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一說
07-12
概要:糖尿病作為典型的現代病,其發生與非科學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持續攝入大量高脂肪食物,如牛羊肉,飲酒無度、長期吸煙等都可導致血液流變性的惡化,即我們常說的血液粘稠。血液粘稠時,不能夠有效完成輸送氧氣的任務。此時組織細胞就陷於缺氧的狀態,而缺氧使細胞生產不出足夠的能量供生理需求使用。能量是生命體的根本,如果產生的能量不足,一方面組織細胞不能夠完成好自身的使命,引起局部病變;另一方面,機體應該會試圖動員所有的手段幫助組織細胞生產足夠的能量。機體能夠動員的手段無外乎3個:1.增加氧氣供應2.增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向血液里投放更多的燃料(主要是葡萄糖)3.增加胰島素分泌,幫助組織細胞更有效地獲得更多的燃料。機體沒有能力有效地解決血液粘稠的問題,所以氧氣供應的增加是很難實現的。所以除了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胰島素的分泌沒有別的辦法。向糖尿病演進的初期,一方面肝糖原的分解非常活躍,說明胰高血糖素的勢力非常高漲;同時身體依靠高水準的胰島素維持正常血糖值,即所謂胰島素抵抗。這些事實證明這種假說是成立的。高血糖會增加紅細胞的緡線狀凝聚,同時還促發纖維蛋白原的活性,這些進一步惡化了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缺氧導致高血糖、高血糖導致進一步缺氧,兩者交錯在一起的噁心迴圈最終必然導致糖尿病。但是並非所有組織缺氧會演進為糖尿病。其原因可以在胰島素分泌機制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機制上找。我在這裡提到的缺氧,指的是組織缺氧,絕非空氣缺氧。組織缺氧指的是:血液在肺循環階段,即便能夠得到足夠的氧氣,卻不能夠把足夠的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的情況。全文:(更多內容和資料,請訪問http://www.TaoPanacea.com/Huanzhe.htm)背景:目前醫學界對糖尿病的研究深而複雜,所以一般人甚至沒有勇氣去探索該領域。但是進行得如此深度的研究卻不能夠解決實質性的問題,以致目前糖尿病被認為是不治之症。我麼有沒有必要懷疑:是不是目前的研究走入了錯誤的怪圈出不來了?現代醫學對糖尿病的闡述依據兩個概念: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敏感性。某種行為或攝入物有利於血糖降低就無條件被戴上「可以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名聲;反之則冠以「增加胰島素抵抗」。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敏感性背後的情況就很難激起探索的興趣,因為「現象」被解釋了。就像遠古的時候,用老天爺的喜怒哀樂解釋不能理解的自然現象同樣可以抑制人們探索的好奇心一樣。非常可悲的是,無所不能的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敏感性其實也僅僅是假說,絕無分子級生化依據。由於本人的特殊經歷,我有幸第一個敢於摒棄這兩個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概念,用新的視角解釋和理解糖尿病。問題的提出:首先我們總結一下所有糖尿病人的共性:1.糖尿病患者無一例外地血流變(血粘稠)指標不正常;——這是生活好起來的副產物,但沒有人真正執著地把它和糖尿病病因聯繫在一起。有人或許會說血脂指標可能更重要,但是一方面高血脂會間接地反映到血流變指標上,另一方面臨床上偶爾可以看到血脂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這一切說明糖尿病和血流變指標密切相關,而血粘稠必然會導致組織缺氧;2.糖尿病患者的乳酸水準大約是健康人的3倍(見表一)。乳酸多說明糖尿病人的細胞經歷大量的無氧酵解,因為乳酸是無氧酵解的直接產物。這直接說明糖尿病患者組織缺氧;3.糖尿病人普遍感覺身上缺乏活力,即便把血糖控制到正常值以後仍表現體弱倦怠,這說明細胞不能生產充足的能量。缺氧必然導致細胞生產不出足夠的能量。4.飲酒時,糖尿病患者會享受短暫的、像健康人一樣的感覺,只不過第二天病情會惡化。這種短暫卻正常的感覺顯然來自酒精的作用。酒精會導致血液迴圈加快,血流變性向好。這暗示只要氧氣輸送充足機體有可能擺脫糖尿病癥狀;5.糖尿病人的胰高血糖素異常地高。胰高血糖素起著向血液里補給葡萄糖的作用,和胰島素的作用正好相反。當胰高血糖素的勢力超過胰島素時,血糖水準必然上升。——關於乳酸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水準的實驗資料可在http://www.TaoPanacea.com/Archives/Data1.htm看到)上面的1、2、3、4條無一不是指向細胞缺氧。那麼糖尿病會不會和組織缺氧有直接關係呢?必須指出這裡指的組織缺氧並非空氣中缺氧。一般血液在肺循環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氧氣時,機體會動員一套代償機制,如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紅細胞增多。這在人們初到高原時最明顯。貧血患者在患病的時候,也會觸發類似的代償機制。組織缺氧時為什麼會導致糖尿病呢?這和葡萄糖代謝有關。葡萄糖在機體中代謝有兩種形式:無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一個葡萄糖經過氧氣徹底氧化可以貢獻38個能量單位(即ATP,三磷酸腺苷),而無氧酵解則只有2個。假設某一刻某個組織需要10個葡萄糖和60個氧氣並生產380個ATP才可以滿足自身的生理需要。當氧氣供應少了5%時,不難算出為了生理所需數量的能量,機體一共需要19個葡萄糖,即9.5個葡萄糖(產生361個ATP)參加有氧氧化、9.5個葡萄糖參加無氧酵解(產生19個ATP)。僅僅少了5%的氧氣就可導致幾乎1倍的對葡萄糖需求的增加!那麼機體缺氧時,組織對葡萄糖的巨量需求怎麼得到滿足呢?機體可以做得無外乎3種:a)調整血液和血管,使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但血液粘稠時,這種調節不會導致實質意義;b)向血液迴圈中投放更多的燃料,主要以葡萄糖為代表。這主要通過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實現;c)幫助細胞更高效獲得葡萄糖,這可以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實現。——上述3項被稱為丹太效應。丹太效應會在開始的時候導致高胰島素水準、高胰高血糖素水準以及大體正常的血糖水準——顯然這正是向糖尿病演進的最初現象。現代醫學把這一現象描述為「胰島素抵抗增加,機體只好依靠分泌更多的胰島素維持正常的血糖水準」。顯然,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不一定只有胰島素抵抗才可以解釋清楚。其實原因在缺氧和胰島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機制上。那麼這種高胰島素和高胰高血糖素之間的平衡會維持多久呢?顯然,組織缺氧時機體會觸發丹太效應,而丹太效應長期起作用就會導致糖尿病。這裡顯然並不涉及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機制和胰高血糖素分泌機制高血栓患者和高血壓患者的血流變性不好,但他們的血糖水準不一定高。所以可以說:糖尿病一定是組織缺氧導致的,但組織缺氧不一定導致糖尿病。這和胰島素分泌機制以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機制有關。1989年曼徹斯特大學醫學部的一個研究小組對老鼠的胰臟作了偉大的實驗,並得出了偉大的結論:胰島(β)細胞排放乳酸的速度決定胰島素的分泌速度。這一結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該論文可見於http://www.TaoPanacea.com/Archives/InsulinSecretion.Pdf)。對於供氧充足的胰島細胞,血糖水準和乳酸排放速度成正比,所以在健康人身上,表面上似乎血糖水準決定胰島素分泌。但是「血糖水準決定胰島素分泌」的說法無法解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規律(見表二)。正是因為如此,目前把糖尿病歸類於內分泌紊亂症。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糖尿病患者的基礎胰島素水準絕對高於健康人,而餐後胰島素的變化遠沒有健康人那麼劇烈。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處於缺氧狀態,在基礎狀態下,會產生遠多於健康人的乳酸,顯然乳酸的排放速度會高於健康人,所以他們的胰島素絕對高於健康人。但是在餐後,健康人的血糖會瞬間升高,這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的降低,胰島細胞會因而陷於缺氧狀態,並產生大量的乳酸,這會導致胰島素的大量分泌。與此相比,糖尿病患者由於下面的原因不會導致向健康人那樣的大量胰島素的分泌:1)糖尿病患者的基礎血糖水準很高,所以餐後血糖水準上升沒有健康人那麼劇烈;2)餐後血糖水準急劇升高,而血糖不利於紅細胞的攜氧能力,此時會加劇胰島細胞缺氧。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原來就處於一定的缺氧水準,所以餐後缺氧程度的增加值遠低於健康人。所以餐後,健康人胰島細胞內乳酸的增加值會遠高於糖尿病患者;3)糖尿病人的血乳酸水準大約是健康人的3倍,所以從胰島細胞排放的速度不會像健康人那麼快。顯然,從上面3點分析可以得出,一個人的基礎血糖水準越高,餐後(血糖增加時)胰島細胞排放乳酸的增加量就越慢,胰島素分泌也越慢;平時缺氧程度越嚴重,乳酸新增的速度就越慢,胰島素分泌也越少;血乳酸水準越高越不利於乳酸排放,也就越不利於胰島素分泌。這就是所謂胰島素抵抗產生的原因,對此,西方醫學目前還沒有明確解釋。於是我們得出結論,胰島細胞長期缺氧的情況會導致胰島素的分泌越來越少。再說說胰高血糖素,目前世界上接受的說法是:細胞內ATP存量和AMP存量比值決定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即ATP/AMP值變小會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我大體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因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島α細胞產生,所以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胰島α細胞內ATP/AMP變小導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高血壓、高血栓患者他們的血糖值不一定高。只要這些人的胰島細胞的缺氧程度不高,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就會正常,就不會導致高血糖。那麼糖尿病患者在向糖尿病演進的過程中為什麼最終胰高血糖素的勢力超過了胰島素的問題也可以解釋。一方面像前面提到的,長期缺氧會逐漸演變為不利於胰島素的分泌。另一方面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由於只受胰島α細胞內ATP/AMP的影響,所以缺氧程度越高,ATP/AMP比值就越小,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數量就會越大。所以,胰高血糖素的勢力最終會超越胰島素的勢力。顯然,當這種平衡打破時,血糖水準就會失衡。當胰高血糖素的勢力最終戰勝胰島素時,會導致高血糖——糖尿病。另外,在臨床上觀察到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胰島β細胞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受損,當這種損失超過85%時,就成了1型糖尿病。我們因此還可以,當機體長期通過丹太效應時,胰島β細胞可能會受損傷。其原因可能是因為胰島β細胞長期高負荷工作導致的。胰島β細胞受損自然是胰島素實力不濟的另外一個原因。糖尿病的治療根據以上的分析,治療糖尿病的根本在於改善胰臟細胞的氧氣供應。當氧氣供應充足時,胰島細胞的ATP/AMP比值會變大,胰高血糖素得分泌數量降低,此時,內源性葡萄糖的補給顯著減少。同時,胰島細胞的乳酸也會逐漸減少,胰島素的分泌會向正常方向靠近。此時,血糖值也會向正常方向靠近,因為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間會形成較為正常的平衡。在使用芝道牌活氧素食用膠囊給糖尿病人吃的時候觀察到的現象正是上面描述的情況。關於糖尿病發病原因與胰島細胞的缺氧關係也正是在臨床上應用活氧素的過程中發現的。那麼血液流變恢復正常之後,是不是就算是「根治糖尿病」了呢?除了那些胰島β細胞受損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按照本文的道理,血流變指標應該是是否根治糖尿病的標準。但是那些胰島β細胞嚴重受損的人,當血流變恢復正常時,只有受損的胰島β細胞得到恢復才算根治。那麼胰島β細胞能否在活氧素的幫助下恢復正常呢?這有待觀察。Email: TaoPana...@Hotmail.com BioH...@TaoPanacea.com WebPage:Http://www.TaoPanacea.co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人如此熱愛吃糖?
※糖尿病的併發症1
※血糖高到多少算是糖尿病?
※糖尿病人可以吃木糖醇嗎?
※肝源性糖尿病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