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從歐美偵探到日本推理 - Qzone日誌

由柯南道爾與阿加莎·克里斯蒂樹起的偵探小說兩面旗幟,給歐美文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世界各國爭相掀起「偵探小說熱」。   據不完全統計,歐美偵探小說在1000部以上。我們不妨認識幾位有代表性的作家。   美國作家雷蒙德·昌德勒(1888——1959年)與達謝爾·哈梅特(1894——1961年)先後涉足偵探題材,他們分別塑造了硬漢偵探菲利普·馬洛(見雷蒙德·昌德勒的《長眠不醒》、《永別》)和奧普(見達謝爾·哈梅特的《血腥的收穫》、《詛咒》)。昌德勒是個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出生在美國的伊利諾斯州。在他幼年時,父母離異,他隨母親去英國讀書,並在法國和德國留學一年,也曾在海軍服役。因為愛好文學,23歲那年回到美國,在一家石油公司當高級職員。昌德勒的性格有點怪,36歲時與一個比他大18歲的女人結婚。那個54歲的女人叫思思,是洛杉礬名人之妻,婚後一年離異。昌德勒在45歲開始寫作,他一共寫了8部長篇與20個短篇,作品人物憤世嫉俗,四處飄泊,有點傷感的情調。哈梅特生於馬里蘭州,家境貧困,從小失學,干過許多職業。20歲在一家偵探社當私人偵探。1923年開始其文學生涯,兩年私人偵探生活,為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哈梅特進入軍隊,成為一名反法西斯主義戰士。後來因受牽累入獄,他的晚年很不幸。昌德勒與哈梅特筆下的偵探普利普·馬洛與奧普都是性格倔強、敢作敢為的熱血漢子,不依靠機械推理,而是用抗爭的行為向暴力挑戰,他們共同開創了野蠻派偵探時代。   西歐的文壇也不甘寂寞。瑞士作家杜倫·馬特寫出了《法官和他的劊子手》與《諾言》;比利時作家喬治·西默農則寫出了《梅格雷探案》。前者突破了偵探將兇手緝拿歸案、繩之以法的結局。在杜倫·馬特的筆下,偵探的推理是正確的,但兇手卻逍遙法外,最後以偵探身敗名裂的悲劇而告終。這就充分揭示了上層社會的黑暗和制度的腐敗。也為今天出現許多反映偵探悲劇的題材開了先河。後者把梅格雷探長放置在槍林彈雨的危境之中,敘述了代表正義的偵探被迫在黑暗社會中進行頑強反抗,同樣對抨擊當時社會制度與揭露上層社會的骯髒交易賦予了作品積極的意義。喬治·西默農一生髮表小說300部, 2/3是偵探小說。他以每月寫一部偵探小說的速度,引起世界注目。他的文風樸實,推理嚴謹,文字精鍊,書中對「小人物」給予了同情,大量作品被搬上銀幕。1952年被選為比利時皇家文學院院士。他的自傳《一個平凡的人》也引起讀者歡迎。西默農筆下的梅格雷探長也在荷蘭塑起了一尊銅像。   由此可見,杜倫·馬特與喬治,西默農開創了一個新的偵探時代。如果說波洛的破案始終得到警方的支持,福爾摩斯的對手只是個別罪犯,那麼新一代的偵探則面臨社會和國家機器對他們的壓抑與迫害,他們的對手更加強大,犯罪更加有恃無恐。這一點,無疑使他們的偵探小說有更深的社會意義。   但是,如以情節曲折而言,他們都未能突破柯南道爾與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故事結構,在推理方面也略為遜色。因此,在世界偵探小說史上並沒有出現第三個偵探小說的高潮。   如果說柯南道爾開創了第一個偵探小說時代,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第二個偵探小說時代,那麼,第三個偵探小說時代是在日本拉開的序幕。從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開始到赤川次郎的崛起,前後60年間(1925——1985年),日本文壇出現了30多位專攻偵探小說的作家,頗有影響的偵探小說多達2000篇以上。如松本清張、森村誠一兩位作家就各有100部作品問世。更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將偵探小說改為推理小說,從內容到形式乃至風格,都形成自己的特點。我們不妨先從日本早期的偵探小說談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歐美國家由於政治變革與工業革命浪潮的影響,資產階級的統治為偵探登上文學舞台提供了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偵探小說進入亞洲,中國學者林琴南首先翻譯歐美偵探小說,並推動中國出現了霍桑探案、李飛探案、魯平探案。中國除程小青之外,還有孫了紅、陸澹安、趙苕狂、汪劍鳴等十幾位作家涉足偵探題材。據統計,當時由沈知方創辦的《偵探世界》大受歡迎。另有《大偵探》、《福爾摩斯報》,上海各大報紙的副刊也以刊登偵探小說來吸引讀者。據魏紹昌編的《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統計,偵探小說作家多達20餘人,有作品150餘部。著名作家阿英在《晚清小說史》也提及歐美偵探小說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晚清小說2/3是譯作,偵探小說在譯作中佔了很大比例。   但是,中國的偵探小說並沒有形成氣候,這是由於多方面的因素。相反,日本從明治時代開始,「偵探小說熱」一浪高過一浪。在明治之前,井原西鶴模仿中國公案小說,寫了一部《本朝櫻陰比事》,神田孝平則翻譯了荷蘭刑事案件小說《楊牙兒奇談》。明治年間,日本作家丸亭素人、原抱一庵、水田南陽外史將歐美偵探小說改頭換面,把西歐的人名、地名、服飾,換上日本的人名、地名、服飾,移花接木,改裝為日本版偵探小說出版,想不到贏得廣大讀者歡迎。於是,日本作家黑岩淚香首先寫了《無慘》(上篇為《疑團》、中篇為《忖度》、下篇為《冰解》)。小說以海軍基地發現一具男屍展開情節,兩個警官通過各自的推理,幾乎同時查出了兇手。這可以說是日本最早的偵探小說。在大正年間,日本一些著名作家也有意無意地把偵探小說結構引入作品之中,從而加強了小說的可讀性,這就為日本出現一個推理小說的時代打下了基礎。   1925年左右,日本文壇先後出現兩位偵探小說家:江戶川亂步與橫溝正史,他們各自開創了「本格派」與「變格派」偵探小說。從他們開始,日本逐漸形成推理小說的風格。   以橫溝正史為首的「變格派」,在注重邏輯推理的同時,在小說中更注重恐怖氣氛的描繪,用揭示人物的心理變態來突破傳統手法,有的作品中還出現神鬼妖魔,形成了陰森詭秘的藝術流派。橫溝正史1902年生於神戶。畢業於大阪藥專。後擔任《新青年》、《偵探小說》雜誌主編。他1922年發表處女作《可怕的愚人節傻瓜》。1926年出版《廣告偶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致力於偵探推理小說創作,開創了解謎與推理相結合的偵探小說,將邏輯與浪漫情趣熔為一爐。其代表作有《本陣殺人事件》、《八墓村》、《犬神家的悲劇》、《半耳男人》、《芙蓉公館的秘密》、《迷宮之門》、《怪獸男爵》、《女明星的奇特婚姻》等200部作品。橫溝正史筆下的偵探人形佐七是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有位好吃醋的妻子,並帶了兩個徒弟破案;另一位偵探金田一耕助則是一位學者,他有一頭亂蓬蓬的頭髮,有口吃的毛病,但料事如神。他自稱是直觀形偵探,與人形佐七都擅長推理。「變格派」作家有小酒井不木、大下宇陀兒、水谷准、城昌幸、夢野久作、海野十三、小栗蟲太郎、本本高太郎、久生十蘭等十幾位。   「變格派」推理小說奇幻莫測,它代表了偵探小說的浪漫主義風格,在當時很受歡迎。但是,「變格派」作品在邏輯推理方面畢竟有不夠嚴密之處,其影響遠不如「本格派」推理小說那麼大。   我們在介紹「本格派」推理小說之前,先來介紹江戶川亂步。從1925年至1955年,在日本文學史上曾出現過一個江戶川亂步時代。   江戶川亂步(1894——1965年),本名叫平井太郎。生於日本三重縣.位父親平井繁男曾創辦了平井商社。江戶川亂步自幼體弱多病,不善運動,酷愛讀書。在他幼年時,就由母親念給他聽黑岩淚香澤的外國偵探小說,在小學時就是一個偵探小說迷。在他高中時,平井商社倒閉,江戶川亂步棄學務家。但他不甘心做個農民,1937年考入早稻田大學經濟系。半工半讀,在印刷廠當過徒工,在圖書館當過管理員,為人補習英文,替刊物撰稿.由於打工花的時間太多,江戶川亂步在大學畢業時未拿到學位。   但半工半讀的生活給江戶川亂步很大教益,他通過去圖書館打工,讀了不少書,開拓了知識面.大學畢業後,他曾想去美國留學,從事偵探小說創作,但他是長於,生活的重擔使他放棄了繼續求學的機會,在大阪一家銀行當小職員。   20歲出頭的江戶川亂步先後經歷了兩次戀愛:初戀只開花不結果;第二次戀愛的對象是村山隆子。由於他當時一貧如洗,婚事差些吹掉,幸虧村山隆子一往情深,終於結成伉儷。隆子的哥哥又介紹江戶川亂步到東京都政府社會局工作。   江戶川亂步是個除了寫作對其他工作都不感興趣的人,他幾次辭去工作.弄得家境十分困難。其間、他得到川崎的鼓勵.從事寫作,但他寫的《石頭的秘密》投出後如石沉大海,江戶川亂步不甘心,到《時事新聞》報社當了半年記者,又換了幾次工作,都未稱心如意,他當時的境遇令他入不敷出。   1923年,江戶川亂步寫成兩個短篇推理《兩個銅板》和《一張車票》投寄給作家馬場孤蝶,馬場孤蝶對這個無名小卒不予理睬。江戶川亂步一氣之下,討回原稿,又投寄給《新青年》雜誌主是森下雨森。森下雨森對作品很感興趣,認為作者很有才氣,當晚前去訪問江戶川亂步,兩人談得頗為投機。小說在《新青年》雜誌發表後,江戶川亂步的名字終於引起注目。   江戶川亂步接連寫了《D圾殺人事件》、《心理試器》、《人間椅子》,由於森下雨森發表了評論,使江戶川亂步在文壇上站穩了腳跟。他的《奇幻島》、《矮人》也在《朝日新聞》上相繼發表。   但有位署名川口松太郎的評論家在報上撰文批評江戶川亂步,認為他的作品粗糙而缺乏文學性,並用盡挖苦嘲諷之詞。與此同時,另一位作家甲賀三郎寫了同情江戶川亂步的文章,這些文章使更多的讀者關注江戶川亂步的作品。   江戶川亂步為了證明自己的文學才華,又寫出了《黃金面具》、《地獄的滑稽大師》、《化人幻戲》等作品,終於受到讀者歡迎。他塑造的明智小五郎,也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在江戶川亂步受到打擊之時,「變格派」領袖橫溝正史對他提出了善意的批評,深刻指出江戶川亂步是個「常常被自卑左右,對事業不盡職,是個可憐的悲劇人物」,這對江戶川亂步去掉自卑、振作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門戶之見並未阻止他們建立真摯的友誼。   1947年日本成立了偵探作家協會。53歲的江戶川亂步出任會長。1949年日本文藝界舉辦紀念愛倫·坡逝世100周年,江戶川亂步出版了《偵探小說三十年》。他總結了從事偵探椎理小說創作30年的生活,客觀地評價了自己的優點與缺點。1952年他被選為日本偵探小說作家協會名譽會長。   因為寫作獲得了大量稿酬,1954年江戶川亂步決定設立100萬日元的「江戶川亂步小說獎」,為日本推理小說的發展作出了貢獻。1961年,日本天皇授予江戶川亂步紫綬褒章。   1963年,日本成立了推理作家協會,江戶川亂步出任理事長。1965年,江戶川亂步因患腦溢血病逝,時年71歲。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江戶川亂步是一個情緒很容易波動的作家。他在貧困中尋求自己的理想,在工作中不能盡職,即使在寫作中,也時好時壞,但他畢竟為開創日本的推理小說事業作出了貢獻。他的晚年聲譽蒸蒸日上,這是日本人喜愛偵探小說的一個反映。   從偵探小說到推理小說,江戶川亂步無疑是有功績的。「本格派」偵探小說講究寫實,以科學的邏輯推理為偵破的主要手段,在偵探小說中運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該派作家有角田喜久、甲賀三郎、平林初之輔、濱尾四郎等。綜觀江戶川亂步等人的推理小說,嚴格來看,還是沒有超出歐美偵探小說的範疇,無論是「本格派」還是「變格派」小說多少帶有離奇性;在內容上對現實的揭露不夠,在手法上也缺乏嚴密的推理成份。應該說,一直到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的崛起,日本的偵探小說才真正轉入推理小說。也正因為松本清張、森村誠一等人的努力,使日本的推理小說面目一新。於是,歐美偵探小說的高潮,終於轉向日本文壇,並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

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偵探小說的雛形與發展

偵探小說是國家機器逐步完善其機能之後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之後,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的一個生動的反映。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一定階級的同志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隊、警察、監獄等。在人類社會生活中,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個人生活的追求,不可避免會產生,他們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打擊犯罪。警察是維護統治者利益的工具,他們最早扮演了偵探的角色。   但是,人們最初並不喜歡警察。法國作家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塑造了一個追捕罪犯的警察沙威。沙威是國家法律的代表人物,但他的形象並不為廣大人民所喜愛,於是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俠客與偵探身上。   正如中國老百姓喜愛俠客,在西方社會中,偵探也成為日益受青睞的一個角色。19世紀中葉,在西方一些大城市,如倫敦、巴黎、紐約等都成立了警察與偵緝機構,除了官方的偵探,後來又出現了四人偵探,這是社會兩級分化的產物。一些貴族和上層人物有了隱私,和因隱私受到罪犯的敲詐,或因財產引起暴徒的眼紅,他們往往因顧忌身份而不去求助於國家警察署,而去找能夠為他們私生活保守秘密的偵探。   這種有趣的社會現象,也與中國明末清初誕生的鏢局相仿。中國古代的商人寧可出重金請求鏢局為他們千里運送財物,而不去尋求官府的保護。西方貴族則在受到敲詐之後委託私人偵探緝拿罪犯,他們看重個人的智慧與武藝。但兩者不同的是,中國商人是在財物尚未失竊之前求助於俠客,而西方貴族則在遭到不幸事件之後才拜倒在偵探面前。俠客與偵探,由於東西方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不同以及觀念的差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形象,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西方的奧基斯特·杜平、艾勒里·奎恩、歇洛克·福爾摩斯、波洛,和中國的朱家、紅拂、白玉堂、甘鳳池、十三妹一樣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在產生偵探小說之前,先有一些小說採用了偵探小說的結構,或塑造了偵探小說的雛形。如1774年英國作家威廉·高德溫(1756——1836)是激進的無政府主義者。他也是一個哲學家,也是一個小說家。他的女兒瑪麗嫁給英國大詩人雪萊(瑪麗曾創作過一本叫《科學怪人》的小說,被譽為世界上第一部現代「科幻小說」)。《事實如此》是一部宣揚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政治小說。小說寫一個出身貧寒的青年,發現自己的東家幾年前曾謀殺一個鄰居,而使無辜的佃戶與其兒子蒙受不白之冤,被處極刑;東家怕秘密被泄漏,便迫害那個青年。小說用倒敘形式,穿插了謀殺、偵察、追捕等細節,故事情節十分緊張,讀起來扣人心弦。後來人們把這部不很成功的政治小說,看成是偵探小說的最初嘗試。因為其結構與情節,都具備偵探小說的雛形。當然,威廉·高德溫並不是有意識地寫偵探小說,他只是通過敘述來解釋法律與政治制度的不公平。這部政治宣傳品,在當時並沒有多大反響,也未引起讀者的關注。   1841年英國接觸的小說家狄更斯發表了長篇小說《荒涼山莊》(《巴納比·魯德奇》)。這部描寫民眾暴動為題材的小說,塑造了巴凱特警長:此人機警勇敢,極富同情心;對三教九流了如指掌。他是狄更斯心目中好警官,也具有偵探的某些特點。正因為這一嘗試所獲得的經驗,促使狄更斯在晚年寫出了偵探小說《艾德魯·特魯德案件》。這部小說發表於1870年在雜誌上連載了六期。遺憾的作者尚未完成這部作品就擱筆長逝了,書中的疑案也成了千古懸案。   同一年(1841年),美國作家愛倫·坡(1809-1849)發表了《莫格街血案》。這部小說充滿了懸念:案發於一間門窗緊鎖的房間內,兇手如何進入密室,令人猜測,結果大出意外,作案者竟是......。這部小說有點故弄玄虛,動物作案也類似於有趣的遊戲。但儘管如此,《莫格街血案》還是生動展示了愛倫·坡的藝術風格,第一次把謀殺現場寫得那麼恐怖而充滿神秘色彩。其後愛倫·坡又先後寫了4部偵探短篇:《瑪麗·羅傑神秘案件》(1842年)、《金甲蟲》(1843年)、《你就是殺人兇手》(1844年)、《被盜竊的信》(1845年)。這5部小說顯示了偵探小說已具備雛形,稱愛倫·坡為「世界偵探小說家鼻祖」,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愛倫·坡在世界小說史上的偉大創跡,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引證。   首先,愛倫·坡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創作偵探小說的作家。他把偵探小說作為小說的主題,把兇殺作為構成小說的主要因素。   其次,愛倫·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偵探形象奧基斯特·杜平。杜平是法國名門之後,因在事業上屢受挫折,靠吃遺產度日。他唯一興趣是與書做伴。他喜歡幻想,喜歡在黑夜靜靜地思考問題,尤其對生活中產生的疑案充滿了濃厚興趣。他具備偵探所應具備的分析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尤其注重人的心裡活動,把罪犯活動與人的貪慾聯繫起來。杜平是世界文藝舞台最早亮相的名偵探。愛倫·坡還為杜平設計了一個獃頭獃腦、自以為高明的記者作陪襯角色。   第三、愛倫·坡創造了五種不同的犯罪模式。他筆下死亡兇殺氣氛令人如臨其境,偵探從犯罪者留下的痕迹,運用推理,揭示事物的真相。比如《金甲蟲》,利用破譯密碼。《你就是殺人兇手》,則運用所謂死人說話的心理戰術。《瑪麗·羅傑神秘案件》,則完全依靠材料,進行推理。   儘管愛倫·坡不承認自己是偵探小說家,他把這5個偵探短篇視為「遊戲之作」,但他的偵探小說無疑是對以後偵探小說的形成,起到了先導作用。英國偵探小說大師柯南道爾就是在接受愛倫·坡偵探小說的基礎上,給予了繼承與發展。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這對黃金搭檔,也是由杜平與他的記者搭檔轉化而來的。關於兇殺的氛圍描繪以及心理推理的敘述方式,對柯南道爾都有極其寶貴的啟示。   愛倫·坡是美國作家兼文藝批評家。他的小說還有《怪誕故事集》和《黑貓》等。詩歌有《給海倫》、《安貝拉·李》和《烏鴉》。另有論文《寫作的哲學》、《詩歌原理》。他的作品受西方資產階級頹廢派影響很深,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宣揚唯美主義和神秘主義,情節離奇古怪,色彩陰暗恐怖。   在愛倫·坡之後,英國文學史上出現了另一位偵探小說家威廉·威爾基·柯林斯。柯林斯(1824——1889年)生於倫敦。父親是畫家。他早年就讀于海堡私立學校,12歲隨父母移居義大利。15歲回英國倫敦學習法律,後來當律師。23歲(1847年)起學習寫作,第一部書是記述其父生平的《威廉·柯林斯的一生》。柯林斯一生創作頗多,不少作品在維多利亞時代最風行的雜誌《家常話》上發表。代表作為《白衣女人》、《月亮寶石》、《新濟良所》。其他如《可憐的芬區小姐》、《一個流氓的一生》、《黑袍》等均有影響。   《月亮寶石》是柯林斯偵探小說的代表作。它描繪了19世紀英國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世態炎涼,暴露了宗教的虛偽,揭露了慈善事業的真相,並譴責了英國侵略軍在印度犯下的罪行。這部偵探小說成功塑造了克夫探長的生動形象:通過對月亮寶石案件的偵破,充分顯示了偵探藝術的精嫻以及他料事如神的本領。書中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如雷茜兒的閨秀氣度、羅琳娜的痴迷、克萊克的偽善、西格雷夫愚昧昏庸,都入木三分。讀完全書,讀者無不稱克夫探長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據柯林斯自述,他塑造的克夫警官是有原型的。他以英國警察廳刑事部的一位警探的真人真事為模特,加以文學想像,從而使筆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如果把克夫警官與19世紀初雨果筆下的沙威警官相比,克夫的形象無疑更加可愛,這也說明社會與人民對警官這一形象觀念的轉變。   柯林斯在1854年結識了當時英國文豪狄更斯,毫無疑問,他創作偵探小說是受到狄更斯的影響,但他比狄更斯早兩年寫出了偵探小說《月亮寶石》。從發表偵探小說的順序而言,柯林斯的偵探小說也啟發了狄更斯,狄更斯在《月亮寶石》出版的後兩年(1870年),才發表了《艾德魯·特魯德案件》。   如果說愛倫·坡開偵探小說之先河,那麼柯林斯的貢獻,在於他把偵探小說從短篇引向長篇。《月亮寶石》長達40萬字,在破案過程中,分頭敘述不同的故事,然後串聯起來,散而不亂,錯綜複雜,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功力。柯林斯的第二個貢獻,突出了「文學是人學」的基本創作原則。他在寫破案的同時,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並突出了克夫探長的個性以及心理特點,這就大大提高了偵探小說的文學性。   由此可見,經過威廉·高德溫、狄更斯、愛倫·坡、威爾基·柯林斯等英美作家的努力,偵探小說從雛形走向成熟,充分顯示了偵探小說的藝術性與文學性。通過對這一階段的回顧,對於我們認識偵探小說的源流,了解偵探小說的發展史是極其重要的。

---------------------------------------------------

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世界偵探小說之父」柯南道爾

偵探小說在今天的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這不能不歸功於柯南道爾的努力。無論是愛倫·坡,還是狄更斯、威爾基·柯林斯,他們雖然寫過偵探小說,但都不是偵探小說家,寫偵探小說只是他們文學生涯中的副產品,柯南道爾是第一個以偵探小說家面目出現在世界文學史的代表人物。   柯南道爾(1857——1930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附近的皮卡地普拉斯。父親是政府建工部的公務員,是當地有名的酒鬼;但他的繪畫小有名氣,柯南道爾的幾個叔叔也是著名的插圖畫家和封面設計家,這些藝術天賦對幼年的柯南道爾影響很大。柯南道爾最先選擇的職業是醫生。他在愛丁堡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便開設了私人診所。1902年因對英國對南非戰爭政策辯護而被封爵。   19世紀英國,醫生的待遇很差,柯南道爾在索思西開的診所門可羅雀,收入僅能維持生活。於是,他找到了「第二職業」——寫作。應該說,柯南道爾的老師愛丁堡大學醫院大夫約瑟夫·貝爾博士對他從事偵探小說有很大的影響。   貝爾博士外貌高瘦,皮膚黝黑,有一對銳利無比的灰色眼睛,一個鷹勾鼻子,他只要把對方看上幾眼,就能判斷其職業與愛好。有一次他對柯南道爾說:「那個病人穿了一條右膝磨損的燈心絨褲子,他是一個鞋匠,而且是左撇子;只有左撇子鞋匠的褲子,才會在褲子那個地方磨損得那沒厲害。」事實證明這是正確的。這種推理方法,使柯南道爾做了不少有關貝爾教授判斷人的筆記,也為他以後塑造福爾摩斯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學典型提供了具體的形象。   柯南道爾在29歲時寫出第一部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第一次把歇洛克·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介紹給讀者.這部中篇小說投寄給《康希爾》雜誌,但得到的答覆是:「作為短篇故事太長,但作為一本書又太短」。柯南道爾又連續給幾家出版社投稿,均被退了回來。最後總算有家沃德·洛克出版公司接納,答應第二年出版,並付給柯南道爾25英鎊稿酬。   《血字的研究》問世後,《利平科特》雜誌的編輯開始向柯南道爾約稿。兩年之後,柯南道爾出版了《四簽名》/這部小說一跑打響,向柯南道爾約稿者紛至沓來。1891年柯南道爾在34歲時棄醫從文,正式當上專業作家。   從1891年至1894年的三年中,柯南道爾先後寫出了《波希米亞醜聞》、《紅髮會》、《身份案》、《博斯科姆伯溪谷的秘密》、《五個桔核》、《歪嘴男人》、《銀色馬》等24個短篇,並結集出版;稿酬從每篇幅50英鎊提高到每一本集子(12個短篇)1000英鎊。刊登柯南道爾偵探小說的《海濱》雜誌也在讀者中大出風頭。福爾摩斯名聲大震,在英國讀者中成了婦孺皆知的英雄人物。   到了1894年底,柯南道爾再也不為經濟發愁,他決定讓福爾摩斯在一次搏鬥中墜入激流死去,讓華生醫生來結束《最後一案》這個故事。對於福爾摩斯之死。引起了廣大讀者強烈的不滿,有人甚至表示憤怒,繼而對柯南道爾進行威脅與謾罵。廣大公眾不希望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死去,這簡直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柯南道爾為此既震驚又興奮,他意識到文學藝術原來具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偵探小說已經被廣大讀者所接受。這樣,柯南道爾在1901年又寫出《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這部以福爾摩斯早期生活為題材的偵探小說,再次顯示了柯南道爾精嫻高超的文學藝術水平,並再次獲得巨大成功。出版商紛紛起來約稿,使科納刀兒擱筆不寫偵探小說的決定產生了動搖。1903年柯南道爾寫出了《空屋》,讓福爾摩斯死而復活,再次活躍在讀者面前。並先後寫出了《歸來記》、《恐怖谷》、《最後致意》、《新探案》等偵探故事。   1928年至1929年,柯南道爾創作的有關福爾摩斯故事分短篇與長篇兩卷在英國出版,書名為《福爾摩斯探案全集》。這套書成為現代偵探小說經典之作。   1930年7月7日,73歲的柯南道爾與世長辭,但他筆下的福爾摩斯卻永遠活在讀者的心中。數以萬計的讀者到英國倫敦貝克街去尋訪文學中的福爾摩斯,世界各國爭相出版《福爾摩斯探案全集》,總印數達500萬冊,許多喜愛文學或愛看書的讀者,談起福爾摩斯,就像談論自己的老朋友。福爾摩斯還從書中走上影視舞台,有關福爾摩斯的神奇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依舊膾炙人口。   柯南道爾在創作偵探小說中取得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小說結構嚴謹。柯南道爾在構思與布局上都加入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情節。看似不可思議,但一經推理分析,結果出人意料而又入情入理。在寫法上,並非單線發展,而是幾條線索相互交織,在懸念中掀起高潮,在高潮中得出結論,有很強的邏輯概念。   二、塑造了鮮明的文學典型。福爾摩斯這一私人偵探形象的塑造,是柯南道爾寫出了他獨特的個性。比如他的外貌;他精通化學、解剖學知識;喜歡恐怖文學,能拉小提琴,精於刀劍拳術,並熟知法律與地質學知識;喜歡抽煙斗,在沒有接到案件時打可卡因來獲得快感;而對天文、哲學、政治以及現代文學的知識幾乎等於零,這些優點與缺點,讓讀者感受到這位神奇阿偵探是人不是神。他在破案中注重調查研究,善於分析推理,深入虎穴,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有一副強健的體魄和清醒的頭腦。毫無疑義,給讀者一個強烈而鮮明的印象,華生醫生與其他罪犯也成了文學畫廊中的人物。   三、把犯罪與政治制度、道德觀念結合起來。柯南道爾創作的偵探小說,從多側面反映了英國社會存在的問題,如謀財害命、通姦情殺、行兇作惡、巧取豪奪、背信棄義......這些社會犯罪現象,無一不與政治制度與道德觀念有關,揭示了英國法律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這類作品還宣揚了人道主義、善惡報應與「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理想主義觀點,無疑受到了讀者的歡迎,也顯示了柯南道爾小說的社會意義。   四、在情節與語方面,形成了偵探小說獨特的風格。柯南道爾的文筆十分流暢,交代細膩而不拖沓,對話扣住中心,把一些破綻巧妙地放在讀者面前,又用撲朔迷離的情節把讀者引入歧途。這些在文學手法,可以說開創了偵探小說的基本模式,也形成了柯南道爾偵探小說藝術的獨特風格。柯南道爾還把社會學、病理學、地理學、心理學和邏輯學引入偵探藝術之中,顯示了偵探小說的社會性、科學性和文學性。   由於讀者對福爾摩斯的青睞,柯南道爾的稿酬曾達到當時文學稿酬的最高水平。美國一家出版社願以5000美元買下僅10萬字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每1000字值50美元。英國一家雜誌則以1000字付給100英鎊來收買柯南道爾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英國的出版界來說,偵探小說確實達到風靡世界的地步。柯南道爾不僅生前成了公眾關心的名人,死後也沒有被人們忘記。美國人約翰·迪克森·卡爾專門寫了一部《阿瑟·柯南道爾爵士》,記錄了柯南道爾從事文學藝術的有關記載。此書在世界各國一發行,大大提高柯南道爾的知名度。   但柯南道爾並沒有被英國權威部門與學術機關授予什麼頭銜。他的後來人阿加莎·克里斯蒂則在柯南道爾之後再創輝煌,為偵探小說創造了第二個里程碑。

-----------------------------------------------

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偵探小說走入歧途和形成概念

柯南道爾創作的《福爾摩斯探案全集》在19世紀風靡歐美各國,於是出現了一股「偵探小說熱」。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20多年中,偵探小說進入了「黃金時代」。在英國、法國、美國與比利時等國家,出現了一大批偵探小說作者,其中最負盛名的有法國的莫里斯·勒布朗和美國的艾勒里·奎恩。   在介紹莫里斯·勒布朗與艾勒里·奎恩之前,有必要把偵探小說引入歧途的。兩位作者先介紹給讀者,他們是美國作家雅克·富特雷和英國作家柴斯特頓。   美國作家雅克·富特雷由崇拜柯南道爾,到把福爾摩斯邏輯推理絕對化,他筆下的凡·杜森教授,綽號是「思想機器」和「電腦人」。他是一個思想超人,從不會弈棋,但運用邏輯推理,在30步內打敗了世界棋王。凡·杜森教授的名言是:「精神優先於物質、思考能方可以支配一切」。他曾幾次在監獄裡突然失蹤。誰也不明白他是如何從鐵柵中走出來的。另一位美國作家A.B.李夫筆下的警探克萊格·肯尼迪,完全不作調查研究,全憑他的科學推理抓獲兇手。   與此同時,英國作家柴斯特頓創作了《布郎神父探案》。這位寬肩膀、圓臉龐、胖墩墩的鄉村神父平時沉默寡言,一開口就妙語如珠,以靈感來破案,憑直覺抓住兇手。他認為「罪犯是創造性的藝術家,偵探則是批評家」。由於作者信仰宗教,神父也成了神通廣大的神奇人物,憑藉自己異乎尋常的頭腦,創造了無數奇蹟。這類作品完全與偵探小說中的推理方法脫軌,正如武俠小說演變成神話小說一樣令人吃驚。   更有甚者,英國作家本特里寫了一部反推理小說《純特里的最後一案》。純特里是一名偵探,他運用邏輯推理斷案,邏輯十分嚴密,但結論卻是錯誤的,導致了一個冤案,從而反證邏輯推理毫無價值。本特里這部小說是和福爾摩斯開玩笑,也反映出一部分作家對「偵探小說熱」的不滿。   由於偵探小說大量產生、魚目混珠的現象不免出現,有人標新立異。有人則模仿柯南道爾,在世界文壇一下子湧出許多偵探。如盲人偵探馬克斯·卡拉多斯、科學偵探約翰·桑代克博士、聾子偵探德魯里·雷恩以及硬漢偵探、紅毛偵探、女偵探等等。這些偵探或推崇純推理,或進行反推理,或加以拳擊,或加以神化,以故弄玄虛為能事,嚴重背離了現實生活,缺少柯南道爾小說浪漫趣味與嚴密的邏輯推理。   在這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是美國的艾勒里·奎恩。艾勒里·奎恩是費雷德累·達奈與曼弗里德·李合作的筆名。其代表作是《羅馬帽子之謎》、《希臘棺材之謎》、《法國香粉之謎》、《荷蘭鞋之謎》。1932年問世的《希臘棺材之謎》曾獲得愛倫·坡獎(這是美國推理小說家協會所發的年獎,相當於電影界的「奧斯卡獎」),他們兩人合作,一共創作了50多部偵探小說。在美國文學史上,艾勒里·奎恩的地位相當於英國文學史上的柯南道爾。   艾勒里·奎恩的偵探小說有三個特點:   一、通過神秘的謀殺案,反映資本主義社會中上層人物唯利是圖、爾虞我詐的卑鄙本質。他們為了金錢,採用移禍栽贓。陷害無辜的手法,可以干出傷天害理的事情。在他們眼裡,骨肉之情、手足之情都可以拿來換取金錢。利之所在,趨之若騖,人與人的關係純粹是金錢利益關係。   二、運用邏輯推理,對犯罪現象作科學分析。尤其注重犯罪目的與現場察看,並安排了引人入勝、錯綜複雜的情節,在尋常人不為注意的細節中演繹出動人的故事。兇殺現場氣氛神秘,作品有很強的可讀性,結局則有出人意外的安排。   三、故事的文學性很強,尤其是艾勒里·奎恩這一形象令人難忘。艾勒里是紐約警長奎恩的兒子,這對父子搭檔各有特點。父親奎思性格樸實,辦事堅定,有很豐富的破案經驗;兒子艾勒里則是一個想像豐富的推理家。他們在破案時,各執一詞,但最後又互相配合,最終擒獲兇手。艾勒里·奎恩這一文學形象也給讀者以充分的信任感,並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   除美國作家艾勒里·奎恩,還有一位法國作家莫里斯·勒布朗在當時大受青睞。他創造的另一個俠盜英雄人物亞森·羅賓曾風靡法國,在法國文壇幾乎可與福爾摩斯相提並論。   英國文壇誕生了福爾摩斯,這對好勝的法國人來說是一次挑戰。法國的文壇歷來人才輩出,於是,不甘寂寞的法國文學長廊中便冒出一個與福爾摩斯同樣聰明機警的文學典型:亞森·羅賓。   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年),出生於法國里昂。父親是船主。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高爾依讀中學時,就認識了法國大作家福樓拜,聽福樓拜講述動人的文學故事。後來,勒布朗又認識了莫泊桑與左拉。年輕的勒布朗有機會從文學大師那裡獲得創作經驗,這對他以後走上文學道路產生了影響。   勒布朗中學畢業後,他父親安排他到工廠去管理業務,勒布朗對機器聲無法忍受,決心放棄繼承父業,他不顧父親反對,去巴黎學習法律。1887年發表處女作《一個女郎》。1900年,他開始了記者生涯、1907年,「福爾摩斯熱」的浪潮已經影響了法國的出版界,他受法國偵探小說家愛彌爾·加波里奧的影響,開始涉足偵探小說。巴黎一位出版商邀請勒布朗為一份雜誌寫偵探推理小說,並講明要塑造一個法國偵探,來與英國偵探福爾摩斯一比高低。這個要求是有難度的,但也是誘人的,這對勒布朗來說既是一個機會,又是一次挑戰。他決定嘗試一下,並想標新立異,塑造一個不是偵探但同樣令人喜愛的文學典型。勒布朗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了俠盜。他的《俠盜亞森·羅賓》問世後,果然大受歡迎,好評如潮。這部小說的成功,奠定了勒布朗的文學地位,使他信心大增。   在世界偵探小說史上,勒布朗以50多本《俠盜亞森·羅賓》引人注目。他筆下的亞森·羅賓,最初是個大賊,劫富濟貧,仗義行俠,為百姓出頭,與豪門爭鬥。他的神出鬼沒,讓警方束手無策.後來他又成了偵探,最後竟當上了法國的警察廳長。亞森·羅賓這一形象的產生,當然與法蘭西民族有關,只有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法國,才會讓一個大盜一躍而成為警察廳長。這對於性格保守的英國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怪事。   正由於亞森·羅賓是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他才會在法國獲得極大的歡迎與愛戴,並成為法國人心目中正義的化身。後來,勒布朗又寫了一篇《亞森·羅賓大戰福爾摩斯》,讓這位大名鼎鼎的英國名偵探在法國大出洋相;由於福爾摩斯對法國不熟悉,強龍難斗地頭蛇,而亞森·羅賓又屢出怪招,使福爾摩斯在疲於奔命中,對亞森·羅賓俯首作臣。這一故事大大滿足了法國人的自尊心。法國人從此把亞森·羅賓視為傳奇式的民族英雄。有關亞森·羅賓的故事也先後搬上銀幕,或改編成電視劇。其他如《藍眼少女》、《空心岩》、《虎牙》、《神秘屋》、《水晶瓶塞》、《棺材島》等,都讓法國觀眾拍手叫好。   儘管亞森·羅賓是個俠盜,但他擅長推理,與犯罪現象作鬥爭的方式類似偵探。因此,勒布朗也成為有影響的偵探小說家。   英國的柯南道爾、美國的艾勒里·奎恩和法國的勒布朗,成為歐美三個國家的偵探小說代表。他們各自在自己的國家裡創造了輝煌的藝術成就,成為偵探小說的代表人物,並推動了偵探小說的發展。   由於偵探小說的大量出現,這些創作實踐引起了文學理論界的注目。英國作家S.S.范丹不僅寫偵探小說,還寫了探討偵探小說的理論文章《偵探小說二十準則》。這似乎對創作偵探小說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也為廣大偵探小說迷提供了有趣的智力遊戲。現把這篇文章摘錄如下。范丹偵探小說二十準則   偵探小說是一種智力的競賽。作者和讀者鬥智,像玩橋牌一樣,得循規蹈矩,不能使用欺詐的伎倆。它的構思要新穎獨到,布局要合情合理,這樣才能吸引讀者,同時使他們輸得心服口服。寫偵探小說有許多規例,這些規例是不成文的,但是很明確,這是每一個稍有自尊和尊重讀者的作家都應該遵從的。   以下我列出二十戒條,乃經驗所得,僅供有志寫偵探小說的朋友參考:   一、作者應該把所有線索交待得一清二楚,使讀者和書中的偵探具有同等的破案機會。   二、讀者所受到的矇騙應該僅止於罪犯施諸偵探本身的那些詭計。   三、偵探小說不應該扯上曖昧和愛情,否則就糾纏不清,使一些純粹智力的競賽複雜化。偵探小說的任務,是把罪犯繩之以法。而不是為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四、犯罪的人不應該是偵探本人,或者是警方幹探中的一員。這是一種欺騙讀者的卑鄙手段。   五、破案要靠邏輯推理,不能憑意外或者巧合,假如是罪犯自首的話,動機應該充分。否則,就有如哄騙讀者去尋寶,到他放棄時,才讓他知道寶藏竟在他的口袋裡。這種玩笑是並不得的。   六、偵探小說當然不能沒有一個查案的偵探。偵探搜集蛛絲馬跡,加以分析,最後揭露壞蛋的真正身份。偵探上定要靠分析線索來破案,否則就和小學生偷抄習題答案沒有分別了。   七、罪案一定要是謀殺案。謀殺案越血腥越殘酷,效果就越好。比謀殺案輕微的案件,實在不值得讀者花費精神和時間去翻三百多頁書。美國人愛講人道主義,一宗恐怖的一級謀殺案必定會激起他們的義憤。哪怕是多麼寬厚善良的讀者也不會甘心讓兇手逍遙法外,勢必興緻勃勃地投入追查。   八、破案的方法要合情合理。諸如讀心術、扶乩、招靈、看水晶球那類的巫術,乃是偵探小說之禁忌。和讀者鬥智的應該是個凡人。讀者在玄學的第四維空間里和神仙幽靈鬥法,又豈有得勝的機會呢?   九、進行推理的主人翁只可有一個。假如動用三四個甚至是一群偵探來思考,不但會分散讀者的注意力,而且會影響本來連貫的思路。讀者不知道和自己鬥智的對手是誰,會感到額外的困難。再者,讀者要以一敵眾,車輪大戰,會感到疲於奔命。   十、罪魁禍首應該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這個人物該是讀者所熟識、並曾經引起過興趣的。將罪責推到一個從未出現的人物或者無關痛癢的角色,是作者一種無能的表現。   十一、兇手不可以是僕人、看門、跑腿、侍從、護林人、廚師之類的人,他們犯下的罪案是不值得寫成書的。否則讀者會覺得白白浪費時間,兇手最好是個平時絕不會受到嫌疑的重要人物。   十二、謀殺案可以有很多宗,但罪犯只宜有一個。同謀和幫凶是可以有的,但是罪責一定要集中歸咎到一個黑心腸的兇手身上。這樣,讀者的義憤才有宣洩的對象。   十三、在偵探小說中加進黑社會,會把罪責分散,這樣只會糟蹋一宗本來十分精彩的謀殺案。一旦牽涉如黑手黨、劍魔羅剎匪幫之類的黑社會集團,小說實際上已變成驚險小說或警匪小說,不再是偵探推理小說了。罪犯當然要有個機會作公平鬥爭,但讓他有黑社會作靠山就過分了點。一般稍有自尊的高級謀殺犯是不屑與黑幫同流合污的。   十四、犯罪和破案的方法都要合乎科學。換句話來說,假科學和純粹想像出來的殺人方法一定要避免。毒藥要出自《藥典》。「超鐳」之類的新發現原素只存在於作者想像之中,是不適合用於偵探小說的。作者一旦像儒勒·凡爾納那樣妙想天開,就已經是越出了偵探小說的範疇,闖進幻想小說的領域去了。   十五、罪案的真相,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應該都頗為明顯,瞞不過特別聰明的讀者。一般的讀者假如在獲悉真相之後把小說再看一遍,他會發覺真相原來一直都擺在他面前。一個尤如偵探一樣精明的讀者,不用把小說讀到結局就能料到兇手的身份,這樣的讀者實在不乏人。我有關偵探小說的基本理論中有一條是這樣的:一本構思得合情合理的偵探小說是無法將真相瞞過所有讀者的,總有讀者比作者更敏銳聰明。假若作者把案件和所有線索都交待都清清楚楚,讀者憑著獨立分析、淘汰排隊和邏輯推理等思考方法,應該可以和偵探同時指出真兇的身份。這就是偵探小說動人之處,也就是那麼多不屑看流行小說的人會毫不臉紅津津有味地看偵探小說的原因。   十六、偵探小說不宜有大段的描寫和借題發揮、累贅的人物性格刻畫和氣氛的營造。這些東西只會使情節獃滯、妨礙推理,就像在球賽中間高歌自然之美或者在填字遊戲時大談詞源和綴字那樣令人討厭。偵探小說是要陳述案情,加以分析,進而得出結論。讀者閱讀偵探小說,追求的不是動人肺腑的抒情、華麗詞藻的描寫,而是緊張刺激的鬥智娛樂。適量的描寫和人物刻畫是需要的,但只要能使故事有真實感,讀者能夠投入,就已經足夠了。   十七、兇手不應該是個職業罪犯。劫匪盜賊犯下的兇殺案,由警局兇殺科處理就可以了,用不著勞動作家和業餘偵探愛好者。兇手的聲譽越顯赫越妙。道貌岸然的教會支柱、社團領袖或以樂善好施聞名的獨身富婆乃上佳人選。   十八、假如讀者到最後發覺罪案竟然只是宗自殺案或意外事件,定會大感失望。這樣一個反高潮的結局,實在有負讀者的厚望。不但會向作者討還書價,還會嚴厲聲討作者。   十九、偵探小說里的謀殺應該出於私人動機。國際大陰謀或間諜之間的殘殺是屬另外一類的小說。謀殺案應有現實感,使讀者能投入,有一個機會去宣洩內心壓抑已久的感情。   二十、我在下面列出用!日用濫了的十條,一個稍有自尊而勇於創新的作者都會不屑採用以下十條:   1、 偵探憑著在案發現場遺留下來的煙頭和疑犯吸的香煙牌子來破案。   2、偵探製造幽靈還魂的假象來恐嚇疑犯。使其露出馬腳。   3、兇犯利用偽造的手指模來欺騙警方。   4、兇犯用假人來製造不在現場證據。   5、偵探憑著狗沒有吠這個現象,揭露潛進的人實是熟人。   6、真兇原來是無辜被告的學生兄弟或長得一模一樣的近親。   7、使用皮下注射器和蒙汗藥。   8、密室謀殺案在警方破門而入後才發生的。   9、通過測字聯想來破案。   10、憑著弄通一封用密碼寫的信來破案。   范丹的這二十條準則十分有趣,確實對我們寫偵探小說和愛好偵探小說的讀者大有啟示。但我們看了之後。,照章辦事,尋找兇手,當然是很滑稽的。但也不難看出,在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不僅有創作,而且還有理論,這說明偵探小說終於為廣大讀者所認可,併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

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就在阿瑟·柯南道爾寫出《四簽名》大獲成功的那一年(1890年),英國倫敦誕生了一個女嬰,她就是日後在世界偵探史上再創輝煌的「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1890——1976年),原姓米勒。她父親是個落籍英國的美國人,在她少年時父親病逝。她獲得的文化素養完全來源於母親,她母親是個思想開放的女性,常常讀一些名著給女兒聽。據阿加莎·克里斯蒂回憶:「我最初接受的是狄更斯的小說,是狄更斯哺育我長大的,狄更斯對我喜愛上寫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艱難時事》是我少年時代最喜歡的書,我還喜歡奧斯丁的作品,最不喜歡的作家是薩克雷。」在當時的英國,女孩子很少有機會上學校,提高阿加莎·克里斯蒂文學素養的是書籍。   少年時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母親的鼓勵下學習寫作。她寫出的第一個短篇小說,並沒有發表。她曾和她的姐姐打賭,她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小說家。20歲以後,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始接觸偵探小說。她把福爾摩斯視為心目中的英雄,模仿柯南道爾的寫作方法。第一部小說是《別墅奇案》,書中的偵探是一個比利時人,叫波洛,這是以她家鄉的一個流亡的比利時人為模特。為了與福爾摩斯的形象拉開差距,她設計的波洛個子矮小胖胖,有翹起的彎鬍鬚,其貌不揚,有潔癖,不會武術,但有一個機靈的頭腦,那裡藏著無數「灰色細胞」。福爾摩斯身旁有一個華生醫生,阿加莎·克里斯蒂則為波洛配了一位哈斯丁船長作搭檔。哈斯了對什麼問題的思考總是慢半拍,由此來突出波洛料事如神。兩人相當合拍,也很有戲劇色彩。   《別墅奇案》的命運幾乎與《血字的研究》相同,出版商對這部小說毫無興趣,阿加莎·克里斯蒂碰了6次壁,在1920年才被約翰·萊恩出版社接受出版。這本稿子在這家出版社的抽屜里又被壓了整整9個月。初版只印了2000冊,得到的稿酬也與《血字的研究》一樣,僅25英鎊。   《別墅奇案》的出版,給30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打了一針興奮劑。但在以後的五年中,她叩不開出版社的大門。她在1926年寫出《羅傑·阿克洛謀殺案》,這部小說的寫法比較新穎。故事講英國一個有錢的

--------------------------------------------------

世界偵探小說史話之舉起人性旗幟的森村誠一

- 日本自60年代至80年代,推理小說家人才輩出,但稱得上一流作家的寥寥無幾,能和一代宗師松本清張比肩的僅森村誠一一人。森村誠一自60年代脫穎而出,不僅繼承發展了松本清張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特色,而且還獨樹一幟,成為日本當代文壇上最有影響的著名推理小說家。   森村誠一,1933年生於日本琦玉縣。父親是個商人。他從中學到大學,一帆風順。1958年畢業於青山學院英美文學系。他是英語科班出身,對歐美小說讀得甚多。他最崇拜的作家是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是引導他走上文學道路的「聖經」。   他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大飯店工作,先是當服務員,後來當上櫃檯主任,生活刻板而機械。但森村誠一卻從大飯店中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看到了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黑暗與光明、淫蕩與纏綿、卑鄙與正直、無聊與振奮……面對現實,激發了森村誠一的創作慾望。他想通過大飯店來表現社會,反映現實,傾吐自己的感情和顯示自己的才華。為了寫作,他毅然辭去了工作。他在35歲之前已經寫出《大城市》、《分水嶺》等小說。小說文筆洗鍊,揭示了社會問題,但找不到出版社出版。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想在文壇上闖出一條路談何容易。一直到森村誠一成名之後,這些小說才陸續出版,並在文壇上獲得很高評價。   森村誠一不願把自己用心血鑄成的書稿變成一堆廢紙,他決定另尋出路。當時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正火熱,他讀了之後豁然開朗:反映社會問題的內容,完全可以用推理小說的形式來表現。於是他於1969年寫出《摩天大廈的死角》。這部書稿以大飯店為舞台,以飯店經理被謀殺於密室而引出一連串兇殺案。由於作者長期在飯店工作,寫來真實可信,推理也十分嚴密。於是作品很快給予發表,並獲第十五屆江戶川亂步偵探小說獎。從此,森村誠一成為丈壇新星而引人注目,各大出版社爭相同森村誠一約稿。   森村誠一在70年代先後推出《虛構的空路》、《新幹線殺人事件》、《腐蝕》、《惡夢的設計者》、《太陽黑點》、《戀情的報復》、《「薔薇蕾」的凋謝》、《虛幻的旅行》、《催眠術殺人案》、《正義的謀殺》、《荒誕世界》等上百部推理小說。在1972年他被評選為日本推理小說最暢銷書作家,並兩次獲得大獎,成為松本清張最有力的挑戰者。   70年代,涉足於日本推理小說的作家多達百人、但森村試一以其雄厚的實力與獨特的風格獨佔鰲頭。給森村誠一帶來聲譽的是他的「證明」三部曲(即《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野性的證明》)。《人性的證明》在10個月內再版30多次,半年中暢銷300萬冊,這是日本文壇的一個奇蹟,也成為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史上的一部精品,它被拍成電影后風靡世界各國。   《人性的證明》寫著名時裝師兼家庭問題評論家八杉恭子為了保存名利地位,不惜殺死千里尋母的親生兒子喬尼。刑警棟居因父親制止當年美軍士兵侮辱日本婦女而被打死。為了伸張正義,他以一頂草帽、一本詩集為線索,展開艱苦的偵破工作,最後他以人性喚醒人杉恭子的良知,讓兇手低頭認罪。這部小說大大擴大了推理小說表現的內容。森村誠一對人性的剖析,對日本戰後幾十年生活與美國社會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回顧;並運用心理學寫出一個冷酷無情的女性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八杉恭子一家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型解剖,無情地揭下了日本上層社會華麗、高尚、典雅的外衣,還其虛偽、醜惡、殘酷的本來面目。更可貴的是,森村誠一通過作品提出一個嚴峻的問題:人的尊嚴何在?老一輩推理小說家橫溝正史指出:「《人性的證明》是森村誠一最高的傑作,也是日本推理小說中的杠鼎之作。」   在80年代,森村誠一又寫出《惡魔的飽食》。這部不是推理小說的報告文學,使他再次引得世界文壇的注目、作者用大量事實揭露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時,以中國人為生物實驗對象來試驗細菌生化武器。作品先在《赤旗報》上連載,引起轟動,出書300萬冊一銷而空。此書的出版,日本右派視森村誠一為眼中釘,一些好心人也勸森村誠一不必冒政治風險,不如寫點純技巧型的推理小說安穩度日。但森村誠一表示了自己寫作的目的:「當一個只知版稅與稿酬的作家,我是無法容忍的」,「一個作家應當關注社會問題,以反省歷史來揭露社會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諦,這才是我寫作的目的,是我生存的意義。」80年代中期,《惡魔的飽食》第一、二、三集再次修訂出版。他又以推理小說的形式,寫出了《新人性的證明》,以一個女翻譯員被謀殺,再次揭露日本七三一部隊當年犯下的殺人事實。   由此可見,森村誠一首先是一個有良知、正直的作家,所以他才能在推理小說方面作出傑出的貢獻。他的推理小說不僅在題材內容上有很大的震撼力,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新穎而自成一家。   筆者曾讀過500多部日本推理小說,森村誠一的小說無疑最吸引我。他的作品構思奇崛,氣勢宏大,推理嚴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無論是長篇,還是短篇都別具一格。我們不妨從四個方面來探討森村誠一的推理藝術。   一、題材的廣泛性與作品的意義。森村誠一除《人性的證明》涉及到日本與美國之間的社會問題,其他作品莫不如此。如《荒誕世界》寫弘間康夫在美國留學當妓男,回日本後追求名門大族之女,殺害幫助他去美國留學的戀人三澤佐枝子。這部小說不僅寫出人性的醜惡,而且寫出了日本商界的激烈競爭以及美國的社會問題。又如《太陽黑點》,揭示了政界的黑暗,尾聲以師岡因腦血栓發作成了廢人,從而掩蓋了政府內閣官員卑鄙無恥的真相。再如《惡夢的設計者》寫商界巨頭財川總一郎家族為爭奪財產,一方不惜殺人,另一方則冒名頂替,暴露了日本社會金錢對人性的腐蝕。《「薔薇蕾」的凋謝》則揭示了國會議員與黑社會相互勾結犯罪。這些小說題材上至內閣大官,小到無賴市井,他們都是金錢的奴隸:為了利益可以六親不認,當面溫文爾雅,文質彬彬,背後巧設陷阱,暗下毒手。甚至把妻子作為釣餌,把尊嚴作為賭品。   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典型人物。森村誠一的作品情節曲折,故事有很強的可讀性,但最見功力的是他塑造了令人難忘的文學典型。就以他筆下的女性罪犯來說,八杉恭子(《人性的證明》)、皆川則子(《身份不明的被害者》)、野澤虹子(《虛幻的旅行》)、佐智子(《疑案追蹤》)、佐和子(《蜜月床會興衰》)、多津子(《惡夢的設計者》)就面目各異,作案手法也大不相同:她們或是因金錢地位所惑,不惜殺人;或因戀愛失敗,欲復仇置他人於死地;或貪圖享樂,追求肉慾而墮落為兇手;或生性狡猾而走上犯罪道路。這些女性的反面角色,有的典雅,有的孤獨,有的冷漠,有的淫蕩。森村誠一通過這些犯罪現象,一一挖掘了她們內心的追求,以及金錢社會對她們人性的腐蝕,並從共性中表現她們的個性;著重揭示了步入犯罪境界的思想蛻變。因此,加強了作品的可信度與真實性。   三、奇崛新穎的構思給推理小說打開了新天地。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不少於百部,但讀他的小說,很少有「似曾相識」之感。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作者奇崛新穎的構思。比如《罪犯的名片》寫賭徒相樂愛上了豪紳的女兒奈美,他為了借錢結婚,去拜訪放高利貸老太阿松,想殺死阿松而取錢財。哪知他深夜趕到阿松家,高利貸者阿松已經死去。相樂乘機翻出一包錢悄悄離去。他原以為此事無人知曉,誰料想不久,他發生了皮膚過敏,刑警也找上門來。兇手到底是誰呢?刑警以兩張名片為線索,找到了真兇。原來兇手是相樂的戀人奈美。這個巧合其實早有伏筆,可見作者構思之精巧。再如《虛幻的墳墓》,寫美馬一郎與名城健作為了尋找父親慘死的兇手,各自進入對方的公司打工,企圖復仇。他們經過苦心努力,報復了一個又一個仇人,最後的結局大出意外,真正導致慘案發生的兇手正是他們的父親。《派閥抗爭殺人事件》的構思也有新意,一個深夜,靜子被一陌生男子闖入後遭強姦,靜子忍辱調查,最後才明白引狼入室的人竟是自己的丈夫。為了金錢與名譽,兩個男人商量好互相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這些不落常套的構思,使讀者讀完後才發覺真相早就擺在自己面前。森村誠一把細節隱藏在情節之中,然後把讀者引入迷途;一旦真相揭示,讀者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機警與聰明。   四、優美犀利的文筆,使推理小說在文學上提高了層次。松本清張的推理小說固然令人佩服,但森村誠一的小說更為好看,原因就是森村誠一的文筆簡潔而犀利。敘述故事從不拖泥帶水,情節展開,單刀直入。文筆如一把犀利的刀,解剖人物心態入木三分,描繪場景維妙維肖,對話尤為精彩,回憶往事也無冗長拖沓的毛病。這種犀利漂亮的文筆適應了當代讀者的需求,因此他的小說大受歡迎,也是不難理解的。   綜觀森村誠一的作品,偶爾也有色情的渲染與暴力的描寫,但這些情節都能為主題服務,作品的整體風格是健康的。70年代,他在日本文壇高舉起人性的大旗,以揭示人性、反映人性為題材的社會派推理小說,目前正走向世界。願這位年過花甲的推理小說巨匠再次貢獻新作,並把自己從事30年推理小說的體會與經驗告訴讀者,使人們更加全面地認識這位傑出的推理小說大師。

推薦閱讀:

戰後71年 日本右翼捲土重來?
日本海軍興衰史(八):唯一有能力的海軍將軍意外犧牲了
日本掃黃

TAG:日本 | 小說 | 世界 | 偵探小說 | 偵探 | 推理 | 歐美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