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中醫治療方法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風疹塊,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蠶豆,扁平凸起,時隱時現,奇癢難忍,如蟲行皮中,搔抓後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規則形狀。發作時癥狀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十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迹。慢性病患者可反覆發作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現代醫學認為,蚊蟲叮咬、日光曝晒、寒風刺激、接觸化學物質或粉塵、羽毛、動物皮屑、煙霧、魚蝦蛋、海鮮、調味品;病菌病毒感染;某些藥物、疾病以及精神緊張等因素,均可引發此病。
蕁麻疹分類
根據發病緩急,病程長短臨床上可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兩類。急性者在短時間內痊癒,慢性者可反覆發作數月或數年之久。
1.急性蕁麻疹
起病急驟,突然皮膚髮癢,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狀數小時內癥狀減輕,風疹塊發生部位不定,可泛及全身或局限於某部位。嚴重者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的可能。如果伴有高熱、寒戰等全身中毒癥狀,應注意有無嚴重感染的可能。
2.慢性蕁麻疹
大多數癥狀較輕,風疹塊時多時少,反覆發作數月或數十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或季節性,如晨起、睡前或春季時期發作或加重,有的沒有一定發作規律。大多數慢性患者找不到病因,病症頑固。
中醫學認為,蕁麻疹屬「風疹」、「癮疹」範疇,多因風寒、風熱蘊結肌膚,或過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致使腸胃不和,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蕁麻疹的治療
艾灸法:治療蕁麻疹比較安全而又操作簡單的當屬艾灸療法。
其穴位可選擇血海、隔俞、神闕、大椎、湧泉、曲池、曲澤、合谷、至陰、足三里、大抒穴。艾條灸或隔姜灸,每日1次。一般用艾條灸比較安全些。
曲池為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是治療皮膚病的要穴,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癢抗過敏的作用;
血海能養血調血,活血化瘀;
膈俞為血之會,與血海穴同用,可調理營血,祛風止癢而收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效;
足三里是人體強壯穴位,能益氣固表,增強體質,健運脾胃除濕,通經絡、理氣血。
大椎疏風解表,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洩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諸穴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共奏益氣固表,養血活血,祛風除邪止癢消疹之功效,使疾病痊癒。
拔罐法
1、選取大椎區、神闕區要俞區、肝區、脾區、神道區、血海、足三里、三陰交、胃區部位拔罐。留罐30~40分鐘。
2、背部排罐療法。從脊柱兩側從上至下拔罐。留罐30一40分鐘。對於慢性蕁麻疹、頑固性蕁麻疹及不明原因蕁麻疹患者堅持背部排罐治療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溫馨提示:
1、治療期間忌食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之物,避免接觸各種致敏原。
2、急性發作時,嚴重者如伴有高熱、寒戰、呼吸困難,甚窒息者,應及時送醫院採取中西醫藥物綜合治療。
推薦閱讀:
※肋骨骨折治療方法
※早中晚期肺癌的治療方法
※便秘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男士腳氣的治療方法 8方可根除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