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玲教授:高血壓領域新熱點全知道!
孫寧玲
主任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血壓標準:根據測得的平均血壓
將血壓水平分為 4 層
美國的新版指南將血壓診斷從 140/90 mmHg 下調到 130/80 mmHg 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循證醫學的證據和文獻回顧:在高血壓診斷標準方面,引用文獻納入 61 項前瞻性研究的 meta 分析,結果表明血壓值 ≥ 115/75 mmHg 的人群心血管疾病(CVD)風險隨著血壓的增加而增加。
該研究提示,收縮壓每增加 20 mmHg 或舒張壓每增加 10 mmHg,其卒中、缺血性心臟病、血管性疾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一倍。大量研究證實,血壓值在 130~139/80~89 mmHg 之間的人群,其發生 CVD 的風險也比血壓<120/80 mmHg 的人群明顯增高。
它的實際意義還是要更好地做預防。美國根據本國情況提出將高血壓定義和靶目標值前移至<130/80 mmHg 值得我們借鑒。我國一般高血壓人群的靶目標是<140/90 mmHg,臨床工作重點就是血壓 140/90 mmHg 以上的人群,而忽略了對 130~139/80~89 mmHg 血壓人群的教育和干預,若重視這一人群,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望減少未來 140/90 mmHg 以上的人群數量。
我們不一定要照搬美國指南推薦,但對 130~139/80~89 mmHg 血壓人群要提高醫療團隊及大眾的關注度,重視減重、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限鹽等生活方式干預,重視 ASCVD 預防,將可變危險因素(如血壓 130~139/80~89 mmHg、血脂異常、糖尿病前期)控制到達標水平。
我國高血壓診斷建議
中國醫師協會專家組對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提出了建議:
1.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專家組在充分分析國際及中國相關證據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提出高血壓診斷標準仍採用收縮壓 ≥ 140 mmHg 或舒張壓 ≥ 90 mmHg 的標準,降壓目標值為收縮壓<140 0="">
2.對血壓值在 130~139/80~89 mmHg 之間人群的處理建議:
(1)對該人群中無臨床 CVD 及 10 年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風險(ASCVD)<10%>
(2)該人群中無臨床 CVD 且 10 年 ASCVD 風險 ≥ 10% 者,推薦改變生活方式,不建議應用降壓藥物治療。醫生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將降壓藥物啟動閾值和降壓目標值下調至 130/80 mmHg。
(3)年齡 ≥ 65 歲老年人,推薦改變生活方式,不建議應用降壓藥物治療。醫生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將降壓目標值下調至 130/80 mmHg。對不能耐受降壓治療者,也可根據臨床情況上調目標值。
(4)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包括:糖尿病、慢性腎臟病、腎移植後慢性腎臟病、心衰、穩定性缺血性心臟病、外周動脈疾病、腔隙性腦卒中的二級預防。本類患者推薦啟動藥物降壓閾值為 130/80 mmHg,降壓目標為 130/80 mmHg。
高鹽誘導腸道菌群失調對血壓
影響的最新報道
健康人的腸胃中寄居著多種多樣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被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不同的腸道菌群構成對人體的健康有著不同的影響。近些年來,腸道菌群與健康的研究不斷推進,使得我們可以極大的了解到腸道菌群和人類健康的聯繫。
2017 年 11 月 15 日在 Nature 子刊上發表一篇德國學者的研究《腸道菌群在高鹽的誘導下血壓的變化》結果。
這研究包括三部分內容:(1)在小鼠模型中探討了高鹽飲食對於腸道菌群構成的影響;(2)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補充鼠乳酸桿菌是否可以有效降壓;(3)在健康志願者中進行了預試驗以觀察是否可以得到與動物模型相一致的結果。
研究人員將食用正常鹽分含量(NSD)的小鼠和高鹽飲食的小鼠(HSD)進行了比較。收集兩組小鼠的新鮮糞便,從糞便中提取 DNA 並通過 16S rDNA 基因測序、16S rRNA 基因定量 PCR 的方法加以分析,採用氣相、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分析兩組小鼠糞便中的代謝產物。同時體外培養鼠乳酸桿菌、人乳酸菌和作為對照的腸道菌群,在 NaCl 濃度逐漸增加的條件下檢測它們的生長。
這種基礎研究的結果在人體中還原和證實。對 12 例健康志願者中進行了探索性的非盲法的預試驗。納入 18~50 歲的健康男性,12 例研究對象接受高鹽攝入 2 周。收集所有研究對象基線和高鹽攝入後的新鮮糞便,採用代謝組學測序的方法對糞便標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高鹽攝入使腸道乳酸菌的連續檢出率顯著下降。高鹽攝入後外周血 CD4+IL-17A+TNF+TH17 細胞數、夜間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增加。
人們對於腸道菌群的認知既往常局限於共生關係,直到近些年來,腸道菌群的作用才得到大批科學家的關注,使得腸道菌群與健康的關係才開始不斷地被深挖出來。2017 年發表在 Natuer 上的研究論文,將腸道菌群在環境食物因素下的生理體征(血壓)的調節對產生疾病(高血壓)變化的機制進行了深刻的闡述,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研究。
編輯|劉敏 小輝
封面圖片來源「銳景創意」
文章轉載授權及合作事宜請聯繫微信「panda_wqy」
文末二維碼,是為了方便你找到我們:
推薦閱讀:
※看看宋丹丹曾經遭遇了什麼,你就知道為什麼英達被捕大快人心了!
※每年桂花香的時候就咳嗽發展成哮喘就醫才知道是過敏·每日商報
※其實很多女孩都不知道男孩的那點事~~~
※肌肉拉傷處理方法,這些你都知道嗎?
※你知道怎麼優雅地吃一份義大利面嗎? | 培根紅醬義大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