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06

  什麼是「文明型國家」?  說及國家,西方政治主流話語里往往慣用「民族國家」這樣的概念,而「民族國家」幾乎就是「現代國家」的代名詞。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而「民族國家」尚在形成中,強調中國從「文明國家」走向「民族國家」面臨著種種困難。  《文明型國家》作者張維為則認為,當今中國首先是一個現代國家,它的崛起,是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為什麼提「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作者解釋:讀懂中國不易,因為中國大、歷史長、情況太複雜,很多解讀有點類似盲人摸象,都只看到中國的一部分。「有沒有一個概念,能夠更全面地,包括從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文化上,把中國這個超大型、超複雜的國家,或多或少地說清楚?我個人覺得恐怕還是『文明型國家』這個概念比較適合。」  在《文明型國家》里,作者就「文明國家」與「文明型國家」做了自己的理論理解。「文明型國家」是融「文明」與「(現代)國家」於一體,而「文明國家」中的「文明」與「(現代)國家」則常常是一對矛盾體。  他進而指出,「文明型國家」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個。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把「民族國家」與「文明國家」融為一體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把「民族國家」和「文明國家」的長處結合起來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  李光耀曾說:中國渴望成為世界強國。他還特別提到,「中國就是中國,而不是西方的一分子」。在《文明型國家》中,作者說,中國曾領先世界上千年,後來因內憂外患跌入谷底,但通過長達百年的奮鬥,終於以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姿態重返世界之巔。中國的崛起不僅改變中國自己,也改變世界,並將深刻影響人類社會與世界秩序的未來。  他總結了中國崛起過程中的思路和經驗,強調了三點:民本主義、組織起來、上下策結合。  作者說,民本主義是中國人數千年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中國過去30多年改革開放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大力改善民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消除貧困的最大奇蹟,人均壽命提高到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如果說有一個西方民主模式與中國民本模式在競爭的話,那麼我的初步結論是中國模式已經勝出……時間和歷史一定在民本模式這一邊,全世界最終都會向這個方向邁進。」  有的人常說,中國人是「一盤散沙」,愛「窩裡斗」,作者在書中也簡要分析了晚清和民國時期這方面的情況和原因。他指出,是中國共產黨通過強大動員能力把基層民眾組織起來,從此中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組織起來,不只是政府組織民眾,而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形成秩序和規範的作為。「在中國這個超大型國家裡,建立秩序和規範總是第一位的。如今要做的也是維護、改革和完善已經建立起來的秩序,特別是政治和社會秩序。」  論及「上下策結合」,作者說,丘吉爾認為民主是「最不壞的制度」,這大概等於中國人所說的「下下策」,而中國儒家政治文化還追求「上上策」,通過各種方式選拔出一流治國人才。「上下策結合可能是中國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一條普遍思路和經驗。」  他舉例,一個國家的「政體」相比於「政道」,應該屬於「下策」問題,而政體通過什麼方式產生、實現什麼目的,屬於「上策」問題。再如,「民意」與「民心」本質上也是一種「上下策」關係,一流的治國應該力求從「民心」出發來把握甚至引導「民意」。  除了較為獨特的理論框架和觀察結論,平和的語言和通俗的例證,也使得《文明型國家》的讀者不限於專家學者,而是延伸至普通大眾。拿吃的舉例,作者說,中國是八大菜系文化,其深度、廣度、厚度與世界上其他飲食文化完全不一樣,而且不斷發揚光大,只會「收編」別人,不會被別人改造。「這背後顯示的是發自內心的文化自信。這樣的『文明型國家』崛起了,一定是震撼和改變世界的」。  《文明型國家》  張維為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閱讀:

全球最難搞的7個國家簽證 你集齊了幾個?
張維為:中國模式與文明型國家的制度安排
中國的國家意識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變為一個民族國家?
沒買車的恭喜了,國家傳來大消息!
川普當選:這些國家要哭,那中國咋辦

TAG:國家 | 文明 | 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