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年輕人必備的5個特質,你中了幾個?

作為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算是80後中的佼佼者。他曾面試過近2000人,這些人在最初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人生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對此,張一鳴總結了他所遇到的優秀年輕人身上的五個共同點。

他是如何在畢業第2年成為45人團隊主管的?

2005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加入了一家公司叫酷訊。我是最早期加入的員工之一,一開始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在工作第二年,我在公司管了四五十個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後來我想了想,當時自己有哪些特質。

第一個,我工作時,不分哪些是我該做的、哪些不是我該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CodeBase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

還有一個特點,工作前兩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家以後也編程到挺晚。確實是因為有興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門,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另外還有一點:做事不設邊界。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但我想說:你的責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動力,會驅動你做更多事情,讓你得到很大的鍛煉。

我當時是工程師,但參與產品的經歷,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我參與商業的部分,對我現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幫助。記得在07年底,我跟公司的銷售總監一起去見客戶。這段經歷讓我知道:怎樣的銷售才是好的銷售。當我組建頭條招人時,這些可供參考的案例,讓我在這個領域不會一無所知。

以上就是我剛畢業時的特點。

優秀的年輕人都有這5大特質

第一,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和新技能。

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他在這家公司呆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所以他非常依賴別人。

當他想要實現一個功能,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是有好奇心的人,前端、後端、演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第二,對不確定性保持樂觀。比方說頭條最開始時,我跟大家講:我們要做1億的日啟動次數。很多人覺得,你這家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大公司才能做得好。所以他就不敢努力去嘗試。

只有樂觀的人會相信,會願意去嘗試。最後也許不一定做成,或者沒有完全做到,但這個過程也會很有幫助——只要你對事情的不確定性保持樂觀,你會更願意去嘗試。

第三,不甘於平庸。

很多人畢業後,目標設定就不高了。我回顧了一下,發現有同事加入銀行IT部門:有的是畢業後就加入,有的是工作一段時間後加入。為什麼我把這個跟「不甘於平庸」掛在一起呢?因為他們很多人加入,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不甘於平庸很重要。我說不平庸,並不是專門指薪酬要很高或者技術很好,而是你對自己的標準一定要高。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10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第四,不傲嬌,要能延遲滿足感。

兩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年輕人,素質、技術都蠻不錯,也都挺有特點。我當時是他們的主管,發現他們在工作中deliver的情況始終不好。他覺得其他同事比他做得差,其實不是:他們確實可以算作在當時招的同事裡面TOP20%,但他們覺得自己是TOP1%。所以很多基礎一點的工作,比如要做一個調試工具,他就不願意做,或者需要跟同事配合的工作,他就配合得不好。

「不甘於平庸」是你目標要設得很高,「不傲嬌」是你對現狀要踏實。

第五,對重要的事情有判斷力。

選什麼專業、選什麼公司、選什麼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而左右。比如當時很多人願意去外企,不願意去新興的公司。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出於短期考慮:外企可能名氣大、薪酬高一點。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聽過很多遍。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推薦閱讀:

年輕人,為什麼你總是想換工作?
世界很大,年輕人盡量不要給自己設限
重返20歲——身處年輕人與老年人互不理解的時代
兩岸關係惡化,是年輕人放棄民進黨的主因之一嗎?
驚訝 | 日本年輕人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人說他們已經進入「低慾望社會」......

TAG:年輕人 | 優秀 | 年輕 | 特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