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復仇揭開影視圈天價片酬避稅潛規則,製片人:誰經得起查稅?

這當然是一種不健康的資金配置方式,結果也如大眾所了解的那樣,國內低質量影視內容橫生。

2017年9月,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若超過以上規定,需要向以上四協會進行備案說明。

但是,「限酬令」沒能遏明星收入,反倒成了影視內容公司的難題,「大小合同」就是對策之一。一位製片人告訴AI財經社,「大小合同在業內屬於正常現象」,片酬高的大明星多採用此模式,分為主合同和附屬合同,除此之外,小明星的片酬也會分為基本工資和報銷幾部分。

與明星資源聯繫最為密切的影視製作公司,在限制明星片酬上沒什麼話語權。

改變很可能由新平台帶來。今年4月,同屬競爭關係的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三家視頻網站首度聯合發聲,呼籲規範影視秩序,凈化行業風氣,首當其衝是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行業亂象。換句話說,未來三家視頻網站在版權採買中,將進一步規劃評估標準。

一位影視劇集製片人告訴AI財經社,視頻網站的態度折射出良性信號,此前的台播劇為追求廣告收入和收視率不得不採用大卡司,「電視台廣告部向廣告主彙報時,很難表述品質,但是只要有流量明星就能成功得到廣告。」

他表示,網生時代廣告主決策思維發生了轉變,更懂內容也了解年輕人喜好,因此更有可能遏制明星天價片酬問題。

影視公司也正在適應新的網生內容時代,只是轉折不可能馬上完成。

明星高價片酬背後,折射的是影視行業產能過剩後的惡性競爭。影視公司由於以項目製為主,資金需求集中,同時資金回收周期較長,這導致影視行業常年缺錢。不斷上漲的影視內容製作成本,讓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難以自給自足。

有意思的是,有一種說法是,中國影視行業最不缺的就是錢。這話也沒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熱錢湧入這個行業。

2015年前後,資本對文娛行業的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在二級市場言必稱「文娛」的背景下,融資、槓桿、對賭成為文娛行業的常態,這一輪資本的大舉進入,流向有兩個,其一是對影視公司的股權投資,其二是項目投資,也就是直接投資電影電視劇項目。

大筆資金進入,正面的效果是推高了行業整體產值。以電影為例,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40.6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9%,創下過去三年增長率新高。2016年春節檔,票房的同比增幅達到67%,周星馳的《美人魚》創下33億票房紀錄,這也是中國大陸市場第一次見證票房超30億人民幣的電影誕生。

與此同時,環境也變得更加惡劣。資本趨利,金錢裹挾下全新的利益鏈條紛紛現身:為了更好看的投資收益,數據造假逐漸常態,買收視率、刷豆瓣評分,甚至是惡性競爭刷水軍。近一年來,連鎖場都已經漸成常態。

產能大增、演員片酬繼續水漲船高,但需求端卻並沒有迎來新的增長。

2017年,全國生產影片總計970部,生產完成並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有314部13470集,在各個網路平台上映的網劇和網路大電影並沒有計入其中。

但國民可支配時間是有限的,大量內容最終根本沒有進入公眾視野。

影視行業原本就是眼球經濟,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集市場,馬太效應還在進一步加劇。最終,大多數電影、電視劇、網劇內容依舊嚴重依賴名導演和名演員資源,資本進一步向頭部資源傾斜。

崔永元的個人恩怨將影視行業亂象中的冰山一角,投射到大眾視野之中,但並不足以讓全部冰山浮出水面。事件發生後,已經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主動提供合同的行為,很可能涉嫌違法。如果是演藝公司內部員工對外提供的合同,則可能涉及違反其與公司之間簽署保密協議的約定。

與此同時,影視出品方早已和明星成為利益共同體。在這樣的逃稅事件中,若逃稅主體並非明星而是影視公司自身,那麼明星本身也不會受到追責,責任將由想要降低納稅成本的影視公司承擔。

一位製片人表示,崔永元和電影圈關係頗深,不可能不清楚責任主體,「但是他也知道這是最好用的工具,這個行業誰經得起查稅呢?」

行業的正義

文娛影視公司迎來A股黑暗一天。截至6月4日收盤,涉事方華誼兄弟、唐德影視雙雙跌停,而同屬影視行業的其它個股,包括光線傳媒、北京文化、慈文傳媒、金逸影視在內的十餘支股票多有不同幅度的下跌。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潛規則,別等吃虧了才看!
入門篇丨飛宮規則——河圖洛書(重點)
刑案:「上訴不加刑」量刑規則指什麼?
刑事證據規則實務的若干思考(點擊:3479)
遵循「法理情」邏輯規則

TAG:影視 | 避稅 | 潛規則 | 製片 | 規則 | 崔永元 | 製片人 | 復仇 | 片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