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中華之「禮」的當代價值

重拾中華之「禮」的當代價值

(彭林)

(語文報高考版)

東西方文化,是當今世界的兩大文明,兩者的關鍵區別究竟何在?梁啟超說:「中國重禮治,西方重法治。」錢穆讚揚此語「深得文化分別之大旨所在」。數十年後,錢穆又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

在中國文化中,禮是理的同義詞:「禮者,理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孟子以禮為盡人皆有的四個善端之一,無禮者謂之非人。

在中國人看來,人是按照禮、也就是理性要求來生活的,其他動物則不能。人有文化自覺,不可與鳥獸同群,通過禮自別於禽獸,對於中國人而言,禮是人生第一要義。禮也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區別。孔子作《春秋》,欲為萬世龜鑒。春秋亂世,本質上是文明與野蠻的鬥爭,即「禮」與「非禮」的鬥爭。而歷史的進步,是在文明戰勝野蠻之後。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修身的主要門徑。中國文化要求人們努力修為,勉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聖成賢,其間的取徑,則是禮樂人生、內外雙修。因此,中國人在童蒙教育階段即教以禮,不學禮,無以立。從束髮開始,每逢人生的轉折點,也都會寓教於禮,通過冠禮、婚禮、相見禮、飲酒禮、射禮、喪禮、祭禮等一系列「人生禮儀」進行指導,在總體上維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禮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國幅員遼闊,各方發展不平衡,各地風俗更是歧異,對政府而言,如果沒有統一的行為規範,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像。經過兩千多年的經營,禮超越於方言、風俗之上,彼此說話可以聽不懂,年節習俗可以互議,但在禮的層面上卻能彼此認同,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是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統一趨勢的深層原因。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聖經》的說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惡,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靈魂。而中國文化是人為中心的文化,從周公制禮作樂起,民本主義迅速崛起,天意與民意幾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識抬頭,人性本善,人的靈魂不僅要由自己來管理,而且能管好。禮是把抽象的道德轉換到操作層面的不二法門,惟有經由禮,道德才能落實到人的身上,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今天在社會秩序方面出現的種種亂象,包括某些國民出境旅遊的種種不文明現象,歸根到底是行為「失范」。

禮儀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標誌。中華五千年文明,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東方禮儀,甚至遠播東亞,推動了朝鮮、日本文明的進程。中國文化中的禮,與修身、齊家密切相關,內涵極其豐富。社會在飛速發展,中華禮儀也定能完成現代轉型,再度輝煌。

(節選自《人民日報》)

  1.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故禮者養也。(《荀子·禮論》)

(1)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

(2)荀子屬於先秦百家中的_______。

(3)荀子認為禮義因何產生?請根據選文簡要概括。

2.①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孟子·離婁章句下》

②察理不精,故有二者之蔽。大人隨事而順理,因時而處宜,豈為是哉?——朱熹《孟子集注·離婁章句下》

(1)從朱熹的註解看,朱熹已將儒家的「禮」理解成「_____」。

(2)所謂「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指的是什麼?請結合朱注,聯繫當今社會中的請客送禮等現象,簡要辨析。

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兄則以嫗,大親則已矣。故曰,至禮有不人。——莊子

良好的禮貌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這三則材料對「禮」提出了不同的認識和看法。請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題目,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


推薦閱讀:

譚安奎:公民間關係、慎議政治與當代自由主義的國家觀
當代女人如何愛男人
走進當代學者 | 樓宇烈:《四書要義》
當代書壇丨書法家——歐亮
【李伯安】中國當代畫壇的殉道者/用生命繪製巨作《走出巴顏喀拉》

TAG:價值 | 中華 | 代價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