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格:城鎮化需完善的遠期規劃
個人簡介:
劉太格,新加坡人,1938年出生。現任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主席,新加坡大學建築系諮詢委員會主席。1962年畢業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隨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城市規劃碩士,1965年畢業,並獲頒帕森紀獎。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發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長,1989年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長與總規劃師,在他的領導下,重建局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圖的調整方案,國內外都認為這是一套具有前瞻性而且切實可行的發展指導藍圖,也是一套能引導新加坡邁向一個卓越現代城市的規劃方案。
主要事迹:
劉太格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目前他也是約30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的顧問,因此對中國城鎮化發展,尤其是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比較了解。他說,城市化的背後有很多工作是看不見的,規劃要做得合理,基礎設施要做得到位,人民的生活、教育、就業的機會要製造出來,只有在這些先決條件解決的基礎上才能談如何塑造城市的形象。
遠期規劃 戒急戒躁
劉太格說,他在中國很多城市做規劃的時候,發現中國的市領導有一個共同問題就是著急趕項目、趕規劃,往往規劃城市發展的年限太短。
1969年他回到新加坡加入建屋發展局工作的時候,參與規劃的新加坡城市發展的年限是一百年。而根據中國目前比較穩定的人口增長速率來測算,中國城市發展的規劃年限應該要達到50至60年,甚至是70年,才是合理的遠期規劃。
在這個遠期規劃的基礎上做中期規劃,做完中期規劃再做近期規劃。即根據遠期的縮小做中期的,根據中期的再縮小做近期的,近期再縮小做五年計劃,這樣才能互相銜接、環環相扣。所有這些規劃互相都沒有矛盾,這樣才能避免後期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如道路連接不上,路的寬度連接不上等問題,也不容易造成項目的反覆。
因城施建 以人為本
劉太格認為中國的城市管理者往往不理解什麼是合理的城市規劃,過分注重形象工程。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到處都是環線,盲目講求壯大、雄偉、氣派。
他認為,每個不同的城市應該有不同的特色,尊重不同城市身份的規劃才是合理的規劃。首先要尊重自然環境,其次就是要尊重歷史。「保護山川、保護古迹、尊重地貌,就是要帶著與土地"談戀愛"的態度去做城市的規劃設計,」劉太格說。
在這些原則的基礎上,城市的發展需要考慮更多人的因素。新加坡的公共組屋政策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解決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的樣板。他說,新加坡的公共住宅政策是城市發展「公開的秘密武器」。每一個到達新加坡的人都可以看到它對新加坡的卓越貢獻,但是秘密就在於它背後的系統性城市規劃設計。
新加坡組屋的建設結合了衛星鎮建設的概念。衛星鎮是新加坡城市基本的砌牆磚,每個衛星鎮中居民基本能夠保證日常生活的自給自足。這些衛星鎮的建立基本能夠減少多數人的遠途交通,減少能源浪費的問題,減少居民路上浪費時間的問題,提升宜居城市的水平。
完善制度 尊重人才
新加坡法制健全,並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保障了城市規劃、改造及重建的過程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劉太格說新加坡政府征地時,一律依據憲法規定辦事。政府按合法的手續徵收土地,業主是沒有權利反抗的,可是他有權利控告政府補償額不合理。但是,政府基本按最公平的市價給他們,所以真正上法庭的並不多。
拆遷也是依法而做,賠償率有著非常詳細的規定。拆遷也不是一家一戶地拆,而是整個社區地拆,搬到同一個地方去,所以他們的老親戚、老朋友、老同學都搬到了一起去。「這些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這種工作是一個系統,不是個別、單獨、孤立地去處理,是一個系統的處理過程。」
城市發展過程中專業人才的儲備也是重要一環。劉太格說,許多新興國家城市發展的通病就是把城市發展的重點放在開發、形象上,而不談城市規劃的技術。實際上,技術尤為重要。政府也要給予城市規劃師充分的時間進行規劃,尊重規劃師的專業意見。只有得到尊重,設計師才更有動力和責任充實自身、做出合理的規劃設計,這樣就能與政府形成良性互動。
推薦閱讀:
※瓊海:城鎮化中守望最純的鄉愁
※新型城鎮化
※旅遊型城鎮化高峰論壇
※許子枋:城鎮化概念被誤讀了幾十年
※報告稱城鎮化率被高估 3.9億農業轉移人口需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