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易經略解福禍本源
易經包羅萬象,大至無外,小至無內,變化玄妙。從善的角度看是一本善書,教人順天理,法地仁。棄惡從善,趨吉避凶,積德消災。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事物與易理相符合之門端,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提升人的認識和理解。以下是本人所理解的小結,在實際中是否符合道理,請讀者慬慎分析對錯。
一、人心性本善
人心性本善,只因利迷心,惡人亦畏惡,禍至方知善,見利心復應。至使吉凶來去不定,變化莫測,故趨吉避凶之心人人皆有之。但人們通常只知趨吉避凶,不懂積德消災,不明行善福報,作惡創禍之理,只知求神拜佛賜福擋災,然而福禍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茫然不知,不曉得因果報應皆由心生!俗話說:富貴在天,生死由命。我認為準確的說應是:富貴由天賜,獲取在人心,命運決生死,夭壽善惡報,五福賞善心,十惡罰不良。前世,今生,來世三世因果有互報互消時,一切盡在人心中生起,仙佛易解人一時禍,難了人一生災,無奈大多數人只為財利而生,為貪慾而死,不為積德而活。須知神佛亦難保時運低之人,天理循環規則,仙佛亦不可違也。《易》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否則以佛慈悲之心,道家天有好生之德之意來普度眾生之精神,早就滿天仙佛,世間又何來眾生的存在?之所以是現狀,實由人心不清靜之故。何謂也,利迷心竅也。要知欲五福臨門,惟棄惡從善,一心布施積德,方可得福,別無他法。因此,古聖賢勸人修心積德。
人通常不求成仙,成佛,只求所在世安康生活一生,安穩幸福一世。只要大家一心向善,堅定不移,相信福會自然而來,禍會悄然而消。故孔子曰:「無咎者,善補過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地藏本願經》曰:「生死業緣,果報自受………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是故眾生莫輕小惡,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父子至親,歧路各別,縱然相蓬,無肯代受。」
二、福禍來源
福臨於善,禍降於惡。《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由天尊地卑,天上地下劃分貴與賤的自然定理固定不變。陽氣清輕上升為天,陰氣重濁下降為地,天主生,地主成。
乾純陽引伸為天,為父,為動,為順。坤純陰引伸為地,為母,為靜,為逆。陽引伸為福德,陰引伸為禍害。善為陽,惡為陰。陽生陰消,陰長陽退。故行善帶來好運,作惡種下厄運。就如一個人身體健康時陽氣充足,行走身輕自如;身體欠安時,行走如負重物的道理一樣。又是什麼原因所至呢?《易》曰:「物以群分,方以類聚,吉凶生矣」「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所以,行善與天之陽氣相感應,引伸代表則為強健,暢通,活躍,福德。作惡與地之陰氣相感應,引伸代表則為柔弱,阻礙,靜止,禍害。
常言說求神拜佛,要心誠則靈,亦是陰陽相感應之理。為什麼,人心所求是善良之類又是誠心,誠意的話與仙佛的善心相召感應時,所求則靈,當然,有些並非一兩次就能如願,但終要有感應才能如人意。
福禍從何來!《易》曰:「一陰一陽謂之道」,意念未動(沒有前)時為陰,意念一動則陽生,陽生則有所動,有所動則有所為,有所為則有所成。所謂陰育陽,陽生陰成也。陰陽相交所得為緣之生起,善意加善為所生為陽,惡意加惡為所生為陰。
人生在天地間,命運難免受到天地五行生剋的制約,也許這是自然對人在富與窮時作為的考驗,須知運氣再旺也抵不過惡業之報,運氣再衰也勝不過積德之天佑。時運低而平安者,善也;時運高而多災者,惡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佛道有三世因果報應之說,因果循環報應規律有三種形式:《涅磐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人多少帶有前世余善業,余惡業降生人世,在世時如一心向善積德,可消前世餘罪業,多則增今生或來世福報,作惡可損前世余福,重則今生厄運至或來世惡報。但不管善業惡業和業的種類,以積滿為度方報。常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到必報。由此,明白這也是同八字人命運的不相同原因之一。俗話說,人死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可種可能很小。釋迦牟尼佛在地藏本願經中對普廣菩薩說:「未來世中,若有惡人及惡神惡鬼,見善男子,善女人,歸敬供養讚歎瞻禮地藏菩薩形象,或妄生譏毀,謗無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齒笑,或背面非,或勸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及至一念生譏毀者。如是之人,賢劫千佛滅度,譏毀之報,尚在阿鼻地獄受極重罪。過是劫已,方受餓鬼。又經千劫,復受畜生。又經千劫,方得人身。縱受人身,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多被惡業來結其心。不久之間,復墮惡道。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譏滅」。因此,相信同樣如此對待神仙,亦有相同或相似之惡報。這些並非指仙佛假慈悲,反而是慈悲心的廣大。為什麼呢?1、仙佛已經與天地同德,譏毀仙佛如同譏毀天地,罪惡極大。2、留下的經書本就是盼望眾生有機會修成正果。但由於人的無知犯下惡業,仙佛只能在眾生報應中助眾生滅罪,至純陰之體,方可以陰育陽之能,投生為人,再隨機緣修成正果,反覆如此。刑法殘醋,並非仙佛特意創造,實因天理相應之因加以管理,只有如此才能消滅罪業。
生我者父母,恩之大同如天地德。不孝父母,或至殺害,就是對天地的不敬,罪惡大不可釋。《地藏本願經》曰:「若有眾生不孝父母,或至殺害,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受刑罰的種類看似殘醋,實是符合天有好生之德道理。所以,佛說六道輪迴是與易理的天尊地卑,陽氣清輕上升為天,陰氣重濁下降為地之理相一至。人不修積純陽之體就只能在六道中輪迴。因此,在天的仙佛為尊為大,之所以有天仙,地仙之分可能就與自身修養所擁有純陽氣的多少有關。
人生活在天地間,所作所為是善是惡,天自有公正的判決。天地陰陽之氣時刻與人同行,福禍時刻等待相感應召。所謂,天人感應也。《太上感應篇》曰:「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三、修心積德
何謂修心!心為太極,意動則生倆儀:好與壞,對與錯,善與惡並存。故善惡存於動中決。人心活動常爭強好勝,為己之利,善惡不分,所作所為,不擇手段,以示己聰。故貪慾心使人思趨平而不達。若人皆如此,萬物同此憂。因此,應該把智慧用在仁愛上,不良之意藏而不用。故《易》曰:「動靜有常,吉凶生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
何謂德!生就是德。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存在,因生萬物而活。為何,善也!乾之元者善之始,亨者通而長,利者和之成,貞者正且堅。何以持久生萬物,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也」。乾德以元者善之長,純陽日盛,強健也。天地義和,利生萬物,品物咸亨也。通則嚮往,周而復始,自強不息也。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天地本性為陰陽平衡,恭敬禮義,大仁大愛,無私奉獻。若天地以為己利而生諸物,天地所生之大,諸物無以回貢時,則天不照光,不下雨,不資始。地順天而不資生,不成物,不載物時,天地如同沒生命之星球,但天地非也。那麼怎樣回報天地恩德呢!行天地之善也。《易》曰:「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明了天地心,效法天地意。欲自身之德達盛,應效乾之元、亨、利、貞,自強不息之心。法坤厚載物,大仁大愛之意。人人喚醒本來之善,養成習慣,日日行善,所積之德,漸盛滿矣。一心向善,才符合天地間陰陽萬物大德的本義。故《易》曰:「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何謂善!《易》曰:陰陽平衡,生生之謂易。《道》曰:天有好生之德。《儒》曰:大仁大愛。《佛》曰:平等,慈悲為懷。四大家善精神是:公正的眾生平等,仁愛,慈悲為懷,寬宏大量,無私奉獻。
何謂惡,損人利已欲之類也。
人心意念萬千,所做千方百樣,只要效天,法地,符合道理的生活。安康,幸福會安穩的永伴隨你。
天有好生之德,祝君好運!
附:《太上感應篇》原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賄。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賢聖,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喂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臘。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推薦閱讀:
※《易經》的萬丈光芒
※劉恆易經註解,為什麼要男戴觀音女戴佛?
※每天一點修行——儒教易經系列二十
※三分鐘易經第七講 陰陽的起源和定義 [一點資訊]
※郭彧:何謂「易」、「周易」、「易經」?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