了這張傳世名畫的背景歷史,講述了一段17世紀的感人愛情故事。該小說已經被翻譯成3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2003年曾被拍成電影。一幅油畫,一部小說,一部電影,可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藝術魅力。

第二位達芬奇《蒙娜麗莎的微笑》

蒙娜麗莎的微笑

說到「神秘」和「迷人」這兩個關鍵詞,《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和《蒙娜麗莎的微笑》的微笑還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如果說《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一幅油畫,一部小說,一部電影的話,那麼《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N幅油畫,N部小說,N部電影!明明是一張油畫,怎麼說是N幅呢?你錯了!不信可以問問度娘

「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複製、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用顯微攝影技術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同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根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被畫時披著一條表示悼念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那幅顯示一個更顯年輕的女人披著漂亮的面紗;另一個證據是,拉斐爾當年在達·芬奇作這幅畫時曾經作過速寫,速寫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圓柱,這兩根圓柱出現在倫敦的肖像畫里,而盧浮宮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居然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

看!這回懵了吧!所以N幅油畫既然那麼有故事,自然就會有N本小說和N部電影跟在後面了呀!

第一位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當時是為佛羅倫薩統治者梅第奇家族的一個遠房兄弟繪製的。此畫表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於左右的情景。這幅作品是為裝飾勞倫佐·梅第奇的別墅而作的,作於1485年間。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著惆悵。

為什麼我把這張放在了第一位,很簡單:因為維納斯是愛神,愛,是永恆的主題。雖然安格斯的《泉》同樣畫的是維納斯,但相比之下那個維納斯明顯庸俗low爆了。所以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是我的十大女神之首!

既然大家都不喜歡「婦女」這個稱呼,不管今天是什麼節,最後還是必須來一句「女神們快樂」!

(來源:摩登氧分 作者:龍爺)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郭偉_NQ1725
推薦閱讀:

太聰明的女人,沒人不要
中年女人也瘋狂
女人嫁不出去和男人無關
豐滿女人

TAG:藝術 | 重要 | 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