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何拋產撤資?
昨日,李嘉誠開始減持A股!這次減持的是其家族在A股唯一的上市公司長園集團。繼此前多個變賣中國房產撤資的動作後,李嘉誠這次連A股也賣了,折射出的信息讓市場產生擔憂。李嘉誠接連拋售香港、內地房產以及股票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最近一兩個月來,85歲的李嘉誠罕見地動作頻頻,不僅事涉數百億資產跨洋變動,而且關係到是否要撤離其發家與繁榮之地:香港。1940年從廣東潮州逃難到香港的李嘉誠,白手起家創立了一個旗下公司市值約1萬億港元的商業王國。愛他的人,視其為「超人」;而討厭他的人,則將他稱為「奸商」、「吸血鬼」、「萬惡的資本家」。他曾經堅稱「愛國、愛港,永不遷冊」(香港人將公司遷移註冊地簡稱為「遷冊」),但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記黃埔發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們最為熟悉的超市。不過,10月18日,和黃再次公告暫停出售。10月9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已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國慶長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在內地,他以60億元人民幣的底價叫賣其在上海陸家嘴開發的首個寫字樓項目「東方匯經OFC」,同時宣布拋售位於廣州的西城都薈廣場。故事的另一面,則是李家在歐洲的頻頻收購:從2000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購買英國」——他們已經或者即將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的市場,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此外,港口、機場與金融市場業務也在李氏收購範圍之內。在歐洲大陸上,李嘉誠還分別以13億歐元和97億港元的巨額出資,拿下了奧地利3G通訊業務,以及荷蘭最大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權。據不完全統計,自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1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這其中,歐洲地區佔比高達96.75%。根據李家旗下主要平台和記黃埔2010年中報,公司息稅前利潤中來自香港的部分佔到了36%,總額高達65.5億港元;到2013年中報,香港資產貢獻的利潤卻只佔其中的17%,總額下降到49.8億元。一買一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又意味著什麼?「生意規模大小會隨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情況而作出決定」就在2012年8月的中期業績會上,李嘉誠還表白說:「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我說話很少那麼堅定。」但僅僅一年之後,李就開始售賣香港資產。是什麼原因,使他出現了180度的大拐彎?2013年初的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罷工事件,被普遍認為是一根導火索。據港媒報道,3月28日,一批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商工人(非正式工人),不滿工資15年來有減無增,發起罷工,前後歷時40天,成為香港二戰後最長的一次工人運動。世界上最大的這個私營貨櫃碼頭,隸屬和記黃埔港口集團,碼頭工人大多受雇於外判商——從某種程度上說,李嘉誠並不是工人們的直接僱傭方,也非談判對象。然而,工人們卻將矛頭直接指向了他。他們在位於中環的長實總部門前拉起橫幅:「全球華人首富,剝削工人致富」;「養起李,養不起家」。並將李嘉誠的大頭像畫成青面獠牙的「吸血鬼」模樣,五一勞動節時,甚至在門前舉行為李嘉誠「招魂」的儀式。不僅如此,罷工工人們還前往李嘉誠位於深水灣的私人住所示威。並且發起「罷買行動」,在李嘉誠旗下商鋪「屈臣氏」、「豐澤」、「百佳」等門前堵塞行人,呼籲市民罷買長和系的所有商品。更有學生志願者越過保安人員,進入長江中心7樓舉行董事會的會議室。長江中心自此之後封閉底層通道,只剩一個狹窄的通道作為入口。這種情形,至今依然沒變——2013年10月15日,記者在長實集團門前看到,每個門口都有兩個保安把守,需要亮牌才能進出。「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說。施祖籍寧波,3歲時來到香港,現在是地產界領袖之一。二戰後的這些新移民,支撐起了香港經濟的騰飛。他也經常參加各種遊行示威,但大家都會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表達訴求,而這一次,工人們似乎有些「過」了,「爭取權益可以,但不能搞人身攻擊」。外界很難知曉這一事件對李嘉誠的真正影響,只能看到一個顯著的變化是,他一改20年來的習慣,罕見地缺席了2013年的中期業績會。過去,李嘉誠在集團發布中期業績和全年業績,以及周年股東會時,都會見傳媒。往年發布會上,真正涉及長和系公司的問題其實鳳毛麟角,大多數都是詢問李嘉誠對香港各種事情的看法,比如樓價會不會漲,比如該不該修第三條機場跑道。這種感覺,就好像迷茫的人們求萬能的神明指點明路。以至於港人都戲稱,其一年三次的記者會就猶如一年三次的「港情咨文」。然而,李嘉誠2013年卻缺席了這一盛會。直至9月17日,李嘉誠突然出現在一個傳媒飯局上。據香港媒體報道,該飯局原本是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邀約的傳媒午宴,臨近結束時臨時加座,打著藍色領帶的李嘉誠現身,滿臉笑容和媒體聊了一個多小時,「無所不可問,無所不可談」。但在這次聊天中,在座媒體人卻感受到,李超人對香港現狀處處表現出悲觀。李嘉誠以「好靚的玻璃」比喻香港,「看著好靚,但不小心打爛它也好容易」。對於撤資傳聞,他依然回應說不會遷冊,不過,這次又加了半句:「但生意規模大小會隨香港及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情況而作出決定,股東的利益,我也要負起絕對的責任。」據香港媒體報道,不知是否出於有意,臨走拍照時,李嘉誠還展示了一雙黑色的筆,上面刻著:「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出自《管子·乘馬》。高度壟-斷,漸漸引起香港人反感早在多年以前,李嘉誠就曾婉轉表示:若是香港人真的不喜歡他在香港投資,他可以把資金投到別的地方。儘管那次後他立即表示十分愛港,不會撤資,但在過往多年中,他曾經多次重新調整投資重心。但不管如何調整,香港始終是李家的重地。李嘉誠從塑膠花發家,隨後涉足地產,並不斷擴張到金融等各行各業。如今,香港人的生活已經與李超人緊緊地綁在了一起——賣家電的豐澤電器屬於他,藥房屈臣氏屬於他,把營業廳開在街頭的「3」品牌運營商屬於他,賣百貨的超市百佳屬於他。如果住在香港島和南丫島,你用的電也屬於他,房子也很可能是他開發的——多年來,香港一直流傳著一組數字,說李家旗下公司開發了香港1/7的住宅單位。「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一名小學生曾在作文中如此戲稱。如此高度壟-斷,漸漸引起香港人反感。在這種反感背後,是香港社會貧富差距的變化。在香港,一方面是以李嘉誠為首的各大家族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卻是驚人的貧窮。2012年,香港反映貧富差距的實際基尼係數高達0.537,創40年來新高。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中非共和國。很難想像,這個亞洲最發達的經濟體內,還有10萬人只能住在用鐵絲網紮成的「籠屋」。2010年,一本名為《地產霸權》的書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依據這本書的論述,現時的香港社會,基本被六大家族——長和系的李嘉誠家族、新鴻基的郭氏家族、恆基兆業的李兆基家族、新世界的鄭裕彤家族以及九龍倉的包氏和吳氏家族和中電集團的嘉道理家族所操縱。在香港經濟起飛的時候,他們依靠自身的聰明和冒險精神,抓住機會壟斷了香港的地產市場。作者潘慧嫻曾經擔任新鴻基地產集團創辦人郭得勝的私人助手長達八年,其後加入了另一個大發展商嘉里建設。其依託公開的經濟數據和自己的切身經歷,將十幾年來港人熟悉的大小事件串聯在一起,描繪了一幅觸目驚心的超級寡頭壟斷經濟命脈的景象。香港民眾似乎在一夜之間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地產霸權」四個字成為了高頻辭彙,屢屢被民眾引用。而作為六大家族之首的李氏家族,更是成為了眾矢之的。許多港人堅信,香港社會的「淪陷」,李嘉誠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壟-斷,成為火力最集中的一個靶子。反壟-斷,成為港人的普遍要求。但香港在這方面卻動作遲緩,成為少數在這一問題上落後於國際慣例的經濟體系。另一個讓香港底層民眾大為不滿的現象是,多家工會長期努力爭取最低工資立法,但進展緩慢。直至2010年11月,香港立法會才通過最低工資立法,確定香港的最低時薪為28港元,兩年後,因民眾不滿才又調至30港元。而對於與最低工資配合的標準工時,港府也遲遲沒有討論。如此種種,讓許多港人認為香港財團們間接或者直接干預了不利於既得利益集團政策的出台。贏了很多錢,卻輸了尊敬,不是他願意看到的2012年3月,依照基本法,香港換屆,梁振英當選。而李嘉誠支持的卻是梁的對手的唐英年。特首選舉期間,李嘉誠公開表示,不熟悉梁振英,「就像做生意一樣,不會支持不熟悉的人」。選舉當日,即便明知梁振英已勝算在握,李仍然將票投向了唐英年。梁當選後,在2012年5月的長和系股東大會後會見傳媒時,李嘉誠指梁振英最重要是思考如何服務港人,創造安居樂業的環境,捍衛法治和自由,一定要遵守基本法。對於土地政策,李嘉誠稱,如果推倒樓價,並不符合港人利益,認為土地政策要得體、有心,顧及整體港人願望。然而,話音剛落,2013年2月,梁振英便推出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嚴酷的樓市調控政策:非港人購入工商和住宅物業,需要繳納15%的額外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港媒將此稱為「雙辣招」。辣招出台後,香港樓市進入冰封狀態。李嘉誠同樣成為受害者,2013年2月,為規避買家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長實將位於葵涌的雍澄軒酒店房間分拆出售,引來港府調查,最終已經售罄的項目被迫取消,長實為此損失慘重,不但要退還投資者資金,還要支付利息,並賠償每個買家律師費等共1萬港元。然而,梁振英的舉措還不止於樓市,在其他領域也頻繁出手,比如關閉內地孕婦赴港產子的大門、發布限購奶粉令,以及仿效內地的住房限購令,實行「港人港地」——屆時興建的住宅首次出售及其後30年的轉售對象,都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我很理解李嘉誠為什麼要這麼做。」施永青說。他自稱與李嘉誠並無交情,但作為同是商場中人,他很理解。10月15日,施再次強調這一觀點,他說,如果不是太太勸說,他可能還會拋售更多物業。在香港,現在已經有輿論提出向富人徵收累進稅。在更早之前,多個社會團體甚至呼籲港府專門設立一個「李嘉誠稅」。坊間傳言,李嘉誠對自己的形象在工潮中被醜化感到非常痛心。施永青認為,此言非虛,「人終歸是有感情的,特別是像李嘉誠那麼在乎名譽的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鄭宏泰對此也頗為贊同,他表示,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金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贏了很多錢,卻輸了尊敬,一定不是他願意看到的」。在他看來,李嘉誠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和評價,「我相信,晚上寧靜下來的時候,他一定會想一想這個問題——畢竟,他已經85歲了。」
推薦閱讀:
※李嘉誠愛,巴菲特恨!這項投資讓大佬們操透了心?
※學李嘉誠理財 月投1000元變500萬
※李嘉誠:窮人變富的10種思維!
※水皮:李嘉誠做加法王健林做乘法 都是越玩越大
※李嘉誠父子雄霸天下的秘密 親人未必親信
TAG:李嘉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