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馬克龍才是真正的「黑天鵝」
「馬克龍現象」的應運而生並不意外,它是長期以來法國政治體制走入困境的體現和結果。年僅39歲、俗稱法國政壇「小鮮肉」的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4月23日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中以24%的高票率名列第一,取得了參加5月7日第二輪投票的決賽資格。各種跡象表明,馬克龍在決賽中將得到幾乎所有其他政治力量的支持,並以極大的優勢擊敗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馬克龍去年11月才宣布參加總統競選。這樣一個既無「政治資本」,也無「政治資源」的年輕人,竟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聚集起如此高漲的人氣和聲望,超越了傳統政治黨派的強大勢頭,在大選第一輪投票中拔得了頭籌,離總統寶座似乎只有一步之遙。「馬克龍現象」叫人難以置信,也促使人們去深刻思考這背後的原因。難以置信的「馬克龍現象」馬克龍的「走紅」的確有「運氣不錯」的偶然因素。右翼保守黨共和黨對2017年的總統大選志在必得。共和黨候選人菲永來勢不小,但是突然陷入醜聞之中,司法機構隨後立案調查,他的競選遭受重大挫折。社會黨內部在推選候選人時發生分裂,黨內「保守派」代表貝努瓦·阿蒙被推舉為候選人,但是「改革派」卻拒絕予以支持。共和黨候選人臨陣遭難,社會黨候選人人氣不旺,造成了廣大選民「無人可選」的狀況。於是,一張年輕有為、人氣旺盛的新面孔便脫穎而出。年輕和缺少經驗往往是從政的短板,但是在馬克龍身上卻成了難得優勢。他的確年輕、只有39歲,顏值也高,說他是政壇「小鮮肉」毫不為過。他「毫無資歷」可言,他曾是職業銀行家,參加過幾年社會黨,2012年被奧朗德聘用為總統府副秘書長,2014年出任經濟部長一職,擔任公職時間滿打滿算不足4年。馬克龍從未有機會參加基層選舉,更沒有擔任過地方議員之類的民選代表。他2014年4月創建的「前進黨」到現在也才剛剛一年。然而,馬克龍在政治上的這些短板,在廣大選民眼中卻成了難得的加分項,憑藉他們的經驗,一個毫無資歷和背景的年輕才俊,遠比一個「政治老油條」可信得多。「馬克龍現象」還表明了法國政壇上中間派力量的上升。法國的中間派力量並不小,但從來沒有走上政治舞台中央,民主運動主席弗朗索瓦·貝魯是中間派的中堅,三次參加總統競選,2007年的得票率高達18.57%,位列第三,但也就此止步。這次貝魯甘當人梯與馬克龍結盟,給後者助力不小。走中間道路的馬克龍打出的旗號是「既不左也不右」, 這對於厭倦了傳統左右之爭的民眾來講最具號召力。他的政治理念和治國策略得到社會黨內「改革派」如前總理瓦爾斯等人的支持,也得到共和黨內像前總理朱佩這樣重要級人物的認可。「馬克龍現象」折射法國現行體制已走入困境「馬克龍現象」的產生並非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這折射出法國的現行體制已走入困境。法國的政治體制是多黨制。法國的黨派數量雖多、政治傾向各異,但是基本上劃分為左翼和右翼兩大陣營,因此理論界把法國的政體稱之為「兩黨體制」,也有「兩極化的多黨制」的說法。兩黨體制的基本特徵是,代表兩大陣營的右翼保守黨(黨名和組成經歷過多次變化)和左翼社會黨輪流執政。具體而言,歷次總統大選的決賽都是在保守黨和社會黨之間進行。法國政壇的基本格局在今年總統大選中遭到顛覆。保守黨共和黨和左翼社會黨在一輪投票中雙雙落馬、全部被淘汰出局。本屆大選勝算最大的是共和黨,但是候選人菲永卻官司纏身,他本人堅持參選,卻又得不到共和黨的全力支持,淘汰出局是預料之中的。客觀地講,共和黨這次失利多少與菲永個人因素有關。社會黨的敗局則是註定的。社會黨候選人阿蒙的背後是一個分裂的社會黨,自己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競選綱領,也缺少競選技巧和人格魅力,因此他在一輪投票中慘敗在預料之中。社會黨可以說是本次大選最大的失敗者,從發展趨勢看,社會黨的隕落已無法避免。社會黨作為法國歷史悠久的左翼大黨,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有跡可循。二戰後,法國左翼力量如日中天,1981年密特朗當選總統,標誌著社會黨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密特朗連續擔任兩屆總統共14年,由於社會黨的執政理念偏執,在維護民眾權益和提高企業效益兩者之間失去平衡,更加重視前者而忽視後者,這就促使法國選擇了危險的高福利社會模式,而原來具備競爭力的法國企業卻因勞動成本過高而逐漸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敗退下來。這就造成了法國經濟長期低速徘徊、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處於動蕩不定之中。馬克龍的「變革」符合了民眾期盼與訴求廣大民眾對社會黨的治國無方和不思進取嚴重不滿,傳統左翼選民,紛紛離開社會黨,投奔激進左翼,甚至有些人走向反面,在極右翼那裡尋求希望。正是這一原因導致近些年來社會黨在全國性選舉中的支持率持續下降。今年的總統大選,阿蒙僅有6.3%的支持率,被排斥在「四強」之外。傳統兩大黨遭遇「滑鐵盧」,而那些前政要們也紛紛「敗走麥城」。前總統薩科齊創建共和黨準備東山再起,但是在共和黨初選首輪投票就被淘汰。對於老資格的前總理朱佩而言,這次大選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後一搏的機會,但是他在共和黨初選的二輪投票中被菲永所擊敗。菲永雖然是參加總統競選的唯一一名身居過政府總理級要職的政要,但是也因官司纏身而在一輪被淘汰。即將離任的奧朗德總統知難而退,早早地宣布放棄連選連任,而前總理瓦爾斯雖然得到奧朗德支持,卻未能在社會黨初選中獲勝,只能黯然離去。這些前政要們同他們所在政黨的遭遇一樣,正在被社會所拋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能力和個人魅力,而是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傳統」和「現狀」,而整個社會的心理是「人心思變」,不僅要改變「現狀」,更要改變造成這一現狀的體制。這就是「馬克龍現象」產生的原因,因為馬克龍提出的「變革」正符合民眾的期盼和訴求。所以,「馬克龍現象」的應運而生並不意外,它不僅顛覆了法國傳統政治格局,也是對現行制度安排的挑戰,更是長期以來法國政治體制走入困境的體現和結果。
推薦閱讀:
※騎在天鵝背上的醜小鴨
※巴音布魯克,天鵝幽然起舞
※新華社:特朗普何以製造美版「黑天鵝」
※樂譜線的精彩-帽子-有夢的白天鵝-搜狐博客
※聖潔的白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