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絕密檔案(3)
《山海經.大荒北經》對這場大戰記載如下: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 從《大荒北經》的記載看,戰爭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蚩尤進攻黃帝密都,黃帝招架不住; 第二階段,黃帝令應龍攻冀州。這裡要注意的是,在炎黃時代,冀州不是春秋戰國時的冀州,而是今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另外炎黃時代,自雅布賴山到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帶,上古曾是大海澤。「應龍畜水」,看來應龍的目的是要用海澤里的水淹死蚩尤大軍。蚩尤請來盟軍。盟軍中的風伯來自中國南方。為什麼?因為《山海經》中的風伯山就在湖南。而風伯就是楓木。據《苗族古歌》,苗族的始祖就是楓木。所以,蚩尤的盟軍必然是南方湘楚贛一帶的苗人。而雨師呢?據《海外北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據《海外北經》表述順序,此雨師妾在東北。所以,從《山海經》反映的內容看,當時炎黃大戰席捲了整個中國。 第三階段,黃帝的女婿叔均和女兒天女妭率大軍援助。天氣大旱,蚩尤族的水軍不能發揮作用,於是蚩尤族敗北,黃帝在青丘,即賀蘭山一帶的青要山殺了蚩尤。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河流域蘇美爾神話中也有一個恩里爾大戰朱妖的故事。該故事說:空氣之神恩里爾有一塊生命牌。生命牌保護著恩里爾的生命,它代表著權力。地上的朱妖渴望得到生命牌,以統治天上和地下的一切神靈。朱妖制訂了一個罪惡的計劃,在一個晚上殺死了恩里爾的守衛,偷走了生命牌,躲到了一個深山密林里。恩里爾見生命牌丟失,就召集眾神開會,緝拿盜賊。天神們用照妖鏡發現是朱妖偷盜了生命牌,就派天兵天將到下界征討朱妖。他們用盡了火攻、水攻、雷電霹靂,也不能制服朱妖,反而被朱妖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恩里爾的戰神了解到朱妖的原形是一隻黑牛,就設計將飢腸轆轆的朱妖誘到了一塊水草豐美的土地。當朱妖到那塊草地準備美餐一頓時,草地忽然整個捲起來,將朱妖圍在裡面,最後恩里爾活捉了朱妖,奪回了生命牌。 這個故事與上面的黃帝大戰蚩尤的情節驚人地一致。 生命牌是什麼?「生命」實際上是「神民」、「三曼」的音譯,而神民(三曼)卻是炎帝節並建立的帝國名稱。恩里爾與朱妖爭奪生命牌實際上是爭奪神民帝國帝位,而這與黃帝與蚩尤爭霸的本質是一致的。 另外恩里爾實際上也是神雷的音譯。兩河流域的語音略有變化而已;而朱妖就是《山海經》中的朱厭,也就是祝融,它們也是音譯的結果。 蘇美爾神話中朱妖在一個晚上殺死了恩里爾的守衛,盜走了生命牌指的就是蚩尤襲擊了黃帝的密都賀蘭山,並建立了開明帝國的事。 蘇美爾神話中天神們用火攻、水攻、雷電霹靂攻擊的作戰手法也與應龍、天女妭戰蚩尤的經過一樣,戰爭的結局也一樣。 所以,蘇美爾神話中的恩里爾大戰朱妖實際上就是黃帝大戰蚩尤。可見上古蘇美爾與中國是有密切聯繫的。但蘇美爾神話明顯來源於民間傳說,不及中國典籍記載的嚴肅。 那麼到底是古蘇美爾人的神話傳到了中國,還是中國的歷史傳到了蘇美爾,或者說故事本身就是東亞和西亞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呢?從神話的內容來看,中國典籍記載的要比古蘇美爾神話嚴肅得多,內容也要詳細得多。從文化的變遷和信息傳遞的規律看,我們更傾向於是中國的炎黃大戰歷史傳到了兩河流域。 黃帝殺蚩尤的地點到底在哪,《歸藏.啟筮》說是在青丘。然而從《山海經》看,恐怕不是這樣。《大荒北經》說:「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妭(bá)]。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妭],雨止,遂殺蚩尤。」經文前面說共工之台在系崑山。後面說的卻不是共工的事,後面談的都是蚩尤。可見蚩尤實為共工。我們前面也已經指出,蚩尤實為蜀人的音譯詞,黃帝與蚩尤之戰實際上是黃帝與蜀人之戰。共工是誰?《海內經》說:「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可見共工是祝融之子,也是蜀人。 系崑山在哪?就是現在的西傾山。二者也是同音互譯詞。西傾山在今四川與青海交界處的阿尼瑪卿山北面。如此看來,共工之台(實為共工之塔)就在川西和青海交界處的西傾山!蜀人共工在進攻賀蘭山時顯然遭到了失敗,不得不退守川西西傾山。而這裡正是《西次二經》小次山所在地。《西次二經》說:「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此經文說,小次山有一族,名叫朱厭族。白首,就是巴蜀的圖音。朱厭就是蚩尤,也就是蘇美爾神話中的朱妖。可見此朱厭就是蜀人的意思。祝融之子共工是在這裡被黃帝殺掉的!蚩尤一年兼并諸侯者九,後又兼并諸侯二十,黃帝在賀蘭山的密都都被他端了,不能不說是一個英雄。黃帝為了紀念他,在這裡為共工建了一座塔,這就是共工之台,地點就在今西傾山一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黃帝族已經打到川西了! 這就是我們傳說中的炎黃大戰。 炎黃大戰的事,史遷在《史記》中也有記載,《史記.黃帝本紀》說:「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史遷說黃帝叫軒轅。其實從《山海經》看,炎黃大戰不是黃帝本人與炎帝本人大戰,而是黃帝孫族韓流(吳權)與炎帝孫族(祝融、共工及其後代之戰)。實際上吳權與軒轅之音非常接近,在上古吳、軒很可能同音,讀e。軒轅只是黃帝族,不是黃帝本人。二者是有區別的。軒轅是誰?《史記》說:「青陽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前面我們說了昌意是到了甘肅的弱水,那麼到達川西岷江一帶的應該就是青陽了。青陽也就是羌人的意思。如果《史記》所記沒錯,那麼黃帝一族就是羌人。 《史記》炎黃大戰的錯誤在於將蜀人與羌人之戰誤記為炎帝與黃帝之戰。實際上大戰的雙方只是炎帝與黃帝的孫族。《史記》所說的涿鹿之野在哪,史家論戰了二千多年。其實涿鹿之野哪也不是,而是蜀人之野!《史記》說黃帝邑於「涿鹿之阿」也是蜀人之阿(讀e), 涿鹿,它實際上是蜀人的音譯!《史記》說的黃帝的都城涿鹿之阿就是我們現在的三星堆!即蜀人之阿(岸或崖)。 三星堆是炎黃時的文明嗎? 太難以令人相信了。 確實難以置信。 那為什麼還說它是炎黃文明? 首先,三星堆遺址被確定為距今5000年至3000年前。據傳統觀點,黃帝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人,二者在時間上有交集。 第二、從邏輯上看,出土了青銅神樹等大批青銅器的三星堆一號祭祀坑和二號祭祀坑的年代是推測出來的,推測不見得就準確,就有誤讀的可能。 一、二號祭祀坑原發掘簡報將其時間定在商代晚期,有的學者認為應晚至西周后期,甚至有的認為應晚至春秋中葉。可見學界也在懷疑一、二號祭祀坑的定年。 說實話,川西一下子冒出這麼個高度文明的遺址,而且超過了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所有文明遺址(包括殷墟在內),學者們想不通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漢以來的歷史記載中,川西似乎比較落後。由於思維定勢,學者們自然而然將它框定為商周文明。然後一切考證工作圍繞商周后期文明展開。這就容易犯先入為主,「有罪推定」的錯誤,被誤讀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從三星堆一、二號坑發掘出來的青銅神樹的造型來看,它就是《山海經》中的建木,而建木是黃帝打造的。 三星堆發掘出來的青銅神樹就是《山海經》中的建木,它代表的就是炎帝節並,是軒轅為紀念炎帝節並而打造的。《山海經》說建木「[上]有九欘(zhǔ),下有九枸(jǔ),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tài)皞(hào)爰過,黃帝所為。」建木與考古發掘的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形像完全吻合。《山海經》明確指明了建木是黃帝打造的。 學界肯定也注意到了這一信息,但還是置之不顧。這其實是有原因的。一是沒想到會在夏代還沒發現前竟然發現了黃帝文明;二是沒想到黃帝文明竟然是高度的青銅文明;三是沒想到川西會出現這一高度的青銅文明。 如果出現了,那必然是商周以後的事。這就是學者們的思維定勢。所謂的類型分析學也是以發掘的商代器物為參照。 他們沒有考慮到,文明並不是一條直線向前發展的。文明也會倒退,也會毀滅。後代的文明並不一定總是比前代高明。 基本出發點錯了,結論自然也就錯了。 第四、三星堆發掘出來的其它文物所透露出來的信息,有強烈的三曼(神民、三苗、壽麻)帝國以及祝融、共工、術器時代的信息。理解它的基礎就是上古的圖音文化。 下面請看。 第一張圖:
這張圖,很多人都被它怪誕的外形所震撼。哪有眼珠凸起那麼高的人,耳朵也是那麼長。這到底是個什麼怪物?有的甚至荒謬地認為是外星人。有的人說叫縱目,它到底是什麼含義,沒人知道。 其實它就是《山海經》中的「深目」。深目是什麼意思,這是上古的圖音符號。祖先用豎目,表示「深目」之音。深目,就是三苗,就是神民,就是壽麻,就是三曼,就是蘇美爾,六者是一個音,也是一個意思。 考古發現,公元前3000年前,兩河流域蘇美爾就出現了10多個城邦國家!其時正是中國的炎黃時代。「蘇美爾」這個詞只是後世學者根據楔形文字泥板書音譯的結果,在《山海經》中它叫壽麻。公元前3000年以前,正是炎帝時代,炎帝節並統一九州,整個亞洲都在其統治之下,是為上古三苗帝國。三苗帝國在各地稱呼不一:上古印度稱之為三曼,兩河流域稱之為壽麻(後西方學者譯為蘇美爾),黃土高原稱之為深目,中國大西南稱之為神民。名稱雖異,然實為三苗帝國之一部分。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當時已出現了10多個城邦,我們現在也發掘出了與蘇美爾配匹的炎黃文明,卻被我們輕易地否定和誤讀為商周文明! 上面闊嘴大耳之神,本發源於雲南昆明附近,上古稱「雍和」,此族後向北向東發展,後來此族的炎帝節並建立三苗帝國,故在族徽上加深目,以此圖音表示三苗帝國,是為三苗帝國之神徽。 第二張圖:
這個青銅圖,它實際就是蚩尤開明帝國的圖音。此圖形如蟹,蟹、開,中國南方語同音。開明國是祝融(伯陵)蚩尤所建。前面在解析炎黃大戰時已經講過,蚩尤就是共工,並且是開明帝國祝融的兒子,也是蜀人。 後世的「蚩」字就是模仿此族徽而成。而蚩尤正是炎黃大戰中的蚩尤。 第三張圖:
這尊青銅神像就是黃帝之子青陽。 刀槍之槍,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史籍無考。從三星堆發掘的青銅器來看,這尊青銅的脖子分明是後世槍之形。三星堆類似的槍脖人為數不少。它實際也是上古的圖音符號。槍人、羌人、青陽,古音實為一。此圖即《史記》所說「青陽降居江水」中的青陽。 第四張圖:
上面的石蟾蜍,如果是一隻普通的石蟾蜍,那就無足於異。關鍵是它是一隻斷了一條腿的蟾蜍,而且出現在三星堆的祭祀坑裡。這就不普通了。 這隻斷足蟾蜍,其實就是《山海經》中的窫(zhá)窳(yú),也就是祝融(又叫伯陵)。祝融和韓流小四發生婚外情後,韓流就殺了窫(zhá)窳(yú)。《海內經》說有六巫「夾窫(zhá)窳(yú)之屍,皆操不死之葯以距之。」可見窫(zhá)窳(yú)並沒有立即被殺死,而是身負重傷。 這隻斷足蟾蜍印證了上面所說的。 它明顯為黃帝族佔領四川後奚落祝融族的產物。 第五張圖:
這張圖就是祝融的後代術器。 《海內經》說:「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壤],以處江水。」《海內經》說術器是方腦袋,是共工即蚩尤的兒子,居於岷江。上圖就是三星堆遺址發掘出來的方腦袋的表銅銅像。 第五、三星堆發掘出來的文物,透露出文化對立信息。 三星堆的人像有二種,一種高大威嚴,一種卑躬屈膝。高大威嚴的都帶有外族人特點,卑躬屈膝的都具有蜀人特點。這卑躬屈膝的圖明顯不是蜀人所為,它們應該出於黃帝族之手。 所謂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三星堆也一樣,它是勝利者的歷史。黃帝族征服了蜀人,就奚落之。祝融被雕成斷足蟾蜍,術器雖然貌似兇惡,然終究得卑躬屈膝,跪下。中國的跪文化,就來源於此。這一跪,就是五千年,到民國才站起來。 第六、我們從文化上解讀,三星堆是祝融和黃帝族青陽時代的文化。而祝融和青陽實際上代表了蜀人和羌人,也就是說三星堆有羌人文化。而黃帝族的羌人卻是彝族之源。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分析大禹出身時已經指出彝人為羌人之一支,此不多述。而據報道,三星堆發掘出來後,一些彝族老人也對三星堆文化表現出了強烈的認同,可見三星堆與羌人確實是有關係的,這正與我們分析的一致。 所以,從我們的分析來看,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絕對不是商周文明,它遠在商周以前。而且十有八九就是炎黃文明。另外尚有十分之一的可能是大禹和夏文明。但一、二號祭祀坑的文物中沒有大禹和夏的氣息,所以這種可能性非常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大禹的都城在川西和貴陽的可能性非常大。至於是綿陽、德陽、貴陽,還是哪裡,尚缺乏具體資料證據。 三星堆會是炎黃文明? 怎麼公元前3000年以後中國發現的商以前的文化幾乎都是新石器時代呢? 這就是問題癥結所在。學者們的失誤也就在就裡。 根本原因是炎黃以後,中國文化出現了倒退! 十一、黃帝大洪水 炎黃大戰從祝融一直持續到夸父 ,黃帝族步步進逼,炎帝族節節敗退。 到祝融第四代夸父時,祝融族的北支夸父系已被驅逐到貝加爾湖以北了。《北次二經》載:「梁渠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嚻,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dòng)。」這一族,在上古叫嚻鳥族,「其音如鵲」說的是嚻字發音如鵲。也就是說嚻鳥族即鵲鳥族。其狀如夸父,表明該族與夸父族有關係。據《山海圖》復原圖, 梁渠山遠在今中西伯利亞高原。可見夸父族有一支遷到了那裡了。另《東山經》首經說:「犲(chái)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xǔ)之魚。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據《山海圖》復原圖,此處的犲山在今白令海附近,犲山所在民族,如夸父,表明該族也屬夸父一族。這是祝融族的北方支系。 祝融族南方支系則被驅逐到南嶺以南。《海外南經》載:「(其)[有]范林方三百里。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據《海外南經》表述順序,此時的祝融在南嶺以南。這就意味著炎帝系祝融族遭到慘敗,大片山河易主。不僅如此,祝融族的南方支系後來有一支竟然逃到了兩河流域和埃及,其時間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在後面再談,此處暫且不表。 我們先來看黃帝的地盤。前面已說過,黃帝和軒轅本非一人。現從俗,稱軒轅亦為黃帝。 黃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據《史記.黃帝本紀》:「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史遷的記載應該有來歷。他所說的黃帝的疆域應該出自古籍記載。丸山在哪裡?我們只能從《山海經》記載的名山來找。在《山海經》中,和丸山同音的只有槐山、役山,而且都在山東半島至朝鮮半島一線。從《史記》後面提到岱宗來看,此丸山應離岱宗不是太遠。而我們知道岱宗就是泰山。所以丸山應在山東半島至朝鮮半島之間。 西至於空桐。空桐在哪?很多注家都說在今甘肅的崆峒山。其實這是注家們不懂《山海經》的地理之故。據《海內經》,黃帝發跡於司彘之國,按《山海圖》復原圖,司彘之國在今新疆。黃帝族發達了,不可能將祖宗之地都丟了。所以說黃帝西至甘肅崆峒山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那麼此處的空峒在哪呢?前文談到,空峒、崑崙、霍臘、賀蘭、黃囊,五者上古實為一音。所以,空峒必與此崑崙、霍臘、賀蘭有關。賀蘭山在黃土高原,可以否定。剩下的就只有霍臘山和昆崙山了。而霍臘山在今裏海東南。從史遷提到西部有雞頭山來看,西部山脈應和雞頭山有關。而在《山海經》時代,從今土耳其到興都庫什山脈之地理確實形如雞頭。並且古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這可以從《山海經.南山經》首經稱第一山為鵲山,中間稱猨翼山(注家說猨翼為即翼之誤),末稱箕尾山可以看出來。而雞、即、箕三字也是可以同音互譯的,所以雞頭山要麼在土耳其,要麼在興都庫什山脈。 南至於江,登熊湘。這好理解。江就是今長江,熊湘就是熊山和湘山。熊hong山,南方語就是衡山。湘山,就是現在的君山。也就是說黃帝南疆到達了湖南。 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葷粥、煇諸同音。而《山海經》中的煇諸山在今北京以北。合符之符,就是兵符。合符也就是有會師的意思。 綜合上述信息,黃帝的疆域至少西到興都庫什山脈,甚至可能到達了土耳其安納托利亞高原;東至少到達了山東半島,也可能到達了朝鮮半島;北至少到達了北京以北之燕山;南到湖南衡山以南。 從《史記》記載的情況來看,黃帝時盛況空前,相當強大,怎麼後來會衰敗了呢。 要明白這一點。這就要涉及到當時的氣候了。 先讓我們看一看「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發源地在哪?《山海經.中次六經》說:「夸父之山......其獸多[牛乍]牛、羬羊,其鳥多鷩(biē),其陽多玉,其陰多鐵。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廣員三百里。」這裡的[牛乍]牛,也是蜀人的音譯詞。鷩鳥,也是伯陵或巴人的音譯。羬羊是哪一族不明。此經說夸父山的北面是桃林,廣圓三百里。這裡的夸父山應該就是夸父族的發源地。據《海內經》,夸父族出於共工之後第三代,可見夸父族也是蚩尤的後代。 「夸父追日」的故事,在《山海經》中有三個版本。 一個是《海外北經》所說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一個是《大荒東經》所說的:「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一個是《大荒北經》所說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在上面第一個版本中,夸父是渴死的,死時手中之杖化為鄧林,可見夸父是死在鄧林這個地方。 在第二個版本中,夸父是應龍殺死的,被殺時間在蚩尤之後。被殺地點在凶黎土丘。當時氣候大旱。 在第三個版本中,夸父也是應龍殺死的。地點在成都載天山。夸父被殺前也和氣候有關。 在這三個版本中,夸父的死都和大旱有關。 所以夸父時期必然是一個氣候突變時期。 我們從前面也看到,黃帝大戰蚩尤初期,今巴丹吉林沙漠還是大海澤,以致於應龍想發動水戰,水淹蚩尤大軍。 自天女妭出現後,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竟然開始大旱了。到了夸父時,他不得不遷徙。「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 夸父最初是想遷到黃河邊上的。可那裡是黃帝族的地盤,卧榻之下,豈容他人瞌睡。可想而知,夸父和黃帝族發生了衝突。於是夸父只好北遷大澤。大澤在哪,據《山海圖》復原圖,此大澤即今貝加爾湖。 可是,夸父還沒到貝加爾湖,僅僅到了鄧林這個地方,就被黃帝大軍剿殺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炎黃之戰,表面上是由一個美女引起的,然而實質上卻是水資源之爭! 黃帝族昌意遷弱水初期,弱水一帶是個好地方。有黑水、弱水,還有鐘山附近的460里大澤。 到蚩尤時期,蚩尤進攻的目標是有九水的空桑(賀蘭山)。 到夸父時期,夸父遷徙的方向也和水資源有關。 由此可見,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新疆、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環境開始惡化,氣候開始變得乾旱了。 環境的惡化,導致民族的遷徙;民族的遷徙,又導致民族間的戰爭!這才是炎黃大戰的本質。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旱之後往往是大水。 黃帝的滅亡也是大水導致的。 據《易緯是類謀》和《甘石星經》說:「黃帝世,......名水赤,大魚出,斗撥紀,天下亡。」據漢代鄭康成的註解,名水指河水、洛水,大魚指鯨魚。 「名水赤,大魚出,斗撥紀,天下亡」就是說名水變紅,鯨魚出現,北斗失序,天下滅亡。」此名水為哪條大河?漢代鄭康成說是河水、洛水。然依筆者看,此名水非河水、洛水,而應是岷水,名水為岷水之譯音,或者說是通假。《易緯是類謀》說黃帝時,岷江水變紅,鯨魚出現,北斗失序,天下滅亡了。這與《蜀王本紀》記載的望帝「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有異曲同工之處。 從《易緯是類謀》、《甘石星經》和《蜀王本紀》的記載來看,黃帝時期肯定出現過天文地質和大洪水事件。 這次大洪水的時間既然發生在黃帝時期,那麼應該就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個時間值得給予相當關注。 這次洪水的規模如何?《甘石星經》說名水赤,大魚出。鯨魚竟然出現在河水、洛水或者說是岷水!這豈不意味著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差不多都給海水淹了?! 如果是這樣,三星堆的文明、中國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文明自然都得一次性消亡!洪水消退後建立起來的文明處於石器時代也就可想而知了。 問題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曾經出現過那麼大的洪水嗎?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這個時間是相當重要的。在此期間,應該發生過一次大洪水。 真相如何,這個問題留給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 十二、伊甸園與神秘的沙姆巴拉洞穴 據《舊約》記載,大洪水前,「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 「有河從伊甸Eden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遜Pison,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訓Gihon,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西底結Hiddekel,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我們從前面的分析知道,《舊約》中的大洪水其實是黃帝到堯帝期間幾次大洪水的模糊記憶。《舊約》連上帝是誰都含糊不清,它又會將伊甸園的四條大河的地理位置記憶得那麼清楚嗎? 當然不可能。事實上西方一些學者也並沒有真正認為伊甸園就在兩河流域。西方學者有認為伊甸園在地中海的,有認為在亞特蘭蒂斯的,有認為在東印度的。眾說紛紜。 可以肯定,《聖經》中四條河後面的說明應該是《聖經》流傳過程中後人的誤注,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中的有的地名一樣,它們也是後人注文混入經文的結果。 前面我們也分析到,《舊約》中的上帝實際上是黃帝、顓頊帝、靈恝、堯帝的複合體,《舊約》大洪水傳說也源於中國古史中的洪水記載。而希伯來人又源於中國的顓頊帝後族,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舊約》的真正源頭其實就在中國。 伊甸園到底在哪? 我們來分析伊甸園中的四條河。 比遜,《舊約》原文為pison,而《山海經》中的滂水之粵語讀音pong seoi與pison相近;基訓也和《山海經》中濟水讀音相近;西底結則更是薩底江的音譯,幼發拉實則是雍和(fu)人的音譯。而這四條河恰恰就在中國的雲南!雍和人實際上正是炎帝的祖族,也就是上文談到的神民帝國神徽之雍和! 所以,伊甸園必在中國的雲南!這個地點在哪,已經基本明朗。 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這裡有一個更大的秘密,恕不能告知。 伊甸園的真正意思實際上是炎帝苑。 據《山海經》炎帝之父是少典,而少典又源於《山海經》中的囷帝。帝囷就是囷帝。而囷、申、常、倉上古同音假借,實為一。帝囷就在《中次十一經》的帝囷山,即雲南大理的點蒼山。所以,少典也好,西方崇拜的「上帝」也好,都在雲南大理點蒼山一帶。 《舊約》說亞當和夏娃因偷吃了善惡樹的果子而被上帝驅逐出了伊甸園。 這和《山海經》的記載是有相通之處的。 《舊約》中的善惡樹實際上是「神我術」,生命樹實際上是「生命術」或者說就是「三曼術」,而三曼之源,源遠流長。在印度典籍記載中,三曼傳說源出上古天神之口,與印度尊崇的《梨俱吠陀》並列。其實說白了,三曼也就是後世所謂的長生不老之術,都是音譯詞。 《舊約》說亞當和夏娃被上帝放逐到了兩河流域。 而《山海經》也記載了兩河流域有一支民族是蜀人被驅逐而來的。《山海經.南次二經》明確說:「有鳥焉,其狀如鴟(chī)而人手,其音如痺(bì),其名曰鴸(zhū)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痺鳥就是《聖經》中的比拉。鴸(zhū)鳥,就是蜀人。也就是說《聖經》中的比拉族是中國的一支蜀人被流放到西亞的結果。比拉族後來出現了比拉王,就是《聖經》中五王與四王之戰中的比拉王。 這支蜀人是哪一族? 就是祝融、伯陵一族。 為什麼?因為痺鳥正是伯陵(巴人)的音譯,鴸(zhū)鳥也是祝融的音譯。炎黃大戰,祝融被殺。黃帝族步步進逼,佔領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祝融族的後人有一支出逃到了西亞兩河流域,即《山海經.南次二經》櫃山一帶,其地就在現在的伊拉克巴格達以東。 我們知道,祝融就是窫窳,音同蟾蜍,在湖南和鄂東南一帶,蟾蜍的方言土話讀音就是老甲,可見老甲是上古蟾蜍之俗稱,蟾蜍就是老甲。而靈恝的粵語恰恰就是老甲la ngat。以音釋義,靈恝就是蟾蜍,就是祝融。這就意味著靈恝是祝融的後代。 《山海經.大荒西經》說:「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據《山海圖》和《大荒經》復原圖,此處的靈恝(老甲)已到了地中海一帶。可見蜀人祝融的後人已遷到了地中海一帶! 可惜的是,互人之國被後世注家誤注為「氐人之國」。一字之易,實屬大錯。互人之國就是互人之國,即法老之國!法老是互人的音譯詞而已。《大荒西經》說地中海一帶的法老國是炎帝之孫族靈恝(老甲)建立的! 《大荒西經》後面更是說得明明白白「有青鳥,身黃,赤足,六首,名曰鸀(zhuò)鳥。有大巫山。有金之山。」青鳥,即駕鳥、耆那、羌人之圖音;身黃,即少皞之圖音;赤足,即夏族之圖音;六首,即鹿蜀、六詔之圖音。鸀鳥,即蜀人之圖音。大巫山,就是大馬士的音譯。金之山,即金字塔之音譯! 《大荒西經》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法老國為炎帝孫族靈恝建立的。法老國的統治者為青鳥(後世稱為china),稱少皞(sun),為夏族(漢族),蜀人之六詔一族。靈恝統治的範圍不僅在埃及,而且到達了今大馬士革一帶,甚至到達了兩河流域! 《山海經.南山經》首經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南山經》首經招瑤山說:「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瑤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gǔ)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xīng)狌,食之善走。」 據《山海圖》復原圖,招瑤山在今敘利亞東北。祝餘草也是窫窳族的圖音。榖木,即嚳巫(中國所說的帝嚳)的圖音。迷榖,讀粵語的mai guk,此即後世所稱的蒙古。迷榖,本為樹的一種,此處只不過是以迷榖之圖,表「蒙古」之音而已。狌(xīng)狌獸,實則為雙雙族、商湯族、成湯族之圖音。此四者上古實為一音,為粵語之讀音,也為同一族。 《南山經》首經之招瑤山明確說明了招瑤山那裡有祝融族,有帝嚳之蒙古族,有巴人之雙雙族,即我們後世所說的商湯族。 這就不難解釋蘇美爾文明、古埃及文明與古中國文明的關係了。這個課題太重大。深入討論已超出本篇內容,此處只略略提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炎黃大戰以後,祝融族逃到埃及,其後,祝融族的靈恝建立法老國。法老國地盤後逐漸擴大到兩河流域。到公元前2400年左右,祝融和娥女的後代,鼓之一族已經深入兩河流域,建立了阿卡德帝國,這就是西方在兩河流域考古中發掘的薩爾貢建立的阿卡德帝國。鼓就是中國古史所說的帝嚳,也就是《山海經》中的榖木(嚳巫),嚳巫也就是巫嚳,此一族後世就稱為蒙古。 《山海經》可以說已經基本破譯了。深埋了幾千年的上古史的大門正在為我們打開!恢宏的上古畫卷正在逐步展現! 從《山海經》看,上古川西為黃帝帝都所在,為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各地朝聖的中心(注意:黃帝都城不只一座)。其文明要超出世界其它地方是可想而知的。川西之帝都擁有世界各地的物產也是理所當然的。 祝融族戰敗後,出逃西亞和埃及,其出逃路線應該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兩河流域--埃及。這裡要注意的是,《海外南經》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這裡的「獸身人面,乘兩龍」也是上古的圖音文化。獸身,即雙雙、薩霜、商湯、成湯、三秦。人面表明它代表的是人而不是獸。乘兩龍,即神農人的圖音,同時龍也是祝融族後人靈恝的神徽。 《大荒西經》說靈恝建立了法老國。而靈恝是祝融後人。所以埃及金字塔也應該是祝融後人靈恝所建。埃及的獅身人面正是獸身人面。吉薩三大金字塔以及大金字塔前面的獅身人面像所透露出來的圖音信息也和祝融族有關。 吉薩三大金字塔,外形即三山,而三山、雙雙、薩霜、成湯、商湯、三秦上古是同音的,代表的是同一族。金字塔前面的獅身人面像正是獸身人面,此為祝融後人靈恝的神徽,即《海外南經》所說的獸身人面。 獅身人面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很簡單。就是「我」的意思。 為什麼? 因為獅身人面像之形就是上古印度梵語的「唵」字。「唵」之梵語寫作
。此字之形正為埃及「獅身人面像」。據古印度《奧義書.大林間書》:「"人獅』唯是"自我』,唯是"大梵』」 。可見獅身人面像的含義就是 「自我」,就是「大梵」。而
字,上古印度讀作「唵」,和中國的「俺」字、英語中的「I」發音完全一致,義亦為「我」。 所以獅身人面像的含義就是「我」。我是誰?我獅身人面也。也就是說「我雙雙人」的意思。吉薩金字塔也好、獅身人面像也好,都是上古圖音文化的體現。 形僅是表象,形所傳達的音才是實質。吉薩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明確告訴了我們,它們和雙雙(三秦sin)人有關。 據黃寶生先生解釋印度婆羅門教之《奧義書》:「"唵』,此誠韋陀多學派之唯一寶訣,蓋說神說諸天說上帝,無慮數百其名。名,皆相也,諸相必有一通相,以一至簡之名表之,即「唵」是也。名,聲也。聲凡三合,為「阿」「烏」「門」(AUM),合稱為「唵」OM,其說繁多,皆就其所象徵者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唵」的發音是由「阿」、「烏」、「門」三者合成的。「阿」、「烏」、「門」三音快讀,就成了「阿門」或「阿蒙」。其急讀就成了「唵」、「安」、「俺」、「I」五字之音。 「唵」是什麼意思? 據《彌勒奧義書》:「是大梵者,即光明也,是光明者,即是太陽。太陽以「唵」聲為其自體。彼自分(其身)為三,「唵」聲三音,(即阿、烏、門),以是而此世界萬物,經緯交織其中也。」可見在《彌勒奧義書》中,「唵」發音為三:阿、烏、門。三者合而稱太陽或稱大梵。 由此可見,「唵」就是大梵、就是太陽,就是我。 而「我」,上古讀ngo,這是中國南方人的讀音,後來音變為「俺」。 所以印度之「唵」實源於上古中國之「俺」。炎帝節並並有九州,「俺」傳入印度是自然之理。印度之「唵」傳到兩河流域就成了「安」,傳到埃及就成了阿蒙,基督教借用過去就成了阿門。現代日本人從西方翻譯過去就成了奧特曼。英語中的「I」也是源於上古中國之「俺」。其義本來是「我」的意思,後來演變之、神化之,我就成了「自我」、「超我」、「神我」、「梵我」,乃至成了「上帝」和「超人」。 上下五千年,「我」之演變,一句話: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 由中國、南亞、西亞、歐洲之「我」之原始讀音,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實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這個源頭就是中國! 中國的祝融一族戰敗後,經中南半島到印度半島到兩河流域到埃及,將「我」音帶入了西方世界。而祝融是炎帝系的,西方人輾展將「炎帝」翻譯過去就成了雅利安。 這就是所謂雅利安人的真正出身。 西方不僅將炎帝文明的傳播方向弄錯了,傳播時間也弄錯了。至少在公元前2700年以前,炎帝文明是由戰敗了的祝融族向西傳播的。 文明的源頭在中國,這是由中國特有的地理條件所決定了的。青藏高原地處中國,為世界之顛。據科學研究,自第四紀冰期以來,人類歷史上確實出現過幾次大洪水,但這到底是不是滅世大洪水,它出現的年代是什麼時期,卻無法實證。從邏輯推理出發,如果真有滅世大洪水,那麼大洪水後,文明的源頭只能出現在青藏高原。 事實上,納粹德國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1939年,希特勒甚至授權二號實權人物希姆萊組織了一個由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動物學家、植物學家、人類學家、地球物理學家組成的龐大的考察隊到中國的青藏高原進行所謂的考察,聲稱雅利安人的先祖即亞特蘭蒂斯神族就存在於亞洲的中心青藏高原。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尋找上古軸心國、沙姆巴拉洞穴和世界能量之源磁歐石,據說找到了沙姆巴拉洞穴,就可啟動地球軸心,將時間扭轉,並藉助它的力量,為納粹德國打造一支刀槍不入的「神族部隊」。 如何看待納粹德國的這一行動? 僅僅是笑話嗎?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德國人的理性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而且20世紀30至40年代,納粹德國也確實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創造力。 央視《探索與發現》欄目曾經播出過這一節目。 事實上,據《山海經》,軸心國是存在的,沙姆巴拉洞穴也是存在的。磁歐石也是存在的!但它們和納粹德國所說的完全是兩回事。 軸心國是哪一國?據《山海經》,它可能是西方人將鼬姓國誤讀的緣故。《山海經.大荒南經》說:「有國曰[柏服],顓頊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國。」據《山海圖》復原圖,鼬姓國就在中國的雲貴高原至大巴山脈一帶,可能還包括江西。當然軸心國也可能是顓頊國的音譯。據《山海經》,顓頊國中心地域也在江西。 另外軸心國也可能是長脛國的音譯。《大荒西經》載:「有大澤之長山。有白氏之國。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東,有長脛之國。」據《大荒經》復原圖,此長脛國在青藏高原。納粹德國的所謂軸心國並不是無風起浪的。從納粹德國到青藏高原尋找軸心國的事情來看,納粹德國的軸心國應該就是長脛國。軸心、長脛,古音實為一。 另外沙姆巴拉洞穴也是有來由的。沙姆巴拉是什麼?沙姆,來源於三曼、神民、四目耳之音譯。巴拉,則是伯陵之音譯。 三曼、神民之源,非常古老。三曼,源於《山海經》之「四目耳」即後世的壽麻、蘇美爾和三苗。在印度則被譯作「三曼」。據印度經典,三曼最初見於《三曼吠陀》,此《三曼吠陀》與《梨俱吠陀》,據印度教,傳出於上古天神之口。在《山海經》中三曼又稱之為「神民」,民、氓上古本是一音,同音通假。此神民正可與印度經典傳《三曼吠陀》、《梨俱吠陀》出於天神相佐證。 《海內經》說炎帝時分天下為九丘,即後世所說的九囿,其中就有「神民囿」。伯陵本是炎帝之孫,號稱「神民」。而伯陵之粵語音讀就是巴拉,所以沙姆巴拉實際上是炎帝之孫---神民伯陵。 據《山海經》,炎帝之孫伯陵初為鐘山之神,後來稱帝,也就是朝雲國。朝雲、祝融、洞穴三者上古本為一音,都是中國南方語音。 所以沙姆巴拉實際上就是神民伯陵,而洞穴,實際上是朝雲、祝融的音譯。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納粹德國的所謂沙姆巴拉洞穴完全是源於民間傳說。民間傳說雖然不是空穴來風,但完全走樣了。 納粹德國要找的是什麼?是沙姆巴拉洞穴那麼簡單嗎? 看看西方歷史、考古學界19世紀至20世紀在中國的活動就知道了。他們活動的主要區域都是在新疆、內蒙和青藏高原。他們打的旗號是科學考察,實際上他們是另有目的的。他們要尋找的是文明的源頭----崑崙之虛! 在《山海經》中,崑崙之虛不只一座。 祝融族的伯陵稱帝,建立開明帝國,開明帝都城就在崑崙之虛。《山海經》說:「海內崑崙之虛(qū),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jiàn)。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夷]羿莫能上岡之岩。」 木禾,即禾木,也就是「開明」之圖音。 此崑崙之虛在哪?就在青藏高原! 《山海經》說:「開明西有鳳皇、鸞(luán)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yū)琪(qí)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fá),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 視肉、珠樹、文玉樹、玕(yū)琪(qí)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fá),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這些都是什麼?視肉,據說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一種東西。珠樹、文玉樹、玕(yū)琪(qí)樹不知道是什麼聖物,不死樹則是不死之書了;離朱、木禾、柏樹不知道是什麼,甘水則是甘露,也是異物。聖木曼兌應該和三曼有關。總之都是不尋常的東西。 歐磁石是什麼?是世界能量之源嗎?崑崙之虛真的有能扭轉時空的能量嗎? 我們先來看一個東西。下面這個陶盤是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前的東西,發現於伊拉克的薩邁拉。此圖表現的就是崑崙四區,即上古亞洲四虛。崑崙四虛居於大海之中,圖中之魚逆時針旋轉,四根柱子代表四維,即四極,大海之魚推動四維(四極)旋轉!中間萬字元穩居崑崙中央。從該圖我們可以看出,上古先民們對地理的認識比我們想像的要深刻多了。在他們看來,崑崙竟然是旋轉的!而且是順時針旋的,其旋轉的原因是因為海中的大魚推動了地之四維,即地之四極,四極的旋轉造成了崑崙四虛的旋轉。
崑崙是旋轉的? 上古真的有這種觀念? 請再看一段神話。這就是非常著名的攪乳海的傳說。這個傳說非常古老,不僅印度有流傳,東南亞也有流傳。內涵非常豐富,非常厚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用語言概括會失去它應有的含義。為避免人們所說的斷章取義,保證引用的完整性,同時也為讀者自行分析提供詳實信息。下面不厭其煩,基本全文引用(這也是全面之所以大段引用前人文章的原因所在): 「有座彌盧山華光萬丈, 一片燦爛,至高無上,它的座座山峰金光輝煥,黯淡了太陽的煌煌光芒。黃金裝點,奇妙無比,天神健達縛在此安居。......」 「力大無窮的全體修羅,一日登上了此山之頂。眾位天神都一一坐定,然後開始將會議舉行;......天神那羅延安坐山顛,向著大梵天張口提議: 「請讓天神和阿修羅,一起去把乳海攪動。 那裡將會出現甘露, 在攪動的大海之中。 「既然能得到各種仙草;又得到了所有的珍寶,天神們,攪動乳海吧! 甘露隨之也定會見到。」 「有一座山名叫曼陀羅,形若天頂的群峰巍峨,這個眾山之中的泰斗,被天神們套上了藤索。形形色色的飛禽鳴聲迴響,形形色色的走獸布滿山崗,眾多緊那羅和如許天女, 又有天神們居住在山上。巍巍聳峙的曼陀羅山, 其高有由旬一萬一千;它穩穩植根於地面之下,其深有由旬一萬一千。那時眾天神雲集此間, 也未能拔起曼陀羅山,毗濕奴和大梵天一旁端坐,天神們走去向他們開言:「帶來幸福的高深智謀,請你們二位在此施展!為了我們大家的利益,請費心拔起曼陀羅山!」婆利古的後裔啊!毗濕奴和梵天表示同意。受到大梵天一番鼓勵,無際者隨後挺身站起,那羅延又對大梵天說,成就此事他確有勇力。大力無窮的毗濕奴,奮力拔起了眾山之主, 婆羅門啊! 連同山林和林中動物。」 「眾位天神陪同無際者,一起來到了大海旁邊,對大海說:「為求甘露,請允許攪動海水波瀾!」水神伐樓拿應聲開口:「一份甘露我若也能有,那末,曼陀羅山旋轉起來,沉重的碾壓我甘心忍受。」眾位修羅和阿修羅,又對龜王阿拘跋羅說:「請閣下權且充當一下,支撐曼陀羅山的底座!」「遵命」二字烏龜說完, 讓他們在背上放好大山; 因陀羅則用一個工具,穩穩壓住那山的頂端。把曼陀羅山當做攪棍,讓蛇王婆蘇吉做為攪繩,百川彙集的浩淼大海,天神們開始隆隆攪動;底提之子和檀奴之子相聚一處,婆羅門!他們也齊來求取甘露。」 「為數眾多的阿修羅,抓緊蛇王婆蘇吉吻部;全體天神匯合一起,把蛇的尾巴牢牢揪住。 世尊無際者,天神那羅延,他將蛇頭不時抬起,又將蛇頭不時放低。 天神們突然雙手一松,霧迷電閃的股股狂風,立刻從蛇王婆蘇吉口中,接連不斷地向外噴涌。那些一團一團的水霧,凝成挾帶電光的烏雲,修羅們又累又熱身體消瘦, 雲中飄灑下細雨紛紛。從那曼陀羅山的絕頂, 飄墜下花雨紛紛揚揚。間有許多花冠和花環, 落到修羅阿修羅身上。這裡發出隆隆的響聲,猶如雲中巨雷的轟鳴,眾位天神和阿修羅一起,用曼陀羅山將海水攪動。那邊各色各樣的魚類,被巨大的石杵碾得粉碎,它們一批批數百上千,悄然融入浩淼的海水。伐樓拿的水族之眾,居住地府的各種生靈,由撐持大地的曼陀羅山,把它們引入毀滅的途徑。 曼陀羅山飛快地轉動, 落有鳥雀的山上大樹, 彼此猛烈地碰撞不停, 接二連三地倒下山峰。大樹巨木互相磨擦,燃起大火一片通明,驀然間照亮了曼陀羅山,如電光瀰漫暗藍的天空。 奔突竄跳的大象雄獅, 都被烈火活活地燒死, 形形色色的各種生物,它們的性命統統喪失。那一場大火, 由此及彼燃燒猛烈, 天神之佼佼因陀羅,布雲降雨將它撲滅。」 「山上大樹巨木的汁液,以及山上仙草的汁液,種種不一,許許多多,向海水之中汩汩流瀉。 那些汁液有不死之功,眾修羅飲了汁液之精, 又因為飲了黃金之露, 他們達到了不死之境。爾後從大海的濃乳中,有那上好的醍醐生成,它與那汁液之精相混,在海面上覆蓋了一層。」 「 賜恩典的梵天安坐一邊, 眾天神隨後又向他開言:「梵天!我們都已疲憊不堪, 那個甘露卻仍未出現! 「除了天神那羅延, 底提諸子及蛇中佼佼,他們攪動這個大海, 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梵天遂對天神那羅延說: 「請你賜給他們一些力氣! 毗濕奴呀! 你是此地的萬靈藥劑。」 毗濕奴說: 「致力此項工作的諸神, 我賜些力氣給予他們;浩浩大海請再去搖撼! 曼陀羅山請再去旋轉!」聽罷那羅延幾句話語, 他們頓時增添了力氣, 同心協力從大海之中, 又攪出醍醐豐富無比。 隨後有月亮從大海生出, 其光線似乎有百千之數,華光熠熠分外的皎潔, 涼爽的清輝閃爍不住。 緊接著產生了吉祥天女,出自清奶油,身著乳白衣; 這位修羅女神出現之後, 又產生了乳白色神馬一匹。 一塊神聖的摩尼寶石, 名憍斯杜跋,甘露中生, 光芒四射,十分吉祥,自動裝飾在那羅延前胸。修羅女神——吉樣天女,明月,疾如思想的神駒,沿著太陽的軌道相繼離開, 有些天神也隨之而去。爾後,醫神檀文陀梨, 相貌英俊,從海中升起, 手捧一隻白色的缽子,甘露就裝在那隻缽子里。」 「看見了這場偉大奇蹟, 檀奴之子都一躍而起, 爭相叫喊「這是我的!」 為得甘露而歡呼不已。天神那羅延深有法力,將迷人的幻魔召到這裡,令其變成妖嬈的美女,和檀奴之子混在一起。 檀奴之子和底提之子, 都為那女子失魄落魂, 他們一個個糊塗蒙心,將甘露統統給了美人。 頭等的甲胃披掛在身, 手中操持著各種兵刃, 底提之子和檀奴之子, 隨後沖向了那些天神。 英勇非凡的天神毗濕奴, 以幻術收回了那些甘露,他神通廣大偕同著那羅,從檀奴之子群奪路而出。 爾後所有的天神之群, 當時都把那甘露啜飲; 他們在毗濕奴面前分得, 都急不可耐亂亂紛紛。 焦思渴想得來的甘露, 諸神正在吸飲的時分, 有檀奴之子名喚羅睺, 變成天神也得飲入唇。 正當那甘露剛剛流入 ,檀奴之子的喉頸之處, 一心為了修羅的利益, 月神日神將其揭露。 世尊毗濕奴於一瞬間, 祭起了他的法寶神盤, 當檀奴之子正飲甘露, 矯飾的頭顱即被砍除。 檀奴之子的那顆頭顱, 碩大無朋,山嶽一般, 它被神盤砍掉了之後, 呯然墜落在大地地面。 從此他和月神太陽神, 永遠結下不解的仇恨, 羅睺用他那一張嘴巴, 直到今天還吞食他們。世尊訶利又隨即隱去, 幻化而出的絕色美女, 持兇狠武器的檀奴之子, 一個個嚇得抖顛不已。」 「此後爆發了一場大戰, 在有鹹味的海水岸邊, 一方修羅一方阿修羅,遠比一切更令人膽寒。 巨大而又鋒利的標槍, 成千上萬的投擲出去,又有尖頭極銳的長矛, 以及各種各樣的兵器。 有些阿修羅中了神盤, 噴吐出鮮血一灘一灘; 有些遭重刀砍棍棒傷, 接二連三栽倒在地面。 在這險惡的戰鬥之中, 用三叉戟砍下的腦袋, 精鍊黃金製做的鎖子甲, 那時不斷地掉落下來。 一些軀體魁偉的阿修羅, 淋漓的鮮血將全身塗抹, 盡被殺死,滿地橫躺豎卧, 如染成紅色的山峰座座。 修羅阿修羅數以千計, 揮舞著武器互相砍劈, 嗷嗷的吶喊聲四處響起, 當一輪旭日冒紅之際。 他們在近處使用鐵棍, 又用黃色的斧鉞對砍, 猝然相遇用刀劍柄把, 彼此的喊殺聲上達雲天。 「砍呀!」「劈呀!」「追呀!」 「撂倒他們!」「前進!」 洪亮而又可怕的呼喊, 戰場處處都可以聽見。 喧聲鼎沸,險象環生, 戰鬥正在這樣地進行, 那羅、那羅延兩位天神, 他們也投身於戰鬥之中。 天神那羅手執的神弓, 毗濕奴在戰場一眼瞥見, 這世尊也油然聯想起來, 誅滅檀奴之子的神盤。 世尊心中剛一想, 神盤即從空中降, 光芒萬丈似太陽, 能叫敵人把命喪。 神盤有名曰妙見, 邊緣銳利不可擋, 神盤令人心怖畏, 所向無敵稱最上。 來時燁燁火光閃, 令人心驚膽又寒, 臂如象鼻阿周陀, 拋此神盤出手邊。 神盤能去又能還, 高飛雲天疾似電, 放射一片大光明, 可摧敵城化殘垣。 那個神盤亮閃閃, 儼然死神光燦燦, 神盤那時顯神速, 接二連三向下砍。 底提之子檀奴子, 粉身碎骨有數千, 皆因補盧奢婆羅, 戰鬥之中祭神盤。 猶如熊熊一團火, 神盤到處吐火舌, 神盤頑強不鬆懈, 砍死群群阿修羅。 倏忽之間入青天, 倏忽之間地上落, 它在戰場飲鮮血, 好似一個畢沙遮。 阿修羅們心彌堅, 爾後搬起座座山, 以此襲擊眾修羅, 不時擲到地平川。 阿修羅們力非凡, 光輝驅得雲朵散, 計以數目有幾千, 他們那時登雲天。 阿修羅們自空中, 座座大山朝下扔; 原為恐怖之淵藪, 樹木蓊鬱山上生; 千姿百態似雲形, 巔頂蝕去山勢平; 大山落時猛相撞, 發出陣陣隆隆聲。 遍布森林之大地, 隨之顫動復戰慄, 大山朝下落不停, 大地處處受打擊。 又有修羅阿修羅, 猛然相喝聲聲厲, 大地既已變成為 ,他們一片爭戰地。 爾後那羅放羽箭, 純金箭簇裝飾嚴, 密密長箭向天飛, 天上道路全阻斷。 密密長箭又劈碎 ,阿修羅眾手中山, 當時他們被封鎖, 陷大恐怖心膽寒。 或者急急鑽地腹, 或者潛入鹹水海, 身軀高大阿修羅, 既被修羅擊且殆。 加之他們又見到, 名曰妙見彼神盤, 周身熠熠耀火光, 怒氣沖沖奔天來! 修羅隨之獲勝利, 那座大山曼陀羅, 修羅深深致敬意, 然後送之回原地。 全體修羅齊歡呼, 聲動四方震寰宇, 他們一如來臨時, 攜了瓊漿歸天去。 飄然歸去眾修羅, 無不欣欣獲極樂, 歡天喜地情無限, 遂將甘露安放妥。 那位誅滅波羅者, 同了長生眾修羅, 捧給頭戴王冠神, 一隻保護甘露缽。」
《攪乳海》的神話,原本記載於《摩訶婆羅多》。據印度自古相傳的說法,《摩訶婆羅多》成書於公元前3100多年前。據學者們的研究,《摩訶婆羅多》成書時間最少遠在2000多年前。二者雖有分歧,但它是一部非常古老的巨著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上,《摩訶婆羅多》主要敘述的是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間的事情。其中有些傳說,反映的時間甚至要更為久遠。它最初本為口耳傳說,後來才逐漸成篇的。 「攪乳海」的神話非常奇偉瑰麗!它到底是什麼寓意,學者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是描寫男女性交的,有說是描寫磨蘇摩酒的。可謂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攪乳海到底是什麼含義?我們來分析一下。 攪乳海實際有多層含義。 第一層,說的是拔曼陀羅山。曼陀羅山是眾山的泰斗,也就是說是天下最高的山。最高的山非喜瑪拉雅山莫屬,所以拔曼陀羅山指的實際上是喜瑪拉雅造山運動! 第二層,就是真正的攪乳海。神話說曼陀羅山在飛快地轉動,可見喜瑪拉雅山在旋轉,或者說青藏高原在旋轉!此時出現了颶風和火山爆發,生命消失!奇怪的是眾修羅卻達到了不死之境! 第三層,就是造甘露。在造甘露前最先出現的是月亮,然後是吉祥天女,然後是三曼(神馬之音譯)和摩尼寶珠。摩尼就是牟尼,就是佛,摩尼寶珠說白了就是佛珠。據《長阿含經》說,摩尼珠又名焰光,「置於鍑下飯熟光滅。不假樵火,不勞人功」。摩尼寶珠倒有點像原子能,說把它放在鍋下煮飯,飯一熟光就滅了,不需要柴火,不需要人力。最後是甘露。從第三層意思看,月亮竟然是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以後才開始出現的!甘露是什麼?很可能就是生命術和不死術! 此一層又附帶解釋了日食和月食現象。 第四層,就是天神和阿修羅爭奪甘露----生命術和不死術,為此爆發世界大戰。大戰的地點在鹹海一帶,其地點可能是今中亞的鹹海,也可能是現在的黑海。黑、咸粵語同音。值得注意的是大戰的武器是一個神盤,「神盤即從空中降, 光芒萬丈似太陽, 能叫敵人把命喪。」「來時熠熠火光閃,令人心驚膽又寒,」「神盤能去又能還, 高飛雲天疾似電,放射一片大光明,可摧敵城化殘垣。那個神盤亮閃閃, 儼然死神光燦燦,神盤那時顯神速, 接二連三向下砍。」「猶如熊熊一團火, 神盤到處吐火舌, 神盤頑強不鬆懈,砍死群群阿修羅。倏忽之間入青天,倏忽之間地上落」這是什麼武器?還有後面戰爭場面的描寫,絕對比現代化戰爭更激烈!簡直就是核戰爭! 要知道,《摩訶婆羅多》成書時間遠在2000多年前,火藥還遠未出現。有興趣的可以對比《封神榜》、《西遊記》關於戰爭場面的描寫。後者都是火藥出現之後的產物,但它們關於戰爭場面的描寫不外乎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神化,完全在我們的想像之內。而《摩訶婆羅多》卻是火藥未出現前的作品,其描寫的戰爭場面和武器不亞於現代戰爭。 從上述分析來看,攪乳海說的實際上是上古世界大戰前的事。其中有喜瑪拉雅造山運動,青藏高原的旋轉,生命的毀滅與重生,上古世界大戰。 在這裡,我們把注意力先放到曼陀羅山的旋轉上。曼陀羅山既然是喜瑪拉雅山,曼陀羅山轉動,青藏高原自然也得跟著轉動,亞洲也應該跟著轉動。 再聯繫前面所說的薩邁拉陶盤上的崑崙四虛。那上面的崑崙四虛(亞洲四虛)也是在旋轉的,是逆時針旋轉。 攪乳海的神話和薩邁拉陶盤反映的內容是一致的!它們表明上古有一種觀念,即認為亞洲是旋轉的!而且是以青藏高原為中心旋轉!由於青藏高原的旋轉,導致四極或四維的運動,生命毀滅,然後重生。青藏高原為什麼會旋轉?先民們認為是海中的大魚在作逆時針的推動的結果。 納粹德國的軸心國,其軸心的意義也在於此。它明顯來源於上古的傳說和青藏高原藏民的信仰。這或許就是納粹德國所謂的扭轉時空之門的意義所在。納粹德國說扭轉時空之門就可以回到1939年,修正納粹以前的錯誤。那是納粹對神話的誤解。 那麼歐磁石是什麼呢?這個相當震驚!歐磁石的客家話竟然是鈾磁石!難道納粹德國是尋找鈾礦?看來納粹德國的西藏之行絕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真相如何,只有留待納粹德國的歷史檔案的解密了。
推薦閱讀:
※大洪水時代的《夏禹書》被誰破譯了
※如何看待男子發大水時先救母親導致妻子與他反目?
※對於這次颱風尼伯特,給閩清閩侯永泰古田等地引起的洪水有何影響?
※第十章 真有挪亞方舟和洪水嗎?
※如何看待當前黃河處於歷史上最長的一次澄清與可能帶來的大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