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來個「舊文新讀」

再來個「舊文新讀」 勁飈

本人有收集資料的癖好,最近翻看舊資料時發現了一篇2004年9月發表在新華網上的題為《法學家的道德危機》(作者:戴福)的文章。四年過去了,現在看來,還是那麼具有現實意義,故全文轉貼如下。

作為法學精英階層,法學家對法治建設所起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特別是司法實踐遭遇法律適用困難時,常常倚重法學家對法律的詮釋來解決。從理論上說,法學家對司法的積极參与不但提高了司法的質量,也提升了法理的品格。但是,法學家與司法實踐的這種良性互動能否實現,不但取決於法學家的智慧和才幹,更取決於他們的道德、良知與勇氣。但令人憂慮的是,中國的司法實踐表明,某些法學家正陷入一場空前嚴重的道德危機。

作出這樣的判斷並非沒有根據。首先,教學與科研本是法學家的第一要務,但現在卻成了很多法學家的副業。他們不是潛心於學術、致力於教學,而是熱衷於擔任各類社會兼職,習慣於出席各種研討會、論證會;其次,學術成果是法學家得以安身立命的資本,為儘快出成果,有法學家把西方嚼爛的理論改頭換面後隆重推出,甚至有法學家厚顏無恥到把學生的論文當成自己的文章去發表,至於沒有參與創作而在學生論文上署名的情況就更是司空見慣了;第三,依附於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法學家幾乎都兼職律師,千方百計地賺錢成了他們的第一追求。他們憑藉自己特有的教授或研究員身份,遊走於司法機關與商界巨賈之間,甚至甘心充當錢權聯姻的媒婆;再次,個別法學家學術道德淪喪,缺乏起碼的社會責任感。有法學家為得到官方重用,奴性十足地做政策的吹鼓手。有法學家為攫取經濟利益,處心積慮地為權貴辯護。有法學家為壟斷學術地位,煞費苦心地封殺新秀、排斥異己;最後,為迎合不同社會階層,法學家人格雙重化傾向嚴重。如某法學家在法院組織的會議上指責律師如何腐蝕法官,繼而又在律師協會組織的會議上大罵法官如何貪婪霸道。此外,還有法學家藉助自己是某部門法學會會長、某大學法學院院長、某學術委員會主任所擁有的權力,壓制、排擠、打擊與其學術旨趣相異的法學家。更有法學家利用招收博士的機會,大搞庸俗社會關係學,以至如今「沒有關係別想考博」幾成公開的秘密,法院院長、商界巨子、權貴子弟、律師貴族、青春靚女成為法學博士的最佳人選……

其實,法學家的道德危機由來已久。隨著市場經濟對法學界的浸淫,某些法學家不但喪失了應有的獨立品格、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還將忌賢妒能、賣身投靠、黨同伐異的劣根性發揚光大。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很多領域還缺少應有的規範。傳統學術規範功能日漸萎縮,而新的學術規範尚未建立,為法學家道德淪喪提供了「契機」。更為重要的是,法學家掌握著關於規則、權力、責任、公平、正義等與法治有關的話語霸權。作為法學界道德失范、良知缺席的既得利益者,法學家對法學界的問題也都諱莫如深。即便有法學家對法學界苟且之事不能認同,但受傳統處事哲學的影響,他們也會三緘其口以求獨善其身。在「朱蘇力招博事件」中,京城知名法學家的集體沉默足以使我們明白法學家是怎樣的「機智圓滑」。於是,我們就不奇怪法學家們擅長批評某法院、某官員、某律師,卻很少批評某教授了。

那麼,如何醫治法學家的道德缺乏症,實現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的良性互動呢?鑒於法學家言行將對司法實踐產生巨大影響,加之法學家也有自身的利益訴求,因此必須對法學家的行為進行規範。鄧小平曾在總結「文革」教訓時告誡我們:制度才是決定因素。因此,要醫治法學家的道德缺乏症,就必須建立一套完備的制度。筆者認為,目前至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禁止法學家兼職律師。法學家之所以成為法學家,固然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某人如果獲得了法學家的名頭,其言行就具備了公共利益的屬性。如果允許法學家做兼職律師,很難保證其從事律師業務時不利用法學家身份影響司法;第二,限制法學家擔任商事組織法律顧問。法學家的聲望是建立在其隸屬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的基礎之上的,其言行之所以能夠對司法產生影響在某種程度上也倚仗了教授或研究員身份。而大多數高等院校與法學研究機構都是國家投資的,如對法學家擔任私企顧問不做限制,將發生公私角色的混同;第三,規範法學家對司法活動的參與行為。我們同意司法應當接受社會監督的觀點,但社會對司法的監督也應當按照規則進行。作為擁有專業知識並具社會影響力的法學家,其對司法過程的評參與參與都將對司法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更應當受到規範。如果任由法學家對正在審判的案件發表評論,將使爭議雙方當事人在法庭上的較量轉移到法庭下,很難避免強勢群體通過法學家階層干預司法;最後,還應當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懲戒制度,加強對法學家行為的監督,加大對法學家違規行為的懲戒。

法學家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我們說,單靠法學家自律不可能實現法學界的弊絕風清,法學家自己是靠不住的!

-------------------------------------------

四年過去了,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是否有所改善了呢?我想答案在每個人的心中。

2008年6月25日

=========================================

另外,據6月23日出版的第2535期《報刊文摘》轉載《人民論壇》第11期報道:近年來有關專家社會責任感話題的討論逐漸增多。《人民論壇》雜誌社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 89.18 %的受調查者認為專家的社會責任感總體趨勢是在滑坡;89.8 %的受調查者認為,近幾年來專家學者已有相當一部分或整體上失去了社會責任感。

在這個由7000多人參加的調查中,77.65%的受調查者認為,專家學者的社會責任感應該比其他群體高。對於專家學者履行社會責任的缺失或社會責任感的滑坡,超過七成的受調查者表示不能原諒。

有網友指出,專家社會責任感缺失問題,實際上就是專家學者的本性正在被消解的問題,即要麼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要麼成為依傍於權貴的鼓舌者,要麼成為諂媚大眾的「老好人」。 2008/06/26夜

推薦閱讀:

古舊文化的興起臟髒的效果比買新的更好看
舊文新發:預測阿傑的婚事
日本新舊文化式女裝原型製版與對比分析
【沉痛哀悼】本刊編委、著名作家陳忠實今晨逝世(附多篇舊文)

TAG: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