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還要讀《紅樓夢》

年輕人開卷避讀《紅樓夢》,作家王蒙看不下去了。最近,在北京國際圖書節發表公開演講時,這位紅學研究者措辭嚴厲地說:「讀不下去《紅樓夢》是讀書人的恥辱。」

網友聽後不樂意了。《紅樓夢》怎麼了,不好這一口兒還非得強迫啊,閱讀又不是初高中語文課文鑒賞,這點事還不能有點兒自由?況且,我們又不是只針對《紅樓夢》,我們四大名著、外國經典都讀不下去。

這不,國內一家頗具口碑的出版社幾個月前剛剛評選出「死活讀不下去書籍排行榜」,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全部入圍,《紅樓夢》位居榜首。除此之外,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代表作《百年孤獨》、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以及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等經典文學作品,均出現在前十名中。

王蒙針對的正是這件事,他的批評聽上去充滿焦慮:「如果連這點累勁兒都沒有,我們的精神生活就完蛋了。我們的精神養料如果都從100多字的微博上來,我們的智商會降到什麼程度!」

當然,這也並非我們獨自遇到的問題。一位美國學者曾在課堂上做過一個小實驗,經學生們舉手表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輸給了動畫片《辛普森一家》,儘管他們都同意前者可以提供更高級的體驗,但還是更願意選擇從後者獲取愉悅。一個中國記者也曾拿著一張名著書單到中小學門外隨機採訪,一名初一女孩說,這些書都非常枯燥,在她眼中,巴金的《家》《春》《秋》「都沒有(電視劇)《傾世皇妃》好看」。

讀什麼是個人的自由,王蒙的批評並不是要樹立什麼閱讀權威。只是,被稱之為經典的作品,大多具有永久的價值和意義,它們經受了歷史和時間的考驗,並且大多與人類的基本問題有關,凝結著語言文明最精華的部分。對這些作品的避之不及,很可能帶來閱讀傳統的斷裂,更會被視為關於閱讀整體的一種隱喻——如果穿越歷史保留至今的文學經典都無法凝聚目光,那麼曇花一現的流行文學又能給閱讀帶來什麼?

王蒙這次演講的主題,正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文學。他的擔憂並非毫無理由,要知道,全民閱讀甚至已經列入了國家立法工作計劃。根據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2012年我國18歲以上的國民,平均每年閱讀的紙質圖書僅為4本。就連在中國工作的印度工程師都為「不閱讀的中國人」憂慮。這個印度人在媒體上發表文章稱,機場候機時中國人要麼穿梭購物,要麼大聲談笑比較價格;在飛機上,不睡覺不看書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在火車站,一個外國朋友問他:「為什麼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人看書?」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位攝影師在紐約地鐵里拍攝的照片。那裡就像一個地下圖書館。頭戴貓頭鷹帽子的小姑娘靠在媽媽身上研讀「木乃伊咒語」,她的媽媽帶著弟弟在書中領略一隻名叫裡布斯的小狗迷路後的新生活;裹著臃腫羽絨服的姑娘挺著肚子,手裡捧著一本《新猶太人》;身穿黃色皮夾克的年輕男人靠在車門上,進入卡夫卡的《城堡》;還有一個嘻哈打扮的男孩,正在看一本俄國小說。

有了這樣的閱讀習慣,人們對於文學閱讀受到衝擊的焦慮,或許可以緩解一些。經典本身也保持著寬容的態度。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曾寫道,經典作品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的人,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

回到《紅樓夢》上。真正的經典絕不是「非常枯燥」,台灣美學家蔣勛解讀《紅樓夢》,他的眾多粉絲中既有影星林青霞,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婦。我還想告訴那位初一的小姑娘,你或許喜愛的電視劇《步步驚心》和《甄嬛傳》中,許多故事情節和語言風格就都借鑒了「枯燥」的經典名著。要知道,《紅樓夢》可比它們精彩多了。


推薦閱讀:

《紅樓夢》乃「曹先生頫」演荒唐之作
紅樓夢之三
87版《紅樓夢》里2700件戲服都是由她設計,至今美得心顫!
《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歸譜1
《紅樓夢》心理診所(17):賈璉的偷情為偷自信

TAG:紅樓夢 |