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造就卓越的教師(3)

造就卓越的教師(3)

三、全新的教育理念

1、調整師生關係

這是老師最大的能力。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起決定性的影響

師生關係是正常的: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師生關係是扭曲的:完不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2、學生的自我價值是成長的源點

成人的自我價值來源於工作,他有事業的發展,有車、有房,你說他沒有價值那不可能,他的自我價值來源於工作。

孩子的自我價值沒有客觀的事實來證明。他的自我價值之一是來源是父母,爸爸、媽媽的表揚、欣賞、承認、肯定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自我價值之二是來自老師的鼓勵、欣賞、表揚、承認,他感覺自己很好、很有價值。初中以前是成人對他的態度,高中他的自我價值與成績掛鉤,只要在班級是前幾名的學生都會產生價值感,你說我沒價值那不可能成績在那擺著呢。人有了自我價值才能向上發展、向善發展。向上發展----學習人類的科學知識,向善發展----遵守社會的道德規則。高中以後學生把學習成績和自我價值連在一起。學習成績在班級前幾名的學生自我價值都很高。他的自我價值形成良性循環。

自我價值是零-----是自殺的心理狀態。

自我價值低於50%----他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

自我價值只有上升到50%以上----他才開始發奮學習。

改掉一個人的缺點、毛病,先得增加自我價值。只有自我價值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自我完善的慾望,有想變好的心理,才能正視自己的缺點、毛病,才有可能改掉缺點、毛病。

自我價值過低,你批評他,他為了活下來,拚命保住自我價值,他的心理狀態是處於防禦,他根本聽不進你對他的批評和你對抗。此時對你的勸導他做出的是反向反應,這是自我價值保護逆反。一切被否定、被控制、被利用、丟面子等意識都可能激起自我價值保護的逆反。他處於和你對抗的狀態。只有通過你的表揚、鼓勵、欣賞、肯定、承認,讓他找到自我價值,當他的自我價值上升到一定程度,開始鬆懈下來,他意識到缺點會障礙自我價值的上升,產生自我完善的慾望,希望自己更好,才能接受你的批評改正自己的毛病。

我們的老師要通過表揚、承認、欣賞、肯定這樣的動作讓學生產生自我價值,當自我價值持續上升到一定程度,他感到我是個好孩子、我是那樣的優秀,感到自己的毛病會障礙自我價值的提升,產生我要學好的慾望,我要改掉毛病和缺點,這次考98分,下次考100分。一個考35分的學生決不會想考100分,他的自我價值體系是沒有100分的可能。

自我價值上升到一定程度,人才會產生:

自我完善的慾望;

要學好的慾望;

做好人的慾望。

要改變一個學生先別說成績,通過表揚、肯定、欣賞、鼓勵的手段讓學生找到自我價值,發現他們的優點。讓班裡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獨特的價值,比如:有的學生英語好;有的學生勞動好;有的學生作文好、有的學生關心班級------讓每個人都找到自我價值,當他們的自我價值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會奮發學習。

自我價值為100是耶穌的心理狀態,以博愛的心去對待普通人,普通人的自我價值在0-----100之間。

要把一個後進生變成好孩子,那該怎麼辦呢?先增加自我價值,怎麼增加?這體現在師生關係上你要在內心裡接受他,然後通過鼓勵、表揚、欣賞、認可等手段使其自我價值持續上升,當自我價值上升到到一定程度,他才能升起學好的慾望,做好孩子的慾望,這個時候他才能改正自己的毛病、缺點,才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才能把他規範下來,他才能發奮學習,做好孩子。

3、態度的魔力

羅森塔爾試驗:

這個試驗是1961年做的,一位心理學家在班級隨意分出A、B兩組學生,A組的學生是天才,B組是普通的學生。告訴老師給予關注,一年後,被認定是天才的學生學習成績上升很快,而被認定是普通的學生則成績平平。其實根本就沒有天才和平庸之說,是老師的態度決定了學生目前的成績。老師的言談舉止傳達了這樣的信息,你是天才,我每天期待著-------

為了驗證羅森塔爾試驗,科學家們找來20大名大學生,教老鼠走迷宮並告知,A組的老鼠都是聰明的,B組的老鼠是愚笨的,十分鐘後,被確認聰明的老鼠很快學會了走迷宮,而被確認是愚笨的老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學會了走迷宮,所用時間是A組的4倍。其實,這兩組老鼠是隨機分的,沒有什麼聰明和愚笨的老鼠。是大學生的態度起了作用。負責A組的大學生是用天才的視角看待老鼠,老鼠輕鬆愉快的學會了走迷宮,負責B組的大學生是用愚笨的視角看待老鼠,老鼠學的很費勁。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行為走向。

你要從內心把他當成好孩子來看待,儘管他是個極頑劣、調皮的學生,你依然用好學生的眼光對待他,孩子接受到你的信息,他慢慢地就會變好。

你從內心把他當成聰明的、天才的孩子來看待、去欣賞,即使他還有不會的,你在耐心等待,慢慢去開發,孩子同樣也會接受到你的信息,他真的就慢慢變成天才。

如果你在內心把他當成壞孩子來看待,你雖然嘴上沒說,可你的態度無聲地傳達這樣的信息-----你是個笨孩子、壞孩子,他慢慢地接受到你的信息,他真的變成壞孩子。

態度決定一切。社會心理學中把態度分成三個要素:

認知成分:對知識、觀念、意向傾向性思維。

情感成分:對態度對象的體驗,如接納或拒絕、喜歡或討厭。

行為成分:心理準備狀態和反應傾向。另一方面指態度有特定的意動效應(暗示)

老師的態度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的態度傳遞著無聲的信息。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對學生的行為起著直接的因果作用。

只要這個學生沒有先天疾病,就把他當成聰明孩子去對待,儘管他的數學只有30分,那不意味著他將來當不了數學家。華羅庚數學在初中經常補考才能過關,牛頓在小學時經常不及格。你就把他當做好孩子來對待,他現在可能有各種頑劣行為,你還要把他當好孩子對待,慢慢地他真的變得聰明起來。

羅森塔效應來自於皮革馬林翁效應。皮革馬林翁這是古希臘神話故事。

皮革馬林翁是一個國王他雕塑了一個少女,這個少女美麗絕倫,索性的是他愛上了他的作品,每天對著雕像說:如果你是真的人就好了,我一定要娶你,他的故事感動了上帝宙斯,宙斯一揮手,這個鮮活的少女活了,嫁給了皮革馬立翁成了王后。羅森塔為了驗證這個道理做了這個實驗。

這個故事說明兩點:

(1)愛可以創造奇蹟

(2)正面確認----態度的魔力。

你要把他當成好孩子、好學生來看待,他慢慢地就變成好孩子、好學生。

4、育人永遠是環境刺激

問一個問題:農民能不能讓植物生長?

答案:是不能。

農民對植物的關係只能改善植物的生長環境,對植物進行環境刺激,決定植物生長的是:遺傳基因和內在因素。農民通過給植物播種、鬆土、澆水、施肥,給植物創造條件,促進植物的生長。

同樣的道理,老師對學生同農民對植物一樣,老師不能讓學生成長,不能決定學生自由意志的成長,決定學生成長的條件是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

導致孩子的成長什麼樣的人。

導致他成長的快慢。

老師是學生重要的環境因素,通過誘導、刺激他的生長環境。在人身上是自由意志的生長,自由意志決定著他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如果這個學生還沒有成長,只能等待機會繼續影響環境。不能拔苗助長,拔苗助長只能毀了天才。

育人永遠是環境刺激。

老師是學生重要的環境之一,你永遠是間接的。

5、教育是根雕的藝術

任何人都不相同。人有雙重屬性:類的特性和個性化。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完全相同的雪花、沒有完全相同的人。人經歷不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人的成長是單行車道。人的經歷無法重複,沒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就沒有相同的精神人格。所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即使是雙胞胎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他接受的信息也不一樣。

孩子成長的經歷不同,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他內心面對不同的信息,價值觀也不相同,你要按自然走向把孩子激發出來。

每個孩子的精神層面不一樣,作為老師要明白:

教育既要有類的特性,按人的一般規律教學,按照現在的統一划一的模式組織教學,班級50多人,老師一個人講,學生在那聽。是不是都能聽懂,不一定,因為每個人接受的快慢速度不同,興奮點不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這就要有個性化的指導。

這個世界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他要按人自然走向、能力分布、興趣特點把孩子給激發出來。就向藝術家對待樹根一樣雕刻成藝術品,每個樹根的形態都不一樣。

現在的應試教育就相當於把各種各樣的樹根從深林里運出來,第一道工序運到木匠房,拿電鋸削成六面體趕進下一道生產線進入課堂了。這種做法會有太多的樹根廢掉了。有太多的孩子被淘汰了。學生的價值觀不同、興趣不同、家庭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不同,怎麼用同樣的方法呢?

6、愛能創造奇蹟

一個老師真的懂得愛,這個愛是可以催生智慧。70年前,美國的公立、私立學校入學要經過智商測驗-----聽、讀、寫,低於80分的孩子上不了學。當時有一個女大學生,把沒有被招進學校的學生組織起來,在自家辦了一所學校教他們讀寫,------二十年後,這些學生全部考上重點大學。有一半的學生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一位記者發現這個秘密,在報紙捅了出來。引起相當大的轟動,記者採訪這位當年的女大學生,問她怎樣創造了這樣的奇蹟?她只說了一句話:「因為我愛他們。」

要想讓頑劣的孩子變得順從、聽話,除了愛沒有別的辦法。

改變人的唯一外在力量就是------愛。

當我們感受到無怨無悔的愛,我們的心靈被軟化,在愛中,我們的心靈在成長。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學習的動機被激發出來,,孩子的智力才可以開發出來。

愛------可催生智慧

愛-------是改變人的唯一方法。

人類在兩性關係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中有諸多的困惑。其原因是:(1)、不了解真愛(2)、把愛僅僅理解為對象問題。愛需要能力,90%的人是能力問題。愛一個人,不給對方造成傷害,需要極高的能力。愛是一種情感,不是給東西,不是做事。98%的人把愛理解為對象問題。愛一個人,不讓對方自卑,不給對方設定責任,不給對方造成壓迫感,不設定相反的條件,要把握這個度,把握這個感情尺度,把握這個界限。做為女人找了一位有才華的男人,你有沒有能力去愛他。做為男人找了一位傑出的女人,你有沒有能力去愛她。我愛你,表達出我從骨子裡的愛、欣賞你,不給你設相反的條件。有多少人在愛的名義下扼殺一個生命。

老師有沒有能力愛學生,需要老師有極高的教養。老師懂得真愛能把頑石改變過來。人類的悲劇是:不了解------真愛,僅僅把愛理解為對象問題,老師要無怨無毀地接納你學生、愛你的學生。

《愛的教育》義大利經典版本,是小學老師必讀的書,老師對學生無怨無悔的愛把學生培植起來。

7、培養傑出人的關鍵是:培養優點

育人關鍵是培植優點。

傳統的邏輯思維:找缺點----缺點沒了-----就完美了----傑出了。這個邏輯控制中華民族2000年。這是錯誤的邏輯。

真實的邏輯是:培植優點。

關注優點------找優點------強化優點-------優點突出了-----人就傑出了。優點多了缺點就沒有生長的空間,缺點就會自然萎縮。有的缺點一時改不了,先放著,等到他自己認為這個缺點是個問題了,他的缺點才會改掉。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在教育領域

完美主義-----就是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就是平庸主義;

平庸主義------殘害人的生命。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改正缺點的時機是什麼?當他有一天,意識到了這個缺點有問題,他要改掉。你才能有機會該他的缺點。

比如我們每人分一塊地,怎麼種呢?你是把精力用在苗上還是用在雜草上。把精力用在苗上,苗多意味著優點多,苗壯意味著優點突出。把精力用在雜草上,草多意味著缺點多,雜草壯意味著缺點突出。傳統的教育是把精力用在改變缺點上,就相當於一個愚蠢的農民,每天盯著的是雜草不是莊家苗,他割了一茬又一茬,一年下來收穫的是荒蕪、雜草或光禿禿的一片。他的方法用錯了。你應該把精力盯在苗上,下種、施肥、鬆土、澆水,苗出來了,長的壯,雜草自然就少了。地里的養分被苗吸收了,沒有雜草生長的環境。

教育孩子同樣的道理,你要把關注點放在優點上而不是盯著缺點上。

你天天批評孩子吝嗇,他下輩子也不會慷慨;

你天天批評孩子怯懦,他下輩子也不會勇敢;

你天天批評孩子馬虎,他下輩子也不會認真;

你天天批評孩子調皮搗蛋,他下輩子也不會遵守紀律。

找優點:

培植孩子勇敢的優點,怯懦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認真的優點,馬虎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自尊心,調皮搗蛋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上北大的願望,孩子不會上網。哪來的時間去上網。

育人的理念:

把優點培植出來,優點突出了,缺點由於沒有生長的空間會自然萎縮。

人身上的優、缺點是對立統一的,有了這個優點會有對應的缺點。如:有很強自尊心的人,他會很敏感,如果你把自尊心打沒了,那更糟了。自信心強的人,他可能會自負,有時會冒傻氣。給你帶來不便,你就的忍受。如果你受不了天天打擊他,就把人整廢了。

育人的關鍵是培植優點。

8、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教學的主體。教與學是兩個主體的相互合作。天才是自己學出來的。學校只是學生學習的環境。有人認為,沒有老師教,學生會變成文盲。這是一個誤區,天才是自己學出來的。有人說:那要學校幹嗎?學校是環境,天才要是沒有環境上哪去學呢?

老師沒有資格強迫學生接受你的觀點。

如果師生關係是良性的,兩個主體達成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如果師生關係扭曲的,沒有辦法達成合作,你說東,他往西想,你沒有辦法教會他,沒有辦法把你的理念傳達給他。

老師的任務:

(1)按照教學大綱,把你該做的都做到。

(2)兩個主體的合作。

老師要做到:

(1)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

(2)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

(3)想讓學生按照你的意志辦,你要誘導學生,通過講解、啟發轉變學生的選擇。

他是主體逼是沒用的。就向買賣電視機一樣,你先介紹你的產品,說服對方買你的電視機。教與學是一樣的道理。

老師要想讓學生買你的產品,產品就是知識和理念。他同意學,說明他要付出錢,也就是付出精力,你得誘導他,啟發他,強調你學我的知識、理念對你人生有什麼好處。說服他,他同意了,這兩個主體合作完成。老師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如果他不想接受,心靈是自己做主的地方,心靈的意志大門沒有打開,你是沒有辦法完成的。你把他綁在椅子上,可以把他的眼睛支上,讓他學,那是沒用的。只有通過誘導、啟發讓他接受,兩個主體才能達成合作,你才能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他天然地就是一個主體,

主體---意味著跟你平等,

平等----意味著合作關係。

9、學習是腦力勞動

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腦力勞動所持有的規律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

腦力勞動是自己主動的,不是別人逼的。學習和用手勞動是兩個概念,越逼學習效率越低。體力勞動可以逼,比如:搬磚頭,他搬3塊,你可以逼著他搬5塊,在讓他搬7塊他做不到就用鞭子打,他能做到。笨重的體力勞動你逼他,逼急眼了能把力量使出來。而腦力勞動就不同了,對一個數理化沒有思路的學生,你打死他也沒用。腦力勞動是大腦工作,而大腦工作的特殊性在於自己必須是主動學習。他自己不想主動學習別人怎麼逼是沒用的,他不符合腦力勞動的規律,你越逼學習效率越低。

德國的哲學家尼采,把人的精神狀態用三種動物來比喻,獅子、羚羊、駱駝。獅子追趕羚羊,是我想要的狀態,是主動狀態;而駱駝在沙漠里行走是被駝人拽著、打著走。這是你應該的狀態,是被動的狀態。

按他的話來說,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駱駝,心理狀態是「你應該」

笨重的體力勞動可以逼,比如搬磚頭,學習是大腦工作,大腦工作有他的特殊性。一個不想學習的人對數理化沒有一點思路,你打死他也沒用他大腦不開竅。學習的規律是由內而外的引發,要想辦法啟發到獅子狀態,面對知識的羚羊他想要,我要學好數學、我要學好英語----大腦的大門才能打開,他才能迅速學會知識。就向高爾基描述的那樣:「我撲在書籍上就向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如果老師把學生激發到獅子狀態,沒有學生學不好。關鍵是你得讓學習活動符合腦力勞動的規律。


推薦閱讀:

乾貨 | 菜鳥老師如何快速提升教學技能
郭倩,郭倩老師不平凡人生!
研時太短
中國幼兒教師網--[分享]幼兒喜歡做的手指兒歌

TAG: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