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革命」?以來的西方政商關係

來源:《資本市場》2005年11月刊

西方社會一向沒有類似傳統中國那樣陽奉陰違的重農抑商政策,但工商業也曾被貴族社會視為「卑賤」的行當,商人們的境遇幾可與同期的中國商人相提並論;而在17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之前,西歐各國尤其是英法等國仍然在君主專制的陰影里前行。不過,貴族尤其是新興的資產者為了自己的權益而掀起的革命風暴,向王朝權力發起了前赴後繼、不計其數的挑戰。

1215年6月15日,英國國王約翰窮兵黷武、隨意徵稅等惡行激起了貴族與新興資產者的不滿,在貴族兵臨城下之際,國王被迫簽署並頒布《大憲章》。這一文件後來被稱之為現代自由憲政的淵源。

《大憲章》規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審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雖然憲章惠澤的是貴族、教士、商人和其他自由人,農奴等下層民眾不在其列,但限制政府的權力就是捍衛人民的自由。憲章運動顯示英國已經初露民主政治的端倪。有學者評價說,這是有產者參與政治的結果,因為有產者不希望政治權力侵害自己,保護私有財產不被政治權力侵奪,並將其提升到了憲法的高度。

實際上,《大憲章》簽署之後並非風平浪靜。其影響在都鐸王朝(1457-1603)時期就已經明顯削弱,國王巧妙地將貴族約束王權的英國議會改造為有利於自己行使國家權力的工具。17世紀初,因為國王沒有後嗣繼承王位,都鐸王朝壽終正寢,給了那些《大憲章》的支持者東山再起的機會。就在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權力未穩之時,《大憲章》的支持者再度向王權發起了反擊。

隨後引爆的是1640年的英國革命。內戰,復辟……曲折而反覆,1688年,英國舊貴族與新生的資產者階層達成了妥協,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法治、民主、憲政的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呼之欲出。為18世紀的產業革命奠定了制度基礎。

1689年2月6日,英國光榮革命以英王的退位而結束。實際上,這次「革命」是英國資產者階層和新貴族所發動的一次政變,宣示英國的資產者階層已經崛起,政治上也已獲得了相當的地位。

光榮革命的影響波及到了鄰近的法國,以及隔海相望的美國。

18世紀的法國仍然是歐洲大陸典型的專制國家,神權、王權與等級制度是其統治的三大支柱。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受啟蒙運動中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思想人物的感召,1789年至1799年間,法國爆發了一場大革命,資產者、城市平民和農民推翻了君主專制的政體,產生了激進的共和政府。

雖然後來帝製得以復辟,但革命的意義不僅僅是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壯舉,也不是暴力與謊言所造就的災難,而是開創了民主政治,通過了1789年的《八月法令》、《人權宣言》以及《1791年憲法》、《1793年憲法》。天賦人權、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現代政治原則再度深入民間。

1787年,締造美國的有產者們在《美國憲法》第5條規定:未經正當法律手續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凡私有財產,非有相當補償,不得佔為公有。有產者認為,政治職權是暫時的,私有財產是長期的,不能讓政治職權隨意侵奪財產。

英國光榮革命、美國制憲、法國大革命……,西方思想人物的探索與有產者的行動終於確立起憲政民主制度,而商人們功不可沒。

推薦閱讀:

奧斯卡:誰的光榮,誰的遺憾?
大不列顛的「光榮撤退」
關於本片曹保平本人的一些話【光榮的憤怒】
夭折的巨艦:光榮Ⅱ—夏伯陽級導彈巡洋艦
李光榮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經驗

TAG:光榮 | 西方 | 革命 | 關係 | 光榮革命 | 政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