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挑剔別人是怎麼回事?過分期望就是憤恨的前身
07-12
完美主義意味著不切實際,意味著挑剔不滿、求全責備和心靈潔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孟有句名言:「過分期望就是憤恨的前身。」而對完美主義者來說,他們就是在對他人的完美期待中不斷地收穫失望和憤恨。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完美主義者?簡單地來講,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就是完美主義者。感情上的完美主義者,會在心中樹立一個完美的標杆,然後以此來衡量自己和對方的思想和行為,並選擇伴侶。完美主義,對自己、對他人來說,都不是天堂,往往是地獄。 完美主義者的主要性格特質以及對待感情的方式: 1.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要求嚴格,既嚴於律己,同樣也嚴以待人。 2.事事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失敗和打擊。 3.性格經常在兩極徘徊,有時候固執己見、剛愎自用,有時候又搖擺不定,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 4.關注細節,喜歡鑽牛角尖。 5.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壓力,很少被快樂充盈。 6.很小就在心中樹立起了夢中情人的完美典範。 7.嚴格按照夢中情人的標準來擇偶,且寧缺毋濫。 8.喜歡對伴侶吹毛求疵、百般挑剔。 9.面對感情總是處於極端狀態:要麼飛蛾撲火,要麼心如死灰。 10.容易一見鍾情,容易陷入「夢中情人的光環效應」中。 11.和伴侶爭吵時,喜歡揪住對方的缺點不放。 12.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對方身上,總想按照對理想情人的要求來改造伴侶。 13.習慣於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很少主動認錯。 14.自尊心很強,無法忍受別人的輕視和怠慢,哪怕是伴侶也不行。 15.常常有種孤獨感,覺得這個世界上沒人可以真正理解自己。 你可以自測一下,如果你具備以上 15條特質中的 10條以上,那麼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如果你具備 13條以上,不好意思,你就是比較嚴重的完美主義者了! 過分挑剔別人是怎麼回事? 我們身邊常常有完美主義者,他們對個人要求很高、很挑剔。從心理學角度看,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即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極致表現」的傾向。完美主義者除了給自己設下高標準、嚴要求外,還經常處處嚴格要求別人,並總能挑出別人的毛病。 心理案例 阿龍和阿雪是一對戀人,阿雪是個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對自己和阿龍的要求都很嚴格。 平時,阿龍事事都順著阿雪,阿雪說他沒有男子漢氣概;阿龍有時說話口氣重點,阿雪又說他不夠溫和;阿龍自己拿主意時,阿雪說他什麼事也不和自己商量;當阿龍向阿雪徵求意見時,阿雪又說他沒主見。 總之,在阿雪的眼裡,阿龍總有讓她挑得上的毛病。阿雪不光對阿龍如此,對自己也是如此,平時因為失誤,做的事情中有一點不完美,她都會懊惱、自責不已。 一次,他們倆打算出去玩,本來倆人的心情都挺好的,可是阿雪又抓住一些細節不放。指責阿龍皮鞋沒有擦、鬍子沒有剃,說他不愛乾淨,弄得阿龍很沒面子,最後倆人因此不歡而散,原本出去玩的計劃也因此而取消。 心理透視 生活中很多人會有挑剔的行為,對孩子、戀人、朋友,甚至對自己。具有挑剔行為的人,多數是對自我評價低、不自信、工作成績不突出者,特別是在他們不順心的時候,就會去挑剔他人。心理學家指出:過分挑剔,不但會影響人際交往,還會造成對自己和他人的傷害。 我們身邊常常有完美主義者,他們對個人要求很高、很挑剔。從心理學角度看,完美主義是一種人格特質,即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極致表現」的傾向。完美主義者除了給自己設下高標準、嚴要求外,還經常處處嚴格要求別人,並總能挑出別人的毛病。 這種人往往內心極度自卑。雖然他們總表現出盛氣凌人的樣子,時時處處挑剔、指責別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有足夠的底氣。相反,當他們看到了別人閃光的一 面,而自己卻不具備時,常會感到自卑。於是,他們採取挑刺的方式,來取得對他人心理上的優勢,並以此獲得內心的力量感和穩定感。 另外, 這些人還具有嚴重的嫉妒心理。他們時時刻刻關注著周圍人的動向,並且總擺出一副與人一爭高下的姿態,一旦發現自己的同事、同學、朋友甚至親人在某些方面將 要或已經超過了自己,心理上就感到不平衡,進而妒火中燒。但是,他們通常不會積極採取行動,靠自己的力量超越別人,而是沖「假想敵」橫挑鼻子豎挑眼,惟恐 別人的成功蓋過自己的風頭。 心理診治 一個人要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如果過分地要求自己和他人,就是一種病態,這樣不僅會使自己活得累,還容易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因此,過分追求完美的人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客觀地看待事情。心理學家給了以下幾點建議: 樹立起自信 對自己過分挑剔的人,一般都是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善於肯定自己成績的人。總是給自己定過高的目標和要求,一旦因為 一些客觀原因或自己的一點小失誤,導致不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他們就會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認為自己能力低,太笨,從而給自己挑出一大堆毛病來。只有樹立 自信心,善於肯定自己的長處,才不會過分去計較那些不完美的地方。 多和他人交往 一些人愛挑剔他人,是因為他們不善於與人交往。在內心裡,對他人產生一種排斥心理,認為別人這兒不好,那兒也不好。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盡給他人找茬。因 此,這些人要多與他人接觸,感受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和溫暖。對他人懷感激之情,就會注意到他人的諸多優點。當一個人從心底里接受另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換 一個角度看這個人。習慣討好的人會與習慣指責的人相互吸引。討好的人喜歡指責的人敢于堅定的要自己想要的東西,指責的人則喜歡討好的人可以輕易照顧到別人的感受。規條過多的人喜歡隨心所欲的人,他們可以輕鬆的活出自己,後者也會喜歡前者因為他們很懂事。過於謹慎的人會喜歡冒進的人,他們很勇敢,後者也會喜歡前者,他們很做事很安全。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乖乖女喜歡調皮的孩子,讓我們費解。相反的人會相互吸引,他們給自己展示了另外一片天,另外一種可能。論憤怒、發怒和制怒 憤怒 (Anger) 是一種情緒,發怒則是將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的行為,而制怒則是控制情緒的技巧。憤怒往往存在人際關係之中或內心覺得受到傷害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情緒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發怒。而發怒的程度,則可以從溫和表達心中的惱火 (Annoyance),到大聲吼叫 (Yelling or Screaming),到憤怒狂躁 (Rage),直至對他人進行攻擊 (Aggression)。憤怒本身可以成為使人體健康的情緒。在許多時候,憤怒是由於被認為的不恰當、不公正或不合理的人或事而引起。如果表達得當,憤怒的情緒可以解除心中的壓抑,可以化解矛盾,使人際關係向健康方向發展。發怒指憤怒情緒的不健康的、錯誤的表達方式。它一旦失控,無論是以言或行的方式,都會具有攻擊性、傷害性和毀壞性。它可以導致產生家庭、婚姻、工作、學習或人際關係中的許多問題。憤怒情緒產生時,受刺激的心理系統影響神經系統,進而影響到人的生理系統的變化。在發怒時,你的內分泌起了變化,你的荷爾蒙、腎上腺素以及新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並進入你的血液,使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你會感覺頭腦發熱,思維不清,心口壓力增大,就像要爆炸似的。你會覺得心頭憋的那口氣,咽不下而不吐不快。自然的、本能的憤怒表達,即發怒,往往都是帶有攻擊性的。也就是說,除了正當防衛以外,它往往是具有傷害性和殺傷力的。愛發怒的人,對於生活中的大小挫折或不同意見而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緒 (Frustration) 的忍耐力、承受力都很差。他們似乎覺得自己不該承受生活中的不方便,或不該接納他人的不同意見或行為,或不該有生活中的挫折。愛發怒的人,總有一種認為應當如此的態度 (Entitlement)。即他/她有權利對他人提出要求,生活應當為他/她提供他/她所希望如此的或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這種願望得不到滿足時,憤怒就會表現出來。這種人,當他/她認為是不公平的時候,例如,因某個小錯誤被他人指出或糾正,馬上就會暴跳如雷。愛發怒的人,往往具有很差的自制力 (Self-control),好像大腦無剎車控制,情緒大起大落,主觀意識特強。他/她總自以為是,聽不進他人意見,不能接受與其期待相左的事物。一旦不如意,怒氣就迸發出來。愛發怒的人,心理上的延緩機制 (Ability to Delay) 也很差,他/她需要的是馬上的滿足 (Immediate Gratification)。用老百姓的話說,即說要就到。如果不能得到馬上的滿足,他/她的焦慮情緒就馬上流露出來,怒氣也會接踵而來。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愛發怒呢?這裡可能有部分人有遺傳的原因。例如有的小孩子一生下來愛哭愛鬧愛發脾氣,怎麼安慰都不行。目前的有關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受精和懷孕期間用過毒品,對出生下來的孩子的性格、脾氣和智力是有負面影響的。如果做母親的在懷孕期間用過酒精,即酗酒,後果會更嚴重,它可以導致智障和痴呆。另外,長期形成的文化、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可以是一個因素。比如,社會容許人們表達焦慮、憂鬱等情緒,卻教人壓抑憤怒的情緒,不讓其表現、表達出來。而憤怒這種情緒,是一種心理能量,壓抑也並不能解決問題。況且壓抑得越久,一旦爆發,後果就可能是嚴重的。而且長期壓抑情緒,一定會產生心理病症。由此可見,憤怒這種情緒應當疏導。然而, 在大多數情況下, 易具有憤怒的情緒和愛發怒的習慣, 是學來的。因工作關係,我自已長期接觸在情緒、行為或心理上有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許多有行為和情緒問題的兒童和青少年都與他/她生長那個家庭環境有關。即如果你和你愛人是愛發脾氣、愛發怒的人,喜歡挑剔他人的人, 幾乎可以保證你們會有一個愛發脾氣、愛發怒,或對他人挑剔並可能具有攻擊性傾向的孩子。真可謂:有其父必有其子。心理行為學派認為:人的行為大都是學來的,即Learn through Modeling and Reinforcement。同時,如果一個人生長的家庭環境缺乏愛,父母說話言行不一,家庭內部關係矛盾重重,家庭成員缺乏交流技巧,缺乏情緒控制能力,孩子往往內心充滿了焦慮感和不安全感。因此,他/她可能成長成為一個憤怒的、具有反社會傾向的、反他人傾向的人。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憤怒表達方式外,另有一部分人是以轉換的方式來表達憤怒。這種人喜歡諷刺挖苦他人,喜歡責備他人,喜歡負面地評論他人,尖酸刻薄,喜歡以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即「我就是蠻橫,我怕誰」來處理和對待任何人和事。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人是內心懦弱的,是具有極不健康的心態和變態的人格的。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往往是事業上的失敗者和人際關係上的憋足者。他/她往往把現實生活搞得一團糟,卻找無數個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並指責他人。這種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孤獨者,而且心裡充滿了怒氣。由於缺乏人際交流技巧,他/她可能喜歡上網聊天室去逞英雄。憤怒、怒氣、尖酸刻薄可以把人扭曲到對他人、對事物、對社會充滿了敵意。對他人成就不服、妒賢嫉能。這種人如果結了婚,大多以離婚收場;這種人若有了孩子,多半會給社會貢獻另一個易憤怒並且有反他人、反社會傾向的人。關於制怒,有不少方法,但說起容易做起難。要學會制怒是要有相當的毅力和決心的,並要經過不斷實踐才能取得的。最通常所說的制怒方法是暫停 (Time Out),並脫離接觸,等冷靜下來再談。如果你不能走開,你可以在心裡數數,從一到十,或一到三十,然後再說出你想說的。心理研究表明,十至三十秒的延緩可使你爆發出來的怒氣的傷害性和攻擊性減少許多。當你覺得怒火中燒的時候,你可以試著做深呼吸。但要注意,直接從胸腔做深呼吸並不能放鬆你自己,深呼吸的感覺要來自腹腔。即由腹腔產生壓力至胸腔來進行呼吸。做深呼吸的同時,要在腦子中重複「放鬆點」、「別太緊張」、「別太當真」等字句。用想像來制怒。假象你正在花園、草地、河邊、海灘上散步來放鬆、轉移激動的情緒。重新調節你想問題的方式 (Cognitive Restructuring),這是很重要的制怒步驟。把「太糟糕了」、「太壞了」、「太惹我生氣了」這類想法,改為「這的確讓我惱火,我有怒氣也可以理解,但這並不是世界的末日,發怒也解決不了問題。」「發都發生了,發怒也不解決問題。」 避免使用「絕對」、「絕不」、「總是」這類字眼,因為這類辭彙把你看問題、想問題的角度推到極端,認為他人或現實已不可改變,而且為你的發怒提供借口和開端。最好不要用「你必須」、「你應該」等辭彙,因為這類辭彙給人一種說話人居高臨下的態度,容易激發對方的心理上的防禦機制, 會使現有的矛盾衝突加劇。另外, 不要在爭吵或憤怒中,使用「為什麼」這個詞,因為它有太強的責問人的口氣, 以及對他人持懷疑否定態度, 在特定情況下, 這會近一步激化矛盾。制怒的方法之一是使用邏輯性和合理性。當人憤怒或發怒時,往往變得不理智。如果你能用理性來提醒自己,不是整個世界或他人在作弄你,你所經歷的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一些困難,那你會在心理上平衡許多,看問題也就能從一個比較公正、均衡的角度來看,你的怒氣也會減少許多。有些時候,我們的焦躁和怒氣來自於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傳統觀念認為:每一個問題都會有一個答案。其實,研究表明, 生活中有些問題是沒有現成答案甚至是沒有解決方案的。所以,要解決來自這方面的怒氣或煩躁,關鍵是你怎樣去面對這些問題。做個計劃來安排,來一步步處理問題,儘可能朝好的方面去努力,做不好或一步達不到也不要覺得傷心或受到傷害。但發怒並不等於讓你傷心難過之事就可以得到解決。如果由此失去耐心,你到頭來傷害的還是你自己和你身邊最親近的人。制怒的另一方法是有幽默(Humour)。許多偉人都會用幽默來制止可能爆發的怒氣,以化解危機。制怒要求學會較好的交流技巧。愛發怒的人喜歡很快馬上就跳到得出結論的階段上。而在憤怒中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可靠或不準確的。如果你陷入爭論,脾氣上來了,千萬不要對人或事急於下結論。你應該放慢自己,想想你應該做出的回應。情緒激動或憤怒時不要說出到嘴邊的極端的話。這是制怒和交流技巧中的一大法寶。你應該先學會聽,不管對方說的話有多刺激,你都不要先去反駁、捍衛自己,你要先去聽清弄明對方怒氣不滿的下邊是什麼東西。心理學上認為要迅速控制住對方怒氣的方法,是接過對方的話,改兩三個字,但不改其意思,馬上以問題的方式給對方送回去。如「我理解的是你對我這樣做很不滿意,對不對?」「你認為我在傷害你,對不對?」 當對方一旦感覺到你在聽他/她的意見,並理解他/她此刻的感受,怒氣和不滿馬上會減少許多。他/她不可能對自己的話進行反駁, 也不可能不對自己的話進行進一步解釋。憤怒是一種心理能量 (psychodynamics) , 發泄出來之後, 心理和情緒就會平靜許多。平靜下來以後, 也容易聽進對方的意見。 你只要不以怒制怒,局面一般就不會失控。另外,控制爭吵和矛盾衝突的時間和場地也很重要。不要在安排好的重大事情,如家宴或赴宴之前,或睡覺之前,爭吵或發怒,這會破壞你的心情或平靜。再有一點是,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經常爭吵發怒,這會毀了他們童年的純真,並使其失去對人際關係的信心。如果發怒習慣已經嚴重到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建議去參加制怒的學習班 (Anger Management Group) 。在那裡你會學到許多制怒的技巧和控制情緒的方法,你會感覺到你做人有更高一點的境界。同時,你也可以去接受心理輔導。總之,撰寫此文是想幫助朋友們,也幫助我自己,能夠做人做得更成熟一些,言行更為有效一些,也生活得更愉快開朗一些。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看小溪流淌,寄一絲期望
※6位中外大佬寫給子女的信:滿是愛,但期望差異很大
※孕晚期孕婦對丈夫的期望
※經典語錄:把期望降低,把依賴變少,會過得很好
※文匯報:香港勿辜負中央發展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