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性別歧視拖了中國經濟的後腿
做了7年HR(人力資源)的錢月自曝招聘潛規則:一般未婚女性不招(要請婚假產假);一般生育一孩的女性不招(隨時可能生二孩);已生二孩的女性可考慮(但沒有精力工作)。若工作能力、家庭背景、人脈資源都好,則企業不會考慮上述問題。錢月說,HR也很無奈。一方面,不應該也不想歧視女性;另一方面,業務部門面對因懷孕、生孩子、休產假導致的人手不足也是真心很煩惱。(中國青年報)
儘管我國法律禁止就業性別歧視,但在實際中,這道無形的門檻一直存在,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但也不能說企業有多壞,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只能說這是一種畸形的市場行為,政府應該合理引導,對企業和女性採取相應的政策鼓勵和補助才能維持市場的公平。
老齡化問題對中國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眾所周知中國並非是的移民政策積極的國家,目前移民政策很難抵消一部分老齡化的負面影響。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超過了2億,並且還在不斷增長。現實卻是社會鼓勵女性生育,企業隱形歧視女性,這種互博的做法,讓不少女性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也讓中國的二胎政策大打折扣。
一些企業在招聘時大多不會明目張胆地提出「只招男性」的要求,性別要求往往成為一個「隱性門檻」。一些公司採取「女性簡歷看都不看」的篩選方法,讓不少女性求職者「躺槍」。更有甚者,部分公司故意將已懷孕員工調整到條件惡劣的崗位,迫使其主動辭職。企業的做法表面對自己有利,實際傷害的是整個社會的就業體系,長遠看對企業也是不利。
2015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GI)發布的最新報告,「中國女性對GDP的貢獻率達到41%,處於全球所有地區最高行列。」儘管這一數據令中國女性振奮的數據,但是麥肯錫報告認為,中國女性承擔的無償工作比例高於有償工作。在中國,女性完成的無償照護工作量是男性的2.6倍。
報告還指出,到2025年,中國有潛力推動16萬億元的GDP 增長,平均每年新增1%以上的GDP增長率。如果可以全面消除職場性別差距,那時中國將創造27萬億元的潛在經濟推力,或者正常經濟運行條件下20%的GDP 增長。
2016年,華東理工大學發布「上海女性人才貢獻率研究報告」,該報告全面梳理1987年—2013年總計17年間上海女性人才對GDP的貢獻情況。以大專為人才劃分標準的上海高學歷女性人才貢獻率,在2000-2013年間,平均高出同期同學歷男性人才貢獻率3.6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進入新世紀,滬上高知女性創造的社會財富比男性要多,她們真正「撐起了半邊天」。
女性負有生育、管理家庭職責,但她們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並不比男性差。創造讓女性舒適地工作的環境,增加女性工作的機會,已經不是中國的一種選擇,而是非常緊迫的任務。
文/趙通州
推薦閱讀:
※韓康:中國經濟發展的升級和體制的升級——關於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思考
※中國經濟正迎來五大紅利
※全球市場再拉警報?如何坦然面對新興市場的大級別大地震?
※2014年世界各國地區人均國民財富排名(世界銀行2018.1.30發布)
※三大因素加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