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屋頂常見形式

我國古建築屋頂常見的五種構造方式,即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和攢尖建築木構架;屋檐有單層、雙層和多層形式。這樣兩項組合起來屋頂樣式有了更多的變化。

圖片來自網路一、廡殿頂

廡殿頂,即廡殿式屋頂,由於屋頂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內凹陷形成弧度,故又稱「四阿頂」,宋稱「廡殿」,清稱「廡殿」或「五脊殿」,在各屋頂樣式中等級最高,明清時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使用,唐時也見於佛寺建築,之後常用於各類別建築。廡殿頂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俗稱「四面坡」,是「四齣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故宮博物院太和門二、歇山頂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稱九脊殿、曹殿或廈兩頭造,清改今稱,又名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築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於廡殿頂。歇山頂共有九條屋脊,即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因此又稱九脊頂。由於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折斷了一次,分為垂脊和戧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頂。

位於山西榆次城隍廟內三、懸山頂

懸山頂,即懸山式屋頂,宋朝時稱「不廈兩頭造」,清朝稱「懸山」「挑山」,又名「出山」,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是兩面坡頂的一種,也是中國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形式。特點是屋檐懸伸在山牆以外(又稱為挑山或出山),多用於民間建築和次要地位的建築如神櫥、神庫、配殿等。懸山頂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無正脊的卷棚懸山,山牆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裝飾。懸山頂是兩坡出水的殿頂,五脊二坡。兩側的山牆凹進殿頂,使頂上的檁端伸出牆外,釘以搏風板。

屋頂兩側屋檐伸在山牆以外圖片發自簡書App四、硬山頂

硬山頂,即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硬山頂是兩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點是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形成兩面屋坡。左右側面壘砌山牆,多用磚石,高出屋頂。屋頂的檁木不外懸出山牆。屋面夾於兩邊山牆之間。和懸山頂不同,硬山頂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兩側山牆把檁頭全部包封住,由於其屋檐不出山牆,故名硬山。

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

懸山頂與硬山頂

注意山牆與屋頂的細微差別五、攢尖頂

攢尖頂,無正脊,只有垂脊,只應用於面積不大的樓、閣、樓、塔等,平面多為正多邊形及圓形,頂部有寶頂。根據脊數多少,分三角攢尖頂、四角攢尖頂、六角攢尖頂、八角攢尖頂……此外,還有圓角攢尖頂,也就是無垂脊。在殿堂等較重要的建築或等級較高的建築中,極少使用攢尖頂,而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壇內的祈年殿等卻使用的是攢尖頂。攢尖頂有單檐、重檐之分。

圖片來自網路

重檐與單檐

重檐就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檐。一般來說,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層建築上有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屋檐,比如,單層重檐歇山頂、單層重檐廡殿頂。但有的時候,人們也將一座多層建築,只要是每層上都有一層檐,或是這座多層建築的全部檐數加起來為「二」或超過「二」,就叫做「重檐」。重檐屋頂的「重檐」,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相同的,也可以是上下屋檐平面不同的。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快速排泄屋頂積水,後來逐步發展成等級象徵。

太廟

單檐即只有一層屋頂。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起脊與卷棚

起脊即屋脊高聳。

卷棚是中國古建築中的一種形式。其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屋脊為弧形曲面

各地屋頂樣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文收集整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全國政協委員: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築不能「一刀切」
專訪彼得·埃森曼:在中國的城市裡,我彷彿迷失了方向
【瀨戶內海上的建築】?小豆島,心中美之原
風水設計建築風水規劃之藏風聚氣的環境
Voronoi 形態研究 161216

TAG:建築 | 古建築 | 中國 | 中國古建築 | 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